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好文:平靜比快樂更重要,平和帶來幸福

01

人生,平靜比快樂更重要。

經典好文:平靜比快樂更重要,平和帶來幸福

《月亮與六便士》中寫到: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難以知曉。

由此看出,能清醒地認識自我是擁有平靜的重要能力。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對話的過程,成熟不過是逐漸構建清楚的自我認知,而平靜只是對情緒的各種反應有了理性的思考。

走不出悲傷的人是因為不願直面悲傷。可是,能在快樂時還保持清醒認知的人才是擁有大智慧者。面對讚賞或者貶謫,都能清醒地對待快樂或者悲傷,這本身就是一種蓋世本領,只有不斷思考的人才能掌握。

02

相比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是件相對簡單的事情。

悲傷容易被人察覺,大腦擁有貪圖享樂機制,多巴胺的分泌總是讓人沉醉於快樂而警惕悲傷。所以,當我們悲傷,就會鼓勵自己堅強一點、勇敢一點,用樂觀主義精神去戰勝。可是當我們快樂到忘乎所以,從來不會提醒自己小心快樂,只會沉迷享受。

經典好文:平靜比快樂更重要,平和帶來幸福

所以,熱戀中的人總是甜蜜到忘乎所以,當多巴胺逐漸褪去時,許多人會撕心裂肺到難以自拔,那是因為大腦太貪戀當時的快樂,而快樂就如同悲傷一樣,本身也需要我們質疑。

無論悲傷還是喜悅,都只是一種情緒,既然是情緒,就只是一種感受,感受因時而變,只有平靜歸於永恆。

但是多彩的情緒給予了人生美妙的體驗,倘若無悲無喜,那也是索然無味。對於快樂,可以享受,卻不可以貪戀;就如同對待悲傷,勇於面對,但不要沉迷。

03

古人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可在當今社會,這實在是有點困難。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豈能不驚、豈能無意。現代人大都為了追求快樂,而忘記了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如此這般下來,閒適的心境不得受好些紛擾,恐怕今人是無法做到古人那般悠然自得。

經典好文:平靜比快樂更重要,平和帶來幸福

受人關注讚賞,情緒高漲,歡天喜地;受人打擊譏諷,失意落寞,謹小慎微。在夾雜諸多誘惑的當今社會,要想真正讓內心歸於平靜,要麼學董卿,專注自身事業,不理世間紛擾;要麼學蔡康永,看透世間紛擾,渡人亦渡自己。可是這兩者都是擁有極高修養之人,博學多識,對自身與人性都有著清醒的認識,我等修為不夠的普通人要想效仿,也不是件易事。

經典好文:平靜比快樂更重要,平和帶來幸福

毀滅一個人的,不是悲傷,而是快樂,唯有平靜可以治癒一個人的恐懼、貪戀、慾望、不安。

快樂有其迷惑性,學會平靜才是護身之本。所以,比起快樂,平靜是一件更為困難的事情,似乎也是件更為高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