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說孩子笨傻,對孩子好嗎?

用戶5834647756458


父母說孩子笨傻,這是培養廢才的節奏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下列一些原因:

第一,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想起了有一年高考作文材料裡的一段,100分到98分,得一頓揍,55分到61分,得一個吻。家長只能看見孩子成績提高,名次上升,不斷在進步;要是成績退步了,名次降低了,孩子就是笨傻,是不能容忍的。

我們想想,這種情況可能嗎?孩子的成績能一直保持上升嗎?成績有反覆是正常情況。名次能始終保持不變嗎?別的孩子也在努力呀,名次出現變化是合理現象。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總想讓孩子處於前面。

第二,家長過多的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成了家長心中的花,怎麼看怎麼可愛。常常拿孩子的劣勢和別的孩子的優勢比。看到別的孩子比自家成績好,卻忽略了自己孩子比他懂事明理,看到別的孩子聽話乖巧,卻忽略了自家孩子動手能力比他強,獨立生活能力很好......對比中,自己孩子越笨傻。

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優秀孩子的背後有優秀的家長。不能光看別家孩子的成績,更應看這個成績是如何來的,家長在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家長應注意什麼?

第一個方面,要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有人說,培養孩子就是牽著蝸牛在散步,是一個慢功夫。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把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作為重點。孩子習慣好了,做事條理分明,認真細心,積極向上。試想想,孩子能學不好嗎?

第二,要針對孩子制定計劃。計劃要符合孩子的特點。比如,孩子寫字慌,亂,就制定寫字的計劃;孩子寫作業慢,就制定速度的計劃;孩子數學差,就制定數學學習計劃。計劃要切實可行,循序漸進,孩子能達到。

第三,要考慮孩子的特長。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長出發,有的孩子喜歡學習,成績好。有的孩子實在不愛學習文化課,但歌唱的好,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特長。行行出狀元,實在不願意學習的孩子,家長可以另闢蹊徑。否則,家長累,孩子痛苦。家長付出不少,孩子收穫甚少。

第四,最主要的,家長要有耐心。家長能說孩子笨傻,孩子年齡應該不會太大,要不,他會和你翻臉。孩子年齡不大,年級也不會很高,一切都來得及。

家長要有信心,也要調動起孩子的自信心。以孩子擅長的事作為切入點。孩子做好了,就有內容的去誇獎,去表揚,讓孩子有成就感,慢慢有動力,有自信。

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光家長急,孩子心裡也不好受。但這種情況的出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讓孩子趕上去,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孩子學習費力了,更需要家長悉心的幫助,牽拉。一旦孩子基礎紮實了,習慣養好了,家長就可以放手了。

結語,說孩子笨傻,嫌棄孩子,是在打壓孩子,重創孩子,是在把孩子往真正笨傻的路上逼,是想讓孩子一事無成呀!這種方法不可取。

我是心月聊教育。關注我,一起聊教育,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心月聊教育


父母說孩子笨與傻 ,這個觀點很明確:肯定不好!

這兒建議各位小夥伴: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在有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一定要買來讀一遍,現在你這樣經常說過孩子“傻”與“笨”這樣的話更要買來看一下。這本書主要講了三歲之前父母的語言對孩子以後發展的影響。

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前,說一個相關的事。不久前我碰到一個幼師姐姐說到了父母智商會影響孩子的問題,她說從她的工作經驗看出來,父母高學歷的,孩子真的會聰明,我當時是反駁的,但是沒有找到正經的理由,然後看完了這本書,知道了答案。

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很少的訓斥孩子,多使用積極肯定的詞彙像“你真棒”,而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偏好對孩子實用禁忌詞和負面詞“你錯了,你真差勁”。

三歲之前父母間的對話,父母和孩子的對話,或許都會關係到十幾年後他在哪所大學,又回想起了我爸媽的教育方式,別人家的孩子就是那璀璨璀璨的星,自己家的孩子就打壓打壓再打壓,但是不能怪他們吧,或許那是他們那個年代知道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書中學到了可以優化大腦的親自溝通方式:

3T原則

1共情關注

2充分交流

3輪流回答……

比去什麼情商課管用的多罷。

總之這本書就是育兒寶典啊。

相信你看了此文知道如何去做了吧?!





小丸子的一說


我的媽媽是一個這樣的人,從小到大都不曾當眾誇過我和弟弟,她認為這樣是她謙虛的表現,可無形中,她給我們兩個造成難以磨滅的陰影。儘管小時候考試成績很優秀,但我很多年活的很是自卑。我用了很多年去撫平童年裡那句句“笨死了”帶給我的創傷。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的禮物,即便有的並不是太聰明,但如果家長認真發覺的話,都能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們不能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你得明白他只是個孩子,只要做一件事第二次比第一次有進步我們就不能認為笨傻。你得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與鼓勵。總一味的打擊,只能擊垮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自卑,做什麼事情都認為自己不行,事事不如人。

