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實體店進化不是靠保衛 順勢變革才是根本出路

【導讀】一些變革往往在既有的環境下是很難推進的,往往是外界一些似乎與之無關的事物,卻成為變革的推進器。歷史上很多的變革是如此,本輪的家電實體店變革或許也會是如此。

「揭示」實體店進化不是靠保衛 順勢變革才是根本出路

望博齋主||撰文

在家電線上渠道日漸隆盛之時,也恰恰是線下實體店難過之日。實體店的變革早在2年前就被提出來了,不過這種變革背後是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而一旦形成的習慣是有著很強的慣性,變革不是一朝一夕。

就在以新零售為核心的實體店變革遲遲得不到實質性突破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肆虐,將零售實體店推到了懸崖邊上,是否要加速變革還是僅僅保衛,家電零售實體店已經到了抉擇的關鍵時刻。

家電實體店的變革不是現在開始,實際上在家電連鎖賣場跑馬圈地時就開啟了第一輪,現在互聯網崛起後的線上渠道對實體店的衝擊是第二輪。

在第一輪的家電實體店遇變是受到連鎖賣場衝擊,一二線城市的傳統實體店絕大部分都已淪陷,實體店基本上是退卻到三線以下城市生存。很多實體店老闆還幻想某一時候再反攻,重新回到一二線城市,現實卻是狠狠地打了抱有這樣幻想老闆的臉。

第二輪家電實體受到的衝擊則是線上渠道的崛起,像阿里系的淘寶、天貓構建的平臺電商,京東為代表的自營電商,以及蘇寧為代表的線上線下互動全渠道流通商,構成了對退守到三四線的實體店大清洗。

因此,單槍匹馬的實體店早已鶴唳風聲,既就是沒有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這樣一場瘟疫,實體店日子越來越難過也是日漸加劇,只不過這次疫情很可能成為催化劑,將加速實體店的變革速率而已。

未來的家電流通渠道,不是不要線下實體店,而是不可能再嚴格的劃分為線上線下,而是線上線下互補互動的渠道模式。在以往的推進中,由於用戶的習慣難以扭轉,仍然有很大的阻力的話,這次疫情限制人們出門購物,則是人們購物習慣改變的加速器。

而這次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人們的活動,線下實體的更是雪上加霜,而進一步促進了線上交易的活躍。一場抗擊疫情的戰鬥過後,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開始親近網上購物,形成了人們生活行為的改變。購物行為都變了,你商家的模式就不能跟著變嗎?

其實,像蘇寧這樣線下有諸多門店,線上佈局又是強勢大流量,形成了能夠線上線下互動支持的模式,才是未來家電流通的主流。不然像京東、阿里為何要在線下實體店頹廢之際反而要加速進入呢?

事實上線上渠道的崛起,根本原因就在於互聯網時代用戶消費購物習慣發生了改變。以往,人們還認為是80後那一代開始,才有了線上渠道的崛起。不過事實證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成熟和普及,包括50後、60後都加入其中。

不是筆者在唱衰家電實體店,而是用戶消費行為改變,必然會倒逼實體店的改變。如果至今還意識不到這一點,還要固執的認為是線上搶了線下的生意,那就是抱守殘缺、刻舟求劍。

如何讓顧客隨時隨地消費,對很多商家來說變得尤為重要。正是因為線上線下的融合改造,才讓他們的顧客可以隨時隨地買到想要的商品。而實體店如果不能跟客戶建立新的關係,就沒辦法做生意,關門倒閉是自然而然的事。

實體店需要社會化的顧客管理系統,讓實體店和顧客建立起強關係,實現隨時隨地購物。疫情對線下實體商業有巨大影響,面對面消費短期內都很難進行,但是像線上平臺+線下前置倉模式會加大爆單,從這次疫情過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變革絕不是改良,還要抱著改良的心態去守成原有的實體店,本身就是違逆歷史潮流。對於實體店的既得利益者來說,肯定是不願打破既有的格局態勢,維持現有對他們來說是最為受益的。但是,時代發展是不會允許改良的,打不破舊格局就不會有新

未來,既就是疫情過去,大量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特點的家電實體門店,將在市場上悄無聲息出局,痛苦的掙扎都是徒勞。實際上,這就是市場力量的自然法則,像這樣不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實體店退出是一個幸運的事。

所謂保衛實體店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所謂“保”就是維持原有的態勢。問題是要保衛的是已經落伍於時代的舊模式,舊思維方式,通過“保”來實現重生,那才是浪費資源,做無謂的抗爭。真正適應時代的實體店是不會失守的,局面也不會出現失控,只不過是順應時代變化而變革。變革之後的實體店是具備時代的元素,是線上線下的一個有機體。

當然,為實體店唱讚歌的人還是不在少數,畢竟在實體店受益過的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實體店變革實際上是既有利益格局的重塑,原有的受益者肯定不樂意。但不管樂不樂意,時代變革的步伐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住的!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