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上學期間學習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學不會還是並沒有好好學習?

包蕊傑


沒有好好學習→學不會→不想好好學習→一點聽不懂,這是個有機結合的整體,不是A與非A的關係


王靖熙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在讀初中時的兩位同學:

一位同學是腦筋好不學習,一位是腦筋不好,就知道學習。

這兩位同學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第一位同學是我鄰村的,在初一、初二表現非常不好,令老師、家長十分頭疼!

其表現是在課堂上老是睡覺,或者和其他同學說話,做小動作,看課外書,經常擾亂課堂秩序,不完成教師作業,有時候剛發下的卷子就丟了,不光丟卷子,還丟書,丟筆,凡是能丟的東西都丟過,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經常,老師批評他時也知道這只是藉口,反正是不給你學習,不聽課。有時還頂撞老師。搞的老師下不來臺。所以,搞得男老師不想管,女老師不敢管。

這些行為還是輕的。

他還有一些重要特點就是,愛曠課,愛拉幫結派,愛打架。儼然成了“犯罪團伙”的頭領、老大。他的“威信”已經波及外班、高年級的同學。

記得有一次,我所在學校的鄉村舉行廟會,課餘我和好友去街上遛噠,恰好我買了些花生和瓜子,和好友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不料,迎面過來了那位同學,跟著他的還有幾個哥們,他看見了我們,便過來了伸出手來,大聲喊:“掏!”,我不給,他便發動哥們就過來搶,無奈他們人多勢眾,買的瓜子和花生全讓他們搶去了,還搶去了我身上剩下的五元錢,那位朋友也受到了“搜查”,可是沒有搜出啥油水。我們當時受到無緣無故的欺負,就非常氣憤,可是沒有辦法。我的那位朋勸我告老師,我說算了吧,幸虧沒傷筋動骨,老師也沒有啥好辦法,再一個我在心裡害怕,就是怕他們知道了告訴老師,要遭到“報復”。

後來,這位同學在學校的所做所為,引起了學校的重視,也給了他和一些搗蛋學生的好多處分。家長也來過學校好多次了,他們的保證書也不知道寫過多少次。處分過後安穩一些日子,可不出一月就老毛病又重範了。

對這樣一個屢教不改,痛改前非的同學,學校頭疼,老師頭疼,家長也頭疼!

就這樣這位同學的父親得了病,病得臥床不起了,沒有多長時間,便與世長辭!

從他父親去世後,這位同學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管上課,還是課餘也好,以前的老毛病都不見了。

這時,我們都已升入初三,大家都在為中考而拼命學習,那位同學也成了其中拼命的一員,經過一年的努力,最後他居然考上了中師。不能不令人成“瞠目結舌”。

下面講的就是第二位同學。

這位同學和我是一個村的,並且還和我是親戚,按輩份我得叫他哥,個子比我高些,也比我胖一些,時常穿著黃衣裳、藍褲子,上初中時,他經常挎一個自家做的方格子花書包,兄弟三人,全家六口人,還有一個七十歲的爺爺。住著三孔窯洞。家庭也和我差不多,都非常貧困。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位表哥就非常懂事。在家裡幫父母操持家務,在學校刻苦學習也是出了名的。就是腦筋有些笨,轉得慢,對不懂的題,老師、同學給他講三五遍也聽不懂。

有一次,問我題,給他講了六遍了就是似是而非聽不懂,在下午回家的路上,我還給他講了一遍,他說終於聽懂了,可我心裡覺得可能還沒聽懂!我也不問他了。我覺得他麻煩死了。

不光是數學,還有物理,化學等科目,老是不能按時完成老師的作業。背文言文,背英語單詞,大部分同學背下來了,他總是落在後面,受到老師的批評,白眼。

然而,他總是不服氣,不洩氣,總在努力。這樣到了初三,上了學校的灶,每晚下自習,他也加入了拼命學習大軍。

然而,中考過後,他落榜了。之後,他明白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便和村上工頭去外面打工了。後來,聽說他不慎掉入打工地的池塘裡,等到人們去救起來,已經沒人了。

當時,我在師範唸書,星期天回到老家,聽說了這件事情,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有時,經常在夢裡夢見他,還是在他家裡,他媽給他裝了兩個黃圪塔當午飯,還是在教室裡,在回家的路上,他問我題,我給他講。

如今卻陰陽兩隔,我的心好痛!好痛啊!

