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好看嗎?

沒用立場不夠


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要不是片尾告訴我,這是馮小剛以友人真實生活為藍本拍攝的私貨,我差一點是想給一星的。

但考慮到既然是馮導的私貨,那麼電影的不好看的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稀釋一點,因此最後給了兩星。

我猜很多人都是衝著《芳華》的名頭來看的,包括我自己也是。

但是,雖然是同樣的導演,甚至還是同樣的主角,我卻沒有在電影中看到類似《芳華》中那種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隨波逐流的滄桑,相反的,我只能看到的是導演一廂情願的自我陶醉。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由於這是馮小剛給友人拍的私貨,電影通篇帶有非常明顯的導演個人情懷和表達。

但這恰恰也是電影不好看的致命缺點,導演無法將自己的這種強烈表達,通過電影傳遞到觀眾心裡。

在個人看來,這個致命的缺點,幾乎無孔不入地滲透在了電影全片每一個角落。

從電影開頭說起。

電影一開始,採取了由黃軒主角旁述來引入劇情的主線。

這種方式,用得好的話,就是像《海上鋼琴師》那般好;但用得不好的話,就會變成《只有芸知道》這樣的災難。

同樣的開頭,《海上鋼琴師》之所以用得好,那是因為後面的人物劇情的精彩程度,足以承接和消解這種開頭給觀眾帶來的巨大懸念。

而在《只有芸知道》裡,當觀眾看到了這麼一段旁述,會很自然地對後續的人物劇情產生比正常敘事電影更高的期待,如果後面的劇情無法給予觀眾超出期望的發展,就會顯得電影頭重腳輕。

更要命的是,後面電影通篇,旁述卻更是缺席的,只有在幾處無關痛癢的地方,才來了這麼幾句簡單的旁白,旁白甚至都沒有起到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這種在電影結構上的處理方式,讓電影的不好看的問題,在起跑線上就變得非常凸顯和尷尬。

再者,回到電影劇情本身。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導演好友的一段平平凡凡的海外愛情和生活。

很多優秀的電影,故事劇情其實也是非常平凡。國內如《地久天長》,《我的父親母親》等,國外如近期比較火熱的《婚姻故事》,《蜂鳥》等。這些電影,通篇其實並沒有嚴重超出普通人日常的劇情起伏和變故,都是非常樸實地在描述著某一代人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一些再正常不過的雞毛蒜皮,或者人生中一些意外之中卻又是不可避免的困難和問題。

但是,故事平凡,並不意味著電影本身也是平凡的。

如《地久天長》和《我的父親母親》,雖然故事很平凡,但卻跟馮小剛的《芳華》一樣,在真實描繪了那一代人的痛楚之餘,也把個人命運和大時代的背景結合了起來,從而產生了一種琴瑟和鳴的蒼涼感。觀眾看完電影,會相信這就是那一代人確確實實的生活。電影裡說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同時觀眾也能通過電影的一些線索和特質,很自然地由小人物的真實生活,過渡到去聯想時代與人物之間的聯繫,進而體會到一種超出個體命運的宏觀思辨。

而在《只有芸知道》裡,主角之間的愛情,從產生到最後的消失,都是非常缺乏鋪墊和緣由的。

一上來就展示男主對女主的強烈思念,卻沒有具體事件鋪墊和解釋這股強烈;

隨之用了大量篇幅講述狗狗的陪伴和去世,同樣也是沒有鋪墊和解釋他們為什麼需要狗狗的陪伴;

無論是女主絕症的暗線,還是兩人日夜相處的明線,都在通過人物交流來試圖渲染一種《泰坦尼克號》式的淒涼感,但偏偏兩人的愛情又沒有《泰坦尼克號》式的巨大災難來承接這種淒涼感;

試圖將人物情感關係延伸到第一批出國華人的大背景中,卻又缺乏足夠的大背景線索和情節。。。

以上種種的問題,一方面無法準確地將小人物的真實生活給說得清清楚楚真真實實,另一方面,過於薄弱的人物背景關係也無法讓觀眾把思緒從小人物身上進一步衍生到更大的母題和核心上,導致電影看起來不倫不類。

