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喜歡書法的農民來講,他學習書法有什麼意義?

水木天子


不是每個喜歡書法的人都能成為家,書法只能是個人的喜好而已,要多大的意義愉悅心情修身養性就可以了,正如有些人喜歡釣魚有些人喜歡打牌各有所好罷了,書法也不是誰的專利,農民就不能喜歡了?很多有名的書法家也都是農民出身。不管你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學書法也只能是個人愛好,也沒有幾個能出人頭弟的。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可我沒事時也拿起毛上筆劃了劃拉落的個心情舒暢而已,談不上多大意義。



s一覽眾山小


這種問題確實帶有一定的歧視的口吻,不論是農民還是商人、工人、農民工等等,任何人學習書法或者是學習繪畫、音樂、文學等,都有意義。生活不是一杯白開水,更像是一杯加了糖的咖啡,而興趣愛好就是漂浮於空氣中那淡淡的咖啡的香氣。

我老婆從小就是在農村長大,我經常會陪她回到農村老家看望家裡的親戚朋友,對農民的生活還是比較瞭解的。農民一年到頭,忙的時候是真忙,農閒的時候也真的是閒。很多農民朋友閒下來還真沒太多的事情可作,一般都是帶帶小孩,看看電視,有的人閒的太狠就去打牌賭錢,娛樂生活還是比較匱乏的。

而如果能利用這些大把的空閒時間,寫寫書法、畫畫,對於業餘生活來說,還是真的不錯的。如果在農村一個人寫毛筆字好,那還真的會成為鄰里眼中的名人。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各種事情,很多時候都需要會毛筆字的人來寫很多的東西。

一般喜歡書法的人,文化功底多少還是不錯的,懂的東西也比較多。在農村,傳統思想還是很重的,對於有文化的人大家都是比較尊重的,在鄰里之間會比較有威望。我老婆的四舅就是這樣的人,雖然學歷不高,但年輕的時候喜歡看書,寫寫畫畫的,懂的比較多,因此在他們那個村子裡,雖然不是什麼官,但是鄰里對他還是很尊重的。

其實也不只是農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生活中有一興趣愛好,這就是生活的調味劑。而練習書法需要的就是靜,能沉得下來。所以,不論你人生是得意的時候,還是失意的時候,在你練書法的過程中,就會完全沉靜下來,你會暫時拋開人生的浮華,忘掉一切,沉靜在書法的這個小天地裡,讓疲勞的身心難得放鬆一下。

特別是當人生不如意的時候,一盞孤燈、一支筆、一張紙,會陪你度過漫漫長夜。最後,改一下黃庭堅的一句詩送給大家:“桃李春風一支筆,江湖夜雨十年燈”。


翰墨今香


我的覺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有一個愛好總是好的,農民當然也可以在閒暇時光練練書法,練的好了還能寫出點成就來。

我的曾經的一位老師以前就是一位純正的農民,種了四十多年的菜,也寫了四十多年的字,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字寫得好而聞名十里八鄉了,九十年代以後他開始參加各種比賽,拿了很多的獎,是我們縣裡面最早一批加入省級書法家協會的,50歲以後,他放下了鋤頭,到縣城裡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靠賣字為生,雖然發不了大財,但是從此人生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還成了我們縣裡書法家協會的主席團成員。

認識的另一位朋友也是農民出身,35歲以前一直在家裡種地,農閒的時候就跑到這種書法機構學習書法,功底不負有心人,沒幾年就加入了國家級書法家協會, 成了我們那最早的一批中書協的會員,現在在市裡開了書法工作室,以教學為生,也成了我們是書協的骨幹成員。

實際上我們上一代的書法家很少有職業練習書法的,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業餘時間喜歡練習書法,並且還都非常用功,就比如我以前的老師,之前從事什麼行業的都有,比如有的老師以前是廚師,有的是燒鍋爐的,有的還是監獄的獄警,有的是農民,有的是中小學的老師等等。

所以我覺得你是什麼職業不知要,都可以練習書法,只要能夠用心鑽研都可以做出一定的成績,即使做不出大的成就,當成一個愛好也是可以的。


不二齋


這話題本身就有點歧視的味道。老農民學書法並沒有驚世駭俗的不妥之處。中國人寫漢字天經地義,老農民一樣擁有學習書法的權利。

興趣愛好是一生的戀人與摯友。沒有興趣才是真貧窮,沒有愛好才是最寂寞。老農民練書法,最大的動因在興趣,對於真正的書法愛好者來說,寫字有癮,不寫不快。耕讀閒逸,翰翰墨之趣,多舒服的一件事。尤其是情懷所至,當自已歷盡艱辛、一幅書法作品橫空出世,豈不也是一種豐收的快樂。



