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會有什麼影響?

Mr_Dash


柴達木盆地我國四大盆地一,與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四川盆地,合稱為我國四大盆地。位於我國第一階梯之上,屬內陸盆地。盆地呈三角形,東西長約8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面積25萬平方公里,我國第三大盆地,平均海拔2600—3000米之間,盆地內河流如網,湖泊如珠,大小湖泊20多個,但多為鹹水湖,水源主要來源於高山冰川融水,屬高原氣候,降水稀少。柴達木盆地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與青海湖互為“鄰居”。柴達木盆地西北至阿爾金山山脈;西南抵崑崙山山脈;東北部有祁連山山脈,為斷裂型封閉式盆地,被稱為我國的“聚寶盆”。盆地內礦產資源豐富,盛產鹽礦、錫礦、銅礦、硼礦、氯化鉀、氯化鎂等等。柴達木盆地是我國鹽礦最多的地方,在世界上鹽礦也名列前茅,因此,又稱為“鹽的世界”。



那麼,如果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會有什麼影響?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我國將結束沒有巨型湖泊的“尷尬”局面。大家知道我國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也就是柴達木盆地的“鄰居”,面積4436平方公里,世界上排名第三十四位,而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未免有一丟丟的“尷尬”,我國沒有大型湖泊。而如果柴達木盆地變成湖泊,面積25多萬平方公里,如果再和青海湖相連,面積將達26萬平方公里左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湖泊,改變世界湖泊排名,面積僅次於面積38萬平方公里的裡海;超過現有的第二大湖泊,蘇必利爾湖的面積8.2萬平方公里,我國成為名符其實的擁有大型湖泊的國家,結束沒有大型湖泊的“尷尬”局面。


第二、改變該地區水資源格局。柴達木盆地屬於山間塌陷盆地,四周高山林立,比如阿爾金山山脈、崑崙山山脈、祁連山山脈等,這些山脈頂部常年積雪,擁有永久性冰川,柴達木盆地內河流湖泊水源補給主要來自於高山冰川融水。如果柴達木盆地形成巨型湖泊,盆地內的河流湖泊將會消失,像茶卡鹽湖、可魯克湖、魔鬼城、水中雅丹、柴達木溫泉等等,而青海湖可能也會受到影響,該地區將會形成一個巨型湖泊,被稱為“柴達木湖”或者“柴達木海”。而盆地內礦產資源,只能沉於湖底,大大增加了我們開採的困難;著名景區青海湖、茶卡鹽湖也將不復存在;柴達木盆的稱謂“鹽的世界”和“聚寶盆”也將被取消,當然還會有新的稱謂出現。


第三、當地環境氣候的改變。柴達木盆地屬高山、高原大陸性氣候,氣候以乾旱為主要特點,年平均氣溫5℃左右,溫差較大,年降水量自東南部的200毫米遞減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對溼度為30-40%,多強風暴,蝕積強烈。 如果柴達木盆地形成巨型湖泊,將徹底改變當地的氣候環境。裡海,面積33萬平方公里,在裡海周圍形成了自己的小型氣候,影響滋潤著周圍人們的生產生活。柴達木盆地面積25萬平方公里,蒸發量大大增加,水蒸氣增多,上升遇冷形成降水,週而復始,周圍動植物得到雨水洗禮,植被茂盛,動物增多,徹底改變附近人們生活條件,人們的皮膚應該是變化最大的。如此良性循環,氣候得到轉變,原來的高山、高原大陸性氣候變成高原溫帶季風氣候,耕地面積增加,適合人類生存的空間變大,可以緩解東部沿海地區人口過於密集的壓力,使該地區變成又一個“塞外江南”。


個人觀點,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如果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會有什麼影響?

柴達木盆地在新疆嗎?這可能是很多朋友的第一印象!其實這個盆地位於青海省北部,在阿爾金山、祁連山和崑崙山之間,南北最寬約350千米,東西長約800千米,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千米!

柴達木盆地曾經是一個巨大的內陸湖泊,由於極大的蒸發量以及青藏高抬升,以及降水量偏少,湖水不斷蒸發,最後剩下這樣一個天然鹽湖盆地!

柴達木盤地變成一個大湖,會有什麼影響?

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的意思就鹽澤,盆地內的鹽儲量十分豐富,除了各位熟悉的食鹽以外,還有鈉、鉀、鎂、鋰、溴、碘......當然了,盆地結構還是石油和天然氣富的集地。

從早期的化石瞭解,在4000萬年年前還不過是一片汪洋大海,滄海桑田,到了現在居然是一片高原盆地,並且柴達木盆地還擁有地球上最高的沙漠!

