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上一期簡要介紹了鄴城的興衰,分析了曹司空的葬地與三臺的名稱變革,本篇將繼續講述鄴城與鄴城三臺的那些人和事。

上期回顧《 》

正文《以此茶 敬鄴城》

8月的豔陽高照,臺頂的植被頗少,酷熱的溫度讓登上金鳳台的我們已是汗如雨下…

站在金鳳台向北而望,茂密的樹林擋住了銅雀臺的影子…

這昔日最為壯觀的銅雀臺,臺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間,周圍彌覆其上,後更增二丈,累代修繕,如今卻已被漳水衝得面貌全非,高度也不及金鳳台的殘高。我們只能從後續的博物館中尋到一點點它曾經的模樣…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我對銅雀臺最早的印象。當初不甚理解,現在想來,赤壁之戰更多的必然是為了曹操自己的宏圖霸業,而從地理上講,三臺可以作為鄴城的攻守要戍,至於是否與二喬有關早已不得而知…

可當時若周郎輸了,天下之勢必然倒向北地,東吳一滅,二喬的下場估計正如詩人所想,被曹家收了也在情理之中。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以《銅雀臺賦》中的“攬二喬於東南兮”智激周瑜,想來也是根據杜牧這首詩歌演變出來的情節。不過《銅雀臺賦》所寫的時間晚於赤壁之戰2-3年,所以以詩賦激周瑜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孫劉之聯盟也不過是實時利益促成的…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至於銅雀臺的得名原因,正史中並無記載。

《三國演義》裡說曹操於金光處,掘出一銅雀,問荀攸為何兆,荀攸說:“昔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

所以曹操大喜,遂命作高臺以慶之。又依曹植所諫:“若建層臺,必立三座:中間高者,名為銅雀;左邊一座,名為玉龍;右邊一座,名為金鳳。更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乃為壯觀。”……

從演義裡看,這名稱與掘出銅雀有關,雖是作者為銅雀臺得名想象出的故事,但也合情合理。

那時的人們崇尚道家,相信玄學。《三輔黃圖》中有古歌“長安城西有雙闕,上有雙銅雀,一鳴五穀成,再鳴五穀熟。” ,梁簡文帝 《和藉田詩》中亦有“鰩魚顯嘉瑞,銅雀應豐年。”之說,可見銅雀卻有祈求豐收之寓意。再依照後世金鳳台上有金鳳而立,銅雀臺當初估計也確實立過銅雀,來寓意美好的願望。

從曹魏時開始,銅雀臺似乎常用於宴飲等功能,並且極度奢華。

雖沒有鎖住二喬,但銅雀臺也沒少鎖住女人們。

後趙時期石虎下令於銅爵臺上起五層樓閣,去地三百七十尺,周圍殿屋一百二十房,並在房中設有女監、女伎。三臺相面各有正殿,上安御床,施蜀錦流蘇斗帳,四角置金龍,頭銜五色流蘇,又安金鈕屈戌屏風床,床上細直女三十人,床下立三十人。凡此眾妓,皆宴曰所設。

與此同時,當時的銅爵臺穿二井,作鐵梁地道以通井,號曰命子窟。於井中多置財寶、飲食,以悅蕃客,曰聖井。又作銅爵樓,巔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飛。

到北齊時期,此臺也常有宴飲之事,甚至記載了那個瘋狂王朝裡的血腥不孝之事,當然也不乏善良與忠義的故事…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收回神思,繼續向南而行,熱愛在高地建寺廟的河北,金鳳台上也免不了有相應的廟宇設施。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順著小路穿行,進入一個小門之後,是一方小院。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小院的正南方是文物陳列室,展出了鄴城發展的一些珍貴資料及文物。展館的內容簡單,卻清晰明瞭。更難得的是,這個展館本身就是一件歷史文物。

毛筆書寫的大報,帶著解放時期特色的文案,手繪的圖片,勾勒的地圖,泛黃的老照片,帶著我們從遠古出發,經歷戰國,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不同的時代,再次感受了鄴城的興衰變遷…這裡,是三臺意想不到的一大收穫。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的故事並不陌生。在那樣的年代裡不信神明,敢於投巫,又帶領人民改造自然的先賢之人,是理應被銘記的。

鄴城的西門豹祠,自古有之,在歷史上也有過遷移,並且不只一個。關於西門豹祠用途史載很多,其中不乏和帝王將相有關的內容。而生前不信神的西門豹卻在死後成了人們心裡的神,想想也蠻有意思…

傳說中苻天王之母苟氏嘗遊於漳水,祈子於西門豹祠,而後生下苻天王。

北齊時,高洋因祈雨不應,毀掉西門豹祠…

不知道這位鄴令大人是否也會因為被推崇感到無奈?他一直是倡導自己動手開渠灌田來得到豐收的人,生子下雨的事情,又和他有啥關係呢?…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前一次來鄴城時,我們從曹操墓離開經過漳河大橋時無意中看到了西門豹祠的指示牌,便調頭繞路去找了一下。但當時時間緊張,看外觀覺得不像有東西也沒有進去,離開後才聽說裡頭可能有東西。從位置上看,這個祠離曹司空葬地不遠,符合當初“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的詔令。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在鄴城博物館中,我們也偶見了這塊後趙建武六年西門豹祠刻銘的殘石,其上記載內容與《水經注》上所寫相符合,對於研究十六國時期鄴城遺蹟以及漳河位置有著一定意義。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回到這個展館的內容,十六國時期的遺蹟也有不少。

