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三灣三城的規劃好不好?為什麼不像瀋陽、南京一樣用腹地攤大餅式發展呢?

新青島人


青島面積太大,人口不多。即便是隻開發金邊的抹布也足夠寬裕,還想同時開發內陸,只會顧此失彼,難以兼顧。環灣發展也不是徹底取消大餅模式,大餅當然好,可是條件不允許,可以攤小餅,設立多箇中心,各區開發其應有特色,競爭互助發展,再以便捷的交通連接。這樣因地制宜才是適合面積大,人口少,地形狹長複雜的青島。


bobo12300


攤大餅不是問題的題眼,題眼是三灣三城的規劃好嗎?一條君的看法是,不好,很不好,也許糾錯的機會窗口到了。

前兩年坊間一直盛傳市政府要搬到紅島,大型的市政場館建了很多,不久前紅島剛剛回歸城陽,只作為一個功能區存在,是不是再默默地調整,咱們小老百姓只是猜測。

為什麼三灣三城的空間佈局及定位不好,容我細細說來:

1.首先是三灣的量級、歷史積累、功能性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沙子口能和膠州灣比嗎?

同理,鰲山灣能和膠州灣比嗎?

靈山灣那叫個灣嗎?

膠州灣的歷史地位、圍繞膠州灣東岸的主城區的建設和積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撼動和改變的。

從功能上來說,膠州灣作為港口所在地,其他兩灣均不存在這樣的功能。

鰲山灣 ,歷史上的確設立過鰲山衛,但是後來沒有城市化,基本上還是農村,溫泉板塊只是青島的後花園而已,如果不是所謂三灣三城的規劃,藍色硅谷也不存在。

況且,即墨區的主城區是在半小時車程外的西部,發展鰲山衛,無論是青島還是即墨都有點鞭長莫及。

從三灣這個提法上,我們看到望文生義的膚淺,不是叫個灣的地方都有發展為另一個青島的條件。

三灣還是金邊思維,城市的發展和靠海有什麼必然聯繫嗎?除了海,青島沒有其他的內涵嗎?

2.三城的提法也很勉強,又自相矛盾。

矛盾在既然把三灣放在一起提,那就是平等的,而三城西岸城區、東岸城區、北岸城區又完全以膠州灣為參照物。

3.從青島的區位和交通來說,發展方向應該是向內陸,加強向西向南的連接。青島處在路陸交通的末端,煙臺和威海同樣也處於陸路交通的末端,弱弱聯合對青島沒有增量。在陸路交通地位上,青煙威是難兄難弟,但是濟南不是、臨沂不是、上海也不是。

青島的城市空間發展導向應該是以“擁抱山東,勾連江浙滬、發展重心西移”為底層的依據的。

未來,青島做大做強,應該好好把西海岸發展起來,真正的再造一個青島,之後再和濰坊、日照好好談談,像濟南萊蕪區一樣。

一家之言,才疏學淺,粗鄙之語,歡迎指正。

關注 青島一條 喜歡的來贊




青島一條


青島之所以不能像瀋陽、南京那樣攤大餅,是由於青島的山、海、灣等地形地勢決定的。青島地理中心是膠州灣、南面是海、東面是嶗山、西面是大小珠山。如果像南京那樣攤大餅是攤不過去的,就是勉強攤過去,也是開山、挖隧道慢慢的攤。

其實,三灣三城是一種新的攤大餅方式。就好比煎雞蛋:南京是把雞蛋倒進鍋中間進行攤大餅,而青島是把雞蛋倒到三個角,然後再往一起攤,最後攤成一個超大國際中心城市。

青島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是利用5-10年的時間,把市中心搬到紅島,打造以膠州灣為中心的環灣發展的以政治、旅遊、居住為主的中心城區。二是利用5-10年時間,以董家口港為依託,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建設以航運、製造業為主的西海岸經濟騰飛區。三是利用5-10年的時間,以鰲山灣為依託,打造建設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為特色的“中國藍谷”。

十年時間,三灣三城就會基本形成。然後再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渤海灣城市群並列的我國第四大海灣城市圈。



霍然開朗8


青島的市中心在海邊,東西兩邊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只能向北發展。所以不能像內陸城市那樣由點到面擴散式發展。

青島雖然總面積大,但由於主城建在海邊,所以實際要拓展空間只能逐步向北推進。但是這樣的速度和方式顯然不利於規劃佈局,尤其和其他大城市多方向同時推進相比,青島只能通過多中心的模式來彌補核心區輻射能力較弱的問題。

三灣三城從遠景來說是好的,但是短期來說會使固定的資源大範圍分散。

打個比方吧,如果青島現在有三千億的資金用於一兩年內的規劃投資,那麼可以把市北和四方的主要大型老社區以及狹窄的街道全部拆改為高層社區,並把騰出來的土地用於商業化開發。那麼市北就會像李滄和黃島那樣馬路寬闊、高層住宅聳立。但資金還是這些,現在即墨、黃島、城陽、膠州、紅島都需要開發,那麼重點開發的兩個新城可能就要各自分走一千億,剩下的一千億同時開發多個區域,各家能得到的改變就變得更加有限。

