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多次發生蝗災,古人都有哪些治理蝗災的辦法呢?

有僧吃粥


最近巴基斯坦因為兩件事情引起了國人的注意,第一件事情是因為此次對中國的大力援助,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因為巴基斯坦陷入了嚴重的蝗災危機。

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次巴基斯坦發生的蝗災,這次蝗災最早出現於2019年的非洲,因為蝗蟲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經過幾個月的繁衍,它們種群的數量達到了數億隻,所到之處所有的農作物都被一掃而空。

而且這些蝗蟲還一路遷徙,來到了亞洲大陸,目前正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肆虐。如果蝗蟲遏制不住的話,那麼勢必會對兩國的農業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而且還會進一步威脅到周邊國家的糧食安全。所以說如何消滅這次蝗災,成為了印巴兩國的當務之急。

其實翻開史書,中國的歷史上關於蝗災的記錄有很多,歷朝歷代幾乎都沒有停止過與蝗蟲的鬥爭,我們也因此積累了很多治理蝗災的方法,我們的老祖宗究竟是怎麼做的呢?

蝗災屬於典型的天災 ,與水災 、旱災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自然災害。每當蝗災發生的時候,農作物絕收,老百姓的日子變得苦不堪言。所以千百年來,很多人對蝗蟲的生長習性進行了總結,期望能夠儘可能地規避蝗災帶來的危害。

根據學者的統計,唐朝有記載的蝗災多達32次,宋代蝗災發生次數168次,明朝更加的嚴重,高達967次。

史料中關於蝗災的記載也非常的多,比如《舊唐書》曾記載:“蝗尤甚,自東海西盡河、隴,群飛蔽天,旬日不息。 經行之處 ,草木牛畜毛,靡有孑遺。”《明太祖實錄》記載:“真定、棗強縣,民初復業,加以蝗旱,流殍者眾。”

經歷了這麼多次蝗災以後,他們也摸索出了一套治理蝗蟲的辦法,概括起來一共包括三種:農業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三種。

農業防治

元朝的時候採用過一種方式,倡導百姓進行秋耕,把蝗蟲的蟲卵暴露出來,然後經過冬天的嚴寒,把這些蟲卵凍死,這個方法推廣以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曾經提出一種觀點,他認為通過改善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可以有效地降低蝗災帶來的而危害。他提倡增加水田的面積,減少旱田的面積,除此以外再種植一些比較抗蝗的作物,通過這些方法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人工防治

提到人工防治,不得不介紹一下唐朝的做法。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親身示範吃蝗蟲,並且號召全國的百姓捕捉蝗蟲食用,期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減少危害。可是面對這麼多的蝗蟲,肯定不會取得太大的成效,只是能夠增強人民抗擊蝗災的決心。

所以後來宰相姚崇發明了一種辦法,叫作籌火誘殺法。他利用蝗蟲趨光性的習性,在晚上的時候讓老百姓燃起篝火,然後把蝗蟲聚集起來,再用火燒死這些蝗蟲,然後把蝗蟲埋進提前挖好的坑,邊埋邊燒。這種方法雖然也不能根治蝗災,但是比起捕食它們,確實進步了一些。

到了宋朝,人們的認識更先進了一點,開始通過挖掘蟲卵的方式來根治蝗災。宋朝政府更是用獎勵的方式鼓勵人們挖掘蟲卵,人們先是找到蝗蟲經常產卵的地方,然後挖出它們的蟲卵並直接消滅。通過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患於未然,也算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生物防治

此外,人們還找到了一種更加方便高效的方式,那就是通過保護蝗蟲的天敵來消滅蝗蟲。根據唐人的記載:“開元中,貝州蝗蟲食禾,有大白鳥數千,小白鳥數萬,盡食其蟲”。所以人們就保護這種鳥類,通過它們消滅蝗蟲。

到了清朝的時候,人們發現鴨子吃蝗蟲的速度很快,所以就把鴨子趕到地裡去捕食蝗蟲。據記載:“蛹米能飛時,鴨能食之。如置鴨數百于田中,傾刻皆盡。” 這種生物防治的方式其實直到現代仍然還在使用,本世紀之初新疆曾爆發蝗災,就出動了數萬只的鴨子,組成浩浩蕩蕩的鴨子大軍,解決了這些蝗蟲。所以說這種辦法在落後的後代,還是相當實用的。

就這樣,通過不斷的摸索,我們的古人掌握了很多防治蝗蟲的方法。但是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卻不能根治蝗災。到了今天,雖然小規模的蝗災仍時有發生,但是在現代治理措施的防範之下,已經很難成大氣候了。

聽歷史說話


中國古代幾乎每個朝代都發生過蝗災

蝗災給我國古代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所以我國古代研究了一系列的蝗災救治辦法

那麼救治蝗災的辦法都有哪些呢?

