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這個3次榮立三等功的戰士來自咱盧氏

段玉洋,盧氏縣官坡鎮火炎村人,2010年7月畢業於黃淮學院,2009年12月參軍入伍,現為32101部隊四級軍士長。在校期間,獲河南省暑期“三下鄉”先進個人、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優秀社團幹部、優秀社團之星、國家勵志獎學金、專業一等獎學金等多項榮譽。參軍入伍後,先後擔任原瀋陽軍區政工網網絡編輯、北部戰區陸軍新媒體編輯,在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解放軍報》《陸軍報》等媒體發稿千餘篇。2014、2018、2019年3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官、宣傳報道先進個人等。

段玉洋,參軍入伍10年,3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標兵,大家都說這個小夥子了不起!下面,一起傾聽“兵記者”段玉洋的軍旅故事。

紅色基因埋下夢想種子

段玉洋,80年代末出生於豫西革命老區——盧氏縣官坡鎮火炎村。艱苦的農村生活磨練了他堅毅的品格,6歲時天不亮就要走好幾公里山路去上學,每天需要在學校排隊打飯刷碗,遇到下雨還要暫時走出教室避雨生怕教室倒塌,童年的生活讓他暗暗下定決心:有朝一日一定要走出大山去。

小學畢業後,他如願考入官坡鎮第二初級中學。在這裡,他開始了夢開始的地方,接受了更為系統的學習。在眾多學科中,他對歷史課格外感興趣,尤其喜歡聽革命故事。當得知所在學校就是原二十五軍軍部遺址時,他更是如飢似渴地瞭解那革命年代的故事……

他一次次站在那塊舊址紀念碑旁,聽老一輩講過去的故事。那些故事在段玉洋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種子,也使他對軍人這一職業心生崇拜。

“好男兒,當兵去”。2009年12月,大學即將畢業,當身邊的同學們忙著備考、找工作之時,而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參軍入伍。那一年冬天,他帶著心靈深處的夢想,帶著同學的祝福,帶著對軍旅的嚮往,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北上的列車,開啟了軍旅之路……

“兵之初”並非一帆風順

凡是當過兵的人,相信對“兵之初”都有著特殊而又難忘的記憶。

初入軍營,段玉洋有著太多的不適應。不適應由大學校園的舞文弄墨到綠色軍營的舞槍弄炮,不適應把被子疊成“豆腐塊”,不適應連開飯都要集合站隊唱軍歌,不適應每天雷打不動看新聞坐得闆闆正正,不適應零下20多度還要在室外訓練,不適應軍姿一站一個小時,不適應一個人的夜崗……眾多的不適應造成了心理極大的落差。

是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的軍人不是《士兵突擊》中許三多那般執著,不是《我是特種兵》中小莊那麼堅毅,更不是大閱兵上那般英姿颯爽。一時間,他有些不知所措。

如果說這一切還只是心理上的落差,那麼現實中的當頭一棒更是讓他徹底醒悟了。那是新兵連的一次隊列會操考核,這些考核的科目平時也都練了很多遍。由於自己是大學生入伍,在學校時也參加過多次軍訓,接受能力快,對這些隊列動作當然是不屑一顧。然而,在考核場上,當班長下達“向後轉”的口令後,他比班裡其他戰友慢了半拍。由於自己的疏忽大意,結果落了班級的整體成績,本可以在新兵連亮相奪旗,卻出了洋相。戰友的埋怨,班長的批評讓他的情緒降到了人生的低谷。

痛定思痛。夜深人靜之後,他常常一個人在俱樂部裡靜靜的思考。深深悔悟之後,他知道了什麼是集體,什麼叫一切命令聽指揮,更懂得了“這博士那碩士,首先都應是好戰士。”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在凹凸不平的地上爬戰術,青紫不一的顏色在胳膊上、腿上隨處可見;忍受疼痛的折磨,在跑道上進行體能訓練,一瘸一拐的顛簸為的是到達終點不被別人看不起;控制急躁的情緒,將被子疊了一遍又一遍,方正的“豆腐塊”見證的是自己的臉面。

“孩子,在部隊受累了吧?”