可是長期來說呢,青島的城市規模大了,中心區塊多了,吸引力也就增強了,或許20年後,靈山灣的人口密度會增加一倍,或許鰲山灣的繁榮度會達到一個三線城市水準。那麼屆時的青島就像是多個由點到面的區塊組合為一個整體。不僅城市地位得到提升,吸引力也不再只侷限於主城區,主城的人口和交通壓力也會得到緩解。城市整體不論經濟體量還是人口規模都將邁上新臺階。

所以總結就是,三灣三城短期來看必然是有地方受益,就要有地方犧牲利益,不過從城市長遠的發展路徑來說,這一步非走不可。所以這是大青島的必經之路,只是具體成效要很多年之後才能顯現。


城市發展報告


去過那麼多城市青島還真沒看出來發展前景,跨區性太大,交通不便利,市南到黃島遠不方便,到城陽遠不方便,到膠州遠不方便,大學偏遠不集中,沒有什麼工業,固定人口少,從哪裡到青島都是終點站,都不是交通中樞,也就在山東靠著旅遊還行,其他的發展有哪一點可以帶動金濟的?

我看了看噴子基本上都是青島當地的井底之蛙哦!

你們連最進本的交通方便都不知道,有些人還說開車可以到處跑,拜託開飛機也可以而且跟方便哦!這就是我想說的上班族呢?人口沒人口這個是事實吧?北方沒什麼夜生活這個也是事實吧?青島比不上南方現在的城市也更是事實吧?還有些人拿香港跟青島對比說香港也是終點我只能說你搞笑,出去多看看,看看其他的城市怎麼樣,看看其他城市的交通怎麼樣,最起碼在我來青島的幾年裡我覺得青島的交通就是不行,機場搬膠州後更不方便,不要說有地鐵到晚上10點以後從膠州回市南或者市北怎麼回來?打車多少錢?青島的工業?什麼工業?海爾?還有什麼?旅遊景點嶗山?還有什麼?拿事實說話不要亂咬,


死神吃辣條


凡“攤大餅”的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地勢平坦,無遮無攔。

只有前後左右都沒有可以限制、阻隔發展的地形(高山、大江、大湖)的城市,才能“攤大餅”。



北京、上海、成都都是典型。城市發展都呈環狀。由一個點向外輻射而來。



如果城市在發展中,遇到有阻礙的地形,“大餅”會變形,典型如濟南,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黃河和南部山區的阻擋,向東西發展速度快於向南北發展速度,形成橢圓或者長條的城市造型。

如果障礙再多一些,譬如說蘭州,北有黃河,南有群山,會變成麵條形或者各種各樣奇怪的造型。另一個比較典型的是延安。



話題回到青島。青島是個典型的依山傍海的城市,地形和大連,廈門類似。青島南有黃海,西有膠州灣,東有嶗山,阻隔眾多,所以青島這類城市的發展,絕不會是其它城市這樣一環又一環“攤大餅”式的發展,而是具有跳躍性、跨躍性的特點。



譬如說改革開放以後,青島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向東,但是十幾年的發展之後遇到嶗山山脈的阻隔就會改向東北發展浮山後、李村,向北發展城陽。

待世園會板塊發展差不多以後,青島選擇的是向西跨過膠州灣繼續發展西海岸(注意反向了),然後跨過世園會北面的北宅社區發展藍色硅谷(注意跳躍了)。

西海岸的發展也不是先發展離青島市區最近的地方。很多人會注意到西海岸最繁華的地方不是剛下輪渡的黃河路或者剛出隧道的薛家島,而是長江路、積米崖一帶。








實際上這種發展模式就是題主提出的“擁灣發展,左右開弓,多點開花”,的“三灣三城”理論。和青島地形、地貌,港口交通條件密不可分。對於青島的發展,這種模式應該說是正確的,符合現實情況的。



畢竟以青島的地形怎麼攤大餅?攤到一半不是掉到海里就是撞在山上,屆時要移山填海嗎?不現實。

就先說這麼多吧,祝青島發展越來越好。


Magic6981045


青島市政府應該搬到平度,對周邊城市群帶動大,向東萊陽,萊西,往北萊州,往西濰坊,都比較近。


劉常壽


有精力先把市內弄好吧,城市需要名片。東一頭西一頭的沒一塊拿得出手,到處有漏洞。


剛203643449


發展發展怎麼發展?發展不是靠賣房子蓋房子。就是政府搬了,也不過是帶動一批房地產。真正能發展起來的是經濟,是產業,是能夠賺外面的錢。山東人沒有冒險精神,都想背靠大樹好乘涼。都想進國有企業。哪裡像江浙一帶,有創新精神,四海為家,這才形成了今天的富裕局面。以青島的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夠吸引來外資就算不錯了。發展實際上靠的是自己。如果自己的志向不改,求安求穩,跟別人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小一笑很好看


攤大餅一時半會兒見不到政績!我就幹幾年,你還想不想我升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