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在阿拉伯語裡是“紅色的”意思,最初源於用磚紅色的岩土砌成的古城牆,後來無論是皇室宮殿還是平民居所都沿用了這一顏色。磚紅色便成為了馬拉喀什最具代表的元素之一。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中世紀時期,馬拉喀什曾經兩度成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素有“南方的珍珠”之稱。

近年來,馬拉喀什成了火爆ins的大網紅。德吉瑪廣場的不眠夜、馬約爾花園的YLS、巴西亞皇宮的裝飾藝術,還有奢華精美的摩洛哥Riad,長期活躍在旅行博主和ins網紅們的社交平臺上。但也有人說,文青最嚮往的摩洛哥,可能是世界上最坑爹的旅遊城市。

不加濾鏡的馬拉喀什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看看吧。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一大早到達馬拉喀什,我和小夥伴打車來到了傳說中摩洛哥最大、最熱鬧的傳統市場——德吉瑪廣場(Djemaa el Fna)。這是一個自從公元1050年至今還在使用的古老廣場,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白天的廣場平平無奇,甚至有點髒亂差,到處是賣東西的、賣藝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從廣場向四周延伸出幾條街巷。小巷街道狹仄,兩旁擠滿各種店鋪,黃銅鑄造的鏤空花燈、手工縫製的涼鞋、手工編織的掛毯,還有五顏六色的香料、圍巾、包包、拖鞋等等。

雖然馬拉喀什以紅色著稱,但這裡擁有的色彩卻豐富得難以想象,同時喧囂糟雜也是舉世無雙。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廣場西南方向的不遠處是庫圖比亞清真寺(Koutoubla)。它那70米高的光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個光塔中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一個。清真寺前的小廣場一群小孩子在玩耍。孩子們清亮的笑容,為這個古老的清真寺增添了些許鮮活的生命力。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到了晚上,星星燈火次第點亮。夜色籠罩下的德吉瑪廣場成了大型的露天派對。小販們熱情張羅生意,藝人們賣力表演,遊客和當地人摩肩擦踵。吃喝玩樂什麼都有,逛吃逛吃,好不過癮。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這座極具裝飾派藝術風格的花園因時尚大師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聞名於世。每天有多少女孩懷著朝聖的心來瞻仰這座YSL的秘密花園?我就是其中一個。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伊夫.聖羅蘭是摩洛哥的旅遊名片。摩洛哥給他帶來創作的靈感,他和愛人在此沉醉光陰。當年的馬拉喀什還未過度商業化,原生態的異域風情,明豔、濃烈,自成一格。這些色彩光影深刻地影響了伊夫·聖羅蘭的時尚創作

。“摩洛哥教會了我色彩,來馬拉喀什之前,所有東西都是黑色的”。

然而,伊夫·聖羅蘭是這座花園的第二位主人。第一任主人是法國藝術家雅克·馬約爾,傾盡畢生才華創造了這座秘密花園。伊夫.聖羅蘭是在1980年買下花園,之後在此居住和創作。YSL經典的馬約爾藍就是在這裡獲得的靈感。直至2008年伊夫·聖洛朗辭世,他的骨灰被撒在花園裡,在此長眠。可見他真是愛極了這裡。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花園對任何人開放,但裡面卻是空無一人,只有野蠻生長的各種熱帶旱生植物。神奇的是,我們被這個荒涼的綠洲俘虜了,亨利·馬蒂斯的色彩與大自然本來的顏色神奇的融合在一起。”

馬約爾花園不大,種滿了大大小小的仙人掌,還有精緻噴泉、睡蓮池塘和藤蔓亭廊,高低錯落有致。園中別墅格外引人注目,藍色的牆,黃色的窗,綠色的亭廊,高飽和度的色差給人天馬行空、富有童趣的感覺。那一抹無處不在馬約爾藍,據說只能從撒哈拉沙漠的植物中提取,據說十分昂貴。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園中別墅是一個小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以及精品商店,在裡面可以買到特別版的手工藝品、書籍和明信片。花園裡還有一塊休息區域,綠色藤蘿搖曳在斑駁的紅磚牆上。正值午後三點,點上一杯咖啡,配一塊小蛋糕,翻看剛買的YSL紀念畫冊,慵懶而舒適。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本·約瑟夫神學院(Ben Youssef Madrasa)是北非規模最大的古蘭經研究院,距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雖然隱藏在弄堂裡不甚起眼,但這所神學院有132個房間,最多可同時容納900名學生學習,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宗教學徒。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入口通道刻著的一句話。“You who enter my door,may your highest hope be exceeded。”(入吾門者,願你不斷超越自我)

