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教育孩子的失敗”,你認為呢?

合肥寶迅


是保護孫子,孫女的智商,年輕的父母不是過來人,沒賴心,有的碑氣瀑操打罵子女,怕壓成傻瓜,當爺爺奶奶要掙,他(她)們說:今後歸了天年(死了)若成了瓜兒,你們老了那個來護理你們,啟一個成上起下作用,也給自己的孫孫暗的教育,長大以後要尊老愛幼,一代一代傳成,人類才文明的發展下去。


風之雪23


你好,我是華老師。我來為您解答“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教育孩子的失敗?”這個問題。

個人認為,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不一定是教育孩子的失敗,這個要因人而異。

以我自己為例,我就是奶奶帶大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農村留守兒童,我的奶奶又是傳統觀念很重的重男輕女長輩。說實話,我的童年很不快樂,因為我們家族人數多,我爸爸是家裡排行老小,沒結婚之前很受寵,可是結了婚奶奶不喜歡我媽媽,媽媽生下男孩,因為跟老爸吵架,孩子不幸夭折,後來才有了我,奶奶很不喜歡我。媽媽受了很多苦,後來不得已出門打工。我還有個弟弟,我們的童年都是在別人家寄養的,不知道受了多少冷眼,但是我和弟弟最終都挺過來了,我們很努力學習,弟弟今年在北京讀博士,而我在一個小城市做英語老師。因為童年創傷,我對不知道如何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因為極度自卑,不斷自我否定。但是遇到問題,我選擇的是大學裡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療愈自己。童年的憤怒跟怨恨竟然變成了我學習的動力。奶奶已經去世多年,她去世前,我已經釋懷。所以我覺得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也許會有些各方面的情緒問題,或者是心理問題,但是最終結果如何,還是取決於自己。對我而言,我的童年經歷,讓我更加有同情心,面對我的學生,我可以理解和認同他們,他們更容易敞開心扉,我就可以幫助他們快速走出來。

下面,我想說說我的女兒。我是個80後寶媽,寶貝5個月時候,因為沒我奶水,不得已斷奶。考慮到家庭經濟來源,我去市裡上班,奶奶帶我的女兒,今年寶貝快5歲。因為有我自己童年的經歷,我很擔心孩子會有很多壞毛病,但是今年回來,我發現奶奶雖然不能事事按我的做法,但是教育寶貝也不錯。一開始會有些不滿意,但是後來我想,奶奶畢竟是上一輩人,她們跟我們觀念不同,是正常的。後來我趁著孩子不在身邊,私下跟奶奶溝通如何引導孩子吃青菜,結果奶奶真的用了,發現效果不錯,還給我點贊。我的婆婆雖然固執,但是隻要你私下溝通,她會考慮的。所以我覺得如果你的孩子,不得已必須讓爺爺奶奶帶,那麼你首先要尊重爺爺奶奶,私下溝通。另外,需要經常誇獎和任可爺爺奶奶,這樣你們的關係好了,你跟她說的,她們也會考慮的。

總結一下,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是教育的失敗。我認為不一定,我自己和寶貝的教育經歷告訴我,是不是失敗取決於我們自己,如果你努力,你就會看到教育的成功。

我是華老師,一個從業4年英語老師,我願意為您解答親子教育問題,歡迎溝通交流。


Summer問題學生專家


我是在外公外婆身邊長大的。外婆陪我娛樂:下棋,看電視,玩撲克。我們彼此相互學習,她看周公解夢書時不懂的字就請教我,我也不懂的就查字典,又多認識了一個字。外婆對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人不能忘恩。外公對我的生活影響最大,他喜歡安靜看書,動手能力很強。所以即使出來工作,我也能獨立自主。

所以,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行為舉止是對孩子成長的關鍵。就如同父母帶孩子一樣。


Q侘寂


其實與父母輩帶還是爺爺輩帶無關。我小孫子6歲了,孫子在爺爺奶奶家,早晨起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自己吃早飯。然後爺爺送他上幼兒園他自己走。小孫子在爺爺奶奶家無理哭鬧時得不到遷就,被懲罰會明確錯在哪裡。孫子在爸媽家(媽媽溺愛)就是小皇帝,早晨一鬧就許諾不去幼兒園。吃飯要喂上街要抱,犯錯爸爸揍媽媽護。所以無關那一輩帶。


