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为辅助抗击疫情,信阳市五中设立心理疏导通道,为师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对于平时靠老师提醒、靠课堂气氛才能进入学习状态的中学生来说,暂时待在家里学习,对网络学习形式可能会感到不适应,也会由此而产生焦躁和不安。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这样的居家学习模式,消除由此而产生焦躁和不安,7位国家级心理咨询老师,电话、微信、录播课,1对1心理辅导只为达到线上学习一日不停,心理疏导一刻不歇的目标。

▼点击链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COMOVW7iyid6eo1Sd0iIbw

观看信阳市五中老师录制的心理疏导课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疫情心理疏导系列活动开展以来,老师们坚持专业服务,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为求助学生、家长提供规范的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有针对性的服务。

心理咨询师们在家办公、录直播课、接听学生和家长打来的视频热线。

老师们定期开展专业疏导,保障热线服务的专业性。坚守伦理要求,遵守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维护求助学生和家长的身心健康。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关于怎么调整消极情绪的问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田琪帆老师回答说:疫情之下,不同的人有不同反应,社会百态难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看清事情的全貌。在众多杂乱的信息中,挑选有积极意向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选择性关注点,服从当下政府的号召,安心把自己当下的每一天过好。我们离开原地,向别处再摸一摸,看一看,就能了解更多真相。那样就会对自己,对他人,对小家,对社区,对整个社会,更有爱和担当。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筱筱老师在参与疫情心理疏导直播课后说: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孩子们能对疫情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身心状态有一个评估,应用心理学知识,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做到不盲目、不恐慌、会调节。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们用声音和视频当做武器和疫情做斗争,将流落在迷茫无助世界的人拉回到希望的轨道上,和所有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同志们一起相守相望、共克时艰,静待春暖花开!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五中七年级的小胡同学在观看过心理疏导课后,很有感触,课后给家长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家长给老师发来信息:非常感谢五中的老师们精心设计的“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系列课堂”,不仅孩子们受到了教育,我们家长也受益匪浅。这对缓解因为疫情引起的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作用很大,老师们的心理疏导课贴合实际,很接地气,内容通俗易懂。孩子全神贯注的随着老师进行着课堂中的“心理小测试”,她说感觉心理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我们家长也能尝试着改变以往固有的一些思维模式,重新考虑问题了。和孩子一起收看三期了,期待老师们推出新的课程!

关于疫情下普通群众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们也给出了意见:

(一)要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二)要正确面对疫情

从各大官网我们可以了解相关疫情发生的情况,包括医疗、物资的相关情况,好的消息不断传来,增加了我们抗疫的信心和决心,一定能战胜困难。适当调整心态对待疫情信息。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传言。相信政府公开的信息,要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

(三)积极建立人际沟通

(四)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床,在家里学习、办公,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心理疏导 ▏用声音和画面为孩子们的心灵戴上“口罩”!


(区新闻中心 米洁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