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附院援湖北醫療隊員戰地日記:“裡應外合”工作模式,一舉多得

通大附院援湖北武漢醫療隊

戰地日記 37

2月17日22:10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顧俊(隊長)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顧俊為患者取咽試子)

武漢雪後放晴,一掃前幾日陰霾,坐車去上班的路上盡情沐浴著陽光,感覺從未如此這般的喜歡紫外線。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很巧,我和陸舒16日都上白班,這裡的工作模式和普通病區不一樣,穿著防護設備操作電腦很不方便,護目鏡的霧氣也很影響視線,我們一般採取“裡應外合”模式。我和另兩位醫生在清潔區交完班後穿著防護設備進入汙染區,負責病人查房、臨床操作、新病人收治等,通過工作手機將查房情況利用語音傳輸至清潔區。

陸舒和另三位醫生在清潔區操作電子醫囑系統,根據語音指示對醫囑做出調整、完成相關醫療記錄,並將一些重要的檢驗檢查結果通過語音反饋給查房醫生,這樣既能保證醫療質量、提高診療效率,又能減少醫務人員高風險暴露機會、減少防護物資的損耗,一舉多得。

每日每班醫生都會對整個病區的運行情況,包括病人總數、病重病危病人數、生命體徵監護儀使用情況、無創有創呼吸機使用情況、需進行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病人數等進行統計,隨時更新,每晚20:00將數據彙總上報。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17日武漢繼續放晴,大雪的痕跡在陽光下已難覓蹤影,全體隊員身體精神狀態良好,禦寒衣物充足,醫療防護物資由支援醫院提供,目前有保證。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病情明顯好轉,肺部病灶明顯吸收,符合出院標準,順利出院,這也是我們江蘇醫療隊接管C8西病區後好轉出院的第一位患者,大家由衷地為她高興,並對後面其他病人的治療充滿信心,春暖花開不會遠了!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武漢長江大橋 顧俊 攝

戰地日記38

2月16日23:50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丁亮

在武漢的第十四天,我們早已適應了這裡的工作和生活節奏。雖然每天都有轉危重型甚至死亡的病例,但是連日新增病例數的減少和治癒出院人數的不斷增加,尤其是湖北以外省份的疫情趨於好轉穩定,我們內心甚是歡喜。

近日,72歲的前湖北健美冠軍邱均老先生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一身強健的體格,平日從不生病的他盡然沒能挺過去,嚇得我丟掉了手中的啞鈴。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丁亮健身照

疫情期間該怎麼運動和健身呢?我們知道健身後,尤其是大重量器械訓練,會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3-24小時不等。此時,中等強度的有氧訓練可能更適合新冠期間仍需要外出工作的人群,尤其是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警察和社工們。在這裡我推薦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訓練),在家一張瑜伽墊基本可以徒手完成,不僅能提高體能和增加心肺功能儲備,同時還能增加基礎代謝率,有利於減脂。每週不超過兩次,每次30分鐘即可,其餘時間可以做原地踏步慢跑之類的低強度有氧運動,運動以後注意補充水分、均衡營養攝入以及充足的睡眠。

此時我最擔心的是因疫情不能正常去醫院就診的老病人們,有時我可以給他們一些線上諮詢。對於病情重又難以及時安排住院的病人,我感到非常心痛。

目前湖北的疫情仍然嚴峻,短期內可能無法撤離,而後方的夥伴們同樣在堅守。相信每個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勝利離我們越來越近。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待到春暖花開時,定是回家團圓日。

通大附院援湖北黃石醫療隊

戰地日記39

2月17日 22:00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馮健(隊長)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來黃石的第七天,經過前期緊張的準備,我們隊員陸續進入醫院開展救護工作,大家的工作熱情很高,都想著儘快熟悉流程,積極投入戰鬥!我在中心醫院的隔離病房工作,早上參加了中心醫院防控工作指揮部的大交班,該院全體院領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同志,以及我們的黃院長、感控的同志以及科主任參加了會議,提出問題並給出解決辦法,進一步完善防控工作。

經過這兩天的磨合,我和中心醫院病區醫生都比較熟悉了,該院醫護人員對我們都很熱情,相互交流起來也比較順暢。今天我們自家醫院又給我們寄來了許多物資,隊員們非常感動,有通大附院大家庭的鼎力支持,我們信心滿滿!今天黃石天氣很好,路上景色也不錯,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能儘早享受明媚的陽光、怡人的景色,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戰地日記40

2月17日 22:00 感染科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趙華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經過這幾天的工作,我和病人也逐漸熟悉,今天在隔離病房查房、採集咽試子時,瞭解到病區中有來自崑山的、淮安的病人,聽說我們是江蘇省醫療隊的醫生,他們非常激動,直言遇到江蘇老鄉了,心情馬上好了很多。有一位來自上海的患者對我說:“我在上海,你在南通,我們就只有一江之隔呀。”當然,病房中更多的是黃石本地的患者,他們對江蘇省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到來再三表示感謝,對我們不遠千里趕赴湖北支援黃石特別感動,因為我們的到來,他們對戰勝病魔、早日康復更有信心了。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趙華為患者取咽試子)

