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的詩水平如何?她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嗎?

大聖的窩窩頭


作為一個殘疾人,那已難能可貴了。說其詩水平不怎麼樣的人,試問你邏輯思維能力如何呢?莫名其妙!


周詩憲


我比較反感媒體使用“腦癱詩人”這樣的稱號,不明白為什麼要把一個創造性的職業和身體特徵聯繫在一起。

如果有腦癱詩人,是不是也要稱呼其他職業“前列腺炎大師”、“痔瘡畫家”?

回到正題說說餘秀華的詩歌。

大概有很多普通的讀者,不明白現代詩到底需要怎麼去欣賞。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古代的詩歌(包括古體和近體詩)和現代詩的區別。

古代詩歌最大的特徵之一是受到句式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字數里表達出相對完整的事情或感情,所以語言很重要的一個要求是“凝練”。

而現代詩沒有這個限制了,每句詩,一個字也可以,十幾個字甚至幾十個字,只要排得下都可以。“凝練”不再是現代詩最重要的特點,如果再流於常規表達,那就和散文沒什麼區別了。

所以竊以為現代詩所需要做的,是在語言表達上求變,創造驚喜。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極好的想象力和語感。餘秀華的語感是很好的。

“雲落在湖水裡,

她落在雲上,

樹影落在她背上。”

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女人在湖邊散步的白描。但恰恰是每樣東西,都不在自己該在的位置上,通過這種表達,建立了一種打破時空架構的構圖。

來不了了。

中年得慢慢行,

他在小酒館還沒有醒來 。

一股無力、無奈,在這種欲說還休的表達裡流露。

從村子中間向北,抵達橫店小賣部再沿途返回

不會遇見更多的人,更多的車

一滴水在盆子裡滾到那邊,再滾回來

不會被看出銷蝕的部分

用一滴水的意象寫生命在無意義的時光裡慢慢被消耗。

語感這個東西很奇妙,它是把字詞安放在合適的位置,讓句子之間、句子與其他句子之間,該突兀時突兀,該柔順時柔順的一種能力,是讓別人讀上去舒服的一種能力。餘秀華的語感是極好的,好過大部分之前已成名的作家。後來那個範雨素在敘事上的語感就相對差了很多。

許多現代詩喜歡用大量的隱喻,導致讀者會“看不懂”,其實讀一首詩,就像在人群裡找一張喜歡的面孔,可能看過去都很普通,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跳出來一個驚喜。你也說不上來哪裡好,但就是喜歡。

你也讀不懂花,但你看到它時,心裡覺得美。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一個浮躁的社會里,金錢以它特有的用途,佔據了絕對制高點,因此,金錢以外的任何東西,都趨於它的膝下,拜金主義橫行於世,文化的精髓從精神領域跌落,已然被排擠,甚至沒有了一席之地,而詩的悲哀,更是慘不忍睹,致使人們的精神層面缺失。

說到餘秀華,先激動地點一個贊,這或許也是在給一種文化現象點得一個贊。

毋庸置疑,餘秀華的詩,在我看來,是現代詩的優秀代表。隨著她的名噪,她的詩作及其她的人,早已被眾多媒體網絡介紹的十分詳盡了,所以就不再妄加評論了。

在這裡說的是,餘秀華現象越多,才能點燃文化的繁榮,才不失一個文化泱泱大國,我們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迎來文化的百花齊放,色彩斑斕……



夾縫中的詠歎調


《我愛你》

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

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

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

這些美好的事物彷彿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

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

在乾淨的院子裡讀你的詩歌

這人間情事 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

而光陰皎潔。我不適宜肝腸寸斷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

春天

繼續看第二首:

雲落在湖水裡,

她落在雲上,

樹影落在她背上。

來不了了。

中年得慢慢行,

他在小酒館還沒有醒來。

從村子中間向北,抵達橫店小賣部再沿途返回

不會遇見更多的人,更多的車

一滴水在盆子裡滾到那邊,再滾回來

不會被看出銷蝕的部分。

不知道大家看出來什麼沒有,這兩首詩和大家平常講話有什麼區別,詩者歌也,我想大家對歌曲都很熟悉,大家聽歌曲的時候,是不是仔細聽,就能發現基本都在長調處的音節是一個韻呢,對了,這個就是詩意,所以,我說這兩首隻能算講話!不能算詩。