我有個兩歲多的女兒,每次做飯需要雞蛋,我就讓她去幫我拿。每次安全送達,我就會樹起大拇指告訴孩子:“你真棒,今天能幫媽媽拿雞蛋了。”孩子有了成就感,每次有她能做的事,都會搶著做。

孩子,從小視父母為他們全部,你的一句誇讚,能讓他們樂上半天;同樣,你的一句批評,也能讓他們心生沮喪。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多鼓勵多誇讚孩子,不應該總覺得自己孩子笨。時間久了輕則讓孩子自卑,重則孩子自閉抑鬱。

不要對孩子一時期許太高,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把孩子當成蝸牛吧,牽著蝸牛散步,陪他們慢慢成長,給他們快樂的童年,早晚你會有意外收穫




其實這個問題是很長見的,不能這樣說該子,因為孩子正在生長和學習時候,這樣孩子心裡會陰影的,要好好教育孩子跟講一講一個問題對與錯,有的孩子反應不那麼快,我家孩子就是這樣問題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寫作業出去玩和別人家孩子不一樣,我每天都在教育,還給他好多故事開闊心裡。教育孩子慢慢來,各為家長不要心急。


用戶鄉村阿華


父母說孩子笨傻,對孩子好嗎?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幾乎所有人都會說不好。

但是在生活中,父母說孩子笨傻的情況也不少。有些可能是善意的,語氣也不是那種生氣呵斥的語氣。但是依舊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陰影。

我有一個八歲的兒子,有一陣子,兒子總是喜歡說反話,平時我也就忍了,心想小孩子嘛,三分鐘熱度。可是有好幾次,而且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我們大人祝壽星生日快樂,他就來一句“祝生日不快樂!”,度量大的人會一笑而過,認為孩子可愛。一般人卻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我面子上就掛不住了。後來又有一次類似的情況,我一時間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說了一句傻瓜!孩子聽到的那一剎那,臉色瞬間就變了。因為我從來沒有這麼說過他,我也一下子愣住了,內心很自責。

我挺了一會兒,走過去安慰他。當時也沒有根據什麼原則,只是以平和的語氣告訴他,爸爸剛才說他傻瓜是不對的。也藉著這個機會,我跟他說了我的想法。我告訴他,當我們大人相互祝福的時候,他說的那些話會讓我們也不開心。

他不知道是出於對我的害怕,還是真的懂得了自己做的也不對,表示知道了。

後來也偶爾會有他秀“小聰明”的時候,還是會有一種說反話的衝動,但是少了,也懂得注意場合了。

孩子學習一些餐桌禮儀、社交禮儀有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孩子表現出來一些行為,也不是故意惹我們不高興。

當孩子的一些行為讓我們不高興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馬上應激反應,情緒失控。或者隨口而出一些諸如笨傻的口頭禪,更不應該訓斥威脅孩子。

在平時平靜的狀態下,和孩子交流,效果會更好。


布魯森林的星辰


千萬不能這樣說,孩子因為小,心智不成熟,他們不會判斷大人說的話,對他們說笨,他們會慢慢的接受,特別是比較聽話的孩子,經常這樣說,他們會越來越不自信。嚴重的會長生自閉的心裡!

1,孩子事情做不好,或者做錯事,要多努力誇獎鼓勵,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越誇自信心越強,自信心是個很重要的東西,他們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談吐,改變一個人的性格!

2,說孩子笨也有適當的時候,比如說孩子青春叛逆期,這個時候可以偶爾給他說說反話,他們有自己的主見,這個時候他們比較成熟,偶爾說說反話可以激勵他們!

3,孩子小,千萬別說他們笨傻之類的!可以偶爾動手給他們一個完整的童年!身體上的傷害遠遠比不了心裡上的創傷!

4,其實我們身邊或者書上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孩子剛開始被周圍不看好,然後在媽媽不間斷的鼓勵下,逆襲成功的案例。

5,所以父母說孩子笨傻,是對孩子的傷害,也是對自己教育孩子的侮辱。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出息,請不要自己首先成為傷害孩子的那個人!


農村阿勇在城裡


說孩子笨的父母,才是最笨的父母,開玩笑也不行!時間長了,孩子就光知道自己笨,什麼也不敢去做。”\r
如果家長總說孩子笨,並打罵孩子,勢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定勢:我就是笨。這樣做反而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展,學習更上不去。\r
整天罵孩子,看到孩子缺點的父母,其實才是最笨的父母,你的做法正一點點傷害孩子。\r