神學院不大,但建築無比精緻。對稱的建築結構、精湛的馬賽克,繁複的門窗造型,無一不體現出典型的摩洛哥建築風格,同時也反映出宗教在整個國家的神聖地位。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同神學院一樣,這座秘密花園(Le Jardin Secret)大隱隱於市,很難找尋。秘密花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下半葉,曾是馬拉喀什的重要建築之一,17世紀末被毀,19世紀中葉重建,幾經易主,終於在2016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跟其他大部分伊斯蘭花園一樣,在秘密花園的中心有一座噴泉和一方池塘。在穆斯林文化中,水是重要的生命象徵,有水的地方是樂園。《古蘭經》裡說,

樂園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

《古蘭經》將樂園描述為“溪水流過的花園”。對於生活在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的摩洛哥民族來說,一個理想的棲居之地便是秘密花園這般的樂園吧。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在小巷轉悠久了,我發現手機google地圖失靈了,找不到我們的酒店了。給酒店前臺打了電話,前臺小哥讓我們回到廣場,他來接我們。迷宮般的麥地那對於路痴非常不友好。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摩洛哥之所以成為網紅,還有一大功臣就是當地的Riad。Riad是由傳統摩洛哥庭院改建而成的酒店。一般在Booking或者Airbnb上寫著riad字樣的酒店,通常不會太差。馬拉喀什幾乎聚集了摩洛哥過半數的網紅Riad。從民宿到星級酒店、度假村,或復古或時髦,或清新或朋克,多種Riad風格任你選擇。

很多Riad大隱隱於市,與周邊古城完美融合,只有走進去才發現別有天地。Riad內部通常都會有一個標誌性的“回”字形庭院建築,周邊種滿了各種綠植,中間是摩洛哥式天井,通常還有一個方形泳池。樓頂還要有一個露臺,可以躺在軟軟的沙發裡,喝著薄荷茶,看著夕陽下的麥地那老城。


馬拉喀什的一天,遇見芸芸眾生的普通生活,也遇見了無限的夢境與靈感、傳統與先鋒、時尚與藝術。匆匆一瞥的際遇,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馬拉喀什,我“抬頭看到了月亮”。

第二天一早,我們出發去撒哈拉。清晨的德吉瑪廣場十分安靜,揮手告別馬拉喀什,還有一絲不捨和遺憾。來去太匆匆,望後會有期。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旅遊Tips:

1.美食

摩洛哥的傳統美食極具特色。最出名的莫過於塔吉鍋(Tagine)了。塔吉鍋有一個帽子狀的蓋子,蓋上蓋子,只需要很少的水,甚至不用水,就可以完成烹飪。塔吉鍋燉菜一般是用羊肉、牛肉或魚肉為主菜,土豆、洋蔥、鷹嘴豆為配菜,文火慢燉,既最大限度減少了水分的流失,又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另一個摩洛哥經典是庫斯庫斯(couscous),北非小米,是當地的主食,通常與蔬菜或肉類燉制,然後一齊食用,拌沙拉很好吃。

2.購物

純天然的阿甘油是最受遊客歡迎的摩洛哥特產,不含人工合成的化學成分,是不可多得的護膚品。阿甘油是由只生長在摩洛哥西南部的阿甘樹上的堅果純手工榨取而成,在世界範圍內被公認為護膚界的”液體黃金”。只是在路邊商店購物時候,儘量要砍砍價。

3.出行

2016年之後,摩洛哥對中國免籤。拿著護照和行程單就能出發!城際交通以火車、旅遊巴士(CTM)和包車為主。比較大的城市之間會通火車,比如卡薩布蘭卡、拉巴特、馬拉喀什、菲斯等。比較偏遠的小地方只能坐CTM或包車抵達。進沙漠沒有公共交通,只能包車或自駕。

4.文化

摩洛哥以阿拉伯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為主,很多當地人並不懂英語,但跟酒店服務生、民宿房東、包車司機等人溝通用英語是沒問題的。

摩洛哥是小費文化盛行的國家,多準備一些零錢。對於大街上熱心幫忙帶路,推銷商品的當地人,請禮貌拒絕。如果要接受服務,先問清楚價錢。

摩洛哥人忌諱別人給他們拍照,特別是偏遠地區的人們。所以想拍人物的話,最好提前跟他們溝通好,經過他們允許再拍照。

馬拉喀什|摩洛哥的“月亮與六便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