飛揚卡特


很難想象,一個被貼"腦癱"、"農民"、"女人"這些極具偏見的標籤下的餘秀華,會寫出如此文字。人生之中能夠透出極強的哲學性思辨,這種思辨為所有在忙碌之後不知生為何物的人似曾相識的感覺,說是共鳴也好,說是被打中內心也罷,讓人不得不抬頭,發現自己之小,世界之大,這個小,不只是餘秀華說"詩歌是一個很小我的事情"的小,還有一種渺小,卑微,以及忘記了這份卑微的自大。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隨著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突然走紅,她的生活也因此改變。媒體頻繁登門採訪,更多的詩人、批評家開始評價餘秀華的詩作。如果不是這首突然就火了的《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還是一個普通的鄉村農婦,叼著煙,去喂兔子——如果要說她有什麼和普通農婦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患過腦癱症,影響了她的運動機能,走路有點不順,笑起來的時候面部表情也似乎不完全受自己控制。但正是因為這一點,當她因詩而紅,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這個"腦癱詩人"的娛樂點上,而沒有好好去對待她的詩歌。

餘秀華的詩歌才華是驚人的——她具有簡單幾個文字就創造出意象的能力。可以說詩歌是餘秀華的精神居所,餘秀華通過詩歌打開自己,裸呈自己的生命感受與體驗。其大量的身體書寫豐富了詩歌表達的向度,維繫了詩人衝動情緒、個體體驗、本真幻想的支點,詩人藉由身體這一中介溝通了現實境遇與命運本質的橋樑。由身體意識所引發的衝動、挑動、打動、撼動而成的詩歌,是詩人餘秀華構建自己精神大廈的基石,是宣洩情感慾望的噴口、源泉。


餘秀華的詩歌是詩歌天地的一顆偶生的稗子

餘秀華的詩水平如何?這的確值得好好探究,但毫無疑問的是,只有把餘秀華身上的標籤逐一剝離,才能真正體會她的詩。

假如你是沉默的,身邊的那個人也無法竊取

你內心的花園,內心的蜜、你的甜蜜將一直為自己所有

沒有一個盜賊,沒有季節錯亂的蜜蜂

雪徐徐落進院子裡,世界維持著昨天的次序。

——《假如你是沉默的》

餘秀華是一位詩人,但是在她的詩歌之外,她的先天缺陷、農村背景甚至是語言風格,也在過度的放大中遭到無意或者是有意的誤讀。這首《假如你是沉默的》可以看作是對那些聲音的抗議。毫無疑問,餘秀華的詩的動人的,是有詩性的。與當代詩歌口語化、大眾化潮流不同,餘秀華的詩歌語言具有很強的詩性特質,語言的本色與力度呈現出她對外界敏銳的感受力和麵對痛苦時的審美姿態。如果仔細分辨,餘秀華的詩是有源流的。她拋開了方言,捨棄了古詩,從現代詩,包括大量譯介的西方現代詩那裡尋求營養。所以,她不是一個天啟、一個奇蹟,而是有自覺地在閱讀和寫作。在藝術上,她吸收了很多西方現代派的東西,通感,陌生化,敘事,日常生活場景表達等,這些技巧她都非常熟悉並運用自如。

餘秀華的詩歌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況性詩歌,這類詩歌表達的是對自我身份意識的某種尋找和審視。在她的詩歌某些句子中,我們可以發現主體在不斷消失,生成各種動物、植物、甚至生成各種不可感知的東西。另一類是人存在的經驗性詩歌。她將這類詩歌幾近被濫用的美好文體託舉出文字氾濫的激流中,顯示出它發展千年而未曾凋落的婉轉之光,還帶有一絲"未完成"的味道。

餘秀華對於自己的詩歌創作,有著充分的自覺。餘秀華的詩中有一種深沉的關於生命情感的東西,或者反過來說她是把所有生命的熱情、願望、信仰、絕望,都宣洩在了她的詩裡。對她來說,詩已經不稱其為詩,而是承載生命另一種狀態的某種容器。用她自己的話說,詩歌就是一個讓人安心的東西。她遠離了文學的實用性,也沒有把詩當作實現某種抱負的工具,她在詩中救贖她自己,詩在她的筆下還原了詩的本真。準確的文字,流暢的節奏,清新的意象,迷離的意境,適中的人文深度——這讓她的詩在眾多高山仰止的現代詩裡,多了一份親和,也令其收穫了更多詩圈以外的讀者。懂詩的,嘆那股子徹底與凌厲。不懂詩的,愛那說不清道不明的味之清歡。


