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裡的玉米全是灰苞,是土壤缺什麼元素嗎?

手機用戶52767982697


首先說,玉米灰包不是因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引起,而是因玉米黑粉菌引起,是一種玉米常見的病害。



老胡家以前也種植玉米,玉米地裡也經常見到這種灰包。據老胡觀察,凡是發生灰包病害的玉米,要麼植株矮小,要麼不結穗,或結穗很小,甚至在玉米穗上也長有灰包。


記得小時候,我們非常喜歡這種灰包,原因是它可以炒熟了吃,並且非常香,口感非常好。

但是,這種灰包只有在幼嫩時可以吃,一旦隨玉米長熟,就會散發出許多黑粉,是不能夠食用的。


據專家介紹,玉米黑粉菌營養豐富,富含懶氨酸、穀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等16種氨基酸,不但可以食用,而且還具有補氣安神、養陰解毒之功效,對於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的病症患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同時,經常食用可預防和治療胃腸道疾患,和肝臟系統的疾病,並且能幫助消化和通便。因此,現在有人專業銷售這種玉米灰包,收益非常好。



接下來說說玉米灰包是如何發生的。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玉米灰包是一種病,叫做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這種玉米黑粉菌主要寄主在玉米病殘株上以及土壤和各種土雜糞肥中。並且,這種黑粉菌在乾旱的狀態下極易存活,當某一年份雨量充沛、空氣溼度較大時,這種黑粉菌就會“乘勢”爆發而使玉米感染。進而形成灰包。

那麼,怎樣預防這種玉米灰包病害呢?

一是輪作。實踐證明,所有的植物都需要輪作,只是輪作期的間隔時間有長有短而已。玉米雖然是耐重茬作物,但每隔三五年輪作一次,有助於減少包括黑粉病在內的各種病害的發生。

二是深翻土地。黑粉菌以寄生在地表為主,寄生在土壤中為付。深翻土地可以使寄生在地表的黑粉菌掩埋在土壤中,從而減輕病害的發生。

三是積極防治害蟲。有些害蟲,譬如玉米螟會帶菌傳播病害,並通過它們對植株的叮咬使病害在植株上發生。因此,積極消滅蟲害有可以減輕黑粉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玉米灰包是一種病害,與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是否缺乏無關。只要按照以上介紹的方法進行防治,就能減少這種病害的發生機會,從而保證玉米高產穩產。


老胡說三農


玉米雌穗上長灰雹,近年來比較少見,可能是這種玉蜀黍黑粉菌又增多了吧,才會有灰雹生長。這是一種真菌病害,出現灰雹,極有可能是土壤中已經有了病菌而致。與土壤缺素無關。

一、什麼是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也叫玉米瘤黑粉病,也稱玉米灰雹,是為真菌性病。由玉米蜀黍黑粉菌增多引起玉米莖、葉、雌穗等局部浸染性病害。特徵就是灰苞外面有一層白色或者灰色膜,裡面是黑色冬孢子。它從玉米氣生根、葉片 、莖稈、雌穗等部位都能在不同時期形成不同的瘤狀物,我們稱灰瘤。

相比於玉米絲黑穗病,它可以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進行病害浸染。

二、灰苞的形成及為害特徵

灰苞是可以食用的,對人體並不造成任何傷害。特別是在剛長成的時候,比較有味道,而且是有營養的。儘管這樣,我們也不願意看到它的發生。

由玉米黑粉病形成的真菌性灰世苞,它的發生是與天氣因素有關的。乾旱過後,雨水來臨,溼度大,容易染病。因為黑粉病可以在玉米全生育期侵染,所以當看到玉米生長無力時,要注意葉片、莖節間是否有灰苞,出現了要及時清除,併到地頭外深埋。我們有時不注意,拿灰苞到處亂扔,反而又能引起其它植株的染病。

玉米在雌穗生長期,天氣乾旱時,若植株搞病性不強,也極易被傳染黑粉病,長成灰苞。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土壤中的畜禽糞便腐熟不到位,帶有黑粉病菌,通過土壤傳到作物氣生根,以至作物葉片等部位。

三、灰苞的防治

易形成灰苞的土壤,可能是有黑粉病菌,也可能是有絲黑穗病菌。兩者都能長成黑粉性苞。不管是哪種病菌,我們對其防治的方法首先就是處理腐熟有機肥料,不能讓其一直攜帶黑粉病菌。然後做如下處理:

1、輪作

帶有黑粉病的土壤,如果繼續種植玉米,第二年其傳染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為了避免繼續傳染,我們適當做個倒茬輪作,避開病源。同時在輪作其它作物時,儘量深耕翻地,將病菌深埋。

