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一人獨相十九年,是不是因為有金國老闆撐腰,宋高宗不敢動他?

一德格天1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話,說當宋高宗在紹興十一年,提出和金國議和的時候,金國提出一個要求,就是宋朝不能撤換秦檜。也正是有這個要求,秦檜在宋高宗時期,獨自執政19年,宋高宗一直不敢撤換他。那麼,這個話是不是事實呢?

我搜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查到金國要求宋高宗做這個承諾的話。顯然,這個話,只是一個民間傳說。

(秦檜劇照)

而且,我也認為,這樣一個民間傳說,肯定不可能是真實的。為什麼說不可能是真實的呢?

一、金國可不可能提出不準撤換秦檜宰相的要求?

金國皇帝也是皇帝,他對皇帝的心思應該是非常瞭解的。如果金國提出這樣一個要求,宋高宗只會提防秦檜。一旦提防秦檜,就算用他當宰相,也不可能讓他獨相。如果宋高宗礙於金國的情面,不敢罷免秦檜的宰相之位,宋高宗也並不是對秦檜沒辦法,他可以輕易就讓秦檜“暴斃”。這樣的事例,在歷史上是數不勝數的。

而且,一旦金國提出讓秦檜獨相的要求,宋高宗肯定會懷疑秦檜是奸細。一旦懷疑秦檜是奸細,還會同意秦檜的主張,和金國和議嗎?

再說了,如果金國真的提這個要求,他怎麼把這麼信息傳遞給宋高宗?若是寫成信,那麼這可能就是宋高宗讓秦檜死的證據。如果讓使者回來傳話,使者回來後,難道秦檜不害怕他洩露出去而殺人滅口嗎?事實上,根本就沒有使者出現意外這樣的情況。可見,使者並沒有傳過這樣的話?

(宋高宗劇照)

二、金國有沒有必要提這樣的要求?

事實上,首先提出議和的,並不是金國,而是南宋。當時,雖然岳飛等人打得金國節節敗退,但是,以金兀朮為代表的金國高層,還一直堅持和南宋抗爭,並沒有提出過要和南宋議和的主張。

當然了,也不能說金國沒有那樣的想法。事實上,金熙宗為了和金兀朮搶奪權力,已經釋放出想要和南宋議和的信號。一是把已經去世的宋徽宗升格為天水郡王,而不再是之前的昏德公。而且,這個天水郡王的封號,還不再有侮辱性的字眼。同時把宋欽宗也升格為天水郡公。除此外,還釋放出宋高宗的生母韋太后還活著的信號,讓宋高宗為了迎回韋太后,主動提出議和。

但是,金國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它並不想向宋朝示弱。一旦示弱,在今後的議和談判中,他們就佔不到什麼便宜。而提出宋朝不能撤換秦檜,不但會把事情搞砸,而且還是一種示弱的表現,金國沒有必要這麼做。

(金熙宗劇照)

三、秦檜獨自執政19年是金國的要求還是宋高宗的心意?

秦檜獨自執政19年,並不是金國的要求,反而是宋高宗的心意。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只有秦檜當宰相,而且是獨相,才能把抗金勢力打壓下去,堅持延續和金國議和的主張。要是別人當宰相,或者是有誰和秦檜一起當宰相,都不能把這件事做好。

其二,秦檜獨相,可以把割地賠款的責任,推到秦檜身上。宋高宗當然知道,割地求和,那是恥辱的事情。幹了這樣的事情,將來百年後,是無臉去見列祖列宗的。而且,後人在寫歷史書的時候,也會把他盯在恥辱柱上。用秦檜為獨相,可以把這一切的責任,都推在秦檜身上,讓人認為,這都是秦檜乾的。秦檜去世後,宋高宗甚至對人說,他每次在見秦檜的時候,靴子裡都會放一把刀子。宋高宗為什麼會這樣說?就是給人一種感覺,自己是被秦檜挾持著的,身不由己的。這樣,就很好地把責任推到秦檜身上了。

總之,不管從哪個角度都可以看出,秦檜獨相,與金國沒有關係,而是秦檜和宋高宗狼狽為奸的結果。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不是趙構不敢動秦檜,而是趙構離不開他。秦檜投趙構所好,是秦檜能獨相19年的原因。

(我和大家一樣,曾經扇過跪在岳飛面前的秦檜像大耳光,感覺手挺疼!但心裡痛快!)

