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特殊時刻用口罩投票的"信任空間"

復工

“我從沒見過這麼寬敞的車廂。”

復工前初至北京,小李一坐上地鐵,就趕緊掏出手機拍了張照片。往日需要緊跑兩步才能搶到座位的地鐵車廂,一時竟有些“渺無人煙”的感覺。一如他來京時乘坐的幾趟火車之一,人三三兩兩。

復工

小李的朋友圈

“這一路我都沒摘下來過口罩,根本不敢吃飯不敢喝水,就怕被傳染。”小李如是說。從小李家鄉開往北京的列車,運行時間12小時38分鐘。這意味著,這位年輕人已經超過半天時間滴水未進。

已經到家一個多小時了,在他的耳朵後面,還能清晰地看到一條紅色的勒痕。這是長時間戴口罩在耳朵上形成的獨特印記,也是這場疫情在他心裡留下的表徵。

復工

北京站

伴隨著對疫情的恐懼,一批常年在大城市裡工作的人,開始從家鄉返回了這片“危險”的土地。往日熟悉的飛機、火車、地鐵、公交,成了陌生的樣子。“消毒”、“量體溫”、“填表”、“隔離”,奔向復工崗位的人們衝破種種阻礙。公共交通環境下,乘客能給予到更多的唯有“信任”,當然,從種種消殺措施來看,公共交通亦讓人“不失所望”。

[·鐵路:客流下降 防護提升·]

每年春運與返工,鐵路運輸都是重頭戲,但今年似乎除外。

2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在介紹春運返程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時,國鐵集團副總經理李文新表示,到2月14日為止,春運節後鐵路客流累計發送不到4000萬人次,日均184萬人次,同比下降83%。從2月11日起,鐵路發送旅客已經連續4天低於100萬人次,累計退票達到1.15億張。

這樣的勢頭,還會延續一段時間。李文新表示,國鐵集團經過研判發現,近期鐵路不會出現返程的客流高峰。這表明,延期復工帶來的客流分散,仍會持續較長時間。顯然,這對春節後返程的人們來說,是個不錯的好消息。

復工

E電園微博調查

E電園官方微博的問卷調查顯示,近20%的參與者在返程時選擇了火車。而一個多月以前春運剛剛開始時,攜程發佈的報告顯示,選擇火車的人群比例在70%左右。在節後返程,更多人避開了人流擁擠的火車,擁抱了自駕出行,調查中,自駕人群比例約為50%。

客流的集中度雖然下降,但形勢依然嚴峻。火車站與車廂這兩大人流密集場所,自然成了防控的重中之重。一位列車乘務員對筆者表示,如果有一位疑似新冠肺炎旅客在火車上出現過,那意味著需要找到整條列車所有旅客。

復工

安檢口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

在火車站內,隨處可見身著乳白色防護服的安檢員,以及推車噴灑消毒水的保潔員。進站的旅客需要摘下帽子,走一條長通道,通道的盡頭是一臺相機模樣的紅外測溫儀,體溫高於正常值或有咳嗽症狀的旅客,會被明確告知拒絕其乘車。至於有一些不帶口罩的旅客,會被在進站口之外攔住,一塊大牌子上寫著“嚴禁不戴口罩旅客入內”。

保潔員告訴筆者,疫情期間,火車站內有一套嚴格的消毒流程。每隔2小時,保潔員會對大廳、通道等人員過往區域進行消毒;每隔1小時,會對電梯、廁所等人員密集區域進行消毒;另外,對公共區域內凳子等接觸人身體表面的物體,會進行不定時消毒工作。

復工

候車大廳

整座火車站瀰漫著濃濃的消毒水味,好在人們都戴著口罩,聞不見。

乘火車來北京的小李,在列車上感受到了更嚴格的安檢措施。平日進入站臺後,掏出車票核驗無誤就能上車,當下則需要將身份證與車票一齊掏出,進行票證比對。小李對筆者表示,二月初,進京列車乘客需要在車廂內填寫一張進京登記表,等到了二月中旬,這張登記表已經被一個名為“京心相助”的小程序取代。

這款小程序與社區的登記處信息打通,在各個常用平臺均可登陸,這也是北京官方在疫情當下發佈更嚴格的隔離政策所致。2月14日夜間,北京市發佈通告,要求返京人員到京後,應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否則依法追究責任。

復工

“京心相助”小程序頁面

與車站和列車的消毒水氣味相比,瀰漫出更遠的是人們對於疫情的恐懼情緒。在小李返程的那趟列車上,戴著口罩睡了一夜的人比比皆是。“睡我上鋪的女生,就連靴子都用塑料袋包了起來。”小李如是說。

好在結束了旅程,在車廂內擔驚受怕的人們,也會在下車後回到家中享受難得的安眠。與出發時的想象不同,回想起在火車上的種種細節,小李非常放心:“該做的地方,工作人員都做到位了,大家防護得非常好。”

“再給一次機會,我還會選擇火車。”

[·地鐵:人員減少九成·]

需要提前半分鐘繃緊腿部肌肉才能搶到座位的西直門地鐵站,近些天格外冷清。筆者觀察到,一節車廂內坐下的不超過10人,人與人的間距拉得非常大。

據北京地鐵官方介紹,疫情發生前,北京地鐵全網工作日正常客流在1200萬人次左右。客流擁擠時段集中在早晚高峰兩個小時。目前情況來看,春節以來,雖然客流逐步增長,但目前還是相對寬鬆,總客運量不到正常情況下的10%。

