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飛:做好“空中班級”的指導者

閔飛

閔飛:做好“空中班級”的指導者 | 戰“疫”下的網絡教學

閔飛,渭南市教學能手,臨渭區“國培計劃”示範課點評教師,渭南市臨渭區“送教下鄉”專家團隊成員,臨渭區教研工作先進個人,先後擔任學校教研室主任、副校長,現任臨渭區教研室副書記。

2020,開年不凡。在這個“加長版”的寒假,作為教育人,大家積極應對疫情挑戰,用愛心、責任心、用專業知識,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身離心不離的“空中課堂”。離校不離教,做好阻擊疫情中“空中班級”的指導者,讓“停課不停學”成為學生自主的“學”。

一、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上好疫情教育網課

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重點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至少保證父母中有一人全程在家,陪伴孩子學習,照顧孩子的生活,要堅持勞逸結合,守護好學生身心健康。學校要科學合理安排課程,嚴控線上教學時間,安排必要的休息時間,同時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近視預防工作,引導學生科學衛生用眼,積極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督促家長引導學生規律作息、積極參與家務勞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家長當好孩子的“家庭班主任”。今天,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與我們不期而遇,除了看書、上“網課”、刷題,我們還要利用“空中班級”上好這場災難教育課。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努力做到最好,保持積極心態,共同學習好這場關乎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的“非常一課”,分享抗擊疫情感人事蹟,傳播社會正能量,引導孩子們在抗擊疫情中構建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學生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讓學生真正地與共和國一起成長。

二、 做好“線上”任務推送,藉助網絡在線答疑

“停課不停學”,對教師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線上”教學不是讓師生一直在“線”,其目的是督查,是指導,是點撥,是答疑。而不是造就“直播”老師,“網上”學生,“忙碌”家長。教師要充分利用微信、QQ和電話等形式開展家校溝通、推送學習資源、組織輔導答疑等活動。利用網絡做好“線上”學習任務的推送,尤為關鍵。這就要求學科教師要設計明晰的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實用的角度出發,以幫助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為目標,明確學習該課的時長建議、學習步驟、每個學習步驟的具體要求及任務完成後的呈現方式等,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知識的重、難點展開。在線答疑,可藉助網絡課件、微課、小視頻等推送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仍有問題的,可讓學生將作業拍照或語音留言、電話諮詢等皆可。對於學生通過網絡提交的作業,共性問題要在群裡重點指出,個性問題私下反饋,真正做到網絡教學下的“因材施教”,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三、 打造有效“空中課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自學—指導—答疑—作業”,是培養學生自學的有效途徑。自學,即學生藉助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單》自主學習;指導,即教師對學生的點撥,如學習提示、學法指導、微課等;答疑,即藉助網絡,集中時段“在線”解答學生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可開啟群語音,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利用網絡共享問題,相互碰撞,在交流中共同學習;作業的佈置,要貼合學生實際,設計符合學情的個性化作業,作業量要適中,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受傳統“線下”教學方式的影響,好多教師不敢放手,總怕給學生“講”不到,這樣無形中阻礙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何時,這個主體不能變,教師要做好學生“線下”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幫助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知識。獲取知識的過程,其實恰恰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春光普照,萬朵競鮮妍。春來勤學早,“停課不停學”,讓我們做好阻擊疫情中“空中班級”的指導者,組織學生“線上+線下”有序地學習,探索網絡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