餘秀華是真正的詩人嗎?——是,也是一個渴望掙脫束縛的靈魂

我遇見他的時候,他陰險一笑

我認識你,我們在午夜脫下囚衣,又在黎明穿上,在清晨各奔東西,又在黃昏聚集

說起人生,他喝起一口酒,大喊一聲——

跑。

——《通緝犯》

餘秀華曾說,寫詩是她對這世界唯一的貢獻。

有人曾經這樣對她做出評價"我覺得餘秀華的詩寫得剛剛好,孔子講文質彬彬,一個人的實質超過了他的文字就顯得粗野,如果一個人的文采超過他的本質,就顯得有點酸。而餘秀華的詩,文字就顯得剛剛好"。

餘秀華是一個好詩人,餘秀華是一個好詩人,這個好絕非"那一縷鄉愁道不盡"的好,而是"堂吉訶德還在不斷向著風車挑戰"的好。雖然她的詩作仍然存在種種不足,但是那種隨口即詩的語言天分、極強的情感衝擊力、對生活裡的某些瞬間細節的把握能力,都是不容忽視的。但是的但是,在專業、詩歌史的角度上,她仍然不是一個時代裡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詩人也許在克服自身的弱項之後,她有可能達到這種程度,但至少現在不是。有人說特殊身世造就了餘秀華。其實,苦難的環境絕不是一個人能寫、會寫、寫好、寫出名的必要條件。餘的生命裡,詩歌更像一種必然。讀越多,就越相信,這樣一支被上帝親吻過的筆,離開"農婦""殘疾人"的手,一樣有成名的一天。而從量和質來看,她還有許多可能性。

中國新詩發展了百年,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隨著詩人之死、以及各種光怪陸離詩歌文字的出現,人們對詩人的誤解不斷增多,詩歌也成為了晦澀難懂的同義語,詩歌的創作一度走向困境。以"詩人何為"的質詢也換了幾次語境。可是,正如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一個時代的目光,有一個時代的精神內核。

餘秀華的出現給沉悶的詩壇帶來了一股新鮮血液,這符合普通讀者對詩歌親民性、大眾化的期許。這裡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另外,她這樣的草根身份,符合如今浮躁社會的期許。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餘秀華,還會有李秀華張秀華出現,早晚會出現。而要想對餘秀華做一個整體性的評價,給她在當代詩壇裡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恐怕是一件十分困難(有爭議)的事情。與大多數人的印象相反,當代詩人裡高手輩出,好手如雲,餘秀華的整體表現可能不會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樣出色。

餘秀華,一個奔跑在逃逸線上的詩人,她埋藏在詩歌以及創作行為中的密碼,等待著我們去解開。


一往文學


餘秀華是不是詩人?她寫的是不是詩?

我覺得,餘秀華最初的大紅當然是微信炒作(別人炒作的)的結果,但是從她的詩作來看,餘秀華寫得很多作品確實是優秀的詩作,餘秀華確實可以稱為一個優秀的詩人。

最早在微信轉發並導致餘秀華一夜之間紅遍朋友圈的是遠在美國的沈睿教授,她轉發了《詩刊》編輯劉年的微信,並且把餘秀華的詩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作為大標題,不乏標題黨的意味,一下子引燃了整個朋友圈。此後,湖南文藝出版社和廣西師大出版社分別出版了她的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和《月光落在左手上》,廣西師大出版社的銷量就超過10萬冊,是10年來銷量最大的詩集,並在此後引發了全國各類媒體的關注、報道和現場活動,餘秀華因此爆得大名。