即便是這樣,如果說導演本身就無意敘述一段跟《芳華》類似的故事也就罷了,但偏偏卻是連最基礎的個人故事真實性和共鳴都無法保證。

如《婚姻故事》和《蜂鳥》,不去討論人物與時代的關係,而是把核心放到人物本身上來。這些電影裡,雖然劇情故事本身依舊非常平凡樸實,但也正是這一份樸實,營造出了一種超出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婚姻故事》裡的離婚和夫妻吵架,《蜂鳥》裡小女孩的反叛和迷茫,都在極度寫實的電影描繪下活靈活現,從而使得觀眾相信,這些也都是真實的。跟上面說到的注重通過小人物表現大時代的電影相比,這一類電影則是通過大量的人物日常細節以及恰到好處的人物表現,共同營造出了這種基於角色本身基礎上的真實性,從而讓觀眾把注意力從宏觀敘事上高度集中到人物本身上來,只要你電影裡的一切都是高度真實的,那觀眾自然也就能相信電影是高度真實的。

而《只有芸知道》裡的大部分生活細節描述,都是與觀眾日常理解相違背的。

簡單來說就是,電影裡的男女主生活,即便放到多年後的現在也是人人羨慕的神仙生活。導演憑什麼相信,這樣的神仙生活,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和理解?

再直白點說,觀看電影的過程,這好像是住在山腳的破爛草屋中的大家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而導演卻住著豪華的城堡,每天大吃大喝食肉糜卻痛哭自己連龍蝦都沒吃過,偏偏導演還希望獲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

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博取同情的行為,無異於耍流氓。

最後,說一下電影的特質。

一開始我說過,電影的確是帶有明顯的導演個人情懷和表達。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畢竟諸如侯孝賢,候麥等藝術先賢的電影創作,大多都是一種背向觀眾的個人表達。雖然大師們的創作大多艱澀難懂,但卻也很好地像觀眾輸出了強烈的藝術理念和藝術方法論上的信息,從而使得觀眾是能夠以一種入世的角度去觀看的,進而使得電影能成為一種充當觀眾理解和導演表達之間的一座橋樑。

而《只有芸知道》,卻並沒有產生這麼一種橋樑般的作用。

一方面,電影尚且沒有達到上面說到的大師藝術的高度,沒有什麼足夠深厚的藝術性質,本質上只是普通的商業片;

另一方面,雖然電影是商業片,卻又處處透露出一種導演放飛自我的自戀藝術表達。例如通篇的人物自作姿態的呻吟,例如通篇的新西蘭美麗風景,再例如以上說到的種種問題。導演希望寄個人情感於電影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

但是,藝術,往往是出自於藝術家,卻超越了藝術家。而這部電影,雖然出自於導演本身,卻沒有跳出導演的自我矛盾,從而顯得無法自洽。

基於以上說到的種種,我覺得電影是真的不好看。

但是,我還是非常肯定馮小剛和她的《芳華》,唯獨這一部《只有芸知道》,恐怕我真的不能苟同


達衛


看了好多好多電影但真正讓我安下心寫一篇觀後感的反而是平平淡淡的這一部。

總體而言是那種柔柔的給你一刀,後來才發現自己渾身是血的感覺。果然平平淡淡的相濡以沫更感人

影片的開頭像是溫白開一樣沒有張力也沒有味道,唯一讓我有感受的就是取景太美了。但可能大多數人的生活愛情都像影片前半部分一樣吧。

第一次流淚是在blue去世的時候。

blue趴在樓梯下的那個場景我非常喜歡。溫馨幸福有濃烈的家的感覺,以至於在後面看芸一個人抽著煙看和blue的錄像帶時我又哭得稀里嘩啦...

