母子依戀關係一般持續到幾歲?

美羊羊嘛嘛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名2歲男孩的媽媽,從兒子出生一直都是我在帶,兒子對我也是親的不行的。每天都要親親、抱抱、舉高高,恨不得24小時黏在我身邊。但是我從來不擔心兒子的獨立性,因為在我寫這篇回答的時候,他早就跑出去和不常見的姑姑家小哥哥、叔叔家小姐姐瘋玩去了。


媽媽對依戀關係的焦慮,其實是愛的表現,但焦慮不能掩蓋了愛


媽媽對依戀關係的焦慮或者說是迷惑,其實說到底是愛孩子的表現:我不知道孩子每天臨睡前要抱抱、親親對孩子好不好。這種迷惑媽媽可以通過書籍、網絡來尋求答案,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太黏人,就表現的不耐煩。在孩子眼裡,他愛媽媽才會親親、抱抱,但是如果媽媽對他的行為表現出了厭煩,那孩子就會認為媽媽不愛自己,這樣媽媽就把愛變成了傷害。


依戀:社會聯結的形成


我們討論依戀關係,其實說白了就是想知道安全感和界限感的界限在哪裡。孩子太黏自己的話,安全感有了但會不會就沒了界限感?如果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的界限感,對孩子沒那麼親密的話,孩子沒有安全感怎麼辦?安全感和界限感被媽媽放在了蹺蹺板的兩端,孰輕孰重究竟要如何抉擇。


其實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兩件事:1、依戀是什麼?2、孩子在成長。


我們先來說第一件事:依戀是什麼?


依戀的定義是在兒童和特定個體之間形成的一種正性情緒聯結。簡單來說,孩子和媽媽形成依戀關係時,和媽媽在一起孩子就會高興;孩子難過時,媽媽出現孩子就有了安慰。


雖說依戀是一種積極地情緒聯結,但是依戀關係卻有好有壞。發展心理學家發現1歲兒童通常會表現出安全性、迴避型、矛盾性和混亂型四種依戀類型。安全型依戀是最符合依戀定義的正面依戀。1歲時時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以後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也會有更融洽的人際關係方面。


《兒童發展心理學》中介紹:對嬰兒的願望和需求保持敏感性是安全型依戀的媽媽們共有的特性。嬰兒餓的時候,及時的餵奶;嬰兒尿的時候,及時幫忙更換;嬰兒哭的時候,給予擁抱和安慰等都是安全型依戀的表現。


安全型依戀能給孩子安全感,媽媽只要確定自己給予孩子的是安全型依戀關係就不用擔心。

2、孩子在成長


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育兒類暢銷書作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男孩》一書中說,男孩的成長要經歷三個階段。


0-6歲時男孩是屬於母親的,這個階段父母要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下安全長大。

6-13歲男孩在睪丸激素的影響下開始嘗試著成為男人,這個階段的男孩開始逐漸脫離媽媽,這時媽媽要做的就是學會在某些事情上放手,例如,讓孩子做家務,參與討論自己的問題等等。

14-成年男孩開始逐漸變成男人,他會有自己的判斷的,這時媽媽要學會放手。


總之,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認知、社會性和人格都在發展,教育專家也說孩子在3歲後開始逐漸獨立,只要媽媽不溺愛孩子,安全型依戀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媽媽在孩子還能親親、抱抱、舉高高的時候,大方的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吧,畢竟孩子10幾歲後即便我們想親、想抱,孩子也不會允許了。


一達讀書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兩個寶貝都是男孩子,大寶今年12歲,二寶5歲多,兩個孩子都比較依賴我,這可不是什麼好事,也因為自己一直邊帶孩子邊學習育兒知識,男孩子應該和爸爸多親密接觸,所以現在的家庭聚會我都會和先生一起準備,我們愛孩子的目標是以分離為目標的。而且教育專家都認為孩子三歲左右時,想法和做法都比較獨立了,這時媽媽可以適當的放手,這時候的放手也是一種愛。

你這樣的情況,抱抱親親才肯睡覺並不算依戀的,睡覺可以給孩子講勇敢獨立的故事,我們現在睡前都講故事,也利於孩子認字。這些親密接觸只是孩子在尋找安全感,並不影響孩子的成長。

