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抗疫一線志願者:幫助別人,也需要別人幫助

新洲抗疫一線志願者:幫助別人,也需要別人幫助

由於醫用和防護物資極度匱乏,武漢當地志願者的防護裝備通常只有一個口罩。拍攝/高跑跑


早晨八點左右,武漢空氣中瀰漫著消毒水味道,雷勝開著一輛裝載著口罩、防護服、消毒水等醫用物資及生活用品的商務車,飛馳在武漢郊區,把急需的醫用物資送往醫院、鄉村衛生院和街道。


“從大年三十至今,我們志願者團隊從未休息過一天。”武漢市新洲區志願者雷勝對澎湃新聞說,他的身份是武漢市新洲區一家琴行的老闆。


春節前,看見武漢疫情形勢嚴峻,他主動報名加入護送醫用物資的志願者團隊。


此次武漢抗疫一線,湧現出無數的志願者,他們是學生、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自發組織,負重前行,並與醫生、警察、社區服務人員、環衛工人、司機和快遞業務員一起,共同維繫這座城市基本運行。


“我們都是很平凡的人。”雷勝說,像他一樣的車隊志願者,在當地被稱為“擺渡人”。


這是一個無法準確估算的龐大群體,危難時刻,他們憑藉自身的熱情和勇氣,最大程度化解醫療物資運輸和醫護人員的出行難題。


他們有的人在病毒面前也未能倖免,也有志願者因此感染,乃至離世。


2月3日下午,年僅54歲的武漢志願者何輝因感染離世,令無數人扼腕。


“他的去世給了我們一個警示。”雷勝說,何輝的離去,讓部分志願者更加意識到安全和防護的重要性。


“他們需要我們”


“封城”後的武漢,公共交通完全停止運行,飛馳在大街小巷的車輛大多是當地各個志願者車隊,他們充當起了城市臨時的“動脈”,免費接送醫護工作者上下班,或者運輸醫用和防護物資,成為武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洲抗疫一線志願者:幫助別人,也需要別人幫助

經過多方協調和籌措物資,當地志願者和車友會合作,把物資送往偏遠的街道、鄉鎮和衛生院。


“現在全國醫生和物資都來幫助武漢,我們憑什麼不站出來?”武漢志願者趙志(化名)對澎湃新聞稱,他不想公佈自己的姓名,生怕親人看見後會擔心。


趙志生於1997年,他說在自己所在志願者車隊中最為活躍的是90後,大家在組建的微信群中集結,服務於武漢各大醫院的醫護人員。


現在這個臨時的志願者微信群已達到300多人,彼此溝通方式很簡單,時刻等待群裡發佈的車輛需求信息,根據上下車地點和時間來判斷是否“搶單”。


出車期間,他儘量保持不喝水、不吃飯,以此節省防護裝備。


新洲抗疫一線志願者:幫助別人,也需要別人幫助

武漢志願者雷勝說,抗疫至今,這是他穿的唯一一件防護服。


相比於趙志穿梭在主城區,雷勝則往返於崎嶇不平的鄉間小路。


雷勝所居住的新洲區是武漢郊區,此次也在災情中受到嚴重衝擊,跟主城區不一樣的是,新洲下轄14個偏遠鄉鎮、550個村。


春節前夕,雷勝召集了幾名當地年輕公益人,包括武漢市新洲區青春飛揚志願服務中心發起人詹兵。


1月21日,詹兵見到武漢疫情危急,便在微信群提議“疫情當前,大家是否應該做點什麼”,此舉獲得大家積極響應。


在疫情發生後,他一直在跟全國知名公益機構溝通,多方協調和籌措物資,並和當地車友會合作,把物資送往偏遠的街道、鄉鎮和衛生院。


“早期很多偏遠鄉鎮都急需醫用和防護物資,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詹兵說,“我跟團隊夥伴經常忙到凌晨,有時候回到家差不多都12點鐘了。”