學習求知是一種激情,也是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左旗的一首口白――《那時,你老了》,沒有激情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垂垂老矣。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本身就是高貴的品質、高尚的態度。“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農民的生活如此蒼勁有力,理應為他點贊。



藝多不壓身,老農民一樣可以挑戰自我、更充分的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為左鄰右舍寫個中堂、春聯,偶爾一篇作品參賽獲獎,這都是一件花錢買不來的怡情之樂。長壽的秘訣在於生活習慣,更在於一種積極的心態。文化學識是人內在最重要的名片之一,擁有一技之長被肯定獲讚許,這就是一種心理鼓舞和療慰,其效果可能絲毫不遜於任何一種養生保健藥。



抱庸亂談。


抱庸詩書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歧視農民伯伯啊,現在很多城裡人,可能和我一樣,也是從農村出來的。即使不是,往上追一輩、兩輩,極可能也是農村人。


哈哈,不扯遠了。關於這個問題,我先介紹幾個人,然後再說我的觀點。

一、介紹幾位書法家

1、孫伯翔,天津人,碑學大家,蘭亭獎終身成就獎,他的碑學理念和創作思想,影響了一大批人。

但是,你能想到他的第一份工作嗎?搓澡工。

2、洪厚甜,四川人,楷書名家,國展評委,中國楷書委員會委員。

他以前的職業:廚師。

3、汪敦銀,湖北人,第十一屆國展獲獎作者,數十次在全國書法展覽中獲獎、入展。

他的職業?地地道道的農民。

此外,還有湖北某袁姓書法家,多次在國展獲獎、入展,而他是屠夫出身,拿殺豬刀的手,拿起毛筆照樣有感覺。

所謂“英雄不問出身”,回到題目,說一下我的觀點。

二、關於書法愛好

1、每個人都有愛好書法的權利

“人是要有點愛好的。”此話不知出自哪位名人之口,說的很有道理,它能在繁重的工作、學習之餘,讓人有所寄託,有所放鬆。

打麻將是一種愛好,打遊戲是一種愛好,運動是一種愛好,書法當然也是一種愛好。

愛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能說,小平同志愛好的橋牌,我輩就不能玩了?



書法是同樣的道理,大人物能喜好,小老百姓就不能喜好了?

2、學習書法很花錢

學習書法,筆墨紙硯都是消耗品,尤其是筆和紙,消耗量大。

而目前來看,能夠寫出來,作品能夠得到市場認可,也就是說,靠書法能掙到錢的人畢竟是少數。


所以說,學習書法一是要有心理準備,這愛好很花錢;二是心態要正確,不能抱著寫字賣錢的想法去學書法。

3、愛好書法不能影響正常的生活

這方面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南唐後主李煜,放著一個國家不去好好治理,天天在那寫寫畫畫,自己做了亡國之君事小,讓百姓塗炭事大。

所謂“玩物喪志”,說的就是這類人,書法雖然是個好東西,但我們畢竟還有生活,還要工作,還要學習,千萬不能因小失大。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首先強烈反對一個人的愛好不分社會階層的,難道書法指定哪些人寫,我們湖南齊白石畫家不是農村出生的嗎?

雖然我是農民,但我也愛好書法,從小受外公的薰陶,自己練習毛筆字,在小學的時候毛筆字上過學校的學習園地,這使自己更深層次的喜歡毛筆字

最初看見村裡人有什麼紅白喜事都得請外公寫毛筆字,喜慶聯,喪聯,寫完後別人說了好多的感謝話,還請外公去吃喜酒,總覺得有種成就感,自豪感。也因為這樣,我一直把寫毛筆字當成自己的愛好。

愛好書法,不一定要使自己成為出色的書法家,或者去靠寫毛筆字來養家餬口,我把愛好書法來陶治自己的心情,作為一種修身養性,豐富自已的生活,為周圍鄰居寫寫對聯,何而不樂呢?當然啦,春節時間,也可以賣對聯。

記得去年,我大舅媽去世了,當時我正在深圳,由於工作的問題,我沒回去,老婆來電話說,你不在家,想找一個寫喪聯,記事的好難。真的,辦喪事,有許多的場地要寫毛筆字,但是也要稍微毛筆字寫的好一點。你不能讓別人認不出你寫的字。