母子依戀持續太久的壞處

我大寶差不多六歲上小學了才和我分床睡,平時先生一個人忙工作也很少陪我們,很多時候都是我單獨陪著孩子。雖然大寶看起來和別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的,但是他的性格很膽怯怕事,性格很弱,獨立能立特別差,就是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了,所以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我的性格就比較弱,總感覺孩子還小,做什麼事情也捨不得用孩子,然後寵著寵著,不知不覺中,很多壞習慣就形成了,等到孩子差不多定型了,再去糾正責罵,就後悔莫極了。所以母子依戀關係一般到三歲,媽媽就要慢慢淡出孩子的生活。

二寶的依戀我痛而開心著

現在二寶一直跟著爸爸睡,我心裡確實很不舒服,可是看著孩子很獨立很能幹,我心裡很開心,很多事情他願意動手,而且做不好了就會捱罵,有時嚴重的還會捱打,這要是我處理,我是根本下不去手的,總是感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不要計較。

二寶現在上中班,早上只我送他去學校,他就哭著不去,如果換他爸爸送,他很開心,而且還主動上樓,我到現在想破腦袋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早點結束母子依戀關係的好處

其實外國的孩子從出生就一個人睡一個房間,還有報道說他們的孩子一歲半,所有的家務都能做,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國外的孩子獨立性確實比我們強很多。

二寶我完全放手了,他和爸爸感情好多了,我就很自由輕鬆來做我自己喜歡的事。爸爸也把孩子調教的很棒。家庭很幸福和諧喲。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頭條育兒作者,如有別字,多多包容。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和點贊,有免費實用的親子課程,有需要的請關注私

書霞育兒說


兒子到了七八歲,就有想獨立的傾向,引導好他就會是有獨立人格的男子漢,引導不好,很可能變成寶媽男。

昨天我們科室的富婆去三亞了,走之前聊天,說起她八歲的兒子,一個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的孩子,在她說可能去不了,讓他和姥爺姥姥一起去,她兒子說想試試。

我兒子在七歲的時候就不追父母了,一次和表妹吃完飯後,表妹逗他,讓他到表妹家過夜,兒子問我們,我們以為這麼小肯定不敢獨自到陌生的環境裡過夜,就說去也可以,結果高高興興的跟著表妹走了,我和媳婦反倒一晚上沒睡好。

我媳婦是醫生,有夜班,夜班時候兒子一般都是跟奶奶睡,一次奶奶回老家,媳婦夜班,兒子非要跟我睡,我和他說我不想跟他睡,讓他自己一個屋,早上起來他和我說,自己睡真好。

對於陌生的事,所有人都有牴觸,小男孩還是別抱得太緊了。


正常人j


兒子四歲多,每天晚上都要我抱著才能睡著。

連側身背對他都不可以。


每次問他,長大了娶誰做老婆,

都說要娶媽媽。


看到動畫片講守護神的事情,跟我講:媽媽,我是你的守護神,你是不是也是我的守護神?


走到婚紗店門口,看著裡面漂亮的婚紗和禮服,

小傢伙非要我買一件穿上。

我對他說:媽媽已經穿過了,可惜你沒看到。

但你長大之後,可以買一件給你愛的姑娘穿上。

(其實,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是滿滿的心酸和幸福,奇怪吧)


有時候,覺得孩子真的是長大了,

真希望這種依賴和信任的感覺一直持續下去。

但二寶在肚子裡馬上就要出生了,可能到時候,真的會照顧不到大寶。

想到這裡也是滿滿的無奈。


孩子是我一路帶大的,

看著他慢慢的不再看不到我就吵鬧,

跟別的小朋友或者是奶奶快樂的玩耍,

其實心裡還是有些失落了。

但他終歸是有自己的路要走。

母子一場,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路程。

雖然,我想使勁的挽留他,

但他終歸要離開我,走自己的路。



所以,有很多時候,即使再不捨,我也明白他不是我的。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一直站在理他最近的那個地方,

如果,他需要,我可以隨時為他付出一切。

但,在他不需要我的時候,我不願再打攪他的生活。

我惟願,他幸福安康。

我對他的依戀 ,只會伴隨我的一生,

直至我生命的終結;

而他對我的依戀,就由他去吧。


老徐說事999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親歷著孩子成長過程中母子依戀關係的變化,對於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們家孩子的經歷

