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女人的標籤 不輸男兒 她們是蓮花山防控一線“三姐妹”

長春晚報記者 孫嬌楊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的防控一線,李曉光、趙敏、孔令爽“三姐妹”作為蓮花山女性優秀代表,撕掉了女人的標籤,和男同志一樣,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時代內涵。

把喇叭讓給男同志用的“女漢子” 別人宣傳靠喇叭她靠大嗓門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襲來,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第一時間聞令而動,拉開了全民戰“疫”的序幕。“七個居民小區,是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的疫情防控重點,於是,在第一批居民小區包保防控組長的名單裡,李曉光、趙敏、孔令爽赫然在列。

撕掉女人的標籤 不輸男兒 她們是蓮花山防控一線“三姐妹”

衝到一線防控疫情,對於李曉光來說並不陌生,早在2003年非典時期,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李曉光就站在了第一線。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她又衝到了一線。

平時以“女漢子”形象示人的李曉光做事幹淨利落,雷厲風行。李曉光嗓門大,在她包保的小區,她把喇叭讓男同志用,她靠大嗓門兒。“家裡缺啥?我給你買去,回家吧。”1642戶的蓮花雅居小區,回遷戶多,經常三五成群在樓下嘮嗑。她一出現,大家都認得。她勸幾句,大夥兒就都上樓了。

疫情發生時,口罩等防護用品短缺,她不僅多次深入包保的勤勞村指導防控工作,還自掏腰包給村上送口罩、帽子、手套等防護用品。2月8日,她又給村上帶去2000元錢用於各卡點防控檢查人員購買防護、取暖用品。這次她又帶來1000個熱帖送到了包保的蓮花雅居小區。小區裡,很多老人不和兒女住在一起,她和工作人員幫老人跑腿兒採買。為了保證商超的日用品供應,她幫著聯絡貨源。每天從早八忙到晚六,10個人排查36棟樓,全都排查一遍。現在,小區裡溜達的人少了,業主群活躍了,她幹勁也更足了。

每天行走近兩萬步 怕家人擔心的她關掉所有運動軟件

在三名包保的女性組長中,趙敏是年齡最大的一位,但幹起工作來,卻一點也不遜色年輕人。

撕掉女人的標籤 不輸男兒 她們是蓮花山防控一線“三姐妹”

趙敏負責包保的勸農小區離家將近五十多公里,那段時間,她每天早晨五時就起床,收拾完家當,7時準時出門。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她一身軍大衣、大棉褲、大棉鞋,在小區一工作就是十多個小時,好多熟人見到她都笑稱她像“農民工”。

位於勸農老鎮區的勸農小區,有6棟住宅樓,312戶人家,448口人。雖然叫小區,由於沒有圍牆,到處都是出口,大小道路四通八達,管理起來難度特別大。為了做好小區群眾的宣傳工作,她第一個建立起了小區微信群,當天就拉進來152戶。剛開始,許多群眾對於小區封閉管理不理解不支持,天天在群裡吐槽、發牢騷,她每天就帶領工作組的6名同志不斷給居民們發送疫情形勢、疫情知識,苦口婆心地叮囑大夥少出門,後來下樓溜達的人果真明顯減少。

入戶摸排是一個動態的管控,需要反覆確認。為此,她和工作組的6名同志每天都要一棟棟樓排查,每天樓上樓下不知要跑多少遍。由於防控措施得力,確保了疫情無擴散無輸出。由於卡點沒有室外廁所,11天時間,她白天幾乎不敢喝水。沒地方呆,冷了,大家就到車上暖和一會,然後繼續工作。

那段時間,她每天晚上都是很晚才能到家,到家後不敢直接上樓,站在外面消完毒,還要再坐很久才能回去。“壓力不僅來於工作,也擔心身邊人。”為此,她關掉了所有的運動軟件,每天將近兩萬步,很扎眼,怕的是家裡人擔心。

撕掉女人的標籤 不輸男兒 她們是蓮花山防控一線“三姐妹”

宣傳 摸排 驅散聚集點 最欣慰的事“這幾天,捱罵的時候少了”

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的和平小區是3個村的回遷小區,建在鐵路邊,沒有圍牆,居民愛溜達。孔令爽包保的就是這個小區。

為了便於管控,她帶領工作組的同志把小區附近的小道兒攔上,留了一個出口,設置卡點,派人日夜守著。為了做好宣傳工作,她帶頭佈置宣傳條幅,還和物業一起錄製了防控宣傳語音,巡邏車每天繞著小區播放。更難的是,大家沒有休息的地方,冷了只能躲車裡暖和一會,夜裡站崗,不停跺腳。

門攔住了,摸排工作開始了。和平小區沒有基礎數據,農民回遷來自三個村,不好引導。孔令爽就帶著工作人員一家家敲門。很多人不給開門,隔著門大聲喊,有的甚至惡語相向。她就隔著門跟居民講道理,不停宣傳疫情防控入戶排查的重要性。每天說得口乾舌燥,由於大家的認真工作也得到居民的慢慢認可。“這幾天,捱罵的時候少了。”

排查時,她發現,小區裡好多人群聚集點,賣店、超市,棋牌室,大夥兒不是打麻將,就是聊天。她就和社區民警只能一家家驅散,碰見不理解的,幾個人輪番講道理。“雖然他們挺犟的,但是,都知道初心是好的,慢慢都接受了。”孔令爽相信,他們的工作會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姐妹,不同的地點,卻做著相同的事,用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