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三國時期沒有超一流名將,比不過其他朝代,真的嗎?你怎麼看?

易紅青


問題本身就很沒價值。動不動超一流、一流掛嘴上,“流”的標準是什麼,臨界是什麼。是有人打分然後按分數排序 ,劃定個比方說95以上超一流,90以上一流,還是咋的。

通史大佬很喜歡這種名將排名,彷彿他粉的是白起,你粉的是葛亮,所以他就比你有優越感了。評價歸評價,排名鬧哪樣,關公戰不了秦瓊,只能在現實裡跟樂進于禁曹仁這些人交手。

這種名將排名很喜歡戰績論。問題是戰績這東西本身就不是統一標準。好比一張試卷比誰的分數高,然而都不是統一的試卷,有人是160分的卷子有人100分的卷子,有人是奧賽試卷有人是普通難度的試卷。拿著分數來 排名,你可以排,但這個排名的意義呢?

船先生吐槽三國粉,那我也給三國的名將辯護一下。

三國名將不顯首先得怪時代,戰績都不太好刷。戰績最基礎的無非是人頭數跟攻城數。戰國的人頭數跟三國能一樣嗎?連兵制都不同,比殺敵數的價值在哪裡。

戰國的郡縣徵兵制下,作戰時所有及齡農民都有可能被強迫入軍隊,所以一場大戰雙方往往徵發全國壯丁,起傾國之師,動用幾十萬人。長平之役,趙國“悉其士民,軍於長平之下”,秦國“賜民爵各一級,發十五以上,悉詣長平”。但其中的成分,可以說絕大多數都不是職業的軍隊。《商君書》中甚至有“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的記載。婦女老弱也算兵。

參戰規模擴大,使得大規模戰役的勝利看起來含金量更高,斬殺數的增加意味著戰績可以非常漂亮。

——於是戰國名將可以看起來很強。白起動不動殺個幾十萬,幾十萬裡有多少是被臨時徵調來的農民,類似於驅市人而戰的。這樣的人頭數價值跟職業化程度提高的甲首價值能一樣?

三國比較普遍的是募兵與世兵制了,他們是更加職業化的軍隊。而訓練有素的職業化部隊打缺乏訓練的農民是什麼樣的呢?

初平二年,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勃海界,欲與黑山合。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賊棄其車重數萬兩,奔走度河。瓚因其半濟薄之,賊復大破,死者數萬,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 。

公孫瓚兩萬輕鬆大破三十萬黃巾。

初平二年,黃巾三十萬眾入郡界。劭糾率文武連與賊戰,前後斬首數千級,獲生口老弱萬餘人,輜重二千兩,賊皆退卻,郡內以安。

連應劭一個沒什麼作戰經驗的人都能一邊倒地暴打。

士家制度的產生,使得有了固定的職業化軍人。職業化的提高,使得三國時期的作戰兵力很少有誇張的幾十萬。袁曹之間的官渡之戰,袁紹大約也就不到十萬人。劉備伐吳不過是數萬人,最多也就八萬多。更多時候是數千,萬人的戰鬥。

軍隊就這麼多,人頭數是沒法刷那麼多了。而三國裡擄掠百姓雖然也很常見,但屠殺百姓刷人頭還是不太盛行的。陸遜因為石陽的事被裴松之痛罵,諸葛亮在渭濱軍民安堵又是當代楷模。三國也就是能在破賊文書上稍微虛報些了。不過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進步呢?

問題來了,大破數萬跟戰國時斬殺幾十萬哪個戰績好看?

第二個要怪的應該是陳壽了。

裴松之言“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遊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時有所脫漏”,陳壽作《三國志》雖然嚴禁審慎,但缺點就是過簡,在戰爭描寫上尤其明顯。

首先,對於大多數戰爭的兵力記載都缺乏記錄。赤壁之戰兵力?不明。官渡呢,不明。夷陵呢,不明。兵力數據,很多都是從別的地方注來的。像前面提到的劉備伐吳兵力,殺八萬還是《傅子》裡提的,支黨四萬是《魏書》的說法,陳壽都沒有寫。