相比武漢的主城區,地處偏遠的鄉鎮更加脆弱,而由新洲區本地誌願者組成的運輸隊便成為運輸物資的關鍵生命線。


1月23日,武漢醫用和防護物資告急,雷勝和幾名志願者一起到武漢下轄的蔡甸區去接送首批醫用和防護物資,早期武漢和周邊城市還沒有進行交通管制,運輸相對順利。


新洲抗疫一線志願者:幫助別人,也需要別人幫助

武漢市新洲區青春飛揚志願服務中心志願者將防護物資送往武漢體育學院。


“從大年初一以後就很困難了,到處封路。”雷勝說。


即便碰到眾多現實困境,他還是堅持每天想辦法給街道、鄉鎮和衛生院運送物資,原因很簡單——“他們需要我們。”


“你能感受到許多人對我們的需要,隨便哪個微信群都能看見物資需求信息,既有私人發佈,也有政府部門發佈,還有醫院直接發佈,像雪花一樣的飄。”雷勝說,他和幾位平常一起做公益的夥伴認為應該要做點有價值的事。


“有一次給新洲一定點醫院送血氧夾,這家醫院以前全院還不到50個,我們一次性就送了50個,這家醫院的領導特別高興,說這東西現在拿錢都買不到,每當這個時候我特別滿足。”雷勝說,當看到別人在認真計劃如何使用他送來的物資時,感覺自己做的事很有價值。


“我是不是感染了?”


“現在運送物資的車油費都是志願者自掏腰包。”詹兵說,他所在的公益機構現在還沒有收入,拿不出錢來補貼志願者。


最讓他擔心的是,因為長期要協調、運輸和發放物資,迫使志願者接觸人員較多,感染概率也相對較高。


“我們志願者要往來多個街道、鄉鎮和醫院,每天至少接觸幾十人,而防護裝備通常只有一次性醫用口罩,或者手套。”詹兵說。


“我自己購買的口罩也用得差不多了。”詹兵說。


為減少因接觸帶來的危險,志願者儘可能保護自己,比如在運輸物資交接時避免去室內和危險的場所,通知對方在郊外公路或空曠地方交接物資。


回家進屋前,首先對全身進行消毒,把外套和鞋放在外面,絕對不讓它進屋。

詹兵說,眼看武漢疫情日趨嚴峻,他提前將父母送到郊區的鄉下居住,如此一來即使自己感染,也不至於會影響父母。


“我們打交道的都是街道、社區和醫院的人,把他們傳染了,後果不堪設想。”詹兵說。


這是許多志願者一直都存在的矛盾心態。


新洲抗疫一線志願者:幫助別人,也需要別人幫助

為送防護物資,武漢志願者經常忙到凌晨。


“我們只能隨身帶著小瓶消毒酒精,至於普通醫用口罩效果如何,只能聽天由命了。”雷勝說,1月23日至今,他只穿過一次防護服。


不僅志願者防護單薄,前來交接物資的基層的政府工作人員防護也很少。


雷勝說,他在如此心理重壓下堅持工作,最大動力是見到太多人需要幫助。


他的父母儘管非常擔心孩子在防護單薄的情況下冒險當志願者,但還是予以理解。

每次回家,雷勝只要一走進家裡的院子,第一步就是全身消毒,把衣服和鞋子全部丟在外面,消毒結束後,才進屋洗澡、換衣服。


他自己也會有微妙的心理反應。有時,由於忙到凌晨兩點左右,第二天起床時出現渾身無力,不想吃飯,或者別的症狀時,他難免不往壞處想。


“只要感覺不舒服,我就會偷偷把體溫計拿出來,去測量自己的體溫。”雷勝說。

詹兵也有相似的心理體驗,甚至會從心理延伸至生理上的反應。


“長期在外面送物資,晚上回家躺在床上,時常感到渾身發熱,然後自問,我是不是被傳染了?”詹兵說,為避免外界信息引發自己的消極情緒,他堅持不看新聞和朋友圈。


近期,詹兵也準備組織心理醫生,為長期戰鬥在一線的志願者做心理上的疏導。

武漢抗疫一線志願者的生存現狀,也已引發愛心人士的注意。


“我們已經購買了部分防護物資去幫助當地的志願者,部分物資已在路上了。”愛心人士趙志敏對澎湃新聞稱,近期,她和多位愛心人士共同發起針對幫助武漢志願者的“小艾接力”行動,希望通過給當地志願者提供部分防護物資,來化解他們在防護物資匱乏方面存在的難題。


“他們是志願者,但同時也是需要幫助的人。”趙志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