歷史上柴達木盆地的地位並不重要,最多隻能刷刷存在感,在兩宋之前河西走廊一直非常通暢,因此柴達木盆地這個高原內陸的盆地很少有人瞭解,要說最知名的就是柴達木附近出過一個小國吐谷渾,鮮卑慕容部所創,相信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國家,但要說這是真實版的“九層妖塔”的墓主人所在的國家,估計大家肯定會恩恩啊啊,但相信仍然是雲裡霧裡!

現代的柴達木盤地成了重要的工業礦產基地,錫鐵山礦區、察爾汗鹽湖、茫崖石棉礦、尕斯油田等等都是20多萬平方千米的盆地的經濟支柱!另外還有青新公路(G315國道)、敦格公路(G215國道)、青藏公路(G109國道)與鐵路通過柴達木盆地,成了重要的交通要道!

  • 如果變成一個大湖呢?

假如將柴達木恢復到早期的湖泊水準,這可有些尷尬,大部分位於盆地底部的鹽礦以及鉀鹽和各種附加產品提純的企業,估計就要遭殃了,還有路過的公路與鐵路,相對於掩護海拔並不高,它們也將斷斷續續淹沒水下,通向新疆和青藏重要的交通要道將被封堵,這事有點嚴重!不過假如不考慮這些後果僅僅從生態角度來假設一下呢?

  • 夏季降水,秋冬季暴風雪

平均海拔2600-3000米左右的高程,地處內陸西北,冬季封凍是肯定,但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的氣候可能會比較好玩,春季暖溼氣流會從東南向西北進發,而秋季則會西北向東南進發,因此兩個季節中,處在下風區的兩側會打來大量的水汽,過了湖面之後遇到高山冷氣流立馬會凝結成降雨或者暴風雪,這個中地理位置其實可以參考處在五大湖南側美國汽車城的底特律,每年的超級暴風雪將會準時光顧!

美國五大湖

夏季則會形成強大的降雨,黃河與長江的發源地都可以惠及,因此可以相信柴達木湖一旦形成,長江和黃河流域的水量肯定會增加,對於黃河中上游的似乎是一件好事,畢竟可以分得更多的水資源,比如寧夏河套地區將可以擴大耕種,而無需擔心下游水量不足!

長江流域水量本身就比較豐富,這是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降水量增加,而且集中在夏季,那麼想必中下游抗洪搶險問題會變得更嚴重!

但這個湖泊的存在必將惠及新疆,因為這些降水也會到達塔里木盆地,形成更多的綠洲,新疆東部的面貌可能將徹底改變!似乎是好事。

塔里木盆地的綠洲

但有一個問題必須考慮,柴達木盆地高達20萬平方公里,巨大的水體質量增加會形成庫區塌陷型地震,而且位於青藏高原的板塊到中原的俯衝前期地帶,那麼這個大湖的增加勢必將增加成青藏高原以及周邊的地震頻率,至於多大我們很難預估,但增加是肯定的!

青藏高原應力場

怎麼樣讓柴達木盆地變成大湖?

如果從現實條件來看,塔里木盆地還可以挖一條從渤海到新疆的大河,可能坡度不夠,需要增加一些抽水泵站,但柴達木盆地本身就比較高,這個些泵站需要提升的揚程將近3000米,實在夠嗆!所以必須得請能將喜馬拉雅山炸一道口子的男人-牟其中出山,讓他負責這個工程,開一道上百千米的通道,讓印度洋水汽直達南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這些水汽到達塔里木盤地,不過到柴達木盆地仍然有非常大的困難!

但理論上仍然是可行的,只不過這個代價實在太大,得不償失!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在我國的四大盆地中,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都位於西北地區的新疆,是位於乾旱地區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分佈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準噶爾盆地降水相對較多,分佈有草原荒漠。四川盆地是位於東部季風區中南方地區的一個盆地,氣候十分溼潤溫暖,內部為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柴達木盆地位於我國的第一級階梯上,是一個高原盆地,屬於封閉的山間斷裂陷落盆地,周圍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崑崙山脈圍起來,總面積約為26.5萬平方千米。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加上週圍山脈包圍,海洋水汽難以進入,所以氣候十分乾旱,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屬於乾旱地區,特別是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部降水更為稀少,年降水量可能不足15毫米,不過雖然氣候十分乾旱,但是柴達木盆地卻是一個“聚寶盆”,因為盆地內蘊藏著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如果,柴達木盆地變成了一個湖泊,我們可以稱為“柴達木湖”,那麼首先就是這些礦產資源的開發受到很大阻礙。