很多戰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方帶著數量不明的兵力,打敗了數量不明的另一方。作戰規模本來就小,還不寫清楚兵力,讓人怎麼吹?當然,陳壽本人審慎的風格是優點,但如果能動不動口胡十萬出來(不針對孫權),三國的戰爭也不至於那麼寒磣啊。

再者,陳壽的行文過於簡潔,缺少對於戰局的誇張性描繪。關羽斬龐德降於禁圍樊城,威震華夏,如此驚心動魄的大戰,在《關羽傳》裡就“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悳。”就沒有了。資料缺乏自然是一方面,但司馬遷的資料其實也不豐富,如果《三國志》的作者是司馬遷,相信會有更精彩的描寫。

司馬遷的《史記》中,比如樊酈滕灌的記載是這樣的:攻某地,先登/破之/卻敵,斬XX,俘XXX。

陳壽的《三國志》中 ,比如樂進于禁的記載是這樣的:從攻某地,破之。沒有了。

更慘的是蜀漢一方,記載是這樣的:

我們管這叫留白。

司馬遷記白起的畫風是這樣的:

明年,白起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與客卿錯攻垣城,拔之。後五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

而陳壽記錄劉備取荊南的畫風是這樣的: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彷彿就白撿了四座城。而如果陳壽認真地換算成取多少縣,頓時感覺劉備牛大發了。

仔細想想,關羽斬顏良已經是陳壽非常良心的一次戰場描寫了 。

江山代有人才出,這麼長的古代史,沒有任何理由證明某個時期會基因突變誕生一堆所謂的“超一流”名將,也不會突然說集體退化菜雞互啄。數據化的戰績確實是可以是可以跨時代對比的,只是意義不大。名將的表現更多是需要時代的舞臺,而我們的觀感與評價還要受史書行文的影響。

以文鴦為例:

《魏氏春秋》:

欽中子小名鴦,年尚幼,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可破也。”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軍。俶率壯士先至,大呼,大將軍軍中震擾。欽後期不應。會明俶退,欽亦引還。

《晉書》:

欽子鴦,年十八,勇冠三軍……欽將遁,鴦曰:“不先折其勢,不得去也。”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陣,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帝遣左長史司馬璉督驍騎八千翼而追之,使將軍樂林等督步兵繼其後。

《資治通鑑》:

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欽將引而東,鴦曰:“不先折其勢,不得也。”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幹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幹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史官就是這麼造神的。

所以排名的意義在哪裡?


歷史名人物


說三國沒有超一流的名將,比不過其他朝代,不如說三國時期的超一流名將太多了,而且各陣營都有所倚仗並非一人之謀可以取勝。

三國沒有超一流的名將,這個名將就非常的不好定義。霍去病、衛青、岳飛等人就是超一流的名將了嗎?霍去病四次出兵匈奴全是勝利而歸,僅僅應為四次出征就可以定義到超一流名將嘛?如果是以一次或者數次的戰爭就可以定義為超一流名將,那麼三國時期名將可是太多了。


曹操是曹魏基礎的奠定人,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可謂是經典之戰、征討三郡烏丸直接打入王都斬首單于可謂安邦揚威。曹操可稱的上超一流名將。


關羽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之首,從戰績上來說單騎衝入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以荊州幾郡之地打的曹操想要遷都避諱關羽的鋒芒。關羽也稱的上一代名將。

周瑜作為東吳的大都督,赤壁一戰正面擊敗曹操護衛東吳,保其主孫權不向曹操俯首稱臣。之後又提出取西蜀聯合馬超以拒曹操,只是可惜周瑜準備到一半就英年早逝了。那麼周瑜也是名將之一。


張遼是五子良將之一,數次為曹魏守護合肥,其中一次以八百人大破孫權十萬大軍的士氣,更是以七千人守住了十萬人的攻城戰,最後孫權退兵時又幾近抓住了孫權。張遼被稱之為名將也不為過。

陸遜是孫權臨危時所拜的大都督,夷陵一戰將蜀漢徹底打入了低谷,改變了東吳實力最弱的劣勢。作為勝利者的陸續也可以步入名將之列。

亂世出英傑,時勢造英雄。戰亂四起的年代非容易造就名將,誇張的說參加過幾次大戰役的老兵,在一場戰役中也能說個戰法來。所以所謂的名將都是經過無數次戰爭的洗禮,一將成萬骨枯。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一部三國史就好比一部英雄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之時,群雄並起,名將輩出。硝煙瀰漫的三國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締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三國時期雖然將才無數,但頂級名將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兩個核心要素:一是超乎尋常統領全軍的能力,二是區別於普通將才的戰略眼光。按照這一標準,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只有以下八位(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三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最具盛名的儒將!周瑜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赤壁之戰一把大火,更是燒出了周瑜的名聲,燒出了三分天下的態勢。周瑜才兼文武,精通兵法,長於統軍,堪稱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將!