我的表哥啊!我不是和你多次談過心嗎?咱學習不好,沒考上,不等於在其他方面就不行吧?咱不能上個職校?學習一門技術或手藝嗎?可你走得卻如此匆匆,要知道,你才剛18歲啊!

好長好長時間,我沒有從對他的想念中走出來!

以上是兩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學習不好,大多原因是沒有去好好學習,沒有下功夫去學習,只要我們能夠正視自己,端正態度,客觀地面對現實,發憤圖強,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自我。


太行晨曦1


1、學霸過程。

學霸過程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低年級,首先說一下,本人80後,而且是農村娃,所以所謂的學霸也是耗子扛槍窩裡橫,矬子裡拔大個罷了。但是這個階段證明智力是非常重要,幾乎不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就夠了,甚至作業都是偷偷不寫的,只要不笨,老話說的開竅了,就夠了。但是這個時候,之所以是學霸,是因為閱讀量夠 ,所以語文不成問題。

2、學渣階段

高中時徹頭徹尾的學渣,其實從開始學習物理和英文,我就變成學渣了,這兩個一個需要記憶和對語言的領悟力,一個需要相對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開始考驗智力和努力程度了,我都不具備,所以學渣。

3、繼續學渣階段

大學持續學渣,託大學擴招的福,我才能上了一個普通本科大學,這個階段考驗的就是學習能力和自律程度了,學習的態度很重要,有學習的意識,才有學習的動力,很多人不愛學習,是因為沒有動力,換句話說,就是可以選擇的太多,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不肯學,即使在學習,心也不在。這也是很多人都說,明明每天都在學習,為什麼還是學渣呢,就是因為心沒在哪裡。

4、學渣後悔階段

工作之後,最後悔的事沒能好好學習,可是回不去了,家庭拖累,沒有時間去學習。現在讓我重新來過,我會加倍努力,即使智商不夠,也會很出色,因為有足夠的動力和自律,最重要的是,我開竅了,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我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會讓事半功倍。

綜上所訴吧,學習的關鍵因素,一是學習意識,思想決定行動;二是智力程度,真的到了拼智商的時候,就知道腦子真的是一個好東西;三是努力,這個不解釋,都懂的;四是方法,會讓你因為學習的輕鬆而愛上學習。


釋迦藍顏蠱


這個東西完全靠自己,自己有了信念有了目標就知道該怎麼學了,我自己就是個例子,小學上學前一年級課程已學完導致上學我覺得都會就不學了再後來基礎沒打好小學就費了,到了初中老師瞧不起學習不好得我一使勁從倒數考進前20名,後來無緣還是上了中專但是沒考父親給選的學校,父親生氣跟我說如果考不上不給學費,我一使勁超過那學校50分考進去了後來在學校一直是級部前三名畢業,所以學習還是靠自己,


聽海風響起


現在回頭想想,應該是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也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吧。

我父母文化程度一般,忙著做生意,還有個小的要照顧,我的位置就比較尷尬,基本靠自覺。家裡跟我說的最多的就是隻要你學,就給你拿學費。但他們認為學就該只是文化課,其他都是旁門左道,但我更對美術感興趣,而且文化課也一般,在老師手下學過兩年素描,當時老師是免費的課後教,我就說是學校補習,後來家裡發現便不同意,談不攏,學習也就沒什麼動力了。

大學學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方向的,不感興趣,但成績不錯,後來工作自己找的,也不錯,收入還算豐厚,結婚生娃之後就出現問題了。親戚家的媳婦生娃沒人帶就自己帶,娃去了幼兒園,她會彈古箏,各處兼職當老師、商演,還不耽擱接送孩子,時間自由。我就不行了,只會公司裡需要的那些手藝,兼職不現實,只能自己開網店、寫小說、自媒體這些,見效慢還挺辛苦,家裡又覺得後悔沒讓我多學一門課外手藝。