儘管餘秀華被炒作成“腦癱詩人”和“中國的艾米麗·狄金森”,但是我最關心的仍然是,她寫的是不是詩?她寫得詩怎樣?我們來看幾首她的詩作——

1、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

春天

2、幸福如一片葉子含在嘴裡

這個三月,走得小心翼翼

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夠獲取水分

並從一條經脈上

得到秋天的走向

想讓我的一個短句穿過秋天的埋伏

天涼的時候,我懷抱緊張

回首,還會驚心

我不知道我身後的腳印

是否如一個酒杯

懷揣著月亮

3、我懷疑我在這個世界作惡多端

對開過的花朵惡語相向。我懷疑我鍾情於黑夜

輕視了清晨

還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遺棄,被孤獨

被長久的荒涼收留

這些,我羞於啟齒:我真的對他們

愛得不夠

還有這些充滿靈性的詩句——

4、我一直是個懷揣泥土的人,遇見你

它就有了瓷的模樣

5、我請求成為天空的孩子

即使它收回我內心的翅膀

6、我懷疑我在這個世界作惡多端

對開過的花惡語相向

我懷疑我鍾情於黑夜

輕視了清晨

好了,夠了。你不覺得這是一顆敏感、脆弱的心靈顫抖著寫出來的詩句麼?你不覺得這些詩句意象充盈、細膩貼切麼?你不覺得這些詩放在當代詩人作品集中絲毫不遜色麼?

我理解很多詩人的沉默,他們默默地寫了這麼多年詩,一直只是在小圈子裡自娛自樂;而餘秀華的冒出,顛覆了這些詩人的位置,正常人被腦癱者所取代,他們不服氣。我知道這些,但是,我不能不說出實話,餘秀華的詩比現在80%以上的詩人寫得好。她的各方面條件不如其他人好,但她是個真正的詩人。


迷樓


讀了她的詩,從此我不懂詩了。但我卻學會了寫詩。

當然,比起那些寫幾個病句。然後說些不知所云的句子的詩人,她的更像詩。唉,誰叫詩刊被幾個怪人把持呢,人家硬是認為讀不懂的才是詩。

曾經有人告訴我,只要有詩的樣子就行,讀不懂更顯得高深。

我於是恍然大悟,原來詩只要一個殼子,不要內容,別人聽不懂的就是好詩。

我於是把在神經病發作時說的夢話都記錄下來,果然很多人都誇我水平高,會寫詩,見面就喊我詩人。我很榮幸地成為了詩人隊伍中的一員。

我現在給大家傳授一下快速成為詩人的方法:

一,把想說的話分行說.,有時一句話也可以分三行,關健的要在不該斷句的地方分開,這樣就誰也讀不懂,或者說讀不懂是你沒水平。

二,儘量多用病句,或缺主少賓,成省略謂語,或乾脆就一個詞,讓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讓大家儘量去猜你想說的話,猜不出是他沒水平。

三,儘量把沒有任何聯繫的事放在一起來寫,不要有任何邏輯聯繫,讓讀者自己去聯想,意會。腦補,對讀者預防老年痴呆有好處。

四,不要把話說完,說半句留半句,這叫留白,讓你的想像天馬行空,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

各位,要想成為詩人,按我教的方法去做,一定可以速成。

讓我們大家都來做詩人吧!


文藝老年


怎麼定調一個詩人?

不是說她都多麼熱門,她的作品多麼暢銷,她的講座有多麼多觀眾,就能夠定調一個人是不是詩人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只從媒體宣揚的餘秀華,身體殘疾的餘秀華,浪蕩詩句的餘秀華來分析。而是要回到詩歌內部,和詩人的身份,兩者本身去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思考,什麼是個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呢?詩人不是一個職業,也不是一個職位,更不是一個身份。能認真執著地寫詩,對詩歌有獨特的理解,懂詩歌的節奏,韻律,詩行,懂得詩歌字與字之間的美學,會寫出高質量的詩,遵從自己的內心,純粹地寫作,並有一定的作品量的人。我們就能夠稱她(他)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了。

古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近現代郭沫若,劉半農,徐志摩,艾青,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當然他們可能也有別的身份);當代北島,海子,顧城,西川等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只有從詩歌內部出發,才能評判餘秀華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其他媒體報道,觀眾評判,訪談,專家吹捧等都是另外一些維度,他們跟詩歌本身相去甚遠。

餘秀華已經出版過幾本詩集了,有《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等,我們直接在她的詩集裡尋找答案。她的文字是真誠的,熱烈的,有時很奔放,有時又天真的像個孩子,她的詩行有獨特的自我感官,也有獨特的細節,她對文字和修辭的處理是非常成熟的。她寫詩的時候對詩歌的節奏也是有把控的。以一首詩為例。

