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今天,華龍區黃河辦接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請轉黃河路辦事處‘疾控中心’收”,署名是石化二廠小區。

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收到信件以後,辦事處工作人員很好奇,這是什麼樣的一封信呢?打開以後才發現,這信是居住在石化二廠的小區居民聯名寫的一封“表揚信”。從蒼勁整齊的筆跡來看,這封信寫的十分認真,細細讀來:“我們是居住在石化二廠的幾名老黨員,在這場災難中,我們真正嚐到了‘三無’小區的苦頭。看到別的小區都有設崗護區,可是我們沒有……都我們都是接近80歲的人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石化二廠因為是老舊小區,居民以老人居多,還有很多是出租戶,管理十分困難。疫情來臨時,老人們看著別的小區開始人員管控了,自己的小區時時管理不起來,心裡很著急。

正在這時候,聽見有人拿著喇叭,在小區樓下一遍一遍的喊著:“小區居民請注意,為了小區居民生活安全,小區要實施封閉管理,加強人員管控,請各位業主帶上口罩,下樓開會……”

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原來是衛河社區主任王寧博,由於社區人員較少,轄區小區又多,只依靠社區人員和報到黨員,根本無法滿足日以繼日的值守任務,必須依靠群眾來保障群眾。此時她正帶著社區工作人員,拿著喇叭一遍一遍的動員。最終在她號召下和苦口婆心的講解下,轄區居民都參與了進來,順利的設立了管控點,安排好值班,小區實現了自防自控。

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作為社區主任,她的工作可不止這些,從大年二十八接到疫情防控任務以後,帶著社區另外三位女同志,每天排查隔離返濮人員,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動員轄區居民設置防控點,安排值班各項事宜,填報彙總數據……她的身影始終出現在各個小區裡,道路上。社區的工作沉重而又繁雜,她事無鉅細,每日天不亮就出門,晚上很晚才能到家,以至於孩子很多天都看不到媽媽。

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衛河社區轄區的12個小區,只有兩個小區有物業公司管理,其他均為三無小區。為了加強居民的防護意識,她們在每個小區出入口,顯眼位置,每個樓道口張貼新型冠狀病毒相關宣傳頁,倡議書;在小區內,大路上懸掛宣傳條幅。沒有膠水,她們自己熬漿糊;為了讓條幅懸掛時間更長久,她們掄起鐵錘,敲上鐵釘。就這樣,王寧博帶著3各女同志,共同築起了一道道防控疫情防護牆。

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為了保障居民生活需求,王寧博跑遍了周邊的超市、藥店、蔬菜店,一方面建立起了小區居民群,讓居民可以用手機直接購買,另一方面聯繫蔬菜店定時定點在各小區進行銷售,大大減少了居民的外出,方便了居民疫情期間的生活。

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通過大家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居民、企業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熱心居民、物業公司、社區醫院為社區送來消毒液、方便麵、飲用水等物品。

華龍區幾名80多歲老黨員為這個社區工作者點贊

在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只要我們大家團結在一起,不畏艱辛,不言困難,眾志成城,同舟共濟,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相信,風雨過後終見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