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巨大卻人煙稀少,300年來澳大利亞為何始終地廣人稀?

靜夜史


世界上像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都是出了名的地廣人稀,雖然土地面積非常遼闊資源也相當豐富,但其人口總量卻只不過我們幾座大城市的規模而已。像是澳大利亞,面積超過760萬平方公里,比南亞地區都要大上一倍,但人口才2500萬而已,也就比上海的常住人口稍微多那麼一丁點兒。

早在上萬年前,澳洲土著的祖先就抵達了這塊大陸,而幾百年前歐洲殖民者也是紛至沓來,但經歷與美國類似的澳洲,人口增加情況卻相差懸殊。一來,澳大利亞過於乾旱,生態環境非常脆弱;二來,澳大利亞經濟發達,並不需要過多的人口。


早期,西方殖民者發現澳洲大陸的時候,就覺得這塊光禿禿的土地沒什麼好的,當時澳洲的金礦也還沒進行開採,所以很長時間內,英國人都只是將澳洲作為罪犯的流放之地而已。直到19世紀初,由於當時英國工業化迅猛推進,對羊毛的需求量驟增,澳洲這才重新被當時有點眼光的英國人重視起來。

殖民時代,澳洲是英國獨佔的地盤,但英國人又瞧不上這裡,澳洲的人口也一直非常少。英國人在澳洲開發牧場之後,澳洲的人口這才緩慢增加起來。

不過,英國本身人口也不是很多,而且澳洲相比當時的北美等地,條件實在差太多,所以歐洲移民選擇美洲的更多,而不是離得遠條件又差的澳洲。直到二戰後,澳大利亞的人口1959年也才達到1000萬的數量,大多以英國與英聯邦國家移民後裔為主。


澳大利亞雖然地域遼闊,但與大部分極端嚴寒的加拿大不同,澳大利亞是極端乾旱。澳洲有70%的地區都是乾旱地區,全境近一半地方分佈著大大小小的荒漠,甚至連條完全發育成熟的大型水系都沒有,水資源極度匱乏。澳大利亞的這種自然環境,對於各種動物生存倒是挺不錯的,所以很多物種都能在澳洲氾濫,但對於人類來說,有點惡劣。

澳大利亞僅有東南與西南的少數地中海氣候區、溫帶海洋氣候區,降水與溫度條件比較優越,所以這兩個地方,擠著澳洲大多數的人口。而其他地方,要麼太乾旱了缺水,要麼太溼熱了水多,並不適合居住。所以說,澳大利亞雖然整體上面積非常龐大,但真正適合人居與工農業發展的地方比例,並不高。


當然,畢竟基數很大,澳大利亞就算只有一成地區適合居住,也比日本大很多,但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並沒有必要。在英語裡有個詞語叫做“Theluckycountry”是專門形容澳大利亞的,意思就是澳大利亞條件太好,當地居民不用太辛苦,放放羊挖挖礦就能過得非常舒適。的確,澳大利亞一方面非常乾旱,另一方面卻擁有資源極度豐富的部分。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物產豐饒,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手持麥穗的國家”、“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洲的礦產資源、農牧業產出等都位居全球前列,而且澳洲的科技基礎實際上也非常不錯,所以澳洲的經濟發展水平極高,最高峰時,澳大利亞的年人均GDP將美國遠遠甩在後頭。對於澳大利亞來說,過多的人口並沒有什麼意義,反而可能拉低澳大利亞目前的生活水平,所以澳洲人口一直增長得也不是太快,畢竟用不著。


澹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澳大利亞人口也不算少了。

澳大利亞目前有2500萬人口,相對於7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似乎很少。

然而,澳大利亞不是美國,該國領土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

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佔整個大陸面積的20%。全國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帶。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一直都是以農業國。直到70年代,澳大利亞才重視旅遊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