《我愛你》

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

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

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

這些美好的事物彷彿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

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


在乾淨的院子裡讀你的詩歌

這人間情事 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

而光陰皎潔。我不適宜肝腸寸斷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

春天


在這首詩裡,她的寫作是非常成熟的,她對愛的觀感化成一切細膩的,具象的事物,但像回憶往事般朦朧的筆觸又是那麼痛苦,從“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開始,就奠定了一個餘秀華特殊的角度,特殊的節奏,特殊的修辭,特殊的詩句,還有對愛情特殊的理解。她在詩歌裡用修辭和具象袒露著自己,渴求著愛,那麼細膩痛苦而又具有個人特色的愛情,非餘秀華寫不出來。她是具有強烈個人特色的詩人,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另外我多提一句,古代詩歌和現代詩歌不一樣,古代詩歌節奏聲律和韻是相對固定的,是以分明的格式的。現代詩歌又不一樣了,不同地方斷句,不同地方分行,不同文字的自由組合,構成現代詩歌節奏意象的千變萬化。閱讀現代詩歌是需要訓練的。一定要多讀,多看,多體會文字分行,意象,詞句下面的節奏美,修辭美,結構美。欣賞現代詩歌是最高閱讀水平的體現。

所謂“腦癱詩人”“蕩婦詩人”都是媒體給的名號,她的詩歌是很美的,非常具有可讀性的。


東莞油膩中產老陳vlog


如何看餘秀華的詩?她是屬於真正意義的詩人?


餘秀華作為一位現代新媒體時代推舉出來的詩人,網絡時代的她是幸運的!首先讓她走紅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就賺足了眼球,滿足了窺視欲的讀者,至於真正要表達的是否與這個一致,令當別論,畢竟標題黨還是佔很大優勢。其實,讀了整首詩,並沒有那些低級趣味的東西。作為一名殘疾人的餘秀華,能在逆境中不屈不撓,不畏命運所屈,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實在不容易,比起那些下三濫的寫詩者,餘秀華的詩從律動、層次、節奏和意境,還是位合格的詩人。

人怕出名豬怕壯。一些看到出了名的餘秀華,頻頻的邀請她出現在各大媒體,各種聲音也隨著而來。當然,隨著相關的身份也名正言順的給了這位奮鬥多年,堅強不屈的弱女子,而身殘志堅的餘秀華也自信的搖頭晃腦在公眾面前,闡述她的故事。聽著很艱難,看著很難受,但必須要給她足夠的尊重!在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上,竇文濤少有的謙恭和禮讓,就顯現出對她的尊重,讓餘秀華並不像一位弱者在公眾面前侃談她的詩歌和婚姻;在董卿年度走紅的勵志節目《朗讀者》中,身著復古文藝風長裙,精心打扮的妝容,董卿手挽著她走向講臺,讓餘秀華以知識女性的風采零距離走進觀眾視線,給餘秀華足夠的自

信,顛覆了農民、樸素、殘疾的形象妝容!餘秀華真的走出了傳統綁架給她的形象!她因為寫詩,有了收入,改變了命運,擁有了身份,解脫了非自願下曾經擁有的婚姻,她現在是一個有手藝活,拿工資的白領!她是自食其力的人!

有人評論說餘秀華的詩歌是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是純粹的詩歌,她的愛情是偏多,充滿著躁動,說形而上之類的言辭,其實,餘秀華的詩歌只是一個還算合格的創作者應該有的基本功,也許她的殘疾和腦癱為她增添了更多的附加值,也許她自己並不需要這種憐憫和評價,但事實應該有這個因素,弱者自然得到同情,而弱者的作品和力量能夠引發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餘秀華是應該得到尊重的,她是有力量的!

所以對於餘秀華現象還是要理性點,讓餘秀華在溫馨、安靜的房間裡續寫她的理想和呼喚,讓她的身心安靜下來,讓她寫出更好的作品,讓她的存在勵志更多的愛詩、寫詩的人!


鄭彥英


肯定有希望

頭條上的詩人很多,

多到學堂無座讓人驚慌;

各地都有批發市場,

頭條供應詩人詩歌。

更有熱門鮮貨特賣,

炒起來好帶動批量!

無可非議的爭論,

挑剔者多是內行;

江湖門派紛爭,

切磋的同是武術!

排斥苛刻不存在,

障礙在於“請來的”;

外來和尚會念經,

須是特色點的“阿彌陀佛”!

餘詩不負眾望,

彰顯獨特的堅韌剛強。

樸素的哲理和獨到的見解,

穿插於根深蒂固的生活泥土中,

射出帶血的靈睿之光!

理性提升與時代特徵我們同在熔鑄,

標題語言是永無完美的選項。

革命尚未成功,

我們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