愛好書法,是我最大的樂趣,能為周圍鄰居服務,這才是我愛好書法的意義,好了,獻上我前幾年的作品




yjP香菸有毒


一個農民好好種地吧學什麼書法,把地種好!把那些磚家,教獸養的胖胖的好讓他們禍國殃民,好讓他們信口雌黃!書法,美學並不是某些人的專利,是所有愛美人士的追求,農夫怎麼了,農夫也不低人一等,農夫也有追求美的權力,農夫也有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是誰剝奪了農夫練書法的權力,農夫照樣能把書法練好!甚至比一些所謂的專家教獸寫的更好更傳統!農民朋友拿起筆來,好好的寫!好好的練吧!讓那些嘲笑我們的教獸磚家嚗哮吧!讓那些看不起農民的傢伙去哭泣吧!去發抖吧!


雲中鶴71683


對這個提問?聽起來是有那麼一點歧視的味道。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生活壓力巨大的社會,這個提問,雖話不中聽,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反映出了當今社會狀況。農民,是當今社會最苦,最不掙錢,最沒有社會地位的一種職業,一種身份。哪怕進城打工當工人,都叫農民工。是沒文化,下苦力弱食群體的代名詞。在一幫高高在上的階層人看來:你吃飯都成問題,還玩什麼書法這些所謂高雅點的東西,不切實際,整沒用的。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我想表達的觀點是,人的窮與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人與人之間,人格是平等的,對毛筆字這書法藝術的喜愛和追求學習的權力不能被剝奪和打擊。全中國10億農民,喜歡書法,又有天資的,勤奮好學的人也不在少數,理應和其它階層的喜歡書法的人一樣,得到社會的理解,支持,肯定。幾年前,我遇見一個60多歲的民間搞書法的人,當年他也當過農村赤腳醫生,毛筆字寫得挺漂亮,電視臺也做個專題報道,現在他在辦書畫培訓班。當時他對我說的這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現分享給大家。他說:現在很多書畫家,不是說作品不好,而是包裝,宣傳,水分比作品本身還要好,吹得兇。我應邀參加講課,帶學生指導,沒有一個書書畫家搞得過我這個農民。現在真正寫得好字的是農民。為什麼?因為農民有充足的時間寫字練字,與世無爭,沒有一點點應酬,能靜下心來鑽研。所以,農民才寫得好字。大家說說看,這位農民老者說的有沒道理?一個農民,在各種條件都很難苦的條件,還要堅持寫毛筆字,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生活與追求,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無論日後成功與否,都不重要,都應得社會的表揚和關懷。


用戶1085905759380312


與任何一個學習書法的意義是一樣的,藝術的追求不會因為你是什麼人,這也是藝術的魅力之一,農民學習書法,有時候更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只是覺得學習的人不知為什麼,太少了。

其實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比城市更有深厚的文化,文化一直都在他們的生活中,尤其現在城市的冷漠與浮躁,也可能是壓力,大多對於藝術文化的追求有著功利的性質,或者離中國很多傳統的文化漸行漸遠,而很多傳統的文化藝術,在農村卻一直保持著,並且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泉城濟南的農村中,文化還一直在每天發生著,也許作為城裡人認為是一種落後,或者很麻煩很囉嗦,首先,當我們城裡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卻都忙著看手機,拍照片發朋友圈時,在農村的酒桌上是很少有這種現象的,另外,之所以看著麻煩,正是因為不瞭解其中的文化含義。


比如濟南明水敬酒,平輩之間先乾為敬,但小輩敬長輩,必須是到長輩跟前,先給長輩倒酒,然後雙手端起杯捧給長輩,看著長輩喝酒自己卻不喝,也許很多人會很奇怪,這裡面的卻蘊含了很多歷史,酒是好東西,尤其是過去還是奢侈品,所以敬給長輩讓長輩多喝自己少喝,這就是儒家的文化。

當然還有很多,比如作為的排序,敬酒的順序,祝酒的詞,帶酒的人等等,尤其現在一些重大節日,說實話,中國的城市中越來越沒有年味了,甚至洋節日卻越來越火,那和我們有什麼關係,除非你是信基督教的,洋節日大多與文化無關是與宗教息息相關,而中國的節日卻都是悠久的文化,而且與藝術相關。


就比如書法藝術,很多節日書法藝術都可以大顯身手,所以就從接觸傳統文化來說,農民更得天獨厚近水樓臺先得月,而且,農民相對時間要寬裕一些,畢竟少了很多經濟的壓力,比如房子比如消費低,如果在有地或者果園,更是如此,所以農民更應該學書法,學習國畫,也更能學好書畫,只是現在還是太少。

