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使出“十八般兵器”防控疫情

全面抗疫的號角吹響後,新城區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優勢,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從群眾實踐中汲取智慧力量,巧用“土辦法”、探索“金點子”,使出“十八般兵器”,在防控疫情中大顯身手,推進各項防控措施做細做實。這些兵器到底威力如何,讓我們一探究竟。

登記表、額溫槍,守好平安出入口

一面黨旗、一張小桌、一張登記表、一把額溫槍,這就是新城區各小區門禁黨員先鋒崗上的日常裝備。疫情防控鬥爭打響後,全區40個區級部門410餘名黨員幹部主動下沉一線,佩戴黨徽、紅袖標亮明身份,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在每個小區門禁點設立黨員先鋒崗並懸掛黨旗,嚴格落實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制定的“十二個一律”要求和“七項措施”,認真執行“一測二人三問”,逐人測量體溫、核查身份信息,填報小區住戶外出及訪客人員登記表、確保不漏一人,全力以赴切斷病毒傳染源,守好平安出入口。

圍擋、通行證,築起安全防護牆

新城區人口密度大,轄區老舊小區多、“三無”院落多、人員流動性大。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街道社區黨組織採取圍擋封閉、合理設口、嚴格把控等措施,為居民群眾圍出“安心地”、築起“防護牆”。此外還為每戶居民辦理出入證,嚴格控制人員流動,堅決阻斷人群傳播鏈。

自強路街道明宮社區屬於拆遷社區,轄區內有17個出入口,開放型自然院落、半拆遷樓房數量多,人員複雜、流動頻繁。針對這一情況,街道黨工委採用75塊圍擋板將整個轄區全方位圍擋封閉,在預留的兩個出入口設立黨員先鋒崗,為轄區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鑄就堅實防線。解放門街道地處火車站周邊,人口密度大、出入口分佈多。在區住建局支持下,街道在四浩莊、東六路等路段及部分院落的主要出入口設置圍擋共計310塊。各社區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期間出入制度,給每戶小區居民發放出入通行證,進一步加強外來人員管控,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海報、橫幅、大喇叭,提升群眾知曉率

新城區始終堅持把宣傳擺在全區疫情防控工作重要位置,聚焦強信心、穩人心,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疫情防控知識科普和政策措施宣傳,提升群眾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營造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長樂中路街道黨工委在轄區逐院落樓棟發放宣傳手冊、懸掛防疫橫幅,在“三無”院落設立“大喇叭”,積極宣傳中央和省市區委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及個人防控常識,引導群眾做好防護,不輕視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

太華路街道黨工委在轄區各小區張貼疫情防控“十二個一律”《通告》,製作“十二個一律”語音版在微信平臺推送,努力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戶曉。解放門街道黨工委為群眾發放新冠肺炎全攻略彩頁,製作疫情防控相關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警示宣傳海報,張貼嚴厲打擊疫情防控期間違法犯罪的《通告》,提醒群眾提高防範意識,注意自我保護。

小程序、二維碼、微信平臺,構建網格防控體系

新城區嚴格落實市委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要求,利用小程序、二維碼等技術手段,積極開展疫情排查、防控、報告、處置等各項工作,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防控體系,確保在社區形成工作閉環,推動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到點到位。韓森寨街道華清學府城社區黨委積極實施網格化管理小單元作戰工作模式,將28棟樓分為3個大網格和14個小網格,每個小網格配備一名物業人員和一名社區工作人員擔任網格長,用小程序錄入、核對業主信息,實施動態化管理,讓疫情防控無死角。

西一路街道黨工委開發流動人口管控小程序,由機關下沉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共同組建網格專班,通過網絡平臺實時收集流動人口的有關信息,實行檔案化、數字化管理,做好轄區流動人口返程的核查登記、掃碼確認和日常管控。長樂西路街道二七工房社區黨委在原有微信“小七V平臺”基礎上,增設了信息核查、疫情上報、線索徵集、患者相同行程查詢、疫情大數據等服務,便於掌握信息,動態監管。

熱線、直播、採買群,貼心服務暖人心

在嚴防死守抵抗疫情的同時,新城區線上線下廣泛動員,匯聚志願服務力量,積極開展愛心便民幫扶,全力保障疫情期間群眾生活需求和心理健康,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不放鬆,為民服務不缺位。自強路街道黨工委建立“小愛雲生活 樂享宅時光 ”共享互動群,動員有特長的志願者們,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推送手工製作、書法教學、朗誦合唱、養生健身等內容到群裡,豐富居家觀察人員宅家生活。韓森寨街道

“鹹東小哥”志願者服務隊招募資深心理諮詢師,為轄區居家隔離人員提供心理諮詢熱線電話服務,幫助群眾緩解壓力,疏導情緒,以穩定的狀態渡過疫情防控期。中山門街道黨工委積極聯繫轄區衛生狀況良好、信譽高的蔬果店、糧油店、便利店,組建生活物資採買微信群,居民可在群裡直接聯繫商家選購商品,約定配送時間,商家嚴格執行消殺程序,提供一對一配送服務,安全便捷又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