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 傳說

關注。每天更新

八仙過海,是在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話傳說之一。八仙分別為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柺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柺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

八仙過海  傳說

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說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藥,後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五代時道士作畫幅為蜀中八仙,所畫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範長生、爾朱先生。

唐朝杜甫寫的《飲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能詩善飲的文人學士。今之所謂八仙,大約形成於元代,但人物不盡相同。至明代吳元泰作《八仙出處東遊記》,鐵柺李等八仙過海的故事日漸流傳,八仙人物也在流傳中穩定下來。正式定型為漢鍾離(或鍾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柺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八仙過海  傳說

“淮南八公: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由此可見,淮南八仙只是八個文人,並非神仙。但後來因為有淮南王成仙的傳說,後世便附會在他門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稱作“八仙”。

晉代譙秀所著《蜀紀》中,載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隱於鴻閈,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與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隱士;四張道陵,今鶴鳴觀;五莊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龍門洞在成都;七範長生,在青城山;八爾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與現傳的八仙,都毫無關係。八仙的事蹟多散見於唐、宋時的書籍中,但當時還沒有形成“八仙”這樣一個群體。真正集八人合稱“八仙”的,是在元人創作的雜劇中。這些雜劇都並稱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盡相同。

八仙過海  傳說

有關八仙過海的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泛的道教神話故事了,幾乎是老幼皆知。

所謂八仙,就是指由道教的八位神仙組成的一個神仙群體,他們是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關於他們的完整說法始於元朝(1206-1368年),到明朝(1368-1644年)正式定形。

而關於他們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八仙過海",故事說:有一位神仙邀請八仙去他那裡參加宴會並觀賞牡丹花,回來時,他們遭到東海龍王的阻撓,結果雙方以及他們的盟友分成兩大集團,展開了一場鬥法較量,最後八仙和他們的朋友分別拿出自己的法寶,獲得勝利,順利地越過大海。

八仙過海的傳說是中國古代最動人的傳說之一,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成語和典故。特別在民間,它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由此引申出來的一些風俗習慣甚至流傳到日本的沿海地區。

八仙因為鬧過海,沿海人們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髮業奉呂洞賓為祖師爺,相傳陰曆四月十四的所謂呂祖生日,各地理發業一般要熱鬧一番。民間祝壽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歡樂氣氛。

八仙過海  傳說


八仙過海  傳說


八仙過海  傳說


八仙過海  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