我女兒從小跟我們一起生活,雖然爺爺奶奶幫忙帶到2歲多開始上幼兒園,但孩子每天還是跟媽媽相處的時間最多,我當年因為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女兒跟媽媽的關係一直很親密,依戀情緒很濃,即便是上了幼兒園、小學之後,母女倆依然是無話不說的狀態,每天都要抱一抱、親一親,撒撒嬌,這種狀態持續到孩子9歲左右,獨立意識開始萌芽,社交範圍擴大之後,才逐漸的弱化下來,但一直到11歲之前,孩子還總是時不時的希望媽媽能夠陪著她一起睡覺。

現在的姐姐,表現的非常獨立了,基本上不會主動摟著媽媽親親抱抱了,雖然我們有時候還會給她一個擁抱。

元寶的情況會有所不同,2歲之前,孩子同樣很粘著媽媽,但是從我接手開始帶孩子之後,小傢伙對於陪伴者的選擇變得比較均衡了,有時候會黏著媽媽不要我,有時候又會讓媽媽走開,讓爸爸陪著他玩玩具、讀繪本,現在剛兩歲半的小傢伙,已經開始跟我一起分床睡他自己的房間了,從睡前繪本閱讀、晚安、入睡等環節來看,基本上度過了吵著要媽媽陪伴的階段,由爸爸陪著就已經能夠情緒穩定的入睡了。

不過,作為2歲多的孩子,依然會對媽媽表現出較為明顯的依戀情緒,尤其是相對比較緊張的時候,有媽媽在身邊,情緒會更容易穩定一些,這種時候,作為一個天天陪著他的爸爸,基本上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

母子依戀期一般持續到多大年齡?

一般來說,3歲以前的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情緒一定是很強烈的,從十月懷胎開始,到生下來之後的月子裡面,整個母乳餵養期,蹣跚學步,媽媽能夠給孩子一種天然的安全感和信賴感,在孩子的眼裡,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發展,孩子到了2歲多3歲的時候,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產生社交的需求,同時,大多數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這種時候,孩子會開始嘗試跟同齡的小朋友進行互動、建立友情,關注的焦點會慢慢的轉移到小夥伴的身上,不過,在孩子需要安撫的時候,媽媽仍然是最重要的。

可以看出,隨著孩子社會活動的增加、心智的成熟,對媽媽的依戀情緒會逐步弱化,但具體在什麼年齡,確實要因人而異。

此外,孩子跟父母之前的親暱動作,其實是孩子認可、接受父母的一種情感表達,這樣的情感,更值得呵護和維繫。

母親的態度很關鍵

母子之間的依戀關係,媽媽的態度往往很關鍵,在孩子開始嘗試進行社交訓練的時候,媽媽需要捨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鼓勵孩子獨立的面對各種情況、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媽媽對孩子看護的過緊,那麼孩子自然容易緊張,也會強化對媽媽的依戀之情,這樣的話,母子依戀關係自然會更持久一些。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實踐家,多平臺獨立撰稿人,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兒子一直都特別黏我,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抱著我的頭親親我的臉,他平常特別細心,我每次下班回家他都會迎上來給我接過手裡的包,然後細心的給我倒上一杯水,帶著他去逛街逛超市,他也會主動的給我提袋子,說不想讓媽媽太累,平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辛苦了!”他真的是個溫暖的小暖男。有一天我感冒了就喝了點藥躺在床上休息,我大女兒回家就大呼小叫,他馬上說姐姐你小點聲,媽媽不舒服你讓媽媽好好睡下,說完竟然還跑過來細心的給我掖被子。前幾天我過生日,那天一大早,我才剛剛睜開眼,他就馬上說“媽媽生日快樂!”然後一本正經的給我唱起了生日快樂歌,那天我收到的最好禮物就是早上兒子給我的溫馨,他今年六歲,不知道還會黏我多久!想著想著竟然有點害怕起來。寶貝!媽媽愛你!世界因你,而特別溫暖!歲月因你,而如此溫柔!