歲月如流水不負此生


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屬於隔代的教育。大多數情況下會產生溺愛的情況。這是人的天性,因為隔輩親是非常強烈的人類情感。

但這並不等於說這樣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有很多孫兒輩回憶自己的祖父母輩的時候都心存著感激,就是因為在與祖父母輩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絕對不是教育的失敗,。

在很多情況下,根據我國的國情,很多祖父母輩在退休之後幫助雙職工的父母帶孩子,大大的提高了雙職工父母的生活質量,減輕了他們在照顧孩子上的負擔。這樣的行為就不僅僅是對於孫兒被教育的問題了,是對於兒女被生活上的支持的問題。

通過耳濡目染,孫兒輩就會意識到三世同堂的好處和中國傳統文化帶給他們的溫馨和快樂。這對他們的思想啟蒙絕對是有正面意義的。對於我們文化的傳承,也是積極的。

當然了,人在同一屋簷下總會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矛盾。這都不是大的問題,可以通過多交流多溝通保證生活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

好了,這個回答就先說到這裡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生活越來越好。








丁哥開講


在現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會選擇老人來帶孩子,因為夫妻需要上班,我小區裡帶孩子的80%都是老人。看起來真的很悲哀!老人晚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小孩子也得不到該有的父母陪伴!對於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教育的失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特別是在2歲左右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天天跟老人在一起那學習模仿的都是老人習慣,比如老人身體弱或咳嗽,孩子也會學,老人駝背孩子也會學,老人聚到一起在背後聊家長裡短,孩子也會學...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大人的影子。爸爸媽媽回家覺得孩子有很多地方不好反而還會質疑老人帶孩子不好,那爸爸媽媽幹嘛了?你們來帶啊?負責生不負責養還有什麼質疑的權利!

好了!又要說不上班怎麼掙錢啊!對啊!孩子三歲前不上班會家裡吃不上飯嗎?口口聲聲說孩子重要,其實看重的還是錢,完全不知道三歲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遠!掙錢的時間很長,孩子成長陪伴的時間很短!孩子真的不需要你在三歲前給他掙多少錢,他們沒概念,那是大人的想法,他們只需要爸爸媽媽!最珍貴的給不了孩子那是因為爸爸媽媽捨不得他們認為的最珍貴!

不自己帶孩子的父母以後再說我最愛孩子了那請先啪啪打臉!

自己帶娃已經兩年多,他的每一次進步都參與,記錄和分享,美妙不過如此!

我來自超級普通的家庭,還有房貸,但我依然選擇自己帶孩子到上幼兒園,經濟上會緊張但是心理是健康的。所以說,如果孩子的父母有時間的話,能儘量帶孩子的就自己帶。


樂高青蛙老師喲


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談不上教育,只是隔輩人寵愛,關心,呵護有佳而已。

1.如果指望爺爺奶奶來教育孩子,即使可以成為教育,孩子也是任性,多半會讓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毛病,孩子長大不會有發展。

2.爺爺奶奶只是帶帶孩子可以,不要指望教育。

假如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教育,我啥也不管了,那家長就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孩子的前程就真是沒有指望,只能是聽天由命,孩子任由發展,不如不要這個孩子。

3.想讓孩子將來有發展,就需要家長自己來看管,即使父母雙方都沒有時間,也需要抽出一半的時間來教育孩子,否則父母的教育就是失敗,孩子不會有大發展。

4.孩子的未來一定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如果父母不重視自己孩子教育,那孩子的未來就要毀在父母的手中,等孩子長大了,再想教育好孩子比登天還難。


對聯詩詞鑑賞


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教育的失敗,你怎麼看?

探究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為什麼孩子要爺爺奶奶帶?

  • 生活壓力大,寶爸寶媽要賺錢養家,孩子就由老人看著。
  • 中國傳統的家族親情觀,我們這個民族講究四世同堂,親情濃厚,要是在西方,18歲就自己自立了,不要說爺爺奶奶帶孩子了,看孩子都不一定去。

所以還是生活在我們的國家好啊!