整部劇的後半部分情節緊湊且自然,林太的出現點睛之筆,林太在他們婚禮上的哭泣和訴說也必然奠定了之後的基調 留下來的那個人 苦啊

小小病床上兩個人相偎相依,芸一遍遍訴說自己有多麼幸運時,東風可能心裡不止一次再希望當時在賭場的幸運再降臨一次。儘管對所有人而言芸的到來芸的存活都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了,但對東風而言,這是他的運氣。

愛情好像就是這樣,彼此是對方的運氣。

當然,如果我擁有愛情我也可能不會寫下這羅裡吧嗦的話,我會直接對他說我愛你接著聽到我也是的回覆。

可惜,愛情永遠是可遇不可求的運氣。

羨慕之餘更是期待。





三分有餘


這是一部備受爭議的愛情電影,倘若你還相信純真的愛情,影片將把你帶到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體驗心底的渴望。同時這也是一部極度私人化的電影,我們在這個強烈需要愛與安全感的現實世界,往往最容易迷失方向,電影會讓你的淚從心裡流出來,而不是臉上,“心臟周圍是沒有神經的”,它往往最容易受傷,而且難以察覺。這部電影會擊中你最敏感的地方,當然你得先卸下內心的防禦,讓理性和邏輯休息一下,感受自己溫暖的內心。原來它充滿了渴望與力量,看電影的時候一直都在想你,我想要的安全感從來都不是錢和房子,我想要的只是你[微笑][微笑]


哆啦醬電影視界


一部備受爭議的愛情電影!

《只有芸知道》是由馮小剛執導,黃軒、楊採鈺、徐帆、莉迪亞·佩克漢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12月20日上映。該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和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

《只有芸知道》文藝片的節奏。敘述視角嚴重老齡態,不斷追溯自己的韶華歲月,整個節奏緩慢坍塌。主題的愛情故事太普通了,就算電影用故事性的角度去刻畫,也毫無特別之處,打動不了觀眾。人物關係推進和情感變化毫無說服力,男女主的CP感沒這麼強。

真的是除了風景優美以外,就感覺毫無優點可言。它是一部備受爭議的愛情電影,如果相信純真愛情的觀眾,也許會被影片那遠離塵囂的世界所打動,擊中心靈深處最為敏感的地方。





Zs念


電影《只有芸知道》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

這是一部唯美的電影,極致的風景讓人沉醉,極致的愛情讓人感動。

這是一部傷感的電影,BLUE的離去讓人落淚,芸的消逝讓人心碎。

這是一部需要靜心觀看的電影,恬淡如水卻又充滿力量。

這是一部需要閱歷理解的電影,如果你曾經刻骨銘心,如果你此時相濡以沫。

剪輯方面,影片以男主人公攜帶妻子骨灰踏上憶情之路開篇,用蒙太奇手法嫁接時空,從“隋東風”和“羅芸”初到克萊德講起,再通過兩條時間線不斷交叉,將“兩人相識”和“最終分別”的前後段落自然串聯。這種巧妙的劇情架構,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觀賞性。

演員方面,黃軒和楊採鈺的表演十分自然。其中,黃軒的表演收放自如,前半段幽默,後半段內斂,恰到好處。楊採鈺也可圈可點,雖然戲份上不如黃軒出彩,但她的絕美顏值讓觀眾眼前一亮,堪稱最大贏家。徐帆自不必說,壓陣效果顯著。

話說馮小剛讓自己的夫人來出演“林太”這一角色,絕對是神來之筆。

導演方面,馮小剛歷經編劇、聯合執導、獨立執導三個階段,開賀歲電影之先河,創馮氏喜劇之風格,再到轉型商業電影、戰爭電影、歷史題材電影、人文現實題材電影,時至今日已經六十有一。美工出身的他對電影觀眾審美心理的把握十分準確,這從多部電影中的鏡頭處理可見一斑。

如果說馮小剛一貫熱衷於在娛樂和藝術間雙軌並進,那麼他的後期作品則漸漸趨向對藝術的追求《只有芸知道》便是如此。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是非常不錯的。


陌上丶寒煙


《只有芸知道》是由馮小剛執導,黃軒、楊採鈺、徐帆、莉迪亞·佩克漢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2019年12月20日,該片在中國上映進軍賀歲檔,個人覺得值得一看