看看趙構對秦檜的評價:秦檜力贊和議,天下安寧。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復備,皆其輔相之力。誠有功於國。

趙構認為只有對金主和,只有劃江南北而治,只有二帝不返,他的皇位才牢固。而秦檜幫他完成了他的所有心願,所以趙構認為秦檜是南宋的有功之臣。


(趙構劇照)

秦檜無異於牆頭草,金國若讓他做奸細,還真是打錯算盤了。秦檜被擄到金國後,在金營做過官,在那時,他這棵牆頭草絕對是倒向金。

後來返回趙構身邊,又義無反顧地倒向趙構,幫趙構殺掉要迎回二帝的岳飛,又與金國簽定“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朝統治方案。

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金國是其老闆,他有反對議和的表現;有敢於與金國作對的史料記載;而關於秦檜為金國奸細的所有史書記載,要麼因作者為彈劾秦檜者,缺乏客觀可信度;要麼證實是虛構的偽書。

一、反對議和的表現。

其實在北宋末年,秦檜有反對與金議和的記載。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初,金軍南犯,秦檜上奏:對金軍不宜過於怯懦。


十一月,金兵包圍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派使臣入京,要北宋割給三地,否則就進攻汴京。

秦檜上奏四事:召百官詳議;加強城防;將金使安置城外,不許入城;最多割燕山一處之地。

(詳見《宋史》卷473: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遣使求三鎮,檜上兵機四事:一言金人要請無厭,乞止許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詐,守禦不可緩;三乞集百官詳議,擇其當者載之誓書;四乞館金使於外,不可令入門及引上殿。)

宋欽宗委任秦檜為幹當公事,隸屬河北割地使張邦昌。秦檜認為這是專門割地求和的差事,與自己的主張相違背,一連上了三個辭職奏摺。

(詳見《宋史》卷473:不報。除職方員外郎。尋屬張邦昌為幹當公事,檜言:"是行專為割地,與臣初議矛盾,失臣本心。"三上章辭,許之。)

北宋政府為求金國退兵,準備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


宋欽宗召百官表決割地一事,秦檜等36人堅決反對,70人同意割地。

秦檜反對割地的強硬態度被宋欽宗所欣賞,不久便提拔秦檜為御史中丞。

二、呂左相彈劾秦檜,使其被罷官,也沒能找到秦檜通敵的死罪證據。

紹興二年,呂左相和眾多親信一起彈劾秦檜,大家羅列了秦檜的很多罪名,但卻沒有奸細這個通敵重罪。雖然最終高宗將秦檜免了丞相一職,卻保住一條性命,日後終東山再起。

試想,若證據確鑿,呂顯然不會浪費叛國罪這樣重大的死罪罪名。

三、秦檜有和金國對抗的正史記載。


1、秦檜有支持岳飛抗金的實際行動。

《金佗續編》卷十·《絲綸傳信錄》卷九:岳家軍出師抗金,到蔡州,秦檜“令戶部給銀、絹伍千匹兩,充搞軍支用,今賜夏藥內侍一就押賜。”

《金佗續編》卷十·《絲綸傳信錄》卷九:岳家軍收復穎昌,秦檜又下達《收復穎昌令開具立功人員等省劄》,“令岳飛開具立功人員等第,疾速保明間奏 。”又於七月初四日下達《賜金帶金椀等省劄》,除了給岳飛“賜金帶金椀”,還“委大臣親送物資前往前線以表獎賞。”

《金佗續編》卷十《絲綸傳信錄》卷九:得悉郾城大捷,秦檜於七月廿三日下達《郾城獲捷支犒士卒省劄》,“令戶部支降見錢關子貳拾萬貫付岳飛等搞賞。”

2、秦檜曾下《討烏珠檄書》,並懸賞捉殺兀朮。



(詳見《系年要錄》卷一三六,紹興十年六月甲辰記事:惟彼烏珠,號四太子,好兵忍殺,樂禍貪殘。陰蓄無君之心,復為倡亂之首。殘殺叔父,擅奪兵權。既不恤壯士健馬之喪亡,又豈念群民百姓之困苦。罪在一夫謀己之私,毒被寰宇兆民之眾。)

3、紹興八年,秦檜曾利用與金太宗的弟弟完顏昌的私交,意圖爭取完顏昌支持南宋。導致完顏昌被其哥哥以通宋謀反罪殺掉。

(詳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九七,紹興九年八月十一日戊午記事。)

