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萬只蝗蟲在天上飛為什麼不會發生撞死和踩踏事件?

書劍風雲錄


別說是踩踏和碰撞經常發生。就是加上你天天抓,也抓不完。因為蝗蟲根本不怕這些。就是你把它的大腿揪下來也不會死。如果把你的大腿揪下來,你早就疼死了。笨蛋。



老林文玩


你這問題問的就跟開玩笑似的,雖然我們看到天上的蝗蟲很密集,甚至是遮天蔽日,那麼密集的蝗蟲為什麼不會撞相撞?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從下向上看的幾乎是一個挨著一個,可是他們飛行的高度不同。幾米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等若干個層面。不同層面上都有很多的蝗蟲,而我們從地面向上看的時候,都是在同一個平面上,所以你會感覺到蝗蟲非常非常密集。其實不然,它們分佈的高度不同,層面不同,所以不會感覺很擁擠,另外還有一種原因,蝗蟲在飛行的時候,按照氣動的原理,每隻蝗蟲周邊都會產生微弱的氣流,正是這種氣流的產生,不會讓蝗蟲互相碰撞,所以說你擔心的現象是不會發生的,而是你是多慮了。


雨化晨露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一個普通的蝗蟲群就有4000多萬個成員,它們一天內可以長途跋涉150公里,吃掉數千萬人的口糧。而歷史上有記載最大的蝗蟲群成員數量可能超過2500億隻,那麼你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這樣大的群體密集程度可見一斑,它們為什麼不會發生碰撞和“踩踏”事件哪?今天可以好好探討一下。

在今年初起始於非洲之角的蝗災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它們在一年多以來席捲了東非、西非、西亞、南亞共20多個國家,受災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公里,有1900萬人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

蝗蟲本身實際上是非常喜歡獨居的生物,它們不喜歡和其它成員生活在一起,除了交配的季節。但是當單位面積內群體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它們就被迫的開始共同進退的群居生活。目前科學家也並沒有徹底弄清楚,這其中的機制到底是怎樣的,有科學家認為當蝗蟲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它們之間腿部互相接觸,可能會釋放出某種外激素,讓這些蝗蟲開始相互合作,並且變的殘暴。



有科學研究發現當每平方米內蝗蟲的數量達到25-60只左右的時候,它們就不再相互躲著對方隨便亂竄,而是開始朝著同一個方向協作飛行,並且隨時可以同步的轉變方向。當單位面積蝗蟲數量超過70只,這些蝗蟲只會沿著一個方向一直飛行,最長的時候可以飛行8個小時,但是並不能隨意改變方向了。


蝗蟲有何過人之處,為何群體密度很高的時候,不會發生相互碰撞,而是可以保持著很好的距離共同動作。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猜想,這樣的結果並不能說蝗蟲很聰明,而是說明蝗蟲很怕死,甚至還曾做過相關實驗。

在一個密閉的空中間準備了70只蝗蟲,它們會逐漸的開始協同動作,繞著“實驗室”飛行,並且用攝像機記錄了整個過程,但是後來發現只剩下68只蝗蟲,在密閉空間中竟然消失了兩隻。科學家認為這兩隻蝗蟲已經被同類所吃掉,因為當蝗蟲開始成群結隊的活動,它們會變的很殘暴,會吃掉身邊的任何事物,因此如果相互之間距離過近,自己胡亂飛行就可能被其它成員所吃掉。




這就像是在密集的人群中,如果不想擠碰到別人,那麼只能隨著人群大流一直走下去,蝗蟲群之間不發生擠碰、踩踏事件,主要就是因為它們都不想被同伴吃掉,只能老實的飛行,注意自己的前後、左右、上下都要離其它成員遠一點。

因為蝗蟲“貪生怕死“,蝗蟲群的成員之間也就很少發生碰撞事件,那些碰撞的都直接被吃掉了!



科學黑洞


你的提問很幼稚也無知,你觀察過自然條件的真實情況嗎?你看過動物世界嗎?非洲廣闊的大地是世界上動物的天堂,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有適合動物集聚生活的河流平原,也有人跡罕見的沙漠,但是動物都能選擇自己生存地方繁衍,每年到了動物遷徙時,大型食草動物,野牛,角馬羚羊,大象等等,這些動物組成遷徙的隊伍數以百萬,但是都是有序的,各自行走於自己的固定路線,絕對不會出現混亂碰撞踩踏事件的,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如險境河流的鱷魚,洪水氾濫以及食肉動物的襲擊,絕對不會發生自己碰撞踩踏死亡的,這是大型動物,蝗蟲也這樣的,而且蝗蟲個體太小,它們既然要遷徙也是有序的,對於季節,氣候條件,遷徙路線蝗蟲都是有預知的,蝗蟲會選擇無天然屏障遷徙,用我們人類的眼光看,可能會覺得蝗蟲滿天飛舞,雜亂無章,實則不然,它們的目標是下一個能吃飽的地方,不適合蝗蟲生存的地方它絕對不會去的,蝗蟲的遷徙是有組織有規律有規劃的,它們再多也不會自己踩踏自己的,真的能發生碰撞踩踏,就不是蝗災了。


拭目以網


這一次的蝗災的確罕見,數量之大讓人難以想象。蝗蟲繁殖也快,破壞性強,飛行速度快。非洲地區技術落後,反應遲滯,應對蝗災不力導致遭受重大損失。當有關蝗災的報道屢見報端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應對蝗災,如何才能大規模撲殺蝗蟲。如果蝗蟲都像題主那樣的說法,估計就形不成這次的蝗災了。

根據目前的報道印度宣佈蝗災在該地區已經結束,印度應對蝗災還是非常及時到位的。消滅蝗蟲最主要的還是採取高空播撒低毒高效的藥品為主。這是大眾化消滅蝗災的方式。這次的蝗災一個蝗蟲群就有60公里長40公里寬,試想如果蝗蟲笨到能互相踩踏碰撞的地步,還會形成如此之大的蝗蟲群嗎?蝗蟲雖小,但是也不要低估微不足道的蝗蟲!(明空奕奕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瀏覽支持。同時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昆蟲是有外骨骼的,一般的碰撞和踩踏對他造成不了什麼傷害,並且他的體重和外骨骼硬度之比,要比人類硬的多,相比之下,人是內骨骼,對於要害部位的保護就要差一些。


周南采薇


蝗蟲眼睛後面有一對神經感應系統,識別速度能達到百之幾秒,所以,再多的蝗蟲也不會存在撞車的情況



湖北小男人


看似挺近,其實對每個蝗蟲來講是有一些距離的,只是面積大,在飛行移動中因層次寬厚,給人以遮天蔽曰的感覺;當蝗蟲一但落下,因寬厚的緣故在同一平面上便顯出密密麻麻的。


清風佛面863121121121


蝗蟲團隊也是有規律的


手機用戶75938911840


蝗蟲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是不一樣的,它的眼睛是外鼓類似複眼型的結構,所以視覺寬度範圍較大的,無論蝗蟲群體密度多大,肯定不會有互相踐踏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