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蒲城縣:90後爭當疫情防控排頭兵


90後,改革開放經濟成果的享用者、義務教育和獨生子女政策的受惠者、互聯網和手機終端時代的使用者,在人們印象裡,他們時刻都離不開數字終端,彷彿是時代的獨行者。 然而在新型冠狀病毒席捲而來時,在疫情防控一線中卻發現,摸排的路上,站崗的村頭,廣播的背後,處處活躍著這樣一批90後。

渭南蒲城縣:90後爭當疫情防控排頭兵


年輕幹部趙智龍,在疫情發生後,放棄了和外地女朋友團聚的日子,第一時間主動請戰,和分管領導馬根發、老同志趙百平一道深入村組對巷道垃圾拉運、廢棄口罩收集等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巷道內亂扔垃圾、不戴口罩聚集聊天等現象進行勸導,督促各村對公共區域、巷道及時消毒,淨化巷道環境。作為龍陽人的他,默默的在後方戰場上發光發熱,回家變成了一種奢望,5000米的距離變得遙不可及。


剛參加工作的趙光傑,每天和龍陽派出所、衛生院的同志一起在蒲石火車站對出站旅客進行體溫檢測、信息登記工作,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在空閒時間主動擔起了機關大院消毒的任務,不怕累不嫌髒,廁所、垃圾桶、角角落落都消毒到位。“17年前的非典,大家都在保護90後;17年後的今天,換我們90後來守護大家。”他說,“這次疫情結束後,我也要遞交入黨申請書,接收組織考驗。”

“村民一律不串門、不聚集,儘量減少外出,紅事一律停辦,白事一律從簡......”播音員曹瑛又開始廣播了,龍陽角角落落都能聽到她的聲音。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曹瑛主動擔起了廣播宣傳這一崗位,每天將最新的疫情信息、健康指南等通過大喇叭傳遞到各個村。在得知鎮疫情防控辦公室缺人手時,又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和辦公室的幾名男同志一起加班熬夜,在父親生日當天遲遲不能回家,深刻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

渭南蒲城縣:90後爭當疫情防控排頭兵


90後幹部賀婉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挑起了宣傳重任,每天將鎮村工作動態及時用美篇的形式進行宣傳,多少次當別人回家時還在一個人挑燈夜戰,在她的筆下詮釋了什麼是龍陽精神,什麼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她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踐行了初心使命、體現了責任擔當。

渭南蒲城縣:90後爭當疫情防控排頭兵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這場防控戰“疫”中,龍陽鎮還有許多年輕力量奔赴在不同的防疫崗位,在一線貢獻著青春的光和熱。他們只是一群孩子,有的剛走出校門,臉上的稚嫩還沒有褪去;有的剛脫下軍裝,繼續保持著軍人本色,但是他們深知,時間將檢視一切,歷經風雨的孩子們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供稿人:薛曉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