夜行人甲


《只有芸知道》是一部由馮小剛導演的劇情片,2019年12月20日上映,講述年輕的隋東風(黃軒飾)和羅芸(楊採鈺飾)婚後定居在新西蘭安靜的克萊德小鎮,共同經營一家中餐館,時光在波瀾不驚中一天天流逝,轉眼間兩人的婚姻生活已走過第十五個年頭,除了身邊多了一隻陪伴左右的寵物狗布魯,一切彷彿都沒有發生變化。然而空曠山野上,羅芸壓抑已久的一聲吶喊打破寧靜。 隋東風和羅芸無緣白頭到老,人到中年妻子的猝然離世讓東風陷入哀傷與孤獨,踏上了為亡妻完成遺願的旅途。隋東風手捧羅芸的骨灰,隨風飄灑,為這段相濡以沫的愛情籠罩上悲涼的底色。電影的情感傳遞靠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屬於電影的語言組合,不是一種狀態和氛圍,更不是通過視聽的設定去挖掘人物內在的複雜性,而是音樂、風光與人物無時無刻不在蹩腳煽情的臺詞。最明顯的就是音樂的使用,開場沒有幾場戲,就起了兩大段音樂,一段純配樂,一段歌曲,後面更是不用說,即便在這樣一個歌頌相濡以沫的愛情電影中,也顯得是一種濫用,總希望能夠通過音樂快速、直接、兇猛地把情緒給到因為處在電影院洞穴裡而十分脆弱的觀眾。對於電影創作來說,其實是一種最偷懶的做法。繼十年前的北海道風光之後,我們又來到了新西蘭,依舊是同樣味道的風光宣傳片。




胖魚精彩影視


對於我來說,我覺得《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很好看,原因有三:

一、真人真事真情感,細節經得起推敲

這部電影是馮小剛根據身邊摯友的真實經歷改編的,戲裡戲外都是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沒有大起大落,缺少跌宕起伏,更沒有多少浪漫情懷,但是,就是那份細水長流坐看雲捲雲舒的不離不棄讓人為之動容。

羅芸在餐館幫忙切菜時切到了手指,沒有嬌滴滴地撒嬌發脾氣不幹了,而是輕描淡寫說了一句,然後把手指包了,繼續幹活。

這就像極了幹了十幾年活的家庭主婦的感覺,日子久了,你早就適應了從公主到公主她媽的角色轉變,能吃苦也能不埋怨。

隋東風帶著羅芸的骨灰出海去看藍鯨時,老船長聽到二人的愛情故事時,沉默半晌,拿起手機給家裡的老太婆打電話,說,我愛你。

老太婆更是幽默地回應:“呀,居然跟我說愛我,是你有小三了還是我得絕症了?”老船長說,我只是想聽你嘮叨了。

天長地久的,是陪伴。

二、臺詞點撥局中人,一語中的直擊婚姻要點

影片中,徐帆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是,她作為婚姻中的過來人,給了這對小夫妻很多忠告。

長久的夫妻,都是能熬。

有了房子和生意,你就能給小芸安全感。

隋東風說,聽了林太的話,有了房子和生意,就能給小芸安全感。羅芸聽後說:

其實房子和生意都不能給我安全感,只有你能給我安全感。

影片中的臺詞,出現合適的情境中,符合每個角色的身份,沒有覺得不合時宜的表達,一切都是淡然又真情流露的。

三、主演用心之深,只為品質,不求鮮花與掌聲

黃軒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提前三個月就去了新西蘭生活,他要經歷的,是一段人生,他要品嚐的,是一段苦澀。

那段時間,除非特別必要的事情,工作人員都不會去打擾他。

他就要沉浸在那種感受裡,他就是放棄了音樂學院的長笛夢想的傻小子。

有著一腔熱情,就算送外賣都活得有滋有味。

他就是小鎮餐館的老闆,他的愛人就在幾秒鐘步數之外,他們養了一條懂事到讓人心疼的狗叫布魯,他的愛人羅芸喜歡藍鯨……

對,就這些,他就是黃軒,黃軒就是隋東風。隋東風很知足,娶到羅芸他就知足,給她安全感,他就知足。

他就是半路留下來的人,他不苦,因為他知道羅芸從來沒有離開他,只是和布魯一樣,換了種方式陪伴他。

這樣的演員,已經不是在演戲,他已經和角色融為一體。

所以,病房裡暗影下,兩人依偎落淚的畫面,看懂的人不是影中人,卻已懂影中意。

所以,你又怎能不被這樣的電影打動?又怎能說這樣用心的電影不好看?