所以,以往澳大利亞適合農業和畜牧業的土地並不算多,並不能容納很多人口。

除了以上的原因意外,這也同澳大利亞最初人口基數太少有關係。

大家都知道,歐洲、亞洲都是傳統的人口密集國家,人口基數很高,增長也快。

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長期與世隔絕,人口稀少。

新西蘭的領土面積並不算小,然而白人發現該國時候,只有幾萬毛利人在島上生存。

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數量很少,而白人數量則更少。

從18世紀末,到1830年,長達100多年,白人只有6.3萬囚犯被強行移民到澳大利亞。

這點點人口,就算每對夫妻生10個孩子,人口也增長不了多少。

1 850 年澳大利亞羊只頭數已達16 0 0萬頭 , 包括土著人在內總人口僅 4 0 餘萬人 , 平均每人擁有羊近 40 頭

就是因為人口基數太少,所以導致今天澳大利亞人口有限。

還有,澳大利亞曾經閉關鎖國,拒絕亞裔移民。

澳大利亞之前基本是白人國家,土著人數很少。然而,隨著亞裔,包括華人、日本移民大量進入,白人感到恐懼。因為該國白人絕對數量太少(1901年的澳大利亞人口為三百七十萬),一旦允許亞裔移民大量進入,很有可能最終白人會成為少數民族。

結果就是,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確立為基本國策,只許白人移居。

“白澳政策”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60年代,差不多有70年的時間。

到1957年,居住在澳大利亞15年以上的非白裔人口已有資格獲取得公民權,而1958年廢除拒絕非白人移民進入。

這段時間內,白人不願意去澳大利亞,黃種人有去不了,導致人口增長緩慢。


薩沙


澳大利亞是一塊神奇的大陸。這裡的神奇,除了他的生物之外,就是人口數量和土地規模非常不成比例。76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只居住著不到2500萬人口,相當於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只有不到4人。

為什麼自從澳大利亞比英國發現近300年來人口增長卻如此緩慢呢?英國其他的殖民地人口增長都是非常之快的。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澳大利亞的氣候比較惡劣。

澳大利亞大部分的土地面積被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所控制。這兩種氣候的特徵都是非常明顯的,就是溫度高、降水少,極度乾燥。比如叫你去塔克拉瑪干沙漠,你能住得下來嗎?水資源極度匱乏,別說發展就連生存都是做不到的。

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佔整個大陸面積的20%。

只有在澳大利亞東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及西南部地中海氣候控制這兩塊區域氣候才比較溼潤,降水豐沛,陽光充足。兩塊區域集中了澳大利亞大部分的人口,主要的城市也是分佈在這裡,比如悉尼、墨爾本、堪培拉、珀斯,等等。

因為適合發展的區域很小,所以澳大利亞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帶。

上有很多國家,因為氣候比較惡劣的原因,不適合居住打字,地廣人稀。比如加拿大,緯度偏高,氣候寒冷,導致該國北部地區人類活動非常少。該國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居住在和美國接壤的狹長地帶。還有蒙古國也是地廣人稀的一個國家,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320萬人口,人口密度比澳大利亞還小。原因也是該國氣候寒冷、乾燥,不適合發的農業。


財經知識局


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總共有76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說是地廣人稀,如此大的土地面積,現在澳洲總共還有人口2499萬,我國的一線城市人口數量都比這個多,那麼澳大利亞為什麼300多年來人口只增長了這麼一點呢,要知道澳大利亞的緯度遠遠低於俄羅斯和加拿大,這裡的條件也算是不是特別差,雲南人口仍然增長不上去。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就是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很大,但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確實比較小,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基本上處於中低緯度地區,也就是南迴歸線和南緯30度都會橫穿國土,因此這個地方的氣候比較乾燥,常年受東南信風帶影響,而且常年受乾燥的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由於是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這個地區,導致地表售前下沉氣流,所以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因此在澳大利亞有155萬平方公里沙漠,只有沙漠的邊緣是相對溫潤的熱帶草原氣候,也就是澳大利亞的沿海地帶才適合生存。