下面就只說學書法的意義,並沒有職業城鄉的區別,希望更多的農民學習中國書畫,省得像現在農民學書法也成了一個問題。

首先今天學習書法不是為了寫出一手好字,已經沒有到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去運用的意義,學習書法要樹立一個思想,就是從學習中獲得審美的快樂和精神層面的提升。比如書畫的學習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幫助,可以獲得知識增加修養對氣質有提高,如果學有所成還可以提高收入受人尊敬,對生活的質量有加強等等,但如何解決學習中的技術問題和審美問題的關係,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必須面對的更有意義的問題。

所以分享一點習書心得, 可能意義更大:

一、確定目標,以古為師。

學書法一定要有一個方向,找準一種風格,不能三心二意,在古代大書家中找一種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風格的書體加以學習,切記不學今人書風,得學明、清以前的書風,起點要高,通 後面可適當選擇一至二種其它書家風格進行臨習,把新鮮元素通過自己學習、理解充實其中,從而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

二、 多臨多練,忘掉自我。

學書想取得收穫、時有進步,臨帖與努力是不二法門。從想學習的第一天起,忘掉自我,忘掉自己以前的所有的書寫習慣,每天一定保證三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練習,不要以任何理由去給自己找藉口少練或不練,每天堅持。

三、 學習方法,不拘於泥。

學行書、學草書不必拘泥於一定要學楷書,當然前期學楷書也是肯定有好處的,可以掌握、理解用筆的基本方法。 因為行書、草書用筆方法與楷書截然不同,學多了楷書,在用筆上對行書、草書會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影響行書、草書自然、隨性的特點。

四、 循序見進,臨創結合。

臨帖有許多方法:單字臨、通行臨、通篇臨等, 堅持通臨,即通篇臨。通臨對於學習書法有利有弊。弊端是容易陷入抄書而不是臨貼的怪圈,臨帖不到位,似是而非,學習不紮實;利處顯而易見,一是學書不會覺得枯燥,二是在通臨中能逐步感受到書帖的行氣、章法,在不自覺中逐步學到先人章法、筆意。初臨帖者,宜慢不宜快,先其形再其神,學會思考、學會讀帖,從中找出其用筆規律。

五、放大書帖,大膽創作。

當臨習練成本能,此時就可以試著創作。且以學到的用筆方法,放大書帖特點進行創作。創作出一幅作品後,對照帖上查找原字進行比照,感受自己創作中的得失,進行針對性臨帖。

碰到沒有的字就查書法字典,查該法家該字的寫法,如此反覆,從不斷認識、感悟中提高。當能自如創作出相近的風格、章法、筆意時,可用其它風格元素逐步融入形成自己的風格。其間再準備一些書法技法方面的書籍去閱讀、理解,感受所有用筆技巧。

匠心之貴,在於弘揚民族文化精髓,演繹書法神奇魅力,在於把書法文化的傳承當作己任,在千錘百煉中不忘初心,而不在於是不是農民。


紅梅工筆佛畫


學習書法是一種愛好,對有的人來說甚至達到痴迷程度。農民朋友愛書法,學書法,很好!

它的意義我想有六:

1、調節生活。相對城市來說,現在許多地方的農村文化生活還是比較枯燥單調。雖然有了手機和電視,但總不能整天看電視,或沉湎於手機。有書法愛好,正可以調節一下勞作以外的生活。

2、擴大知識面。學書法不是單一的光練幾個字,還需要了解某個書法家的生平事蹟、時代背景等,就需要學習歷史知識。想多懂得一些書法理論,要上網去查找。需要抄寫優秀詩詞,不僅要去找資料,而且還要理解這些詩詞含義。因此帶來許多要學習的新知識。

3、為鄉親們服務。學會書法,逢年過節寫對聯、送福字,都能派上用場。平時在村裡佈置周圍環境、會場,寫標語、橫幅都用得上。還可以幫鄉親們代寫書信,等等。和鄉親們的關係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團結和融洽。

4、帶動子女和鄉親學文化。自己會書法,可以輔導自己的子女,使他們從小愛好書法。在文化程度普遍還不高的農村,可以以教書法帶動鄉親們識字,幫助大家提高文化水平。

5、增加經濟收入。現在浙江、廣東一些農村、海島,結合旅遊,搞書畫之鄉,向逰客出售自己的書法作品,也不失為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

6、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長期堅持學書法能使人心靜不躁,增加修養,脫離低俗,對於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大有禆益。

想到以上六個方面,供你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