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黄泉路”是存在的,现已禁止出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提到“黄泉路”,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故去之人的灵魂在投胎转世之前所走过的一段路,正如《黄泉路》所描绘的那样:“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

既然是“神话”,自然是虚构的,不存在于现实中,但如果告诉你现实生活中真有“黄泉路”存在,你会作何反应?

原来“黄泉路”是存在的,现已禁止出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今天就带大家见识一下现实中的“黄泉路”!

“神话体系”中的黄泉路

“黄泉”一词典出《东周列国》:“郑庄公掘地见母”,古人打井打到至深处时,涌出来的水会变成黄色,又因为人死后会被葬在地下,所以古人就视地底最深处的“黄泉”为故去之人的最终归宿,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写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正常寿终之人会由“鬼差”指引,通过“黄泉路”到达“忘川河”,照过“三生石”,饮下“孟婆汤”,忘却前世种种,开始新的轮回,而意外身亡之人则会被困在黄泉路,等到“阳寿已尽”时才可脱困。

因此受“神话体系”的影响,人们会将“黄泉路”视为“迷失之路”,不是一去不复返,就是受困其中。

真实存在的“黄泉路”

我们今天所讲的“黄泉路”位于四川眉山瓦屋山森林公园,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地理大词典》所载:瓦屋山就是旧时所说的“蜀山”,与峨眉山并成为“蜀中二绝”!

原来“黄泉路”是存在的,现已禁止出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在瓦屋山所有的景点中,一处名为“迷魂函”的景点最为“诡异”,位于瓦屋山鸳鸯池东南方向的“迷魂函”是一座小土丘,方圆千亩的地方看似稀松平常,很不起眼,实则“暗藏杀机”,危机四伏,其内地形犹如迷宫一般,纷繁复杂,毫无章法,若是不慎走入很有可能再难离开,罗盘、钟表、手机等设备在里面形同虚设,全部失灵,曾经有考察队入内解密,结果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最后还是在飞机的指引下艰难脱险!

正因为如此,当地人又称“迷魂函”为“黄泉路”,认为这块地方是阴间留在人世间的“接引之地”,生人不可进入!

“黄泉路”的事情被报导出来后,不仅没有使人们望而却步,反而激发了他们“窥探”的欲望,一时间瓦屋山的游客数量暴涨,许多信心满满的游客不信邪,誓要走一遭“黄泉路”,揭开其中的奥秘,结果被事实狠狠“打了一巴掌”,被困其中再难脱逃,为了避免有更多的意外发生,“黄泉路”所在的区域已被封闭,不对外开放。

关于“黄泉路”的种种猜测

看过关于“黄泉路”的介绍,我们不禁会想到另一个相似的地方——“百慕大三角”,二者的特征几乎一模一样:“形同迷宫,可进不可出”,更令人惊奇的是,四川眉山的“黄泉路”所处的纬度大约在北纬29°32′—29°34′之间,这与大名鼎鼎的“百慕大三角”几乎处于同一纬度,因此人们又将“黄泉路”称为陆地上的“百慕大三角”!

而“百慕大三角”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人们只是猜测很可能与内部混乱的磁场有关,而“黄泉路”与“百慕大三角”几乎如出一辙,很有可能也是磁场的原因!

原来“黄泉路”是存在的,现已禁止出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除此之外,关于“黄泉路”的形成还有另一种说法:瓦屋山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道教创立便在此处,至今山中还留有《张道陵碑》,正如《华阳国志》所载:“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制造书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米教”。

传说瓦屋山是张道陵创建“五斗米”教的所在地,所以“黄泉路”很有可能是张道陵设下的“迷魂阵”,为的就是防止有人擅入“圣地”!

两相对比,第一种说法貌似更可信一些,毕竟所谓的“迷魂阵”实在有些“惊世骇俗”,而且有人猜测,除去磁场的原因,森林中的瘴气也是致使“黄泉路”有去无回的重要原因,作为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瓦屋山的瘴气着实非同小可!

说一千道一万,目前关于“黄泉路”的成因还停留在猜测的阶段,真实原因还是未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