西南季風漂流在澳大利亞西部分流向北形成澳大利亞寒流,為雅安帶來的降溫效果,所以澳大利亞沙漠延伸到了西海岸,這裡卻能夠生存。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的氣候是非常特殊的,最近以來澳大利亞爆發了山火,導致大面積的森林被燒燬,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亞特殊的氣候,大火燒完了之後,澳大利亞又爆發了大洪水,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的環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第2個原因就是澳大利亞的人口基數比較小,歐洲移民者到來之前澳大利亞也有土著,不過土著居民的人口數遠遠不及美洲國家那麼多,況且澳大利亞大陸和其他大陸隔得很遠,所以澳大利亞的人口基數實在太少了,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到達澳大利亞東海岸,英國殖民者隨即到來,同樣也造成了種族滅絕式屠殺,這裡的土著居民幾乎被滅絕,所以現在澳大利亞居然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白人國家。最早來到這裡的都是英國的囚犯和淘金的移民,所以這個地區的人口自然就這麼少了。


江淮聖手


世界上有兩個地廣人稀的超大國家,一個是加拿大,一個是澳大利亞。這個名字翻譯也很有意思,都有一個大字,這兩個國家的面積也確實十分巨大,不過要說到人口,這兩個國家頂多算箇中等國家。像澳大利亞,面積多達七百七十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兩千五百萬,跟我們北上廣一個城市的人口差不多,絕對是地廣人稀的典型代表。

澳大利亞面積巨大,一個國家獨佔一塊大陸,不過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大部分地區都是乾燥少雨,除了沿海部分地區以外,中部大部分地區都是荒漠。這樣的自然條件不利於人口的大量生存,所以人煙稀少倒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地理原因是次要原因,因為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顯然地理條件要比澳大利亞差許多,比如埃及,埃及雖然有個尼羅河,但是絕大多數地方都是沙漠,整體面積也只有一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埃及的人口可是接近一個億。再比如說日本,日本面積只有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國內還地震不斷,人口早就超過一個億了。還有像孟加拉國,面積只有十幾萬平方公里,人口居然高達一點六億。

看看這些國家,哪個國家的自然條件和宜居面積都遠差於澳大利亞,但是人口數量遠超澳大利亞,可見,地理環境跟人口數量有一定關係,但絕非是起決定性因素的原因。從實際情況來看,一個國家的人口主要跟它的歷史傳承以及當代人的思想觀念關係密切。


可以看看幾個地理條件一般甚至惡劣但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它們往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歷史比較悠久。無論是埃及還是孟加拉國、日本,都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長久的歷史傳承,讓這些國家生育觀念比較強烈。而且悠久的歷史,是需要幾十代甚至幾百代人傳承的,這個過程必須要大量的人口作支撐,不然也沒有辦法傳下來。像埃及是文明古國,雖然今天的埃及跟古埃及關係不大,但畢竟是長時間傳承過來的。孟加拉國在以前其實就是古印度文明。而日本呢,也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

澳大利亞是一個什麼國家呢,跟這些國家比起來,它只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主要是當年的英國囚犯的流放地。由於澳大利亞整體環境一般,只有沿海一帶適合居住,再加上囚犯流放地的名聲不好,並沒有多少歐美人願意跑到澳大利亞去。而到了澳大利亞的人呢,由於身份環境的限制,也未必就有多大的生育興趣。短暫的歷史,加上特殊的人員構成和地理環境,澳大利亞人根本就沒有形成多生育的習慣,畢竟跟那些幾千年歷史的國家相比,澳大利亞這幾百年的歷史沉澱太淺了。