關羽

三國時期東漢末年頂級名將,尊其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他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可以說,在整個三國時期,能讓曹操和孫權同時感到害怕擔憂的軍事將領,只有關羽一人。雖然現在對關羽有了一定的神化,但關羽的軍事才能在整個三國時期無疑是一流的!

陸遜

三國時期吳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203年),陸遜入孫權幕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歷史已經證明: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其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張飛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少年張飛與關羽一起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張飛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

  張飛自跟隨劉備後,屢立奇功,深得劉備器重。具體戰績如下: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

  雖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但不能否認的是,張飛的軍事才能同樣是一流的,具備著獨當一面的軍事能力!

呂蒙

三國時期東吳繼周瑜之後的又一位傑出儒將!呂蒙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他以膽氣著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雖然戰事緊張,並不忘學習,並致諸實用可以說他一生戰功赫赫,先後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

張遼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張遼早期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後,歸順曹操。此後,他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曹丕登基後,仍然派張遼抵禦孫權。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兵駐紮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

  可以說,在整個曹魏政權乃至整個三國時期,張遼的軍事才能都是一流的。能讓孫權聞風喪膽的曹魏將領,只有張遼一人!

陸抗

  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丞相陸遜次子。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

  可以說,陸抗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並稱“遜抗”,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

鄧艾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雙全,熟讀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在作戰中,鄧艾擅長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別是後期,鄧艾的許多軍事和政治主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各位看官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楚漢文化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儲、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神槍張鏽與文顏(張鏽、文丑、顏良),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三國裡,你知道能朗朗上口的名將排序引起了多少的爭議嗎?為什麼會有爭議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三國,都有自己喜歡的武將,這就是三國的魅力,三國的成功之處。《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i小獻


答:為什麼分成三個國家?不就是因為誰也打不過誰了嗎?三國從戰爭中開始到戰爭中結束,一直都在征戰!

這段時期,毫不誇張地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有血性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用拳頭👊說話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能體現中華民族英勇善戰、不屈不撓、聰明睿智、忠貞不渝、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的時代!

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崇尚武力最輝煌的時期!在世界史上也是無與倫比的。

三國時期的仗都打到了什麼程度:陸戰、水戰、水陸混合戰;攻戰、守戰;伏擊戰、偷襲戰;陣地戰、游擊戰;單打獨鬥(趙雲)、兩軍混戰。形式多樣、精彩紛呈!軍事行動與政治策略相結合、戰爭的勝負既取決於智謀又依賴於勇氣。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三國時期的武將能夠脫穎而出的,到了其他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那個朝代無與倫比的英雄!

一名武將能不能稱得上名將、常勝將軍,必須要拿到三國時期去“認證”。你在唐朝、宋朝、漢朝、明朝、清朝、蒙元等等等等時期出類拔萃,到了三國的戰場上,很可能不如廖化!


中行偃1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是沒有名將,而是名將太多。舉目一看,個個都是猛人,誰都沒辦法一統天下。

1、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非一人可勝。 [15] 

2、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關、張】可並雄。須是【張、趙】二將,方可與敵。 [16] 

3、關羽:平欺【許褚】勝【張遼】;聲名重【馬張】;勝【顏良、文丑】十倍也。 [14] 

4、張飛:武欺【張郃】震中州;英雄過【孟起】。

5、趙雲:智勇匹【關張】。

6、黃忠:【關】將何由效後先。

7、許褚:自此何憂【呂布】強。

8、龐德:龐德刀法慣熟,真【關羽】敵手。

9、甘寧:孟德有【張遼】孤(孫權)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

10.夏侯淵:然夏侯淵非【張郃】之比也。

11.張遼:武藝不在【關張】之下。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以上幾位將軍無論放到其他的那個時代,都成一方名將。





志者遠翔2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有人說三國時期沒有超一流名將呢。難道必須是開國將軍才能稱為超一流名將嗎?