此外,對於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個“柴達木湖”的面積達到26萬平方千米左右,相當於是世界上最大湖泊裡海面積的三分之二,是我國最大湖泊青海湖面積的五十多倍,如此大面積的湖泊對於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的氣候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形成大湖效應。對於周邊地區來說,年降水量將會增加,氣候趨向溼潤,同時年平均氣溫將會升高,氣溫年較差將會減少。此外,柴達木盆地形成的湖泊,很有可能是鹹水湖,雖然不能直接利用,但是我們可以建設引水工程,引部分“柴達木湖”的湖水進入塔里木盆地,形成鹹水湖,增加水分蒸發,改變塔里木盆地的氣候。


地理沙龍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需要從柴達木盆地所處的地理環境說起。

眾所周知,我國的地形多種多樣,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既有雄偉的高原和高聳的山地,也有起伏的山嶺和低緩的丘陵,還有地勢平緩一望無際的廣闊平原和四周群山環繞中間低平的盆地,陸地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這5種地形類型。

就盆地而言,主要分佈在我國第一、二級階梯上,按照面積排名主要有四大盆地,分別是塔里木盆地(約40萬平方公里)、準噶爾盆地(約30萬平方公里)、柴達木盆地(約26.5萬平方公里)和四川盆地(約26萬平方公里)。

從我國四大盆地所處的具體位置來看,面積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分別位於我國新疆的南疆和北疆,也就是所說的“三山夾兩盆”。柴達木盆地處在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的西北部,主體部分位於青海省海西州境內,而四川盆地則由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華瑩山、大巴山環繞而成,基本上囊括了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市西部。

作為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主要被崑崙山、祁連山、阿爾金山等山脈環抱封閉,是我國地勢最高的盆地和典型的高原型盆地,它的形成主要與地殼運動有關,屬於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

實際上在地質歷史上,柴達木盆地及其周邊的廣闊區域曾經是一片廣闊的海洋,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猛烈撞擊作用下,青藏高原逐漸隆起,使得高原以北的區域形成巨大的內陸湖,後又受高原的阻擋降雨持續減少和劇烈的蒸發作用,柴達木盆地最終形成了一個面積巨大的鹽盆,擁有豐富的鹽類和其他化學元素。


假如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在筆者看來雖然我們失去了一個規模巨大的鉀肥等資源的開採基地,但在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形成一個面積巨大的湖泊其利要遠遠大於弊,其所帶來的生態效應不可估量。

我們都知道,北美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也就是五大湖,它由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組成,總面積約為24.566萬平方公里,總庫容大約比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小8000億立方米。並且在日本的西北有一個海域叫日本海。由於五大湖和日本海分別冬季風的下風向,當冬季極地氣團南下經過五大湖湖面或冬季的西北風經過日本海時,溫度相對較低的空氣與相對溫暖的水面接觸交匯從而形成豐富的降雪,因此冬季的美國和日本往往暴雪天氣較多。

北美五大湖地圖

而我國西北地區深居亞歐大陸內部,由於距海較遠海洋水汽難以深入,再加上青藏高原和眾多山脈的阻擋,常年氣候乾旱、降雨稀少,荒漠、半荒漠區域廣佈。如果這時候柴達木盆地能夠變成一個大湖,總面積為26.5萬平方公里,其“大湖效應”有望比北美的五大湖要更強,屆時我國西北將會出現規模不小的綠洲。

不過,俗話說得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我國西北地區之所以屬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歸根結底是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沒有水的滋潤土地自然就被沙化。

那麼要想使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去哪裡找水源呢?很顯然,從長江、黃河調水不太實際,畢竟長江和黃河還承擔了中下游廣大區域的生產生活用水,而且所謂的海水西調(從渤海引水到西北)也不太靠譜。唯有從印度洋暖溼氣流的深入和藏水入疆(或藏水入青)這兩個方面考慮較為穩妥,鑿開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形成一個巨大的“口子”使得西南暖溼氣流能夠深入到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在地形的阻擋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同時積極開展雅魯藏布江的引水工程建設,將豐富的水資源調往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湖”。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