還有一點就是今天澳大利亞人的觀念。澳大利亞現在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有大量牧場。這樣的國家,只有兩千多萬人分享,澳大利亞人過得十分舒服。如果增加更多的人口,對大多數澳大利亞人來說並沒有好處。澳大利亞雖然是個移民國家,但是並不像美國吸引力那麼大,再加上澳大利亞長久以來的移民政策也不是特別積極,移民門檻不算低,特別是針對喜歡移民的亞裔,澳大利亞優勢不算明顯。綜合起來看,現在的澳大利亞對於增長人口並不感興趣。



澳大利亞對人口增長不感興趣,但是它的動物保護措施做的不錯甚至有些過頭了。由於澳大利亞特殊的環境,幾乎所有外遷動物到了澳大利亞都可以迅速大量增長。外來的兔子、貓狗、駱駝等等,再加上本土的袋鼠,澳大利亞可以說是動物氾濫成災。如果澳大利亞人口大量增加,比如說增加到一個億,那麼勢必會擠佔動物的生存空間,這是澳大利亞人無法忍受的。與其這樣,還不如不生孩子。

從現在的生育率來看,澳大利亞幾乎沒什麼可能人口會出現大規模增長,估計也就保持在現在這個水平吧。


一覽眾河小


截至2019年7月,澳大利亞的總人口約為2544萬人。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約為769萬平方千米,平均下來,人口密度僅為3.3人每平方千米。

而我國的上海市陸地面積僅只有63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卻達到了2500萬,也就是說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相當於上海的人口數量,因此澳大利亞的確堪稱是地廣人稀。

首先澳大利亞雖然國土面積大,但是適宜生存的地方比較小。

就像我國的西藏地區,雖然幅員遼闊,但適宜居住人口其實並不多。澳大利亞國土基本處於中低緯度,大部分地區被東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因此在澳大利亞形成了面積高達155萬平方公里的沙漠。

並且因為西部高原海拔不高,使得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地區也非常乾旱。乾旱面積甚至佔到了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70%以上,適宜發展畜牧業和農牧業的面積只有4%。

這一次震驚世界的澳大利亞火災,一部分是因為防範的不及時,另一部分也是因為澳大利亞這種乾旱的環境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的人口基數也是有限。

澳大利亞的開發歷史僅僅只有300年時間,當初英國把澳大利亞地區作為囚犯的流放地。

1788年菲利普船長率領1530人到達澳大利亞,其中有736人是囚犯。他們最初到達的地方就是後來的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悉尼,七十年後澳大利亞人口數量也僅為40萬人,到1860年,澳大利亞人口數量才突破了100萬。


是阿維啊


怎麼說呢,其實澳大利亞人口錢一點也不少,只不過相對比而言人就少了。

我們永遠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別的國家的問題,其實站在對方國家來看的話,他們的人口密度還是非常大的。

比如我們自己研究就不難發現,澳大利亞一共有2000多萬人,2000多萬人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它的人口在世界上也是能排的上號的。

當然相比較而言,他們的人口密度跟咱們相比要差一大截,畢竟那麼大的土地才2000多萬人。

人少的三點原因

澳大利亞人口少,第1點原因就是有很多土地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

大家也都知道,澳大利亞是真正意義上能夠適應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不和諧相處也不行,澳大利亞的駱駝兔子像袋鼠了,這些東西他們可能比澳大利亞的人都多。

如果澳大利亞把他們全部都趕盡殺絕的話,也不太現實,就像兔子和駱駝這些趕了多少年也沒趕下去。

而這一部分土地是不太適合人類居住的,當然不妨想一想,在一片土地上有1000只袋鼠,只有一戶人家居住,這一戶人家可怎麼過?

保不齊沒過幾天,袋鼠就要和他們談談人生,談談理想,就得揍一頓。

第2點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澳大利亞有一部分土地非常的乾旱。

大家沒有看錯,儘管澳大利亞四周都是海,四周都是水,但是這一部分水也不能喝,二不能灌溉,只能在一旁看著。

所以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地方他們的水資源都是非常短缺的,而現在澳大利亞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嚴禁開採地下水。

就這麼一個政策就導致了部分地區根本沒有人住,水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澳大利亞人口的生長。

第3點是澳大利亞的思維。

其實咱們通過看咱們周邊的幾個國家,包括但不限於韓國啦,日本啦,他們這些國家都發現他們國家的生育率慢慢的走向了一個低端。

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有了西方思想的發達國家,他們更願意少生孩子來過自己獨立自主的生活。

相比而言澳大利亞也是這個樣子,老百姓不願意生,政府即便用了什麼辦法,也根本也管不了對不對?