2、及時處理發病的灰苞

上面已經提及,因為黑粉病是有傳染性的,如果發現了不及時清除,而且有時小孩子會去吃,吃完就地扔了,會產生二次侵害。一定要將其埋到無作物區,避免傳染。

3、化學防治

玉米的病害與蟲害有時是同時發生的,而灰苞在其它地方發生還有救,若在雌穗發生,會影響玉米產量,以至於絕產都有可能。所以,我們發現有苗頭時,在玉米抽雄前就應做化學防治。防治方法多種,比如結合蟲害防治噴施。具體配比以當地實際情況配製。

玉米出現少量灰苞是正常的,若出現大面積灰苞,說明土壤中黑粉病菌已經很多了,要引起足夠重視,至少不能繼續種植玉米了。近年來,這種灰苞也是逐漸在減少,既然已經發生過了,就要做好足夠應對措施。


農資人實錄


相信種過玉米的人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每次收穫玉米時總會有一些玉米棒外表看起來正常,但是裡面都是灰色或者黑色的粉末,用手一捏特別軟。有的玉米棒外表看起來就好像一朵火藥花似的,人只要從旁邊經過,就會沾上一身灰。

在我老家人們將這樣奇形怪狀、黑乎乎的玉米棒叫做“灰苞”,這種灰苞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同時還造成了環境的汙染,不過它似乎成了小孩子打鬧的玩具。


玉米收割以後由於這些灰苞沒有一點用處,總是被大人隨意丟棄在田地裡,而這正如了小孩子們的意,他們隨手就能撿起黑乎乎的灰苞互相追打,弄得全身上下都是黑粉,玩的不亦樂乎。

其實剛開始時我對這種玉米灰苞這種情況並沒有仔細想過,直到前年收割玉米時發現玉米大部分都出現了灰苞,產量特別低,從那以後我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經過查閱資料並且仔細觀察玉米生長的情況,我才知道怎麼回事。

實際上這種灰色的玉米棒子是因為植株感染了黑粉病菌導致的,因為感染後的玉米棒外形像灰色的膿包一樣,所以常被人們成為“灰苞”。

它屬於真菌性病害,是由擔子菌亞門冬孢綱目黑粉病菌所引起的,這種病菌生命力比較頑強,常常會在土壤、糞便、病株體上過冬,成為來年侵害玉米的主要病源。


而玉米一般在抽穗開花期到成熟的這個階段特別容易感染此病,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被侵染。

1 播種玉米時沒有控制好玉米之間的距離,導致播種的密度過大,而在玉米生長期間又隨意的施加氮肥,就很容易感染此病。

2 玉米生長前期雨水較少人工灌溉又不及時,致使土壤特別乾旱。而在後期生長時雨水突然增多,加上氣溫比較高,就容易感染此病。

3 玉米遭受病蟲害以後,病株殘體沒有帶出田間銷燬而是直接粉碎在田地裡,導致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體,久而久之就容易使玉米感染黑粉病。


不管哪一種因素導致玉米感染黑粉病菌,都需要及時的將患病的病殘體及時拔除,帶出田間銷燬。並且通過噴施專用的藥物,來消滅黑粉病菌,從而減少玉米的損失。

為了防治此病,在種植玉米時一定要控制好玉米之間的密度,在玉米生長期間加強水肥的管理,另外追肥時不要施加含有病菌的家禽糞便,要杜絕一切病菌來源。

結語:綜合以上所述,我認為因為玉米缺素導致出現灰苞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因為感染黑粉病菌所致。

想要了解更多的三農知識,請關注我吧!

妍小捌


地裡的玉米全是灰苞,是土壤缺什麼元素嗎?玉米地裡全是灰包應該是玉米出現了玉米瘤黑粉病,並不是缺乏了什麼微量元素。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種玉米病害,病害多數就是真菌或者細菌感染造成的,而且玉米黑瘤粉病是是一種土傳性病害防治起來有些小困難需要農民朋友要注意。有人說玉米瘤黑粉病的灰包能吃,簡直不可思議的事情。

來看玉米瘤黑粉病的發病原因與預防:

  1. 土壤之中就存在玉米瘤黑粉病的病菌。

  2. 乾旱原因誘發了玉米黑瘤粉病。

  3. 近兩年臨近地塊兒出現了玉米瘤黑粉病,傳染到了自家玉米。

  4. 儘量選擇抗病害能力強的玉米種子。

  5. 合理密植增加玉米苗株間的通風透光性。

  6. 保持玉米地墒情平穩,不要出現乾旱問題。

敲個黑板:玉米瘤黑粉病儘量還是需要採用藥劑防治:

  1. 在玉米種植之初採用多菌靈對玉米種子拌種不僅可以防治玉米種子自身攜帶的病菌同時會抑制土傳性病菌。

  2. 在玉米播種之後出苗之前採用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溶液進行地面噴施殺除地面病菌。

  3. 在玉米苗後期噴施三唑酮、烯唑醇等藥液進行苗株防治。

  4. 多進行輪作倒茬種植也可以有效的預防玉米黑瘤粉病。


海棠小醉


氮和磷會相對少一些,微量元素更缺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