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

茗茗之中-徐瑞


真正創造價值的研究當然勝過無數篇論文,關鍵是真正創造價值的研究非常少,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真正創造價值的研究我認為可以分為幾種: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和有較大應用前景的研究,解決實際存在的行業難題!這幾類應該是人才評價的關鍵。

不過,還是最開始說的,這類得工作在學術圈是非常少見的。

相比之下,論文可量化,質量也可以大概發表的期刊來衡量,所以也就成了一個人才評價的指標。

所以,肯定不是國家不重視這類研究,相反,卻是國家一直以來強調的,就在今年基金委還專門新開了一個原創探索類項目!


科學Insights


寫論文,是沒有問題的,以論文的質量和發表期刊的質量作為考核指標,也是沒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是存在相當一部分論文混子,不以研究為目的,純粹為寫論文而寫論文,1+1能說清的事,非要套上積分矩陣概率分佈,更為甚者,弄虛作假!!

高校裡,這種論文混子靠著落後的評價體系,已經把持了各種處長院長校長書記的職位,壟斷了評審晉升權,而且在可預期的很久內,都將造成持續的惡果。


好好說話嘿


一切都是為了名和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天下第一造就了這個面!忘記了毛澤東思想,為人民服務。忘記了為別人服務,也就是為自己服務思想,官民皆如此,為人民幣服務。大家想想,結局會如何!!

@稻草制澱粉變麵包是全人類的渴望;

@稻草造汽油是全人類的夢想;

@稻草變葡萄糖曾經是美麗傳說;

@稻草轉化為葡萄糖後不僅可生產麵包又可生產乙醇汽油又能生產生物塑料;

@草能開發全球研發機構3930個;

@草能全球有研究人員數百萬之眾;

@草能轉化技術發表論文有幾萬篇;

@草能轉化技術申請發明專利有幾萬項;

@我國從60年代開始為了稻草變葡萄糖研究;

@建立三個國家事業單位研發機構;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山東大學國家微生物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僅中國各大高校名下的研發機構有800多個;

@且不知“863”和“973”攻關項目有多少;

@也不知道投入多少的研究經費;

@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數百億元呀;

@40多年過去了青山依舊在人間多少事只付笑談中;

@真假“猴王”七十二變化是是非非真真假假;

@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從頭再來不知付了多少“學費”

@什麼稀酸水解也是國家高科技支撐攻關項目;

@哪是一百多年前外國發明早已是老掉牙的技術;

@什麼酶催化劑工業生物技術又是高科技攻關項目;

@今年申報的是酶新一代催化劑攻關課題;

@明年申報的是酶新二代催化劑攻關課題;

@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字添一橫差一撇改變人生;

@換湯不換藥年年申報年年攻關官研結後撈錢而已;

@由於官方研究機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只求論文發表只求發明專利數量只為職稱評聘;

@不知誕生了多少院士博士教授博導;

@正應民間順口溜教授多如狗博士滿街走;

@不講真話只講官話年年學術研討會;

@臺上領導做報告臺下的人在睡覺流於形式;

@遊遍祖國山山水水喝好吃好乾一杯明年再來;

@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尚於溜鬚拍馬;

@而真正的科學發明創造無人問津無人喝采;

@世界各國科學家驚呼誰能攻克草變油技術;

@誰就能獲得幾項諾貝爾科學獎噢;

@哪就數一數到底有多少項諾貝爾獎吧;

@攻克草變葡萄糖《草油》技術獲獎1個;

@攻克草裡的五碳糖技術變油技術獲獎1個;

@攻克木質素《生物質油》技術獲獎1個;

@解決食物問題《草制澱粉》技術獲獎1個;

@解決環境問題技術獲獎1個;

@解決能源問題技術獲獎1個;

@攻克蛋白質大分子技術獲獎1個;

@攻克草轉化為高蛋白飼料技術獲得1個;

@攻克草製漿造紙技術獲獎1個;

@攻克草制生物基塑料技術獲得1個;

………………;數也數不出有多少個!!!!???

發明????


