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保衛戰,疫期能“續命”嗎?


“現金流”保衛戰,疫期能“續命”嗎?


“現金流”三個字,讓多少餐飲人半個多月來夜不能寐。

許多地區的餐廳至今仍未得到明確的復工安排,看著嘩嘩流出去的房租和人工,拯救現金流迫在眉睫。

無論是精細化運營,還是供應鏈管理,都遠水解不了近渴,為了儘快讓營業額迴流,餐飲人絞盡了腦汁。

<strong>一、充100送100優惠儲值,營銷“一箭雙鵰”

隨著各地規定的復工日逐漸臨近,消費人群有迴流跡象,餐廳的搶顧客大戰即將開打。

一方面,斷流了近一個月的營收,每多拖一天都是更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即使存在期盼中的“報復性消費”,也需要先把顧客“搶回來”,才能享受到這波紅利。

經歷疫情之後,餐飲品牌之間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悄然變化,那些疫情期間仍然存在感滿滿,甚至始種保持和顧客的情感鏈接的品牌,才能最先迎回迫不及待要大吃大喝的人流。

近日,有的餐飲品牌祭出了一個“老招數”——優惠儲值。

在這張宣傳海報中,推出了預存100元實得200元的儲值優惠,每人限參加一次,但是儲值永久有效,並且在全國門店都通用。

附上的一句“遲早要消費”,更是勾起了對疫情結束後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是一個不錯的營銷手段,既回籠了部分資金,又提前鎖定了消費人群,給恢復營業爭取得先機,可謂“一箭雙鵰”。

<strong>二、明明是回籠資金的利器,縱觀餐飲屆無人跟進

在隨後幾天,內參君卻沒發現,此舉沒什麼效仿跟進者,連之前會員營銷做得好,吸儲值能力強的那些餐飲品牌也並無動作。

有著2000萬會員的西貝,據報道2017年一年吸收儲值就達5億元,2018年光會員費就收了2億,而賈國龍即使在表示“撐不了”三個月的時候,也沒有向會員伸手。

西貝近期沒有進行任何針對性的儲值營銷,只是新宣佈了儲值卡金額可以用於外賣的政策。

據百勝中國2019年二季度的財報顯示,肯德基會員數超過1.85億,在會員充值界面,同樣是保持著過去的充值優惠幅度,並無特殊活動。

觀察一些中小規模的餐飲品牌,在此時進行儲值營銷的也寥寥無幾。

<strong>三、不是不想“預支”點錢,而是實在有顧慮

問了多位餐飲人的看法後,大家表示,不是不想“預支”點錢來,而是實在有顧慮。

一位上海餐飲品牌的運營責任人表示,2019年,上海率先開始執行更嚴格、更明確的《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餐廳賣出去的儲值卡,有40%的金額必須存進政府規定的專用監管賬戶。

“這給餐廳的賬目管理和現金流帶來了難題,因此不敢貿然考慮用這種方式吸納資金。”

而一位鄭州的一位餐飲人則表示,現金流壓力固然存在,但是他們更擔心恢復營業後餐廳運營能不能穩步恢復,食品原材料之前都半賣半送處理掉了,現在食材庫存不足,還有相當一部分員工仍在隔離期,前期的服務能力很可能是跟不上的。

他認為,如果用優惠儲值短時間內吸引來大量顧客,造成門店服務質量下降,得不償失。

也有餐飲人表示,擔心儲值營銷的舉動被誤讀,因為儲值卡這幾年在消費市場中多少帶有負面色彩,有透支未來之嫌。

“餐廳、健身房、理髮店,賣了儲值卡後跑路的比比皆是,現在大家消費理性多了,擔心顧客懷疑我們賣卡的動機,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誰都知道商家很缺錢。”

<strong>四、玩轉儲值卡並不容易,關鍵看有沒有會員營銷體系

傳統的儲值卡營銷在近兩年的餐飲行業,已經是一個逐漸被邊緣化的營銷手段。因為單純的價格讓利,既擾亂了餐廳正常的客單價、毛利率水平,也滿足不了顧客的注重體驗和消費升級需求。

在疫情爆發現金流緊張的時期,想靠賣儲值做到“名利雙收”,則難度加倍,重重顧慮讓餐飲人不敢跟風。

如今的儲值營銷,已經不單純是爭取現金流的手段,而是建立會員營銷渠道,鞏固會員粘性的一種成果驗證。

購買一張儲值卡意味著:消費者很明確地認知自己下一次還會去消費,也願意多次去消費。一張儲值卡的賣點不單是優惠,也不單是消費慾望,而是顧客主動為餐廳掏腰包的意願,辦卡只是一種表現形式。

而在儲值的背後,更加依賴的是會員營銷體系的建立。一些餐飲人說,經過了長時間閉店,才發現自己除了到店服務,並沒有其它的與顧客建立連接的方式,這是他們在今後的品牌營銷裡會立刻著手改造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