四、 秦檜“金國奸細”說無確鑿證據。

1、金國奸細說最早出自朱勝非寫的《秀水閒居錄》,但因朱曾參與彈劾秦檜,其客觀可信度不高。

2、另一本常被用作“秦檜奸細說”證據的史書叫《南遷錄》,已被考證為偽書。

3、秦檜將自己南逃的過程寫進一本書《北征紀實》,其中自我辯白處太多。



(詳見《四庫全書總目》:(《南遷錄》)舛錯謬妄,不可勝舉,趙與時《賓退錄》、陳振孫《書錄解題》皆斷其偽。)

秦檜被認為有金國撐腰,被認為是金國奸細也是有依據的。

秦檜一家隨二帝被擄至金國,他在金太宗的弟弟完顏昌帳下當過“參謀軍事”。據記載,完顏昌圍困楚州(今江蘇淮安)時,秦檜給楚州守軍寫過勸降書。

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隨完顏昌進攻山陽(今江蘇淮安)。也就是在這次隨軍途中,據秦檜交代,他殺了監視他的金兵,搶了小船,攜家眷逃至行都杭州。

對於秦檜的片面之辭,朝中上下懷疑的很多,大多認為他做了奸細,否則金國不可能放他全家回來。

對於歷史的重重迷霧,您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


小熙為人人




漫談秦檜之——爸爸愛我,我愛爸爸



靖康二年金國決定廢除欽宗,立張邦昌為傀儡。曾因赴金營擔綱割地使而臨時升為試御使中丞的秦檜當時已經退休在家,聽到這個消息後秦檜覺得大大的不妥,於是跳了出來“上書存趙”。秦檜客氣了一番後,語重心長地說

……契勘張邦昌在上皇時,執政日久,伐燕敗盟之計,皆所預知。今若冊立,恐元帥大兵解嚴之後,奸雄竊發,禍及無辜,將不稱元帥弔民伐罪之意……

秦檜仔細分析了張邦昌後認為:張邦昌這個人看起來骨頭軟,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壇老油條,別看大金重兵駐在汴梁時張邦昌顯得很乖,如果上國大軍一回家張邦昌這傢伙必然會鬧出很多妖蛾子

老趙家管這塊地管了一百多年,他張邦昌算什麼東西?根本無法服眾。上國大軍一班師,就算張邦昌不造反也必然會有其他奸賊跳出來造反。如此一來,上國養羊剪毛的計劃將完全落空

秦檜鄭重指出,最好的辦法是:

……於趙氏中推擇其不預前日背盟之議者,俾為藩臣,則奸雄無因而起……

在宗室裡找一個沒有從政經驗、不會想著背叛大金的雛兒,立為大宋皇帝,實為大金藩臣。如此一來,被立為皇帝的人將世世代代感恩大金,想造反的人也找不到正當理由。豈非妙極?

~《靖康稗史箋證》卷四.南征錄匯箋證.《大金吊伐錄》卷三。天會五年二月十四日朝散郎、試御史中丞致仕秦檜狀



事情的發展果然正如秦檜所料。三月底金軍開始分路回家,準備去好好品嚐勝利果實。四月張邦昌就開始聯絡號稱擁兵百萬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並送去了璽印,還說服了出家為尼的元祐孟皇后出面支持趙構登基為帝

估計金人看到這些事心裡必然懊悔不已,才明白秦檜當時的一片苦心。不過還好,目光長遠的秦檜已經被不解風情的金軍捉到了金國,此時正與徽宗關在一起




趙構恢復的大宋只比收復幽薊前的大宋少三鎮,這個消息也傳到了他爸爸宋徽宗的耳朵裡。徽宗喜出望外,毅然決然出面替兒子與金國講和,但是有一個客觀條件限制了徽宗的想象力——階下囚該如何“講和”呢?