人們平時對擁擠地鐵的忌憚,演變為了疫情出行中主動放棄地鐵。這讓已經復工的上班族非常欣喜,一位在望京上班的同學小楠對筆者表示,她終於實現了“坐著去上班”的願望。

復工

空曠的地鐵

人少並不意味著鬆懈,一位北京地鐵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近期雖然人少,但是忙碌的程度一點不亞於平日。“消毒、檢測,每一樣都需要大量的工作。”2月初,北京地鐵發佈了疫情期間車站內的防疫要求。要求規定,車站、車廂實施全面消毒,列車上線運營前及回庫後對車廂進行消毒。每天對車站公共區域開展定時消毒,車站安檢設備、自助售票設備、閘機等每小時消毒1次。對車站公共區、其他運營設備設施、衛生間等每天進行5次消毒。

同時,這位工作人員向筆者透露,目前地鐵是按照最大運輸能力編制的列車運行圖,官方也會根據人流量的增大加開列車,保證一定的空載率。

復工

滿載率都在30%以下

“空載率”和“滿載率”是衡量地鐵擁擠程度的重要參數,2月15日晚間,北京地鐵在其官方平臺升級了“滿載率查詢”功能,本次升級後,紅色代表車廂滿載率超過50%;棕色是介於40%—50%之間;黃色是介於30%—40%之間;綠色為30%以下。筆者打開這一功能後發現,地鐵路網全線“飄綠”,滿載率都在30%以下。

“可以說,目前乘坐地鐵上班是安全的。”這位工作人員向筆者強調,雖然大家可能對地鐵出行仍有恐懼,但客觀來講,只要帶好口罩就不用刻意迴避。“當然,你要是不戴口罩,我們也不能讓你進。”

2月10日至今,復工已經超過一週的小楠,每天都選擇乘坐地鐵出行。下班後,她會拿著電紙書,在無人的地鐵車廂裡靜靜閱讀。沒有了嘈雜的噪音,沒有了擁擠的人流,只是多了一隻潔白的口罩。談及這兩天乘坐地鐵的感想,她坦白地講,“沒什麼感想,和平時一樣。”一再追問下,她思索了一會,然後對筆者說:

“要是每天人都這麼少就好了。”

[·公交:推定製化公交線路·]

如果你在公交場站附近經過,沒準會發現一個“奇特”的景觀——正值氣溫零下的寒冬,但公交車所有車窗都是敞開的。

“集團公司要求我們,所有運營車輛必須24小時保持開窗通風,包括在場站內停放的車輛,讓我們大家不要關窗。無論何時,都不能關窗!”公交車司機師傅老賈對筆者表示,往年在冬天不怎麼開車窗,今年正好相反。

復工

北京公交

此前,據北京公交集團新聞發言人、總調度長曹炎介紹,在車輛消毒方面,北京公交集團指定專人對所屬22716部公交運營車輛和所轄出租車、旅遊大巴以及有軌電車進行消毒,每天不少於2次,對集團所屬的708處公交場站、公共區域每日全面清潔消毒5次,辦公區域每日消毒不少於3次。

與地鐵的性質相同,公交車屬於最常用的公共交通,疫情當下,人流量下降同樣嚴重。據筆者觀察,往來的公交雖然人員比平時下降一半有餘,但班次不變。據瞭解,2月10日起,北京公交集團所轄線路啟用工作日時刻表,會適時採取區間車、大站快車等形式,確保車內乘客數量適中。

復工

公交停靠路邊 安全員下車查驗體溫

筆者觀察,當車輛停穩後,隨車配備的安全員會站在車門處,一邊拿出體溫槍給每一名乘客測溫,一邊在一張表上做記錄,沒有佩戴口罩的乘客將被禁止上車。

大城市的公交集團實力雄厚,可以在疫情期間準備各種防疫措施,同時保證車輛的正常運行。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對公共交通採取的管理方式無外乎“停運”。北京公交車司機師傅老賈說,在他老家,自過完年至今,一直禁止公交車上路。“還是北京大城市好,我家那公交早都停了。”

此外,北京公交還藉此機會“推了一波業務”。針對復工的人群,北京公交推出了“定製公交升級版”。以提供一人一座,快速直達為特點。在2月27日—3月27日期間提供6折票價,商務班車乘客享受同等優惠。

復工

公交疾馳在路上 背後是無數奉獻的人們

從火車到地鐵,從地鐵到公交,熙熙攘攘的復工人群終究離不開公共交通的支撐。大江南北,一條復工之路上,佩戴口罩的人們行色匆匆,進站換乘一氣呵成,一如往日。工作人員攜帶的消殺用品,往日會覺得刺鼻難聞,但在當下,這是令人心安的味道。

一場災難中,總有無名的英雄會站出來。相比於居家辦公的很多人,列車員、安保員、保潔員等崗位的工作人員,無暇顧及家人的溫存,隻身投奔戶外的風雪。無論國家規定何時復工,這些人遠在我們上班之前就已然風裡雨裡,終日不眠。

人們的付出總會收穫回報,也許,疫情結束的那一天,才是對平凡工作者來說最大的喜訊。北京的氣溫已經常駐零上,2月19日就是雨水節氣。這預示著,雖然一場暴雪剛過不久,但溫潤的雨季終將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