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官員說,蝗蟲數量在一年半內增加了6400萬倍。如何防治?

絲路之門


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佈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目前,4000億隻蝗蟲到底會不會威脅我國?這也是很值得我們舉國上下應該思考的問題。

用什麼辦法能做到緩解災情?把糧食損失降到最低點。世界各國人民要如何面對著這一次災難呢?

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蝗蟲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防治蝗災吧!

一、蝗災的現狀

1.受災面積大

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表示,蝗蟲數量在一年半內增加了6400萬倍,呈現指數型增長。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雨季來臨後,蝗災將進一步擴大,多地將出現糧食短缺和人道主義危機。

2.多國協作援助救災工作還需加強

儘管蝗災嚴重,但目前國際援助並不到位。2月1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各國加大援助受蝗蟲威脅的國家,希望藉助國際社會力量,幫助非洲之角地區抵禦蝗蟲肆虐。但到目前為止只收到大約2100萬美元,其中約一半資金來自聯合國中央應急基金。

二、蝗災造成的重大威脅

1.造成嚴重的糧食危機

當地時間2月12日,聯合國警告道:在非洲東部的非洲之角地區,雨季即將到來,該地區的國家正在與時間賽跑,在應對持續的人道主義挑戰的同時應對沙漠蝗蟲的入侵。據國是直通車,巴基斯坦和非洲多國確實面臨嚴重蝗蟲災害,巴基斯坦政府和索馬里等國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據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的說法,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勢。而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有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

2.除了嚴重的糧食危機以外,蝗災還可能會引起地區新的動盪

肯尼亞常駐聯合國代表拉扎魯斯·阿馬約(Lazarus O. Amayo)表示,目前的蝗災正在威脅肯尼亞的糧食安全。他說:“對於牧民而言,爭奪牧場可能會引發衝突。蝗災可能導致人們從一處遷往另一處以尋找牧場,而在牧場、草場或穿越領地的問題上,本來就存在族群衝突的風險。

三、防治蝗災的一些工作建

建國以來,我國治蝗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蝗蟲發生面積已從解放初的六千萬畝壓縮到一千多萬畝,蝗區基本得到改造,控制了蝗災。這項成績在國際上影響很大。

目前,結合國外的蝗災所釋放出來的信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如果蝗區幹部的思想麻痺,放鬆了對治蝗工作的領導,有可能導致蝗蟲又有滋長蔓延的苗頭。一旦我國發生蝗災,如不採取緊急措施,不僅在經濟上將造成重大損失,而且會影響我國的國際聲譽。因此,工作建議如下:

第一,要高度重視,落細落小落實蝗蟲防治工作

根據國家相關要求,為了防止蝗蟲起飛,並逐步根除蝗害,認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緊部署,狠治夏蝗,控制秋蝗

在沿海窪地,水位不穩定的湖、庫、窪澱及淮河分洪道等重點蝗區,要立即組織治蝗隊伍,偵查蝗情,爭備足藥械,堅決把夏蝗消滅在三令以前,抑制秋蝗,控制其危害,決不能讓蝗蟲起飛。

根治蝗害要貫徹“改治並舉”的方針,農業部門要與水利、農墾等各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制訂改造蝗區的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蝗區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徹底根除蝗害滋生的條件。

2.及時解決治蝗經費問題

治蝗工作帶有救災性質,大多數蝗區是國有荒灘、葦窪地,需要發動群眾開展防治工作。地方財政部門對重點地區應在經費上給予必要的補助,用於購置藥械。蝗害嚴重的地方經費確有困難的,可報上級財政部門酌情補助。

3.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做好蝗情的監測和防治工作,各有關蝗區要加強重點治蝗站的建設,充實人員,配備必要的施藥器械和交通工具。按蝗區面積配備必要的查蝗治蝗人員,組織好治蝗隊伍。農業部門要抓緊進行技術培訓,對新的治蝗人員要普遍培訓一次。各級植保部門應堅持“開方賣藥”,作好技術服務工作。

第二,多措並舉,防、治結合

堅持”長期內以預防為主、短期內以防治為主“的原則,實施好改治結合策略:即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

1.長期內以預防為主,大力實施農業防治

(1)水位調控。低窪內澇及濱湖、河泛等類型蝗區的改造,首先應從興修水利入手,旱、澇、蝗綜合治理。(2)做到大面積荒灘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3)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術,達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變作物的佈局,減少蝗害。(5)天敵保護利用,保護好蝗蟲在自然界的天敵----青蛙和鳥類等。(6)農業結構調整(在灘地種植蘆葦、黃花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在蝗蟲重災區種蓮藕、養魚等。充分利用蝗區自然條件,大面積種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等飛蝗厭食作物,並對農作物實行輪作、間作、套作,減少蝗蟲食料,抑制蝗蟲的發生;提高複種指數,避免和減少撂荒現象。因地制宜,合理規化農、林、漁等產業)。(7)合理放牧。(8)遺傳防治。將遺傳不育技術應用於防蝗治蝗的研究工作,性信息素誘捕防治。

2.短期內以緊急防治為主,大力實施生物防治

(1)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

(2)”生物部隊“除蝗: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雞、鴨、鵝吃蝗蟲是地毯式的“全面掃蕩”,而且吃蝗蟲長大的雞、鴨、鵝肉蛋味道好,生長速度快,滅蝗“退役”後即可成為美味佳餚。2000年媒體報道,浙江當時有3萬隻鴨子乘飛機趕往新疆吃蝗蟲。

生物防治法中,還有一種是“招引粉紅椋鳥法”。這是遷徙性候鳥。上世紀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磚混鳥巢的辦法,招引粉紅椋鳥遷徙至此。2019年4月新疆多地發生蝗蟲災害,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發動“空襲”。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蟲。