秦檜勇敢地站了出來,熱情洋溢地替徽宗寫下了一份情真意切的投降書。這份降書就是秦檜引以自豪的“草徽廟之二策”

金太宗完顏晟讀完這份降書後擊節讚歎,深深折服於撰稿人的胸襟和才華。完顏晟覺得秦檜這等人才不應該在俘虜營中消磨歲月,他應該在廣闊的宋金戰爭中為女真人的統一大業作出更大的貢獻。於是金太宗把秦檜賜給了完顏昌。秦檜的談吐和見識再次征服了完顏昌,完顏昌留秦檜在帳前做了一名“任用”


秦檜不負眾望,勤勤懇懇殫精竭慮地替完顏昌出主意想辦法,以溫暖的親情勸降了王仲山、王仲嶷、鄭億年等大批南宋官員,以前御史中丞的身份給不識時務的南宋楚州軍民捎去了善意的勸降書……

有付出就一定有回報。短短兩年,秦檜便由打雜的“任用”升為了“參謀軍事、隨軍轉運使”,既負責作戰時替完顏昌出謀劃策,又負責掌管和調配完顏昌軍中錢糧,還負責陪同完顏昌親切接見來自南宋的求和外賓

在沖天戰火中秦檜成長為完顏昌帳前第一紅人,紅到可以違反金軍慣例,攜帶家屬隨軍


四十啷噹歲的秦檜把人生中最好的歲月貢獻給了大金的統一事業


建炎四年,南宋張浚在陝西蠢蠢欲動,妄圖反攻倒算,於是與完顏昌、秦檜大軍協同作戰的完顏宗弼被調到陝西。金軍在江淮、山東一帶的實力頓時減弱

不久,前大宋試御史中丞秦檜帶著老婆、侍婢、書僮、老家僕、老手下,一行六人殺掉金軍看守、揹著一千緡錢(約三千四百斤),順利地登上了開往南宋的客船


~參考書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這個問題下好幾個答主的名頭大得讓人瑟瑟發抖,不過,掛著“歷史作家”或“大學歷史副教授”的他們似乎在查找史料這方面出了點問題。友情提示:

相關史料不在《蒼井》、《石原》等作品集中


鑑於秦轉運使在天眷元年至皇統元年期間的優異表現,金熙宗完顏亶和都元帥完顏宗弼商議後鄭重決定


一定要把保證忠心耿耿的秦轉運使的南宋唯一的宰相的超然地位當作金宋議和的必須條件之一






朱熹評價秦檜“有骨力”這一段出自

胡康侯初甚喜之,於家中問雲[秦會之歸自虜中,若得執政,必大可觀]。康侯全不見得後來事,亦是知人不明。又云[秦會之是有骨力,惜其用錯]。

胡康侯就是理學大儒胡安國,胡安國死於紹興八年,他根本沒有來得及觀摩秦檜的精采表演。

秦檜回到南宋之初被樹立為捨身殺敵志不忘宋的忠勇之士,他的“乞立趙氏書”南宋版與金國版有一點差異,他回到南宋後宣稱他曾強烈要求金虜放回欽宗,由金國策立欽宗為帝。秦檜乞立趙氏書南宋版獲得了士大夫們的一致好評

朱熹沒有機會欣賞“秦檜乞立趙氏金國版”,所以評價了一句“秦會之是有骨力”,但秦檜在南宋並沒有表現出他傳說中的骨力,所以朱熹“惜其用錯”


拋開有骨力這個梗,朱熹對秦檜迴歸南宋的真實看法是:

因話及秦丞相,問[當時諸公皆入虜,渠何以全家得還]?曰[此甚可疑。當和親時,王倫自虜至,欲高宗屈膝,中外憤怒。秦老出,有人榜雲“秦相公是細作”]。

朱熹沒有秦檜是奸細的真憑實據,他只能與弟子們說“此甚可疑”,再借臨安人之口說“秦相公是細作”。朱熹的身份和他身處的時代畢竟不能因為“懷疑”便誣人清白


~《朱子語類》本朝五


曾在另一篇相關答案中寫過,當時對秦檜真實身份持懷疑態度的人一大堆,包括時任宰相朱勝非以及後來的南宋史家呂中、趙牲、李心傳、徐夢莘……






秦檜的真實身份在金國末期得到解秘

厥後金人徙汴,其臣張師顏作《南遷錄》,載孫大鼎疏,備言遣檜間我,以就和好。於是檜之奸賊不臣,其跡始彰矣。

~《鶴林玉露》甲編卷五.格天閣

金國滅亡後孫大鼎的一份以金宋戰和論金蒙戰和的上疏流傳了出來,其中孫大鼎對秦檜的高度評價讓大夥終於恍然大悟


那麼,孫大鼎是怎麼說的呢?