後趙的“大趙萬歲”瓦當,出土於鄴城北城南面的鳳陽門大道遺址,疑似為後趙太社遺蹟。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前燕時期的半人面瓦飾件、富貴萬歲瓦當,可能為前燕宮殿的遺物,此外還有東魏北齊時期的獸面瓦等等…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同樣的磚瓦在鄴城博物館也有見到。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但所有展物中最讓我欣喜的莫過於我大齊的地圖了。

其實來前就曾推測過位置,看了這裡的圖後,感覺實地的位置更加清晰。

而我一直想要尋找的仙都苑竟然也被畫了出來,只是如今看來,都被野村荒原淹沒,悽悽慘慘…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據《北周地理志》描述。

鄴城南城之西有華林園,是曹操當年所築芳林園,因避曹芳諱改為華林,石虎時,發近郡男女十六萬,車十萬乘,運土築華林苑……園內有華林都堂、雀離佛院,後高湛於華林別起玄洲苑,後又將華林改名仙都苑。

但這個記載和《鄴中記》中所說的後趙華林苑在鄴城(北城)東二里有所出入,不知華林與仙都到底是不是同一個…

從館內的地圖看,仙都苑確實在鄴南城的西側,其東北有玄洲苑。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而按照《隋書》中的記載:於仙都苑穿池築山,樓殿間起,窮華極麗。

展廳中的一幅圖畫,恰好展示了《歷代帝王宅京記》中描繪的仙都苑華麗景觀,將五嶽四海,龍舟水殿,城闕樓宇之景皆展現出來…

圖文並茂,這規模也能想象出北齊晚期的奢靡之風。

而那傳說中的貧兒村建在這豪華的苑中,也不知道是不是高緯享樂享得太過無聊,才搞出來了這齣兒~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欣賞著館內難得一見的鄴城文物,包括後世的泛黃書籍都讓人感慨萬千。

在結語處,辦展人謙虛懇切的言語,也讓人彷彿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歲月,讓我想起了爺爺那輩人的處事態度與方式。

其實想說,這個展覽真的辦得很好,第一是在當初那個還不夠專業的年代,那輩人的處事態度嚴謹,默默無聞,第二是展區雖然文物少,語言簡練,但所放所說都切中了關鍵之處,讓深愛鄴城,深愛魏晉十六國北朝的我受益匪淺!

美中不足是有一些文物並未放介紹,若非後續博物館中所見以及對此時代有所瞭解,可能會錯過這些精彩的細節。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頂部西側的房間是為建安七子所設,門外的對聯,依舊是河北省戲劇協會,河北磁縣的蘭陵王墓前所長,原磁縣文教體委孔令德主任寫的。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屋內建安七子的陶塑猜想可能是民國後期的產物,看起來總覺得少了些魏晉的風骨…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參觀完頂部的展廳,我開始忽悠起大家在頂上找地方喝茶,來感受下三臺宴飲的氣氛,感受下前朝留下來的意蘊。

然而這上面實在沒地方可以坐,最後大家想到入口進來那裡有桌椅,便準備下臺前往~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此處的古樹繁茂,遮蔽了頭頂的天空,周圍的磚石上已經佈滿了青苔,四周還堆放著後世的石刻。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這圓桌椅好像是安排好的“宴飲”地點一樣~~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在我大齊的司州之地,默默喝一盞茶,冥想那些或殘酷,或悲涼的故事,也是一番不同的感受。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朝亦飲酒醉。暮亦飲酒醉。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當初齊國的歌舞昇平之樂在三臺上久久徘徊,訴說著所謂的《無憂》之境。

那沉浸在酒後瘋狂世界裡的高洋,那舉刀不忍殺戮的高殷,那應了九龍母死不作孝的高湛,那被綁在風箏上跳下三臺的供御囚們,那死於刀下的諸多臣子們,還有戰死於此的不知名之人,如今都成了三臺土下的塵,三臺空中的魂…

不知,他們是否仍在守護這座被歷史遺忘的古都呢?

以茶代酒,遙敬那些遠去之人,遙敬這遠去的國都。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短暫的歡愉與悠閒,離別三臺之際依舊戀戀不捨…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論對三臺的瞭解,相信多數人是停留在曹魏之時的,而對那些十六國時期的故事,還有北朝短暫的年華卻知之甚少…

可細細想來,這銅雀臺與鄴城的命運緊密相連,鄴城榮,則三臺繁華,鄴城滅,則三臺不再…

後趙、冉魏、前燕的命運無一不與此處的興衰相連。

東魏的遷都讓鄴城再次復甦,而在北齊末年,鄴城危難之時,高士廉之父也曾想過破釜沉舟之策,希望將五品官員以上的家屬置於三臺,若此戰失敗,便焚臺。

北齊名將鮮于世榮在城破後仍擂鼓於三臺之前,不肯屈服,可見此臺之意義。

而非國都之時,守護鄴城的臣子,往往都是君主信任之人,如苻天王時的王猛、苻丕,北周時的尉遲迥,如此也可看出鄴城的重要地位。

至周武帝破鄴,以府庫及三臺雜物散之百姓,北齊與鄴城最後的繁華便真的不復當初了。

鄴城的興衰轉瞬,猶如鏡中花,水中月一般,美豔卻虛幻…

「河北邯鄲」曹操建得銅雀臺未曾鎖住二喬 卻鎖著古都的命脈

銅雀春深,或許未曾鎖住過二喬,可卻不覺中鎖住過無數的女人,鎖住了在此興邦定國的帝王將相們那鴻鵠之志,鎖住了鄴都百姓們對國家的崇拜與信仰,更鎖住了幾個王朝的命脈與尊嚴…

我想,這便是鄴城三臺應該被銘記的過往,即使它的光輝總如流星般短暫,卻也曾燦爛在歷史的天空中!

臨別三臺,只是一場行程的開始,我們的尋找鄴城之路仍在繼續著~


往期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