所以,你沒有體會過失去,更不懂珍惜。


a箛狼


適合在溫和舒緩的午後觀看

《只有芸知道》據張述與他的妻子羅洋真實故事改編。

六十歲的馮小剛對痛失愛妻的工作夥伴張述說,“我想把你和羅洋的故事拍成一部電影,它應該會是一部使人相信愛情,珍惜生命,覺得暖心的電影……”

於是,這部不那麼“馮小剛”的作品《只有芸知道》誕生了。這部電影它不商業,是因為不想消費摯友真摯的感情。

它的節奏很慢,慢到把兩個人遇見和分開的點點滴滴,一幀一幀的用鏡頭表現出來。連同電影中風和芸居住的那個新西蘭小鎮上的草地,色彩和緩的青綠色,一望無際綿延到天邊,彷彿能讓人看見永恆。






你看看這個世界


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要不是片尾告訴我,這是馮小剛以友人真實生活為藍本拍攝的私貨,我差一點是想給一星的。

但考慮到既然是馮導的私貨,那麼電影的不好看的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稀釋一點,因此最後給了兩星。

我猜很多人都是衝著《芳華》的名頭來看的,包括我自己也是。

但是,雖然是同樣的導演,甚至還是同樣的主角,我卻沒有在電影中看到類似《芳華》中那種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隨波逐流的滄桑,相反的,我只能看到的是導演一廂情願的自我陶醉。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由於這是馮小剛給友人拍的私貨,電影通篇帶有非常明顯的導演個人情懷和表達。

但這恰恰也是電影不好看的致命缺點,導演無法將自己的這種強烈表達,通過電影傳遞到觀眾心裡。

在個人看來,這個致命的缺點,幾乎無孔不入地滲透在了電影全片每一個角落。

從電影開頭說起。

電影一開始,採取了由黃軒主角旁述來引入劇情的主線。

這種方式,用得好的話,就是像《海上鋼琴師》那般好;但用得不好的話,就會變成《只有芸知道》這樣的災難。

同樣的開頭,《海上鋼琴師》之所以用得好,那是因為後面的人物劇情的精彩程度,足以承接和消解這種開頭給觀眾帶來的巨大懸念。

而在《只有芸知道》裡,當觀眾看到了這麼一段旁述,會很自然地對後續的人物劇情產生比正常敘事電影更高的期待,如果後面的劇情無法給予觀眾超出期望的發展,就會顯得電影頭重腳輕。

更要命的是,後面電影通篇,旁述卻更是缺席的,只有在幾處無關痛癢的地方,才來了這麼幾句簡單的旁白,旁白甚至都沒有起到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這種在電影結構上的處理方式,讓電影的不好看的問題,在起跑線上就變得非常凸顯和尷尬。

再者,回到電影劇情本身。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導演好友的一段平平凡凡的海外愛情和生活。

很多優秀的電影,故事劇情其實也是非常平凡。國內如《地久天長》,《我的父親母親》等,國外如近期比較火熱的《婚姻故事》,《蜂鳥》等。這些電影,通篇其實並沒有嚴重超出普通人日常的劇情起伏和變故,都是非常樸實地在描述著某一代人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一些再正常不過的雞毛蒜皮,或者人生中一些意外之中卻又是不可避免的困難和問題。

但是,故事平凡,並不意味著電影本身也是平凡的。

如《地久天長》和《我的父親母親》,雖然故事很平凡,但卻跟馮小剛的《芳華》一樣,在真實描繪了那一代人的痛楚之餘,也把個人命運和大時代的背景結合了起來,從而產生了一種琴瑟和鳴的蒼涼感。觀眾看完電影,會相信這就是那一代人確確實實的生活。電影裡說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同時觀眾也能通過電影的一些線索和特質,很自然地由小人物的真實生活,過渡到去聯想時代與人物之間的聯繫,進而體會到一種超出個體命運的宏觀思辨。