~《大金國志》卷24.直院孫大鼎上宣宗書







估計又有人要跳出來說《鶴林玉露》、《大金國志》、《南遷錄》、《四朝聞見錄》、《朱子語類》、《宋史》、《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興小紀》……都是穢書,都在惡意誣衊秦聖相,都不可信

好吧,你寫幾千萬字來誣衊為國釣魚吧。





為國釣魚


紹興元年(1131年),秦檜任參知政事,隨後拜相,第二年被彈劾。紹興八年(1138年)再相,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時年66歲。前後執政十九年,追贈申王。

朱熹的評價:秦會之(秦檜,字會之)是有骨力,惜其用之錯。他是見得這一邊難成功,兼察得高宗意向亦不決為戰討計。

金兀朮秘密與宋高宗口頭約定,不得中途換相。有人說,這沒有證據。

我們看宋高宗一朝的宰相任職時間:

李綱 建炎元年 共一年(實際75日)

黃潛善 建炎元年-建炎三年 共二年

汪伯彥 建炎元年-建炎三年 共二年

朱勝非 紹興二年-紹興三年 共一年

呂頤浩 建炎三年-建炎四年,紹興元年-紹興四年 共五年

杜充 建炎三年-建炎四年 共一年

範宗尹 建炎四年-紹興元年 共一年

趙鼎 紹興四年-紹興八年 共四年

張浚 紹興五年-紹興七年 共三年

秦檜 紹興元年-紹興二年,紹興八年-紹興二十五年 共十九年

万俟卨 紹興二十六年-紹興二十七年 共二年

沈該 紹興二十七年-紹興二十九年 共三年

湯思退 紹興二十九年-紹興三十年 共一年

陳康伯 紹興二十九年-紹興三十二年 共三年

朱倬 紹興三十一年-紹興三十二年 共一年

我們看到丞相的任期有重疊的,因為宋朝的丞相不一定只一個,有時候是三個,大多數是二個。

其他的宰相在位時間都很短,但唯獨秦檜在位時間長,有時候還是獨相。

秦檜臨死的晚上,趙構假惺惺去看他,看秦檜確實是不行了。回宮後,趙構立即起草了詔書,解除秦檜家族一切職務。第二天一大早,詔書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公佈朝廷。秦檜死訊傳來,趙構長出一口氣拔出了靴中短刀說:“從此,我再也不用靴中藏刀了!”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

金兀朮口頭約定不得換秦檜相位是可能的。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秦檜是由金國派回南宋的代理人,這個根據多種史料,已經可以相互佐證了。

秦檜是由金國撐腰的說法是有一定依據的。

秦檜投靠了金國

在其他被俘的宋朝官員被流放到東北的廣寧府(即遼時的顯州)時,只有秦檜被金太宗賜給了完顏昌(撻懶),留在了燕山府。秦檜在完顏昌手下,做到了“軍事參謀”一職。在攻打楚州時,秦檜還幫金軍寫過勸降書,讓楚州軍民投降。

秦檜被放回南宋做金國內應

完顏昌在攻陷楚州後不久,秦檜就回到了南宋。

按照《宋史》的記載,秦檜自己說能回到南宋,是他殺死了看守他的金兵,並且奪了船隻,還有船上的財物,這才能夠帶著妻子王氏和僕人,航海而歸。

秦檜不是萬人敵、百人敵,這也必須是十人敵了,高手呀。

《宋史》中,也記載了對他迴歸的質疑,就不多說了,肯定是被完顏昌放回來的。

秦檜的升遷全靠完顏昌和完顏宗弼

秦檜回到南宋的第二年,即1131年,因為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和議方案,被升任宰相。但是,由於當時完顏昌在金國的議和主張並沒有得到金國大部分官員的支持,暫時擱置。

秦檜也因此,在1132被罷相。

1135年,金太宗去世,完顏昌主政,宋金達成議和,秦檜開始復官。

1138年,秦檜二次拜相,宋金開始新的議和談判。

1139年,完顏宗弼殺死了完顏昌。

1140年,完顏宗弼進攻南宋,高宗準備再次罷免秦檜,幸得秦檜同黨勸諫,得免。

1141年,完顏宗弼進攻不利,有了跟宋朝議和的意願,和議的接線人自然是秦檜。

完顏宗弼和秦檜書信往來不斷,有名的書信就是“必殺飛,始可和”。

秦檜的起起落落基本上和宋金之間的戰爭和議和相呼應,只要金國想議和,就會立刻想起秦檜。

紹興議和的附加條件

根據宋代葉紹翁所著的《四朝聞見錄》所記載,“蓋秦檜欲脅君固寵金人,又藉之以堅和好,盟書所載,不許以無罪去首相”,說明在紹興和議的附加條款中,有一條寫明瞭不允許罷免秦檜的宰相之職。

