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电影用镜头讲述内心世界,揭示我们不曾经历的生活,这是它最不得了的地方。


今天推荐部电影,《冈仁波齐》。

严格来说不算推荐了,这部电影半年前就上映了,我现在才来写,主要是太懒,没钱,没时间,所以这只能算是个人观后感,如果还有没看过的朋友,强烈建议看一下这部电影。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这部电影采用伪纪录片的手法拍摄,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整部片子没有一点戏剧性,平淡的有些压抑,但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该片讲述了位于 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有终生未走出大山,寄望于来世的老人,有纯真可爱的小女孩,有杀牛为了赎罪的屠夫,有身怀小孩的孕妇····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

整个朝圣的旅途漫长而艰难,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一路跪拜而行。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最开始看的时候我对这个朝圣了解并不多,以为就是走路去拉萨,但是我看到他们走几步一长头我就有些不淡定了,这简直在开玩笑,1200多公里就这么一路磕头磕过去?

尼玛扎堆开着一辆拖拉机,拉上所有人这一路要用的物资,“突突突”地出发了。下一个镜头,朝圣队伍的男女老少,开始磕起了长头。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身后送行的村民们,站成一排,目送他们的身影。未来的每一步,他们都要这么走过。我被震撼地不由坐直了身体。

公路上,车辆疾驰而过,雨雪天气让朝圣之路变得更加坎坷。

更为画龙点睛之处就是孕妇路上产子、年长的老人去世,以及青年在拉萨理发店对理发姑娘动情。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每到暮色四合,他们就找一片空旷地带搭起帐篷,去附近的河里取水,用小刀割下腊肉当晚餐,睡前在老人的带领下念经文。

孕妇半夜宫缩,同伴们就把她扶上拖拉机,开到附近的县城医院生下孩子。

小女孩头疼,同行的人问她还能不能磕头,妈妈淡定地说,到前面买点药就好,女儿要磕头,磕头长见识。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杀生无数的屠夫,在一只蚂蚁面前长跪不起,只为了等它慢慢地爬远,以免误伤。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那个刚遭遇盖房子家人死伤的中年男子,则在朝圣路上的泥石流里被砸伤了腿,他质疑为什么爷爷和爸爸都没有做坏事,他却要遭遇如此。最终在众人的经文声里平静。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这一路没有我想象的撕逼和猜忌,也没有刻意渲染的悲壮和意义。他们只是心怀一个信仰,然后埋头走下去。

他们走走停停。因为知道自己终将要去向哪里,所以,心安理得面对发生的一切。

接受,面对,理解,放下。然后,歇息片刻,继续上路。

对于外界之人来说,藏区最有名的山是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但对于藏传佛教乃至印度教等宗教而言,冈仁波齐峰才是心中的圣地,去那里转山叩拜可洗净罪孽,求得幸福。

这也是《冈仁波齐》中尼玛扎堆等十余人的朝圣之旅的因由。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透过《冈仁波齐》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看到他们真正面对磕长头的这件事时是欢乐的,我会感觉一丝放心:他们生活的快乐就好。

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

朝圣队伍俨然成了最丰富质朴的人类生活的缩影。他们走着他们的路,磕着他们的长头。我独行街头,风吹起,叶子在空中旋转飘落。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我们都有着不同的路,都靠自己一步步走。而在我看完这部电影后不断的反问自己,信仰是什么?

有信仰,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信仰,他们更容易顺应命运的安排,与世界和解。他们更少抱怨,而是踏实去行动。他们的世界似乎也更简单,更容易获取到快乐。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在那个地方,似乎有一种停滞的感觉,人们要求的和所求的似乎永远很单纯甚至近乎单调,他们最大的诉求是通过祈祷和虔诚的笃信来“实现”的。

反观不甘心的我们,总要逆天而行,改变点什么。总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去体验未曾见过的美景,总要力争上游去向别人证明点什么。

这两种生活方式并没有所谓的高下优劣。这只是我们注定的出生地带来的惯性。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也看过类似的影片,那是一部台湾的片子叫作《转山》,初看时以为它是一部公路片,直到看到电影《冈仁波齐》时才恍然大悟。

它不同于《转山》这样偏公路题材的电影,更多传递给观众的是信仰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可能便是低廉的消费和伴之而来的鸡汤,但我想这是偏激的。

在信仰的驱动下,一切皆有可能。因为如此,如《冈仁波齐》中的朝圣者的行为才有了自然而然的合理解释。信仰所孕育的惊人意志,是质疑者们永远理解不了的境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就像《冈仁波齐》幕后花絮里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在路上,朝着你我心中的“冈仁波齐”,心怀热爱和信仰,经历着一切经历,或许这就是此生最大意义。

11人历时1年,在318国道行进2500公里,用镜头记录生活

所以,依旧是那句话:《冈仁波齐》看的很舒服,让我了解到更多曾经不曾知晓的人和事,这是一种摒弃了固有想象的真切生活。

感谢张杨导演将这份真实带出来,让我看到另一种图景,比曾经稍稍更了解到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

在宇宙的浩瀚烟尘里,我们都一样,用自己的爱和信仰,为这偶然、荒谬又无意义的人生,努力活出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