而在《只有芸知道》裡,主角之間的愛情,從產生到最後的消失,都是非常缺乏鋪墊和緣由的。

一上來就展示男主對女主的強烈思念,卻沒有具體事件鋪墊和解釋這股強烈;

隨之用了大量篇幅講述狗狗的陪伴和去世,同樣也是沒有鋪墊和解釋他們為什麼需要狗狗的陪伴;

無論是女主絕症的暗線,還是兩人日夜相處的明線,都在通過人物交流來試圖渲染一種《泰坦尼克號》式的淒涼感,但偏偏兩人的愛情又沒有《泰坦尼克號》式的巨大災難來承接這種淒涼感;

試圖將人物情感關係延伸到第一批出國華人的大背景中,卻又缺乏足夠的大背景線索和情節。。。

以上種種的問題,一方面無法準確地將小人物的真實生活給說得清清楚楚真真實實,另一方面,過於薄弱的人物背景關係也無法讓觀眾把思緒從小人物身上進一步衍生到更大的母題和核心上,導致電影看起來不倫不類。

即便是這樣,如果說導演本身就無意敘述一段跟《芳華》類似的故事也就罷了,但偏偏卻是連最基礎的個人故事真實性和共鳴都無法保證。

如《婚姻故事》和《蜂鳥》,不去討論人物與時代的關係,而是把核心放到人物本身上來。這些電影裡,雖然劇情故事本身依舊非常平凡樸實,但也正是這一份樸實,營造出了一種超出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婚姻故事》裡的離婚和夫妻吵架,《蜂鳥》裡小女孩的反叛和迷茫,都在極度寫實的電影描繪下活靈活現,從而使得觀眾相信,這些也都是真實的。跟上面說到的注重通過小人物表現大時代的電影相比,這一類電影則是通過大量的人物日常細節以及恰到好處的人物表現,共同營造出了這種基於角色本身基礎上的真實性,從而讓觀眾把注意力從宏觀敘事上高度集中到人物本身上來,只要你電影裡的一切都是高度真實的,那觀眾自然也就能相信電影是高度真實的。

而《只有芸知道》裡的大部分生活細節描述,都是與觀眾日常理解相違背的。

簡單來說就是,電影裡的男女主生活,即便放到多年後的現在也是人人羨慕的神仙生活。導演憑什麼相信,這樣的神仙生活,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和理解?

再直白點說,觀看電影的過程,這好像是住在山腳的破爛草屋中的大家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而導演卻住著豪華的城堡,每天大吃大喝食肉糜卻痛哭自己連龍蝦都沒吃過,偏偏導演還希望獲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

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博取同情的行為,無異於耍流氓。

最後,說一下電影的特質。

一開始我說過,電影的確是帶有明顯的導演個人情懷和表達。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畢竟諸如侯孝賢,候麥等藝術先賢的電影創作,大多都是一種背向觀眾的個人表達。雖然大師們的創作大多艱澀難懂,但卻也很好地像觀眾輸出了強烈的藝術理念和藝術方法論上的信息,從而使得觀眾是能夠以一種入世的角度去觀看的,進而使得電影能成為一種充當觀眾理解和導演表達之間的一座橋樑。

而《只有芸知道》,卻並沒有產生這麼一種橋樑般的作用。

一方面,電影尚且沒有達到上面說到的大師藝術的高度,沒有什麼足夠深厚的藝術性質,本質上只是普通的商業片;

另一方面,雖然電影是商業片,卻又處處透露出一種導演放飛自我的自戀藝術表達。例如通篇的人物自作姿態的呻吟,例如通篇的新西蘭美麗風景,再例如以上說到的種種問題。導演希望寄個人情感於電影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

但是,藝術,往往是出自於藝術家,卻超越了藝術家。而這部電影,雖然出自於導演本身,卻沒有跳出導演的自我矛盾,從而顯得無法自洽。

基於以上說到的種種,我覺得電影是真的不好看。

但是,我還是非常肯定馮小剛和她的《芳華》,唯獨這一部《只有芸知道》,恐怕我真的不能苟同。

滑稽的引用一句網友評論做結尾:

只要電影玩諧音梗的,基本是爛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