手機用戶75022507804


不可否認的是,論文的確比較能反映發表者的學術水平。就連美國傑出人才移民申請的時候都把論文作為一個重要的考察指標之一。當然,除了論文,也有很多其它指標可以考量,比如評審,專利,獎項等,前提是,您得有!如果沒別的,不看論文看什麼呢?


精英國際EB1A移民


為什麼小孩子只願看小人書呢?因為容易懂。為什麼評價科研工作只看論文呢?因為容易懂。

注意,這裡看論文不是看作者寫的論文本身,而是看在哪一級雜誌上發表,有多少引用。這屬於間接指標,直接評價應該是基於標的物(成果)分析,間接評價則是基於第三方數據(論文的引用)得出。

成果評價當然應該基於第一手資料,也就是成果本身得出。但是,這面臨兩大難題。第一是直接評價成果的時間成本太高,需要閱讀分析大量的原始材料;第二是專業性強,不熟悉的內容很難評價。

為什麼採用論文評價呢?就如同小孩只喜歡看小人書一樣,既簡單又不費腦子。不管懂不懂,只要會小學加減法,將一區二區各幾篇論文數加起來,再看SCI他引次數,就行了。

為什麼現在會這樣呢?為什麼會有一些很荒謬的事情出現呢?因為我們還生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眾的理解還有待提高。


Victor19901028


啥問題,能創造價值的成果出來,然後寫成論文告訴大眾,這就叫論文。不然你以為論文是啥?罵半天其實就是沒搞明白論文寫的是啥,以為就是文字和嘴皮子。論文就是研究成果的表達,不需要你寫得像散文一樣,但是要有你的研究結果。真受不了一堆不搞科研的又想在高校混,然後天天罵論文,恨不得上1天課放6天假,平時再學一下那個禽獸謝教授,掛個獨董然後整天動歪腦筋。


漢唐憶


什麼叫真正能夠創造價值?這價值怎麼衡量?學術價值無非科學共同體的評價,文章的引用,文章發表的刊物等級。以上按評價可信度從高到底排,但在操作上最方便可行的就是最後一條,一般滿足前兩條的也大多滿足最後條。所以你說不看文章看什麼?難不成看秘術嘴遁?

如果指的是應用價值和生產力,那市場自然會給予評價,且這些人大多也都能獲得相應的回報。但教授是學術評價,做工程的也必須通過研究文章來提現這一點。沒有文章這些人也可以賺得很多。這是市場對於其創造價值的回饋,但不代表學術評價也必須給予回饋,除非發表文章由共同體認可學術能力。所以發表學術文章是提現學術價值的唯一途徑。

我們反對的不是看文章,而是將文章數作為機械化的指標


不懂未來192


我的看法是:寫論文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評價機制上。我自己經歷過的我實際在項目中已經解決的問題,但一篇文章還在紙面上探討,在評定時,文章價值遠在你完成項目之上。國外去過。感覺國外市場機制發展比較充分和健全,雖然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名氣沒有寫文章的大,但薪資可能比寫文章多了不少。相當於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矯正,和我國目前的情況相比,公平一些。再說國外很多新技術屬於公司,個人只是打工。但打工薪水高,也就平衡了。中國這些年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但一些問題還沒解決,關於文章的評價,也需要提高認知,機制創新。需要更公平的評價方法,調動大家科研和創新的積極性。


嵌入君


呵呵!論文是基礎,是實驗、驗證科學可行性記錄、分析、報告,說的簡單點就像樓房,你連基礎都沒有,甚至一二層都沒有,蓋空中樓閣啊?

人不能愚昧無知到如此程度,靠輿論導向去斷章取義,不左既由那是一種病態思維,蠱惑人心向背啊!


秋爽171687978


現在高校的論文大部分是學生寫,老師一作和通訊,研究縱向課題的導師還能寫一寫,碰到以橫向課題為主的老師,基本就是學生寫,沒辦法,學生畢業需要,有些雙非院校為了讓學校能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就會提高畢業要求,像這種院校的老師多數以賺錢為主,很少或基本不搞科研,學生沒辦法,只能編,或者模仿。

感覺高校在提高畢業條件的同時,應該調查一下學校的科研現狀,畢竟你讓一個沒寫過sci或者ei的人,去指導自己的學生寫sci和ei是不切實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