《四朝聞見錄》作為當時親歷者的一本私人筆記,還是比較可信的。

秦檜在金國備受關注

根據《金史》的記載,南宋有使者前往金國,都會被金國的重要人物問及秦檜的情況。開始是完顏昌、完顏宗弼,後來是完顏亮,即海陵王。

秦檜死後沒幾年,完顏亮就篡位,開始南下伐宋。

從以上的事實來看,秦檜就是金國在南宋的代理人,背後有金國撐腰。宋高宗為了和議,即使秦檜在朝內做的再離譜,也是不敢動秦檜絲毫的。


奕天讀歷史


秦檜之所以能夠攜家小從金國平安回來,與金國國主和大臣的戰略構想是有一定關係的。你想,一個被抓到千里漠北的人,在那個交通極為不便、兩國交戰的烽火時代,要帶領家人長途跋涉,平安回國,且毫髮無損,既未被盜賊搶劫,也未被軍隊俘虜,沒有金主的意思,恐非可能。

因此,秦檜歸國,或有金主的安排或首肯,倘如此,那麼秦檜歸國,便一定會帶著金人的使命,至於這個使命是當間諜,還是促成某些事情,那就看金人對秦檜的期望值有多高了。

然而,無論金人要秦檜實現什麼目的,秦檜都已經回到了南宋,回到了他的祖國,只要秦檜沒有強力推動北伐,只要他沒有與金國成為死對頭,只要他促進了與金國的和談,避免了戰爭,且在和談的過程中做更有利於金國的建議,那麼他就能對金國有了交待,不至於讓金人後悔釋放他回國。

而作為秦檜自己,已經歸國,而且攜帶著全部家眷,金人對自己就沒的要挾和威脅,無論金人當時對自己有怎樣的要求,他只要能基本交待,就能高枕無憂。這樣,他無須明目張膽地當間諜,也能處理好與金國的關係。所以,秦檜歸國後的定位,就是儘量避免南北開戰,儘量促成和談,儘量在和談中讓金國滿意。

而從宋高宗趙構的角度來考量,他向金人乞和的態度,一直是那麼熱切而堅定。因為他從自立為皇帝開始,就始終被金兵追殺,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從陸地到海上,被金兵追殺得如同喪家之犬,他的驚恐情狀,可以從他的親筆信中看出,1129年,趙構被金人追殺到江寧(今南京)時,曾經金軍左副元師粘罕寫過一封信,他在信中說:

“自汴城而遷南京,自南京而遷揚州,自揚州而遷江寧,建炎二年之間,無慮三徙。今越在荊蠻之域矣,所行益窮,所投日狹,天網恢恢,將安之耶?……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學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隸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無有二上矣。亦何必勞師遠涉,然後為快哉……伏望元帥閣下,恢宏遠之圖,念孤危之國,回師偃甲,賜以餘年……”

他那搖尾乞憐的神態畢現。為了活命,為了可能的榮華富貴,這種求饒的狀態下,他有什麼不可以出賣的?無論錢財,領土,尊嚴,他都一定是在所不惜的。

因此, 1130年,秦檜被俘4年後,突然自金國攜家逃回,而作為皇帝的趙構,不顧滿朝文武的質疑聲,如同抓到了一根救命草,立即任命秦檜為禮部尚書,第二年任副宰相,不久任宰相,其升速之快,超乎尋常。雖然秦檜任相一年後就被朝臣論罷,但自1138年後,趙構重新任他為宰相,此後當了18年宰相。

宋高宗不敢動他?非也,宋高宗不是不敢動他,而是有求於他,或者說倚仗於他。宋高宗被金兵追殺嚇破了膽,他要的是安穩,要的是皇位,哪怕這個安穩是以犧牲國土為條件,哪怕這個皇位是以出賣尊嚴為代價,他都毫不在乎。

而要安穩,要皇位,就得向金人求,因為秦檜是“金歸”,與金朝上下多有交往,知己知彼。同時,秦檜不但認同乞和,而且始終支持、竭力落實。所以,政治主張上的一致,使二人結成了利益同盟,自然會對秦檜高看一眼,從諫如流,且信任有加。