動畫片《小豬佩奇》,一直很受小朋友們的喜愛。\r
豬媽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性格平和,從來都不生氣,當孩子犯錯誤時她也不會對他們大聲指責和發脾氣。\r
做為小女孩的佩奇經常跳泥坑,滿是都是泥,媽媽只會輕輕地說:“只是些泥而已”。佩奇不小心犯了錯誤,媽媽也只是說:“佩奇你不該這樣”。\r
因為從來不生氣,佩奇媽媽這種溫和的批評反而更有力量。\r
有一次佩奇和爸爸媽媽去滑冰,剛開始佩奇就摔了一個大跟頭。\r
佩奇不高興地說:“滑冰實在是太難了,我以後都不想再滑冰了,再也不要了。”\r
豬爸爸沒有指責孩子,而是自己故意摔倒並笑著說:“別擔心佩奇,每一個人在滑冰的時候都會滑到,就連我也會滑到!你看我,哈哈哈!”\r
對於這種情況,也許有很多家長會說孩子膽小,並讓孩子勇敢一點,結果孩子最終還是害怕學不會。\r
佩奇爸爸用風趣的語言首先改變了孩子的想法,然後媽媽耐心指導佩奇學會了滑冰,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學習滑冰的樂趣,由害怕滑冰變成我要滑冰! \r
一位教育家指出:家長的耐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r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習佩奇爸媽這種耐心教育孩子的方式。真誠的與孩子溝通交流,用心幫助孩子!\r
\r
要想讓孩子越來越聰明,聰明的父母可以這樣做:\r
接受孩子的不足,多發現孩子的優點。\r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點,作為父母不能光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應該坦然面對孩子的不足,同時還應該學會細心觀察孩子,多看看孩子的優點。\r
家長可以從孩子擅長的方面多表揚鼓勵他,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這樣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越來越可愛,越來越優秀。\r
改變大聲吼叫的方法,耐心幫助孩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59000d8c2c329c7310\

小夢大宇宙


千萬別說孩子笨,負面暗示會影響孩子一生!

  “你真笨,你看看,這麼簡單的題你都做不出來!你啊,我看是稀泥糊不上牆,真是沒指望了。”

  “孩子,媽媽相信你,相信你努力後會取得好成績,相信你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前一句是我們聽到最多、說得最多,也最刺耳的聲音,但由於經常會聽到,經常會說到,所以也就習以為常,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了。

  然而,父母們是否會想到,久而久之,你們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信號呢?你們又向孩子暗示了什麼呢?你們的孩子是否從你們那裡得到了這樣的定論:“我不行,我很笨,我就這樣了。”於是,他們就破罐子破摔;你說我壞,我就壞得壞到底;你說我笨,我就笨得不識東西南北。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事情就是這樣,如果你常用一個詞語給某人以標定,往往會使某人順從你給予的標定,做出相符的行為,儘管你的標定並不一定十分準確、合理,有時甚至是錯誤的,但標定的假身份往往會真的逐漸地成為某人的真實寫照。這種現象對年幼兒童,特別是富有受暗示性的人作用最大。所以,聰明的父母不該抱怨孩子笨,應該對孩子多說鼓勵性的話,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雖然成績不理想,我覺得你盡力了”,“你能學得更好”,“爸爸媽媽為你的進步驕傲”……

社會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自我形象,部分地取決於自己對他人反應的理解,即通過“我看人,人看我”的方式形成。自我形象一旦形成,它又會成為制約人們、塑造人們的規範和自我力量。“說孩子笨,孩子就越笨”的心理基礎,就在於此。

  由此,我們想到父母經常對孩子說而又不應該說的一句話:“你腦子笨”。類似的話還有“你是榆木腦袋”,“你是豬腦子”,“你簡直是傻子,誰都比你聰明”等等。父母的話往往是由於孩子不努力學習,感到很生氣說出來的,也有些父母,確實認為孩子的腦子不靈。其實,孩子上了小學以後,經過努力能跟上班的,都屬於智力正常,根本不存在笨的問題。如果父母總說孩子笨,會給孩子造成“我笨”的心理定式,不但影響孩子的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還會限制了孩子智力的發展。



堅守初心不負韶華


社會心理學認為,說孩子笨,孩子就越笨,就在於我們想到父母經常對孩子說而又不應該說的一句話:你腦子笨,還有,你是榆木腦袋,你是豬腦子,你簡直是傻子,誰都比你聰明,等。

父母的話往往是由於孩子不努力學習,感到很生氣說出來的,也有些父母,確實認為孩子的腦子不靈。其實,孩子上了小學以後,經過努力能跟上班的,都屬於智力正常,根本不存在笨的問題。如果父母總說孩子笨,會給孩子造成“我笨”的心理定式,不但影響孩子的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還會限制了孩子智力的發展


任性拍


肯定不好

教育學上有個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

如果教育者認為某些孩子聰明,對他們有積極期望,認為他們以後智力會發展很快,那麼若干個月後,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得到了較快、較好的發展。

相比之下,沒有得到教師這種積極期望的孩子智力的發展並不明顯。而兩類孩子原來並沒有什麼差別。兩類孩子幾乎是在完全相同的教育環境中成長。因而他們智力發展的差異只能由教師期望的不同來解釋。

用大白話說就是,你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子,你就不斷地確認孩子是啥樣的人,你一直說孩子笨,孩子就會慢慢的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笨的,從而他會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真的是笨的,最後真的笨了。

同理想讓孩子變的優秀,那就不斷地確認孩子是優秀的。最後他就會是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