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要注意,不要被小學的高分迷惑

沒有海量閱讀做支撐,初中會很難。

千萬要注意,不要被小學的高分迷惑

前幾天,看到這樣的帖子:

孩子上小學語文一直在97分以上,到了初中,語文成績刷刷往下掉。期末考試,語文閱讀題只拿了20分,將近30分都失了。

我跟他爸對孩子一直期望挺高的,這次考試像盆涼水把我們澆醒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有啥辦法能讓娃閱讀快速提高不?求大家分享經驗……

下面有一條回覆是這樣的:初中語文要考好,一定要有很廣的閱讀面和很大的閱讀量,提高做題的效率和準確率,看一遍題就得知道答案,因為你沒有第二遍讀題的時間。

初中的語文試卷,考試時間是120分鐘,閱讀題一共四篇:兩篇現代文閱讀+一篇古詩文+一篇文言文閱讀,總分46分。這麼短的時間內還有一篇600字的作文,和一部分基礎題。

雖說作文是50分,但是沒有閱讀面和閱讀量做支撐,作文估計也是大難題,也就是說初中語文的考核重心全落在了“閱讀能力”上。

千萬要注意,不要被小學的高分迷惑

0-12歲是閱讀能力提升的黃金期

閱讀能力不是速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想要搶佔先機,自然越早開始越好。

理論上,也認為0-6歲是兒童的習慣形成關鍵期,在這個時間段,孩子的習慣和和能力都在逐步養成。這個關鍵期要是抓好了,能通過培養閱讀能力開發出90%以上的學習能力。

6-12歲的是閱讀能力提升的黃金時間,課外的大量閱讀,不僅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認知能力,還能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培養邏輯思維,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

閱讀更是收集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徑,不僅跟孩子的學習相關,還會促使他們對人生產生更多的思考,對孩子長大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同樣有著重要影響。

千萬要注意,不要被小學的高分迷惑

現在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讓孩子看圖寫話,三年級要求寫短作文,到了六年級,作文要求是500字。

如果單靠課堂積累的詞語和語文能力,去完成這麼長的作文是有難度的。有了大量閱讀基礎的孩子就不一樣,閱讀會讓他的思維更開拓,更能找到寫作文的切入點和立意。

閱讀量大的孩子,語感和文筆明顯要更好一些。

同樣的孩子,從小愛閱讀的,總能脫口說出很多超出課堂範圍的詞語或者成語,讓人眼前一亮。

平時接觸中也會發現,他們在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邏輯上都要更勝一籌。

千萬要注意,不要被小學的高分迷惑

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更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首先要養成每天看書的習慣。就跟每天吃飯睡覺一樣,讓閱讀成為生活中必做的事情。養成讀書習慣以後,拿起書才能很快沉浸下去。

有位作家朋友說過,不是每天都有寫作的靈感,但到了寫作的時間,她都在按時坐在電腦前。養成習慣後,只要到了那個時間,坐到那張椅子上,她都能很快進入寫作狀態。閱讀也一樣。

其次,要加大閱讀量。有道是量的變化帶來質的變化,有了大量的閱讀積累,孩子的感悟能力才會有所提升,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更好開發。

千萬要注意,不要被小學的高分迷惑

一般情況下,幼兒閱讀起碼要積累到50萬字的閱讀量,才能萌芽學習能力。

一二年級孩子每年閱讀量不能低於100萬字(正常是100-200萬字之間)

二三年級每年不能低於200萬字(正常是200-300萬字之間)

四五六年級每年不能低於300萬字的閱讀量(正常是300-500萬字之間

這個只是保守的閱讀量,有一些愛讀書的孩子每年的閱讀量甚至能達到1000萬字以上。

也就是說,孩子智力的開啟,不能依賴於課堂上單一的學習,要從深度和廣度上多做擴充,這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

再次,閱讀的要求要逐步提升。孩子5歲閱讀和10歲閱讀是有差別的,閱讀的能力有區別,要求自然也不一樣,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從粗讀、精讀到熟讀和運用。

孩子剛開始閱讀,只要能把語句讀通讀順,就很好。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後,可以學著概括和總結,然後再深入到理解和運用。

同時,還可以摘抄好詞好句,體會語意語境,進行精細品讀,最終讓閱讀到的東西為己所用。

千萬要注意,不要被小學的高分迷惑

閱讀能力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閱讀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一個孩子學習能力的。

小學培養習慣,初中打基礎,高中才是學習。小學通過下功夫背和記,就能保證高分數,但到了初中,考核就轉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果閱讀能力跟不上,自然就會出現開篇看到的孩子那種情況。

初中基礎題只佔小部分,更多考核的是孩子的綜合分析能力、思辯能力和寫作能力。而這三點,沒有海量的博覽群書,沒有大量閱讀古今中外名著的積累,想要提升難度很大。

只有從小大量閱讀百科書籍,才可以讓孩子眼界更寬,把閱讀到的知識儲備,變成強大的發展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小學成績平平,但是喜歡讀書的孩子,到了初中,反而上升很快的原因。他們的學習能力就來源於大量的閱讀,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效,但是在“持久戰”中,卻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著大量閱讀、見多識廣的孩子學習後勁十足,潛力無窮,而那些靠把課堂知識背得滾瓜爛熟的同學,一旦進入初、高中,反而會落了下乘。尤其是進入高中,分化更為嚴重。

所以,小學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從容”一些,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成績,讓他花更多時間去閱讀。讀的書多了,自然可以明心智,即使短期內成績一般,也不用太過計較。因為這些營養儲備,是需要時間發酵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

加強閱讀,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在孩子12歲以前,可以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基礎能力培養上,不僅是新時代對語文學習的要求,更是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

重視課外閱讀,才不會讓孩子敗在初中。

注:本文插圖源於繪本《小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