我們總不能說政府主動的幫人家去生吧。

目前來看的話,澳大利亞最惹人眼球的就是那一場森林大火,那場大火,鬼知道燒了多久,反正現在還在燒著。

人口少的弊端也再一次體現出來了,就這麼點兒這麼大一片土地,根本守不過來,一些土地在那邊著火,也只能看著人家著火,沒有任何辦法。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大家都在討論地理,環境。

還有一個角度是生育率。

澳大利亞一年新生嬰兒30萬,生育率1.7,正常的生育率是需要2.2才能保證人口的健康。

生的少,自然人口增長緩慢。

我國的生育率也是很低的。所以這幾年從國家開放二胎到鼓勵二胎,但是年輕人還是不願意生。生活,工作壓力太大了!韓國,日本,壓力越大的國家,越不想生。


洪三十


作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一個洲,澳大利亞確實是地廣人稀。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六大國家,面積有768.23萬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卻只有2413萬(據2016年統計),人均佔地面積為2.8人/平方公里,即使是俄羅斯的人均佔地面積也要比澳大利亞要多一些,為8.3人/平方公里。

澳大利亞的人口的稀少其實並不是由他們自己所決定的,而是由澳大利亞的生物環境所決定的。

首先,澳大利亞雖然領土面積廣大,但是實際上適合人居住的面積並沒有多少。

澳大利亞約70%的土地都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帶,並且澳大利亞沙漠佔據了大陸的1/3,降雨量又很少,所以澳大利亞的中部地區並不適合人居住,只有沿海地帶,尤其時東南沿海適於人民居住和種植。

其次,澳大利亞是一個缺少水資源的國家。



我們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一切動植物的生長都有賴於水資源,而恰恰澳大利亞的水資源並不是很豐富,所以自然也從先天上扼殺了澳大利亞人口等的繁衍。

據瞭解,由於澳大利亞的政府嚴禁開採地下水的政策,所以澳大利亞的水資源主要是自然降水以及大壩蓄水的方式。


這次澳大利亞大火事件就突出了兩件事,一個是乾旱,另一個就是水資源短缺問題。

雖然從整體上看澳大利亞是地廣人稀的,但是如果我們除去中部地區不適於生活的環境來看,只從適宜的居住環境來算的話,澳大利亞其實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地廣人稀。


這個歷史很正


國土巨大但是卻人煙稀少,為什麼三百年來澳大利亞的人口沒有大幅度的增加?因為澳大利亞雖然面積很大,但是它的宜居地卻是很小啊。

澳大利亞的國土,除了南迴歸線以北的一小部分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之外,它的大部分國土,都是處在南迴歸線以南的廣大地區了。而南迴歸線以南的國土,由於受到了澳大利亞最大的山脈:大分水嶺的阻遏,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氣流,只能侷促在澳大利亞狹窄的東南沿海地帶——這裡也是澳大利亞大陸的宜居地帶。而大分水嶺以西,澳大利亞廣袤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就只能是以沙漠和半沙漠氣候為主了。並且,廣袤的澳大利亞中部和北部地區,還受到了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咱,降雨量極其稀少,根本就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澳大利亞的人口稠密區,就只能是侷促在東南沿海了。而狹窄的澳大利亞的東南沿海,它所能承受的人一口壓力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再加上以英國人為首的歐洲民族的生育意願並不強烈。因此,三百年來,澳大利亞的人口並沒有顯著的增長,它仍然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著作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