淺淺笑靜靜愛


這個問題我挺想回答一下的。我們家寶寶2歲四個月了,我老公經常在說兒子粘我,怕孩子成為媽寶男,我也經常在跟他講這個問題。

首先親密依戀關係孩子依戀母親是天性

換言之他在這個世界認識最早的就是媽媽當然最喜歡媽媽。這是一種天性並沒有毛病。

其次媽寶男並不是因為親子依戀關係導致

媽寶男的行成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裡男性缺位,家裡爸爸基本不管事,對家庭沒有情感輸出。或者離異家庭媽媽長期處於對媽媽的怨恨中男孩子自覺的擔當起了家中丈夫的角色是媽媽唯一的精神寄託。這是一種缺失的愛。是缺位導致的,孩子覺得媽媽辛苦媽媽養成什麼都我媽說的習慣。跟兒時親密依戀並沒有多大關係。

多大不再親密依戀

我認為和兒子的依戀是一直都存在的。只是程度問題,3歲以前無間的親密。6歲後男女差別需多多讓爸爸參與到男孩子的成長中來。當然不是3歲以前男性就不參與。只是說女性在3歲以後可以慢慢把很多事情讓男性來管理。男孩子會更獨立。

親親抱抱在小時候都沒問題。我個人覺得抱抱在任何年齡都是可以的只要是正常的不是看上去畸形的都可以。

男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圈子會跟媽媽自然的疏離一些但是做孩子最後的傾聽對象是我一直想成為的,我希望我兒子在有人傾訴的時候忘記我,找不到人傾訴時記住有我這樣就夠了。

我是麩仔媽,關注我跟大家一起探討科學育兒。


麩仔媽的育兒經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成長,這種親密關係是任何關係都無可取代的。我家是男寶,小時愛哭,幾個月時睡覺要抱在懷裡,一放床上就醒。慢慢到兩三歲時,午睡要我陪著,他睡著了會用腳踢過來,如果踢到媽媽在旁邊,他就能睡得很久。如果媽媽做家務不在身邊,那他很快就醒了。這充分說明孩子小時對媽媽的依賴。。。幼兒園時期都很粘人,睡覺也和媽媽睡,時不時親親媽媽,特幸福。。。現在小學四年級,其實從二年級開始就變得獨立了,身邊開始有同學小夥伴。叫他親媽媽時,不願意了。。。現在有自己的房間,有時還反鎖不讓我進去。不得不承認,孩子長大了,和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我還不習慣,晚上他睡著了時偷偷在額頭上吻一下,不敢相信這還是當初那個奶聲奶氣的寶寶嗎?!



luoziluozi


看到題主描述到每次睡覺前寶寶都要親親和抱抱,深感暖意啊,很有愛的場景,等到有一天你發現孩子不再依戀自己的時候,這個現在看來粘人的睡前儀式將是最美好的回憶。

在沒當母親之前,看到小盆友各種撒嬌求抱抱時,我會覺得這個孩子很粘人,如果是男孩子,就會認為這個男孩子會不會太矯情了,這麼黏媽媽以後長大會不會變成媽寶男,但是,自從當了母親,還是一個男寶的母親以後,我深切的體會到了母嬰依戀這種自然而然割不斷的純粹的愛,並且能夠正確認識母嬰關係,而我之前的那些想法實在是太片面了。

孩子們依戀母親或者其他主要撫養人是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關係,孩子們愛媽媽,媽媽愛孩子,這種愛是本能的,而愛的表達就是語言通過肢體、語言這些方式,之所以有的人會覺得孩子這麼做太矯情,甚至害怕孩子有戀母情結,是基於對母嬰依戀這種心理需求的不瞭解,以及成人自己的想法過於扭曲,並加入了道德成分。

雖然確實會有戀母情結的情況,但是其本質是媽媽的養育行為出現了偏差,過度溺愛,過度保護,但不能因此因噎廢食,覺得母嬰之間就不能有愛撫的行為。

母嬰依戀關係的發展會經歷四個階段

1、前依戀階段(0-6周)

這個階段寶寶對任何人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你逗她她就會笑。

2、依戀關係建立(6周-6/8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出現了有差別的社交,對媽媽等主要撫養者表現出更多的情緒,對陌生人的積極反應會減少?

3、明確的依戀關係(6/8-18個月/2歲)

這個階段開始出現認生和分離焦慮,當媽媽離開時,寶寶會開始哭鬧、反抗,要媽媽。

4、交互關係形成期(18個月-2歲以後)

分離焦慮慢慢減弱,寶寶能夠理解媽媽的離開和回來的行為。

依戀關係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正是寶寶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當寶寶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和愛,在面對外界環境的時候才能更勇敢,更有力量,他自己會明白,身後有父母的陪伴和支持,沒什麼好怕的。

與此相反的觀念是,要從小鍛鍊孩子獨立自主,勇敢大膽的性格,要“絕情一點”,“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一有困難就躲進媽媽懷裡哭哭啼啼算什麼男子漢?長大了肯定是個慫包。這個觀念並不陌生,很多人就是在這種看似是鍛鍊實則很無情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從小體會到“缺愛”“缺乏安全感”,長大之後在擇偶、組建家庭、事業方面必定受到影響。

“依戀”這個詞總會被很多人誤解讀為“戀母”,有個朋友給我說,她老公總是不讓她親兒子,說男孩子不要親太多,長大了戀母怎麼辦?