“媽,不累,我挺好的,你放心吧!”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

“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這是他至今還保留著的QQ簽名。

青春無畏,軍旅無悔。段玉洋最終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可以。經過三個月的入伍集訓,他以全優的成績通過考核。

軍營“小記者”重拾信心

“怎樣才能當一個好兵,好兵的標準是什麼?”這是下到老兵連隊不久,常常困擾在段玉洋心中的一個問題。

機械的重複,沒日沒夜的訓練,這似乎並不是他想要的。大學學的一點都沒用了嗎?就這樣平淡下去嗎?他似乎心有不甘,更有一種“初入軍營不怕苦,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衝動與執著。

軍營的苦與累,他將一點一滴用文字來表達。粘貼剪報本,寫軍營日記,描述心路歷程成了他閒暇之餘的一個愛好。或許,在這個枯燥的軍營裡,文字是他最好的夥伴。幾年下來,日記本寫了一本又一本,滿滿的都是回憶,都是歷程,都是走過的點點滴滴。

俗話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一次理論骨幹集訓讓他“一戰成名”。那次全團組織理論骨幹集訓,作為新兵的他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集訓結業,在交流體會環節,大多數戰友都是極不情願地被抽上臺進行交流。眼看交流即將結束之時,他卻自告奮勇地跑上了講臺,結合自己的經歷,結合學習的心得,他侃侃而談,頓時贏得了臺下官兵的熱烈掌聲。而他當時僅僅是剛入伍半年的新兵。或許有些“年少無知”,但正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精神,他獲得了集訓的第一名。在連隊、在團裡,一時間成了小有名氣的人物,骨幹集訓、理論考核、上級座談,總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這次理論骨幹集訓,讓他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自身的價值。隨著他對“軍人”的慢慢理解,對軍營生活的感悟,他漸漸明白了責任與使命並不是遊離生活之外的誇誇其談,更是一種行動。大學生也是普通一兵,最打動人的氣質不是學識的淵博和外表的浮華,而是來自強大而穩靜的內心,只有不斷善於學習和吸收新知識,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好兵。

兩年的基層連隊生活經歷,兩年磨礪與摔打,在第三年簽完士官後,他進入了機關工作,成為了宣傳報道員。從此,他以筆為槍,經常活躍於訓練場的各個角落……

為夢想堅定而執著

10年的軍旅生活,一路走來,倍感艱辛。有人也曾問他,你不覺得累嗎?而段玉洋卻說道:“有一種東西我會矢志不渝,拼死力爭,這就是內心那點安寧”。或許,正如他一篇文章裡所寫:追求內心的那份寧靜與充實。

從大學校園到綠色軍營,從意氣奮發的書生到默默無聞的一兵。身份的轉換,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勇氣,充滿挑戰。

擔任單位宣傳報道員後,他天天與文字為伍,鍵盤是鋼槍,稿件是子彈。冬季拉練的長途跋涉,野營駐訓的訓練一線,艱苦演習的炮火實彈,無不見證著他的足跡。你看見他時,他的名字在紙上。你看不見他時,他和新聞在路上。他工作特殊,他用相機和文字記錄著團隊的點滴發展。他身份平凡,他用勤奮和堅守書寫著人生的美好畫卷。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他在《解放軍報》、中國軍網、國防部網等各級媒體發表稿件千餘篇,並整理了個人文集《軍旅年華》,較好地宣傳了單位大項工作和戰友們生龍活虎的訓練場景。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多次被評為士官標兵、宣傳報道先進個人,並在2014年、2018年、2019年先後收穫了三等功的軍功章。

10年磨一劍,10年的軍旅生活成為他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看著收穫的一枚枚軍功章和一個個榮譽證書,他始終在心裡告訴自己:夢在心中,路在腳下,追逐夢想的人永遠都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