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和安全的角度,蝗蟲可以作為食材嗎?

冷眼觀天下941


不用科學,而且安全,中華飛蝗是一道名菜,農村裡很多人在人工養殖,老貴了,難道你沒有聽說過


馮老漢1


首先來說什麼是蝗蟲

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在我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佈範圍最廣,危害最嚴重,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其次就是能不能吃的問題,我也查閱了很多資料,意見都是做成食材是可以吃的,但是一定要做熟了之後才能吃,這樣吃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存在,對身體還有好處,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傷害。

當然一定要注意的是螞蚱身上含有寄生蟲和寄生蟲卵,一定要清洗乾淨,並經過高溫處理之後才能吃,如果寄生蟲沒有徹底消滅乾淨,千萬不要食用。




天文歷史愛好者


莫以災難侃美食

近日關於北非蝗災的討論可謂是此起彼伏公婆各詞,言詞鑿鑿令人不知所從,然有一二大神語何不烹之以滿口舌之慾,食野之趣童心未失,但事實並非如同想像啊。

從歷史記載上看,也不乏老百姓食蝗的記載,唐代"貞元元年(785年),夏蝗,......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元代"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填坑塹皆盈。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幹而積之”。明代"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飛蝗兼至,人皆相食”。從這些記載中不難看出,災情是相連的,先有大旱、再生蝗災,然後是饑荒,人們吃蝗是萬不得已之舉,且是短期的,其後便有了人相食的記載,恐怕這些人多數不是餓死的,大部分是得了瘟疫而死的。

    從食品安全上分析,蝗蟲本身上有何病毒尚不可知,且多起於旱災,一路狂奔,身上沾染了“遊行”所過地區的病毒就更不可知,且如記載說這群傢伙連動物毛都啃了個淨光,絕非潔淨之物。

   再分享一個實例,板橋水庫發水那年,我們家是較輕的災區,水到時已經綬了下來,村裡人有打撈上游衝下來的牲畜而食的,沒兩天就得病了,也有打撈到活魚的,以為沒事,最後照樣得病了,水退之後,政府嚴令打撈食用,最後連重新挖開的水井都用生石灰消了毒。現在老人還回憶起那時的境況說,咱村真正淹死的沒有,那年死於水災的都是愛吃死貓病狗的某某某,想起來挺可怕的。

    災難面前,沒有美食!蝗蟲襲來,沒有浪漫!    

 



一哥於一


蝗蟲本身是一種高級蛋白,繁殖率又那麼高,我認為真的可以人工飼養,管理好了,比放牧牛羊合算多了,可以高效的解決牧草轉換蛋白值的問題,應當納入試驗軌道。致於現在非洲蝗蟲的災難,或許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次機會,我認為不應該用殺蟲藥撲殺,而應該用中低空氣球張起彌天大網,進行捕殺,一定會取得豐碩的經濟效益和撲滅效果。


山裡老毛1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蝗蟲是可以吃的,因為蝗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我小的時候也拿油炸了吃過,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還有吃蝗蟲的習慣,而且市面上蝗蟲的價格也不便宜的,但是一定要吃熟食,沒有熟的話吃了不健康也是感染的,畢竟蝗蟲是野生動物。

我們從安全的角度來講的話,也是可以吃的,但是最好不要吃太多,而且一定要吃熟的,因為始終是野生的,身體上一定程度是會有細菌之類的,在吃之前把蝗蟲清洗乾淨,在煮熟了是可以適當吃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萌冷知識


從個人的經歷來說,蝗蟲,螳螂,蛐蛐這類昆蟲油炸之後是很香的,尤其是繁殖季的這類昆蟲。吃的時候要把腿跟硬殼剝掉,否則會把嘴割破的。


簡的世界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蝗蟲是可以吃的,蝗蟲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一般低於畜類,我國也有很多地方有吃蝗蟲的習慣,但是從安全的角度,並不建議把它當成食材,不同的人可能會對蝗蟲的成分有不同的反應,像我本人就不能吃知了猴,知了猴的某些成分會讓我過敏,畢竟我們人類進化這麼多年,主要飲食裡面並沒有這些小昆蟲,碼字不容易,望採納,謝謝!


Science遊


可以,但是蝗蟲遷移速度很快,吃完一片地方就飛到另外一個地方,還有就是蝗蟲來的時候遮天蔽日,大部分人避之不及


天才作坊


沒有吃貨們不能吃的東西


因為我是一箇中國人


不可以!這些蝗蟲經過這麼多地區說不定帶有不知的病毒!現在疫情和以前的非典!我們要引以為戒牢記於心!兩次這麼嚴重的疫情都是野生動物和畜禽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