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壞的打算,找新的機會

今天和幾位做旅遊業的朋友網上聊了一下,大家普遍都很悲觀。我自己也投資了一家民宿,本來19年的業績還不錯,這下子相當於去年全白乾了,而且還不知道未來情況如何。

做最壞的打算,找新的機會

總結下來幾點:

一、時間上:

這次疫情的影響至少要到2020年三季度,也就是國慶節前後。本來七八九月是個傳統的旺季,可就算疫情在上半年平息,由於學校推遲了開學,必然導致縮短暑假。這下全年的業績都泡湯了。就怕到了年底,大家還是心有餘悸,那就徹底別幹了。

二、範圍上:

幾個“重災區”省份就算了,民生都是問題。西北、新疆、西藏方向會好點。港澳、日本也波及到了,而且疫情有向世界範圍擴散的苗頭,國際線路也受直接影響,何況人家把你們另眼看待,出境時填健康申報表是少不了的。

三、內容上:

做遊輪線路的趕緊改行吧。大巴包車拼團的形式也危險。迪士尼這種大型遊樂園的開放也沒那麼樂觀。

四、間接的影響:

相信經歷過這個春節的中國人心態上多多少少會有改變,消費觀也會有變化。有人說會有“報復性”消費的熱潮,恐怕沒那麼樂觀。本來許多年輕人,甚至中產都是債務驅動的消費能力,隨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顯現出來,很多行業的產業鏈都會受到波及,失業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最底層拿工資還貸款的打工者減少了,連房地產都撐不住,看看那些長租公寓就知道了。

那麼,怎麼辦呢?政府肯定優先扶持基礎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第三產業就等著傳導吧,不過有句說句,去年開始小微企業的稅負確實減了。金融?銀行從來都是隻有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碳。國家喊一萬遍扶持小微企業,好像大家也沒拿到什麼錢。

那麼,我們自己能作什麼?新的機會在哪裡?

一、果斷止損:

如果自己手上的現金流支持不了一年,該裁員裁員,該關門關門,該改行改行。沒什麼猶豫的,03年那一撥就有很多人換了方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總比撐到年底再破產好。

二、危中有機:

政府和大的機構為了恢復市場,一定會有救市措施。景點免門票啊,補貼啊,手裡有資源的可以抓住機會搏一把。另外,高端消費從來不受週期影響,會很快恢復。

三、創新自救:

新的模式可以借這個機會推廣,個性化定製、自駕遊服務、房車營地這些大家試試看吧。而且,國家可能會開放一些政策限制,畢竟只有市場才能帶來繁榮。

其實也沒什麼新的主張,想辦法活下去,幹吧!

做最壞的打算,找新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