一、人工撲打法

這是中國古代最悠久的防治方法。顧名思義,這種方法主要是鄉民們用竹竿撐起白布,順風把蝗蟲驅趕到一起。最後再集中力量撲打滅殺。

這種方法雖耗體力還要集中大批人力,但卻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幾千年來在中國農村十分普遍。

二、壕塹掩埋法

此法是需要先挖出一個幾尺深的溝壕,然後用人工撲打法把蝗蟲引到溝中,最後用土把蝗蟲掩埋。

雖然這種方法比人工撲打少耗費了許多的力氣,但對溝深和土掩埋的厚度卻有極高的要求。不然的話蝗蟲很有可能從土中爬出捲土重來。

三、篝火誘殺法

這種方法是在天黑的時候點燃篝火,然後在篝火四周設置路燈。天黑後大批的蝗蟲就會被吸引過來。

但蝗蟲碰到篝火後就會失去飛行的能力。這時百姓再借機撲殺。

四、據蟲卵除蟲法

這種方法是百姓讓蝗蟲沒成長起來就扼殺,斬草除根。冬天裡百姓們結隊到田野,找到地上的小孔這些就是蝗蟲卵的聚集地。然後把地挖開用百姓們自制的“黑科技農藥”把這些蟲卵弄死。


瑜公子說歷史


近期席捲歐亞的蝗災讓各國頭疼,想象一下古代人沒有現代的農業科技是如何治理蝗災的呢,一開始古人只是拜“蝗神”以為是其顯靈為禍世間。當蝗災爆發的時候百姓們一般會進行“拜蝗神”等迷信活動顯然不會有任何作用。

古籍上最早記載蝗災的是《春秋》記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稅畝,冬,蝝生。"最早記載蝗蟲的是《呂氏春秋·孟夏紀第四》:"行春令……則蟲蝗為敗。”唐朝初年宰相姚崇,面對山東地區的大蝗災開始破除迷信,用驅趕、抓捕焚燒,挖坑填埋等方式治理蝗災,治理的辦法也是比原始畢竟沒有現代的農藥機械。

隨著經驗的增長古人逐漸開始用一些積極的辦法對付蝗蟲,元朝的時候人們在繼承前代治理蝗災的基礎上,開始思考預防蝗災的方法:“初秋的時候,將藏在田地裡的蝗蟲卵用鋤頭刨出來,趁著“秋老虎”的強烈日光將其曬死,此法對於預防蝗災十分有效”。

明代,徐光啟系統地總結了歷代治理蝗災的方法並在《農政全書》中專門記載除蝗方法。

清代張集馨《道鹹宦海浮沉錄》中記載的方法原文如下:“撲蝗之法,如行軍然。以十人為一隊,二人持鍬挖長壕丈餘長,三四尺深,浮土堆在對面,四人在後,二人在旁,齊用長帚轟入溝中。二人在六人之後,用長柄皮掌,將轟不淨者撲斃。一員官,領二百人,作二十隊,每日可得數十擔。蝗入溝中,即將所堆浮土,掀入捶實,何慮不死?其在禾嫁中者,令婦稚在內轟出,或售賣,或換料麥,悉聽民便。其在臨河亂石中藏匿者,多用石灰水煮之。在峭壁上長帚不及者,用噴筒仰轟。有蝗之地,如非沙板田地,將跳躍者撲畢,僱牛翻耕,將子撿出,蝗子與落花生形同,每甬百枚。蝗子撿盡,再用石滾將地壓平,後又用鐵鈀刨出,無不糜爛。前人成法,俱指平地而言,未曾議及山中。其平地用牛翻耕,用羊數百頭來片踐踏,頃刻如泥,試行已驗”

總而言之古人的除蝗的方法還是比較原始的,基本都是靠人力來做,但卻是當時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挺佩服古人的智慧的。


笑談古今趣史


使粘網粘,粘住用火燒死!


姚明拎著你280


我看到網上說是運輸了一些鴨子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