戰地日記41

2月17日 22:00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陳宇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陳宇(左)

工作地點:黃石

16日早上10點突然接到去醫院的通知,一點兒準備都沒有的我,趕緊起來收拾了頭髮,帶上準備的防護用品匆忙下樓了。到了醫院,心裡的弦崩得更緊了,其他醫院的老師已經開始收拾分區,我們換好衣服,加入戰鬥。經過一天的努力,清潔區、半汙染區初見模型,大家埋頭苦幹,沒有一個人喊餓,喊累,畢竟大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我沒有被排班,早上起來,我先照例開始消殺,房間裡的角角落落都沒有放過,泡騰片的味道有些刺鼻,但聞著安心。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下班能正確洗消,我把分區的洗消流程都寫下來貼在了顯眼處。家裡很關心我們,每天都會詢問我們的狀況,有沒有缺什麼,只希望盡所能讓我們安心,平安回家,這不,前兩天統計的物品今天就寄到了,心裡暖暖的。晚上同事還在醫院上班,我將他們的飯都打了回來,掛在門把手上,出來了我們就是家人,互相照顧,爭取早日平安返航。

戰地日記42

2月17日 23:30 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佳佳(副隊長)

今天,我、春霖和炎梅終於三劍合璧一起上班了。一上班我們就立即進入狀態,接待新病人、上無創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等各種儀器,每個病人上治療、抽血氣、血生化、吸痰拍背、到了飯點給病人們餵飯等基礎護理,在持續5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中,我們沒有一分鐘的停頓,防護服溼了幹、幹了又溼,護目鏡壓迫由原先的疼痛瘙癢也漸漸變得感覺麻木了,當我們脫下厚厚的防護服回到酒店已經21:00了,深吸一口房間裡充滿消毒水味道的空氣覺得真是件幸福的事情。睡前,我們仨又把今天上班的流程細細梳理一遍,把要點、重點又羅列了一下,希望下一次的夜班能做得更好!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黃石隊員打針)

戰地日記43

2月18日 10:00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趙炎梅

經過前期一系列的培訓,昨天第一天步入了臨床,14:00-19:00的班,上班前腦子裡一直在複習鞏固穿脫防護服的流程及注意事項,鼓勵自己,培訓了那麼多天,我一定可以的!沒敢喝水,怕到時候上廁所……一般都需要提前一小時出發,出發前張佳佳老師反覆交代我們的個人準備,裡面穿什麼衣服,帶什麼東西過去都強調又強調,我和張佳佳,範春霖老師同在中醫院ICU,跟兩個姐姐一起,心裡有種踏實感。

因為疫情整座城市顯得分外蕭條,當時心裡在想如果不是疫情,將會是另一種景象吧,汽車到了中醫院門口,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個醫院,下車就跟著佳佳老師直往ICU,ICU在四樓,我們走的樓梯,走得有點喘,看來在閒暇之餘要好好鍛鍊身體。

開始換衣服了:洗手、口罩、帽子、隔離衣、手套、防護服……按照流程大家有條不紊地穿起來,佳佳老師再三叮囑:慢慢穿,不能著急,確保每一個步驟穿好,儘量找到自己最舒適的感覺。我們三個互相幫忙,互相檢查確保著裝安全。

這個ICU病房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病人都分散在各個房間,有一人一間,兩人一間的,去的時候剛好接班,12個病人,6個有創,四個無創,兩個高流量的,每個病人都要一一翻身檢查皮膚,檢查管道,呼吸機,治療等等,接班後責任組長交給我們個任務:抽所有病人血氣,因為病房特殊性,血氣結果也由護士自己做,跟老師學習了儀器的操作,我和春霖老師就兩個人配合著操作了。

沒有動脈採血針,用注射器抽血,戴了三層手套、戴了護目鏡面屏,手感和視野都打了折扣,為操作增加了難度。橈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一一摸過去,選擇搏動最明顯的,春霖老師真是厲害,抽的肘動脈,都是一針見血,她抽血我就去做,我抽血她就去做,兩個人默契配合著,全部抽好已是1個小時後了,春霖老師時不時會伸展一下,有腰間盤突出的她肯定是腰疼了。

隔離病房的治療都是由外面的護士送來醫囑單和沖和好的補液,然後我們核對,補液換好再簽字記錄,下午還收治了個新病人,一來就使用了無創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病人很煩躁,一直要扯管道,只能約束起來,約束後更要加強觀察末梢血流情況。

交好班,脫防護服,口罩拿下瞬間大家臉頰都有個月牙式的壓跡,到了住處已經21點了,看到小夥伴掛在門把手上的飯,心裡很暖。第一天上班大致瞭解了流程,希望明天會更好。這兩天天氣晴朗,希望15號的那場雪是個洗禮,能夠帶走疫情,希望所約而至的不僅有春天,還有疫情過後平安的大家。

通大附院援湖北医疗队员战地日记:“里应外合”工作模式,一举多得

(文字整理:薛曉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