唐朝時期,詔令冊封古今(截至唐朝)六十四名將。

六十四將均是總結了各個朝代的功勳卓著超級將領,比如秦朝的王翦、漢朝的衛青、李廣、霍去病、唐朝的尉遲恭、蘇定方、郭子儀等等,其中涉及到三國的人員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六人。所以在古人看來,至少這六名三國將領,可以與歷史上眾多名將並稱的。

而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名將更多的,論綜合實力,除了剛才列舉的六人之外,還有很多。無非就是三國中的將領,沒有一個幫助完成了國家一統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三國沒有超一流名將,我認為這是不成立的。


曹老師xixi


開什麼玩笑,肯定不認同啊,三國時期分為三個國,沒有進行統一,所以就認為沒有超一流名將嗎?三國裡面每個國都有超一流名將,怎麼能進行統一呢?我個人倒認為三國裡面超一流名將是最多的。

第一 趙雲,常勝將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長坂坡前一個人單槍匹馬進去就阿斗,在曹操的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其他朝代能出來一個都算是很厲害了。趙雲打仗都是以少勝多,孤身進去,劉備更是稱趙雲為,子龍一身是膽也!諸葛亮無論是在赤壁大戰之中,還是在其他戰爭中。最喜歡用的還是趙雲,因為他勇猛善戰,做事謹慎,敢於用事,無論是文還是武綜合起來。趙雲都配得上超一流名將這個稱號。

第二 呂布,東漢末年著名將領,民間更是稱他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並不是有勇無謀,反而他的計謀在三國裡面都算得上是上等的,說到武力最高的,大家第一想的應該都是呂布吧,而且三國的武將裡面,呂布絕對是排第一的,在歷史上,能用武力相比的只有項羽,這難道不能稱為超一流武將嗎?

在三國時期,名將是最多的,謀士也是能排上歷史前三的,其他朝代的超一流名將,可能來到三國,也只能算是一個有名的名將,很難稱得上超一流名將




金BOOS


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至少肯定的是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有許許多多經典的的故事出自於此

先說說武將吧:三國在後世在這麼一個武力排行順口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鏽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這些人物都是影響三國局勢的重要武將,都有著個自的故事,和其他時代名將比武力自然沒有可比性,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都會出現英雄,所以不好比較。

再說文將更是娓娓道來,許多人物都是家喻戶曉,諸葛亮、司馬懿、龐統、徐庶、荀彧、鬼才郭嘉、周瑜、魯肅、許攸等等,這些都是時勢下的英雄,和任何一個時代人物相比都不會遜色。




平明尋白羽


我認為是真的,主要從以下幾點來看。

第一、從大時代看,整個三國時期,幾乎都在打內仗,人口急劇下滑,百姓民不聊,對國家和百姓而言,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產生的將領難以稱之為名將。中國自古以來的名將要麼是抵禦外敵、要麼是協助君王推翻舊王朝,而在三國,縱使關張趙馬黃,也未曾有此功績。

第二、在三國時候,中國的面積並不算大,再分成曹操、孫權、劉備等幾股勢力,也就是一個軍閥混戰和割據的狀態,再加之三國時的人口本就很少,全國都才幾百萬人,在當時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等,正史記載的也就是幾萬人之間的戰爭,所謂上將千員、雄兵百萬,那都是小說演義,試想一下,當時的蜀漢全國才90萬人,攻打東吳上哪兒找70萬兵士。幾萬人之間的戰爭,與戰國、秦漢時期動輒幾十萬相比,是小兒科級別。

第三、三國時期未出現一個如白起、王翦、衛青等一樣的軍事人物,無論是軍事指揮能力還是戰略眼光,都無從相比,也未出現過這幾號人物的大場面戰爭。

結合以上幾點,在三國時期,確實很難選出一個名將,縱觀整個三國,曹操破袁紹、抵匈奴、徵遼東,統一中國北方半壁江山,如果他能算武將,可以勉強算作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