風景滿糖


上學期間沒有學不會的,只有沒好好學,貪玩啦。上課不注意聽講,下課玩的歡。久而久之記得還不牢,所以學習成績上不來。

現在發孩子腦瓜都聰明,沒有笨的,只有不好好學,天天放學就知道要,再寫作業,習慣也不好,再加之家裡的大人門忙著工作,所以,在管理孩子問題上有是有問題的。

所以說沒有學不會的,只有沒有好好學習。


北方小郎


主要就是課堂利用率不高

第一,有的學生反應慢,老師剛剛講完他開始反應這個問題,然後時間長了,老師下一個點講完了他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很多就跟不上了。

第二,有的是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總是會走神,神遊天外。

第三,課後沒有鞏固,練習冊是一部分鞏固知識的途徑,還有就是課後對於課堂老師講的東西進行回想,慢慢反應,這也很重要。

第四,不重視,有的學生很聰明,上課跟上了,下課不練習,考試知識點校不準,做題有的會錯,卷子發下來再看知識點就會做,但是永遠不會覺得是自己不會,就是馬虎。對自己過於自信,慢慢漏洞會多,也是一個問題。


小花爺77


人在上學期間,所謂好學生是少數,大部分是中等生,那麼後進生就是所謂的學習不好者。應該承認人腦是有差別的,主要是側重或特長不同。有的對文字符號較為敏感,有的對實踐操作較易接受。所以過去讀書是少數人的事,通過考試大部分被淘汰,剩下的是所謂的精英。教育發展到今天已進入普及教育大眾教育時期,就是說人人都要學習,則肯定有不少的後進生存在。這些學生學習不好常表現在學不會,其原因一個是接受能力差因而學習效率低,在同樣的時間內同等的條件下就拉下了步子。學如逆水行行舟不進則退,知識是層層遞進的,前面未學會就影響到後面的學習。



但是必須承認人的後天的努力。學習不好者往往因一蹶不振而放棄努力者大有人在。人的信心至關重要,好多人因學習落後而喪失信心,即越落後越學不進去,於是荒廢了學業。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學習越好者越下工夫,學習不好的反而消極應付了。

面對這一普遍事實,我國的基礎教育存在許多人性化改革的空間。應該重視學生的特長及興趣教育,應看到人人都有長處,以長處帶動人前進。一個學生只要學習接受了基本的東面,就有了基礎,然後發展特長愛好步入社會,就是一個有用的人。


遠山的呼喚


談談我的看法。

上學的的時候,我們總會遇到好學生和差學生。

有的學生就是不思學習,沒有好好學習,每天都想著玩,所以成績不好,平時也是老師重點管教對象。題主說的學不會意思就是學生也認真學了,但是學不會,不會用,無法理解知識,其實每個人接受新知識的思維確實有差異,人的智商也是有高低的,但是通過後天勤奮的學習,是可以彌補智商上的差異。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高中分文理科,有的學生擅長文科,有的學生擅長理科,有的人在文科上學得吃力,卻在理科上游刃有餘。而有的人怕理科,文科上天賦滿滿。

說到這我想起了2008年的江蘇某市高考狀元,該狀元語數外成績全市第一,但是他的兩門選修科目有一門等級得了B+,而他的目標大學是北大,但北大對該門選修課成績要求等級為A,最後他與北大失之交臂,最後南大破格錄取了他。所以說強如高考狀元都有功課上的短板,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但是我們平常人的智商卻是足夠應對書本上的知識的,現在都談素質教育老師教的也不會太深,稍微用用功,我們是可以提高成績的。

所以好好學習很重要。


小久烤魚


智力障礙,這對於人類是極少數的,對學生而言,更多的是心理障礙,自己認為自己不行了,放棄自我,甘於淪落,。其根本原因在於之前學習欠債,在於學校、老師的漠視,導致信心的喪失。作為學校和老師,應當著力於使每個學生拾起自己的信心,敢搏、敢拼,敢於突破自我,功莫大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