帝國的臉譜


秦檜的老闆不是金人,而是宋高宗,那些說秦檜是金朝奸細之類的話,都是後來的人編出來“自我安慰”的,因為他們實在理解不了秦檜和宋高宗的關係,只有編些故事來自我麻醉,找理由來幫宋高宗“開脫”,秦檜如果成了奸細,那殺岳飛也好,議和,實際上是投降也好,都跟宋高宗沒關係了,那是敵方臥底乾的,宋高宗不過是被敵人的奸細給騙了而已。

然後事實上,秦檜幫宋高宗完成了他夢想了十多年的議和(投降),宋高宗終於坐穩了他的皇帝寶座,內憂外患全都解決了,他為什麼要去“動”秦檜!議和之前,宋高宗外有金人虎視眈眈,隨時小命不保(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覺得的),內有軍人勢力坐大,名將輩出,一個不斷出英雄的時代,“皇帝”就是最危險的,想想三國就能明白,三國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皇帝最沒有存在感的時代。而秦檜幫宋高宗完了投降式的議和,金朝不再以滅亡南宋為目標,內部又解決了掉了各路大將,收回兵權,宋高宗的內憂外患一下子全都解決了,終於可以安穩了。

秦檜出場前,宋高宗雖然是皇帝,但迫於報君父之仇,以及收復中原的輿論壓力,無法實現他的投降主張,之前的宰相,不管立場如何,只要一提到議和,就對宋高宗有所保留,他們迫於輿論壓力,搞投降總投得不徹底,最後“和”不成,搞得宋高宗要投降投不了,直到秦檜出來,“勇於承擔罵名”,積極而且非常堅定地貫徹宋高宗的“議和”意志,對宋高宗來說,秦檜這麼好用的“工具”,而且幫他辦成了別人都沒辦成的大事的人,“動”他幹什麼!

宋高宗對秦檜是真心感激,議和實現的第二年,秦檜過生日,宋高宗親自下詔表揚秦檜,說:

朕聞賢聖之興必五百歲,君臣之遇蓋亦千載。夫以不世之英,值難逢之會,則其始生之日,可不為天下慶乎!

讚揚秦檜是五百年才出現一個的聖賢,像秦檜這樣不出世的聖賢英傑,他的生日,天下人都應該慶祝!

紹興十九年,宋高宗又親筆為秦檜的畫像題辭,說:

惟師益公,識量淵衝。盡闢異議,決策和戎。長樂溫凊,寰宇阜豐。其永相予,凌煙元功。

這篇題辭讚揚已是太師、益國公的秦檜,勇於承擔,力排眾議,辦成了對金議和(投降)的大事,換來了天下太平,功勳足以和凌煙閣的功臣相媲美,宋高宗在題辭中公開表示,要秦檜“其永相予”,就是永遠做我的好宰相。

所以,宋高宗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動”秦檜,因為動了秦檜,很難找到另一個像秦檜這樣的辦事能力強,又不計較個人名譽的奸臣,“笨”是奸臣的致命傷,很多人想來當奸臣,但智商太低,最後只能當炮灰,但秦檜心恨手辣,又聰明能幹,雖然壞事做絕,但卻榮華富貴,善始善終,可謂古今奸臣第一人,這樣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奸臣,對宋高宗來說,你把他換了,再去找誰來接替啊!


只愛潘多拉


曉風2016!拉黑他人,更表明你的無知!以你的認知,來判斷,岳飛無寸草之功!卻多有敗逃之罪,趙皇與秦相為何不把其早早正法呢?卻在把岳飛從第四次北伐時調回後,以明升暗降的手法治罪呢?如你說的趙皇與秦相如此的英明神武!卻讓人覺的矛盾重重,他們不是個正常人嗎?你看史多來解釋一二?


用戶105868281545


每個國家都有自主權,何必議和,到底中國侵略金國,還是金國侵略中國,而我們都有捍衛國家主權,如果中國沒有人才出來抵抗,真正打不過敵人必須認輸稱臣,但我們中國有人才,有大將軍嶽飛能打敗金國,已經打勝戰幾百次,何苦議和!秦檜為了賣國救榮,所以害死了嶽飛,經過1000年的曆史考証,結論出對秦檜賣國賊的承罰,永久性跪在續罪人


用戶93675938744公正


金老闆撐腰 ,抓著趙構的把柄,替他辦著見不得人的事,制衡著軍方勢力,把握著宋朝的文官勢力.幫他揹負著惡名.你是沒本事的皇帝 ,你敢殺嗎?.殺了他,有誰願意替他做這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