  • 老人退休了,年齡不算大,身體也還行,符合給子女帶孩子的身體硬件。

我自己的姑姑,不到七十歲,五個子女,自從大表姐出嫁後,他們老頭老太太就沒消停過,今年給老大看孩子,明年老二又生了,最近一兩年沒見她們二老了。

年底打電話問候,姑姑自嘲:不是你沒見到我,你姑爺見我一面也不容易,他們幾個最遠的隔了幾千裡。

說到正題,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就是教育的失敗嗎?

如果是肯定回答的話,無疑是在拷問我們寶爸寶媽的智商。

一定程度上說爺爺奶奶帶孩子不會造成教育的失敗。

  • 有的爺爺奶奶本身對孩子要求就很嚴格,在教育孩子上,有的比孩子爸媽更負責任。
  • 寶爸寶媽把孩子託付給父母,父母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他們會很用心。
  • 爺爺奶奶現在也普遍有些文化,知道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
  • 寶爸寶媽在工作之餘,不會對孩子教育不管不問,他們會糾正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偏差,參與孩子的教育。

為什麼會有爺爺奶奶帶孩子是教育的失敗這個說法呢?

  • 隔代疼使一部分爺爺奶奶成了溺愛孩子的主力軍。在教育孩子上也就有失偏頗。
  • 爺爺奶奶不敢過問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兒媳或女兒等不讓過問,怕教育出現偏差。
  • 老人本身精力有限,認為只要管好孩子吃喝就行了。
  • 農村的爺爺奶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教育不得發或根本沒有發。

如何解決爺爺奶奶帶孩子使孩子教育失敗這個問題呢?

  • 父母再忙不能失去對孩子教育,要抽出時間來過問孩子教育。
  • 如果看到你的孩子給爺爺奶奶帶,他們的教育的卻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那就克服困難,自己帶,或託管班。
  • 農村孩子的家長隔三差五要經常回家看看孩子,掙錢是大事,孩子教育是更大的事,不然你掙了錢,孩子毀了,你還是失敗的。
  •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把孩子帶在身邊,讓老人能夠享受正常的晚年生活,不要變成帶孩子的工具!

我是紅紅老師,謝謝你關注了我的回答!


紅紅老師


爺爺奶奶能夠勝任教育孩子的責任嗎?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教育會不會誤導孩子,甚至會傷害孩子嗎?其實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具體家庭具體分析,但是如果是以下這幾種老人,的確是不適合帶孩子的,越早知道越好!

1、迷信思想重

有一個奶奶,說自己的孫子命裡缺金,立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來塞到孩子的嘴裡了,三個月的孩子一下就吞了下去,差點丟了性命!還有一個奶奶,新得了一個孫子,高興極了。要按照習俗用錢給孩子洗澡。結果孩子皮膚嚴重過敏,渾身起大紅疙瘩,哭鬧不止!就這種情況下,老人還不覺得有任何不妥!

2、強迫孩子吃飯

老人的觀念是孩子白白胖胖才是最好的。總是希望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所以習慣不停地喂,甚至追著喂。有些孩子不想吃,老人就威迫利誘,用零食哄,用語言威脅“不吃我就讓警察抓走你”,用動畫片引誘。。。其實越是強迫,孩子越排斥吃飯,還造成了孩子吃飯看電視,吃飯吃零食的壞習慣!

3、追著孩子給東西吃

在幼兒園裡面,遊樂場裡面,孩子玩地特別高興的時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往嘴裡塞東西吃,在老人看來,只有這個時候孩子不容易抗拒,塞一點吃一點,吃一點算一點。老人做的對不對呢?實際上這個小動作很容易破壞孩子的注意力的發展。有些孩子上學的時候,為什麼注意力不好?實際上跟他小時候一點一滴的這種“被打擾”有關。

4、給孩子穿很多衣服

老人怕冷,於是他們習慣給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純陽的,他不怕冷,除非體質生下來特別偏弱。結果孩子一運動,容易出汗,沒有及時擦乾,孩子一冷一熱,反倒容易生病了!