這個依戀並不是成人之間用來表達愛情的那個“戀”,成人之間那叫“愛戀”。

母嬰依戀對孩子心理發展的影響

1、依戀實則是孩子早期的一種人際關係

孩子和媽媽或者主要撫養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影響著孩子對其他人的判斷,人與人之間相處必然會形成各種行為模式,如果最親密的人對寶寶總是冷言冷語,不關注,不精心照料,那麼寶寶會本能的認為其他人都是這樣的,不會輕易相信別人。

2、依戀關係不正常的孩子會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

心理學家把母嬰依戀劃分為三種模式:

  • 安全依戀

  • 反抗型不安全依戀
  • 迴避型不安全依戀

後兩種依戀模式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模式,比如上幼兒園以後容易孤立,不和別人合作,難以融入群體,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3、影響孩子長大以後也成為父母時的行為模式

有個詞叫“原生家庭”,當我們童年時與父母的撫養關係不是安全依戀時,當自己成為父母時,有可能會對自己的孩子也形成這種撫養關係。

我們經常發現某人缺乏愛,缺乏安全感,那麼極有可能她的童年成長過程就缺乏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這是揮之不去的一種心理陰影,很多人想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心理傷害,到頭來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脫逃,那些行為和記憶像是刻在腦海裡深入骨髓中。

如何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1、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先天型氣質,父母應該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不對比:你看誰誰誰家的孩子多優秀。

2、及時且正確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溺愛和滿足孩子需求是兩碼事,對於孩子正常的需求,合理的需求,還是要及時滿足,而不能總是拒絕或者冷淡孩子。

3、不吝嗇、積極的表達愛

愛一定要表達出來,尤其是家人之間,不論是用語言還是用肢體,擁抱孩子,撫摸孩子,親親孩子都會讓孩子感覺到溫暖,那些有愛的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積極陽光的,有很強的共情能力,也能給別人帶來溫暖。

4、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並不是單純的時間長短累計,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多互動,做遊戲,聊聊天都是很好的方法,而不是孩子在一邊獨自玩耍,父母忙著刷手機,對於孩子的要求要麼不理睬,要麼嫌棄。

小月齡寶寶通過母乳來確認媽媽的愛,當孩子斷奶以後,媽媽要用別的方式來替換母乳,比如抱一抱、親一親、牽手、微笑、撫摸。

等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孩子長大了,我們就可以被孩子擁抱、牽手、親吻,就像小時候我們愛他們那樣。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嬰幼兒睡眠顧問,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輔食添加方面的經驗,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墨仔媽媽育兒


家有倆娃兒全職媽媽五年,專注學習育兒知識。把我的經驗分享給您。


我認為母子依戀關係,一般到三歲就慢慢開始變淡。

我的大兒子因為我懷了二胎,提前到2歲10個多月就去幼兒園了,而我的原計劃是三歲四個月去。


我的兒子上了幼兒園,慢慢步入了三歲,在幼兒園接觸的新事物也多了,也結交了一些同齡的小夥伴,有些甚至有相同的愛好,比如喜歡恐龍,喜歡樂高,喜歡汽車。。。這時候我很明顯的感覺到他不再像以前一樣依戀我了。但是如果在幼兒園有不開心的,或者和小夥伴發生了衝突,還是會跑到我的懷抱裡,尋求我的安慰。不過我也發現,三歲之後,他比較黏爸爸了,開始讓爸爸陪著搭樂高,教踢足球,讀繪本,講睡前故事。。。這可能也是因為三歲前孩子更多的需要的是生理上的滿足,例如吃喝拉撒,而這些一般都是由家庭裡的媽媽來滿足。而三歲之後需要的是學習技能、獲取知識,例如學習某種球類運動,而這類需求恰好是爸爸所擅長的。


不過,就像龍應臺的《目送》裡寫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所以,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在孩子需要母愛的時候,好好愛他,在他不需要的時候得體的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