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小夫妻同時參加援鄂醫療隊,每天在發飯時才在門口見一面


新婚小夫妻同時參加援鄂醫療隊,每天在發飯時才在門口見一面

“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也是一名中國人,社會有需要的時候,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儘自己的力量。來的飛機上看到武漢整個城市空蕩蕩的時候,心情是非常難過的。真的希望經過我們的努力,會讓這個城市恢復生機。下了飛機,第一件事就是喊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都很有信心,我們肯定會贏的。”這是安徽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急診科護士董永鵬寫的一段話。

2月13日,董永鵬作為安徽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踏上了前往武漢的征程。同他一起的,還有他的新婚妻子,同樣身為護士的劉霞玲。

新婚小夫妻同時參加援鄂醫療隊,每天在發飯時才在門口見一面

“我跟霞玲是剛成家,如果疫情這樣發展下去,我們也不會有自己的家。沒有大家哪來小家呢?”董永鵬和劉霞玲都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護士,疫情發生後,小夫妻二人主動報名前往一線,支援武漢。

2月13日凌晨一點,在上夜班的劉霞玲激動地告訴老公,她被調去支援武漢了。又過了20分鐘,董永鵬也收到了自己入選支援武漢醫療隊的消息。等劉霞玲下班回來的時候,董永鵬已經把兩個人的行李收拾好了。小夫妻倆就開始複習一些感染的知識,彼此約定都要照顧好自己。


新婚小夫妻同時參加援鄂醫療隊,每天在發飯時才在門口見一面

抵達武漢後,夫妻倆被分在不同的小組。“我倆只有在門口發飯的時候才可能有機會見上一面。”董永鵬說,“因為每個組都要兼顧各個專業的醫護,我們被安排在不同的組。平常工作時間不同,休息的時候為了防止感染也最好不見面。”2月18日,醫療隊進駐武漢協和腫瘤中心已經是第四天,繁忙的工作讓兩個人早把兒女私情拋在了一邊。

據悉,疫情發生後,董永鵬一次又一次向護士長“請戰”:“我一直都想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95年的他參加工作剛兩年,卻已是科室的得力干將。護士長朱宏梅說,這小夥子有股“衝勁”,特別要求上進。科室每個月都有培訓和考試,好勝心強的他總是用休息的時間來科室練習操作,次次考試都是優秀。董永鵬還被選入醫院“空中120”應急小分隊,跟隨醫療救援直升機進行患者的轉運救治。

新婚小夫妻同時參加援鄂醫療隊,每天在發飯時才在門口見一面

劉霞玲是胸外科的護士,工作不管多忙多累,她總是笑著說“我來”。科室排練大合唱,即使剛下夜班她也一次不落。說起這個美麗瘦弱的小姑娘,護士長鬍錦秀心疼地哽咽了,“她說國家需要我們,能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很榮幸,父母家人都特別支持。年前剛結婚,還沒來得及請我們喝喜酒。她這麼瘦,真擔心她照顧不好自己。”

當平日裡的夫妻變成了疫情下的“戰友”,執子之手,與子同袍。他們並肩逆行,肩負雙倍的責任和期望,用雙倍的愛和守護,與疫情奮力搏擊,只為能讓更多人在即將到來的春天裡,暢快相聚,無畏相擁。(張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