5、鼓勵孩子說謊

女兒嘴上有甜味,媽媽就問“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說:吃了。這個時候爺爺就衝出來說:你這個叛徒,我都告訴過你不要告訴你媽媽,你還跟媽媽說。為了不跟老人起衝突,媽媽只要壓抑著情緒,跟孩子說:一定要跟媽媽誠實,吃了就是吃了,媽媽不是不允許你吃的,明白嗎?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媽媽再問的時候,女兒疑惑了半天,不知道該說吃了還是沒有吃,一方面孩子怕爺爺生氣,一方面又怕媽媽生氣。這樣就讓孩子失去了誠信這個美德,從小開始學會說謊,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有傷害!

6、限制孩子的冒險探索

老人最經常跟孩子說的就是,慢點跑,別摔倒了!一歲半以後,經常是爺爺奶奶一不注意,孩子一溜煙就跑不見了。老人非常擔心,於是就想著不讓他跑,抱著就好了。經常抱著孩子會導致會走路的孩子不願意走路了,老是想讓人抱著。孩子也形成了不敢冒險的意識,前面有危險,還是呆在奶奶身邊好了。長期以往,孩子容易形成膽小,不敢去冒險探索的性格。

7、毫無限制給孩子吃零食

孩子一哭鬧,什麼糖,汽水,零食都給孩子吃了,疼愛孩子到無節制的地步。老人也不知道什麼食品添加劑,也不知道零食危害孩子的健康,更不知道添加劑是會損害孩子大腦的。

8、代替孩子做事情

老人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要代辦,不然就會做的一塌糊塗。比如,很多孩子三四歲了,都不知道怎麼穿衣服,或者害怕衣服穿不對出去被人笑話。比如,孩子喜歡幫媽媽端飯做家務,老人就會阻止,怕碗摔破了。其實,這樣會減少孩子自己的學習機會,對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都是有影響的!這樣的孩子以後依賴性比較強,不願意自己做事情,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等著別人去做就好了!

9、孩子摔倒了追究桌子的責任

孩子被桌子撞倒了,哇哇大哭,老人趕緊抱起來,“打它,桌子不乖,撞倒寶寶,打它,不哭不哭。。”這是育兒還是害兒呢??這樣的教導,讓孩子是非不分,長大之後,往往將自己的失誤和過錯推到別人身上,這樣的孩子,不善於自我總結和糾正,也終究會變得自欺欺人!


彩虹國度


就我所在的農村看來,爺爺奶奶帶孫子,確實是孩子教育的失敗。

首先,農村的爺爺奶奶大多沒受過良好的教育,嚴重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缺失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他們壓根就沒有教育孩子的能力。他們很多人認為:自己的孫子孫女能夠吃飽穿暖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好,孫子、孫女的學習是也只能是學校老師的事,和自己段然是沒一毛錢的關係的。自己的兒女能夠掙錢然後或買房或在老家蓋房是頂頂重要的事。孫子、孫女能考上學最好,光耀門楣;考不上也無所謂,都考上大學了,沒人種地還不是把人餓死?

其次,爺爺奶奶更注重自己的愛好。有的爺爺奶奶愛打牌,一進牌場,所有的所有都會被他們拋諸九霄雲外。放學後的孩子要到牌場才能找到他們的爺爺奶奶,更有甚者逃出幾塊錢扔給孩子後繼續打牌。言傳身教之下,孫子能學好才是怪事。

再次,爺爺奶奶會溺愛孩子。隔輩親,親更親。因為隔輩親,他們會選擇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溺愛,讓孩子與正路漸行漸遠。

最後,爺爺奶奶也有很多的無奈,比如沒擔當,他們認為:既然兒女把一個完完整整的孫子交給了他們,他們就必須還一個安安全全的孫子給兒女,否則怎麼向兒女交代?農村爺爺奶奶最怕帶的孫子出問題尤其是安全問題,所以一些孩子哪怕在學校受到丁點的傷害和委屈,爺爺奶奶們肯定會不依不饒,有的甚至大鬧校園,給學校、任課老師帶來巨大的麻煩。誰會對給自己造麻煩的人上心?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一直堅定地認為:誰家生的孩子誰家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有句罵人的話怎麼說的?有人生沒人養的東西!看看,只生不養,物種都發生變化了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