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下好“開工棋”攻好“主戰場”

惠民: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下好“開工棋”攻好“主戰場”

部分企業以復工復產

惠民: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下好“开工棋”攻好“主战场”

企業嚴格落實登記制度

大眾網·海報新聞惠民2月18日訊(記者 王君彩 孫凱 通訊員 袁玉朋)在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推進過程中,惠民縣精準施策,提前謀劃,下好“開工棋”,攻好“主戰場”,全面掌握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剛需,精準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在山東惠民港華服裝有限公司,一進企業大門就有一張浸有84消毒液的紅色地毯,員工進入後交通工具通過地毯進行了消毒。進入車間前長長的紅色地毯對員工的鞋子進行了消毒。進入車間預備區第一個環節是測量體溫,體溫合格後,對員工手部進行酒精消毒,集中回收員工佩戴的口罩。隨後,發放佩戴新的口罩,並進行信息登記,員工在進行最後一次的手部消毒後,才能正式進入車間工作。

山東惠民港華服裝有限公司副經理孟祥祿說:“每一個防控環節都是有作用的,我們堅持落實每項措施,目的就是為全體員工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保障企業的安全。”

正如港華服飾,何坊街道各企業在復工前瞭解了員工的身體狀況,對員工進行了復工防控培訓,打消復工人員恐懼心理。每天進入生產線之前全面做好工作人員的防護工作,嚴格按照“殺菌紅毯走一走、進門體溫量一量、出入登記掃一掃、消毒酒精搓一搓”四步曲,對進出廠區人員層層把關,最大限度減少病毒傳播。同時,安排專職人員對廠區公共區域每天進行兩次無死角的噴灑消毒,廠區內設置口罩廢棄專用垃圾桶,生產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車間小組長每天兩次為員工測量體溫,隨時檢查口罩佩戴情況,嚴格把控安全距離,確保防疫到位;此外實行員工錯峰分批用餐,就餐時採用單邊就坐,減少面對面就餐傳播風險,切實保障返廠員工安全。

“何坊街道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開工,成立企業復產工作專班,落實‘三包一’幫包聯繫企業機制,指導企業嚴格按照‘八必須、五到位、四堅持’執行復工標準。目前,全街道14家規模以上企業開工12家,剩餘2家將於本月下旬全面開工。”何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李保國說。

為精準掌握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服務需求,惠民縣建立企業受疫情影響調查問卷網絡答卷平臺,“點對點”採集135家規上企業的主要困難、面臨問題、預期恢復正常經營狀態時間及所需政府支持,通過問題梳理,重點難點的共性問題進一步明晰,為科學指導企業復工復產打下了基礎。針對高層技術人員返程難、務工人員返崗難的問題,先後下發了《惠民縣縣內企業員工辦理通行證流程》《市外高管技術人員返惠手續辦理流程》等文件,截至目前,已審核涉及6家企業98名市外高管技術人員返惠,已為涉及8個鎮辦43家企業1369名返崗員工辦理通行證。針對企業物資匱乏、隔離場所設置困難的問題。與應急保障專班做好應急供應,採取政府代購的方式,積極聯繫貨源,滿足企業復工復產需求。截止目前,已為11個鎮辦73家企業發放一次性口罩58290個,非一次性口罩4300個,共計62590個。

目前,各企業自行設立隔離場所31個,共計7127平方米,可同時隔離857人。各鎮政府設置隔離點5個,共計6323.6平方米,可同時隔離153人。針對企業反映金融信貸壓力大的問題,專項設立了縣級中小企業應對疫情金融穩定基金1000萬元、縣級外經貿發展引導基金500萬元,支持企業發展。申請財政貼息資金200萬元,用於緩解生產疫情防控物資重點保障企業和涉及民生的糧油、蔬菜等加工企業的貸款壓力,以“真金白銀”溫暖服務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為企業吃下定心丸。

在企業復工復產推進過程中,惠民縣突出“分類施策、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精準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同時,對規模以上企業逐個分析、逐個調度、現場幫扶,及時解決復工復產突出問題。重點保證產值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32家產值過億元的重點骨幹企業先開工生產,同步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整理彙總國家、省市防控“新型冠狀肺炎”支持企業政策“乾貨”彙編。印製惠民縣工業企業疫情防控政策彙編、企業復工復產申請材料模板、濱州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指南,及時發放到每家企業。暢通疫情防控形勢下,企業加強了對支持政策的知曉程度,增強了復工復產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