(3)生物防治:蝗蟲的發育要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在3齡幼蟲之前,蝗蟲的翅還沒有發育好,不能飛行,只能跳躍,所以,滅蝗的最佳時期就是3齡幼蟲之前。

(4)可用飛機噴灑農藥,可以有效地滅蝗:

近年我國已研究開發了對蝗蟲具有高效的綠僵菌、微孢子蟲等綠色生物農藥, 因而即便沙漠蝗進入我國,我們也有能力控制其危害。

另外,也可在蝗區配備N架植保無人機在一些灘塗地開展飛防作業,通過科學有效防治,進一步保證蝗蟲病蟲害防治效果,切實做好草地貪夜蛾預防控制工作。

空中噴藥的最佳時機是蝗蟲大軍還停在地面。蝗蟲是冷血生物,白天變暖前幾無活動力,所以清晨是最佳噴藥時機。可頻繁的晨雨阻礙空中噴藥,等飛機升空,蝗蟲大軍也早已飛起。

(5) 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治蝗方法,在古代多采用,現在已很少採用。

打封存鎖: 蝗蟲為遷移性害蟲,可在農田邊打封存鎖進行統一聯防。

人工捕殺:蟲口密度不大時,可組織人工撒網捕殺,變害為寶,飼餵禽類或製成動物性飲料,主要是由鄉民們用竹竿撐起八尺長的白布,以順風的方向三面圍追,把蝗蟲驅趕到一處後,再集中力量撲打。

掘溝法:在大道上挖溝壘坎兒,驅趕蝗蟲到溝內殺死,主要用於治理蝗蝻。

篝火誘殺: 利用蝗蟲的趨光性來誘其投火,在無月光的夜晚採用效果更好。

掘除蝗卵:根據蝗蟲的生物學習性,找到蝗蟲產卵之處,“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燒之”。

色、聲驅蝗、 色彩驅蝗:即借用衣物、旗幟的鮮豔色彩(甚至動感)來驅蝗;聲響驅蝗,主要利用銅器、火器發出的強烈聲波來恐嚇飛蝗。

篝火誘殺法:在天黑時點燃篝火,還要在蝗蟲密集的地區分路設燈,用密切配合的燈光,把大批蝗蟲吸引而來。被火燒到的蝗蟲,就會失去飛行能力。可趁機捕殺。還可以以將被殺的蝗蟲,在壕塹處集中掩埋。

據蟲除卵法:與其在大災時累死累活滅蝗,不如提前斬草除根。趁著冬天的機會,把蝗蟲的蟲卵滋生地端掉。凡是蝗蟲蟲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無數像蜂巢一樣的小孔,必須果斷挖土剷除。



結語:

治蝗工作任重而道遠,儘管近些年來我國治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完善,還需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

一是樹立科學的治蝗觀念和策略

世界各國的蝗災各不相同,必須根據當前的蝗災形勢,採取綜合治理的措施,從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觀念出發,本著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和安全、有效、經濟、環保的原則,制定具體的治蝗策略。

二是 大力提升治蝗技術蝗災的綜合治理

並不是將幾種防治措施簡單疊加,而是要利用蝗蟲不同種類、各個生長期的不同生物學特性,因地、因時制宜,合理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生態的方法,將各種防治措施交替、交叉、混合使用,將化學防治與生態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並逐漸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態防治的比例。同時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加快防蝗治蝗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高治蝗技術含量,把蝗蟲的綜合治理技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三是不斷完善蝗蟲監測技術

科學、及時、到位的監測是治理蝗災的基礎。在測報方法上,應積極發展和改善監測預警技術水平,將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RS)技術集成引入到防治決策的整體系統中,使信息能夠快速、準確地傳遞。

四是開展經濟治蝗,將蝗蟲治理和利用相結合

蝗蟲在造成危害的同時,其自身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具有食用、藥用、飼用等價值。所謂經濟治蝗工程就是把治蝗作為一項商品經濟活動,使參與治蝗者獲得經濟效益,將治理蝗災與蝗蟲資源開發相結合,必將取得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時,以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為出發點,政府支持,企業參與,民眾行動,合理利用這些生物資源,在節省國家治蝗資金,獲得較好治理效果的同時,還維護了蝗區的生態平衡,而且蝗區人民得到了經濟實惠,企業也受益,從而使蝗蟲的治理工作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階段。

五是開展國家之間的多邊合作與國際援助

今年的蝗災涉及很多國家,沒有哪個受威脅的國家能獨善其身,能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加強多邊合作與國際援助,共同戰勝自然災害,也是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美詮釋。


職場視點


聯合國呼籲關注蝗災:蝗蟲數增長6400萬倍 或在多地引發糧食危機

2月1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呼呼各國加大援助受蝗蟲威脅的國家,該組織稱已募得2100萬美元援助資金,但與所需的7600萬美元仍有較大差距。糧農組織官員表示,蝗蟲數量在一年半內增加了6400萬倍,這些蝗蟲破壞力空前,多地出現糧食短缺。

【絲路之門評】

真的是怕了。2020年感覺全球都在面臨生存危機,病毒,火災,水災,蝗災…人類破壞大自然平衡,現在是自食惡果,希望災難快點過去,人類趕緊補救[祈禱][祈禱][祈禱]

參與社會熱點,大家都在關注@絲路之門 。






絲路之門


煙熏火燎



琅琊王者榮耀


早預報,早預防,早準備,蝗蟲用粘網,空中用無人機拉網捕殺。


用戶4689932851730


對付蝗蟲物理消滅

用 鴨子大軍,

一舉兩得


皇金瓶


早作準備,以防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