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四姐妹共同生活的故事。

是枝裕和的作品風格樸實,擅長用緩慢平淡的影像敘說日常中的點滴。他的影片中可以沒有戲劇化的衝突,卻能捕捉到很多生活片段裡的美好瞬間。

​《海街日記》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影片中圍繞四姐妹在鎌倉臨海一起生活的片段展開,一起吃飯、聊天、打鬧、放煙花、海邊散步的點滴片段。影片中的畫面唯美清新,生活氣息濃厚,四姐妹的人物性格鮮明,最動人的日常莫過於此。

今天,我想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海街日記》

一、散文化的敘事風格:緩慢平淡的節奏中展現的是四姐妹對過去的釋懷

《海街日記》這部電影整體的節奏是緩慢的,沒有跌宕起伏的事件發生,也沒有反轉。唯一的事件發生是父親的死亡,但這一事件引發的衝突並不存在於當下,只存在於過去式中。

影片用散文化的敘事風格講述著四姐妹生活的片段,通過日常中的吃飯、聊天、海邊散步、放煙花,為觀影者敘述了一個極其日常又非常動人,溫馨的故事。

去為父親上香的三姐妹在葬禮上意外遇見了同父異母的小妹鈴,發現她的親生母親、當初搶走父親的那個女人早已過世,喪父後的鈴也並未受繼母善待。三姐妹決定接納這個最小的妹妹,到鎌倉與她們一起生活。

原本是個悲傷底色的故事,三姐妹被父親拋棄,又被母親丟給外婆撫養,外婆去世後大姐一直照顧著兩個妹妹。面對曾破壞他們家庭,搶走父親女人的孩子,三個姐妹用愛和包容接納了她,

這使得原本悲傷的故事瞬間溫暖起來。

影片中唯美清新的畫面,自然中的鳥叫聲,火車的鳴笛聲,海浪聲,風吹樹葉聲,把觀眾一點點帶進去,增加了美感和濃厚的日常氣息。四姐妹共同生活的片段,也讓觀眾品味出平淡中隱藏著細膩情感的張力。

《海街日記》呈現的是四姐妹生活的日常,導演用散文化敘述風格呈現在觀眾面前,沒有戲劇化衝突,也沒有大事件發生,更沒有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溫馨片段。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片段看起來比較散,也沒有必然的聯繫,實則每一個片段對於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內心的情感表達極其細膩。

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海街日記》

三姐妹得知父親的死訊,沒什麼印象的兩個妹妹感受不到任何難過情緒,而大姐表面顯得異常平靜,以工作忙為由不想去參加葬禮,其實內心仍無法原諒父親當初的拋棄。

在父親葬禮當天,大姐還是來了,三姐妹為父親上香,算是為父親盡最後的義務。父親當年拋棄了她們,作為父親自然是失職的,但為人子女,三姐妹並沒有失職。

最小的妹妹鈴來到鎌倉同三個姐姐一起生活,她很快融入進去,四姐妹相處和諧,原本觀影者期待看到鈴與姐姐們發生的矛盾和口角並沒有出現,這讓觀眾多少有些意外。

散文化敘述風格原本就不像小說那般起伏跌宕,緩慢平淡的節奏正是它的特點。導演用旁觀者的視角為我們呈現四姐妹生活的片段,真實,溫馨,生動,帶給觀影者暖心的強大力量。

大姐以母親的姿態照顧著妹妹們,對當年拋下家庭和孩子的父親無法原諒,卻與已婚的同事有曖昧關係,在情人與三個妹妹中,她選擇留下來照顧妹妹,結束這段錯誤的感情;二姐灑脫獨立,每次失戀都喜歡喝酒,對愛情滿是憧憬和期待;三妹個性率真、沒心沒肺,對父親沒什麼印象,但得知父親和自己一樣喜歡釣魚時,還是會莫名開心;最小的四妹表面上成熟懂事,嘻嘻哈哈,活潑開朗,其實心裡藏著對家人無法言說的情感;

影片最後,四姐妹對過去釋懷,彼此心無芥蒂,她們相互關懷,熱愛生活。

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內心平靜,像是在看一篇抒情散文,又像是看一本記錄生活的日記,那種細膩的情感有動人的光芒和力量。

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海街日記》

二、鏡頭語言:影片中使用的固定鏡頭,吃飯的場景,摘梅子的場景,放煙花的場景,海邊散步的場景,這些固定鏡頭讓我們感受到了日常中的溫情

是枝裕和在影片中會大量使用固定鏡頭,諸如影片中的吃飯場景,大家各自吃著飯,有說有笑,很生活化的場景,也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場景,卻也是最能讓觀眾感受到溫暖力量的場景。

四姐妹一塊兒吃飯、聊天、嬉笑,偶爾還會打鬧。二姐穿了大姐的外衫,大姐自己買來還未穿過,去拉扯衣服,二姐非但不給,還吐槽大姐穿上會顯老。這樣的場景很日常,每個家庭都可能發生過,非常有共鳴。

四姐妹從窗戶看向外面的梅子樹,大姐不由得說起外婆的口頭禪:“要驅蟲,還要消毒,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功夫的。”四姐妹,你一言我一語,各自臉上露出笑容,她們期待著梅子成熟。這裡體現了她們對外婆的懷念。

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海街日記》

接著鏡頭直接切換到梅子成熟,很自然的銜接。她們將梅子摘下來,依舊延續著外婆的習慣,會將一部分梅子分給鄰居,另一部分留著泡梅子酒。梅樹老了,也有55個年頭了,外婆早已不再,而她們也長大了。梅子酒的味道承載著她們對外婆的想念。

影片中還有一個場景是四姐妹一起放煙花和海邊散步,從一開始三姐妹對鈴的同情,最後到完全接納她,把她當成父親留給她們最好的禮物,這種轉變是很細膩的。

導演運用大量的固定鏡頭為我們呈現四姐妹日常生活的片段,往往最打動人的就是一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瞬間。

有些電影驚心動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電影,而有些電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訴你這是生活。真實的生活並無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更多的是日常中很瑣碎的小事件。

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海街日記》

三、主題呈現:悲傷底色與治癒結局

這部影片的底色其實是悲傷的,三姐妹接連被父親和母親拋棄,由外婆撫養。最小的鈴過早懂事,讓人心疼,母親是第三者,插足了別人家庭,父母去世後,繼母並未善待她。被三個姐姐領養,因母親破壞了她們的家庭,始終覺得有愧。

是枝裕和始終有一顆悲憫之心,不會說教式的論是非對錯,只是平靜地呈現到觀眾面前。據說,影片版權最初在其他公司手裡,是枝裕和讀到漫畫第一卷中四姐妹在山頂哭泣的部分時深受感動,下定決心導演這部電影,於是幾經努力拿到了導演權。

是枝裕和賦予了三姐妹一顆包容,寬容的心。父親雖沒有盡到義務,但她們仍出席父親的葬禮,為父親上香;母親拋棄她們,將她們丟給外婆,再見到母親時,她們也沒有對她不理不睬,或者記恨她,大姐甚至將梅子酒送給母親嚐嚐;最小的妹妹鈴,懂事的讓人心疼,生怕自己的到來給身邊人帶來傷害,她真誠待人,最終和三個姐姐友好相處。

影片前半部分的色調呈現出淡淡的憂傷,影片中的三場葬禮串聯起整部電影。父親的葬禮,讓四姐妹相聚,姥姥的葬禮凸顯出鈴的尷尬,餐館老闆娘的葬禮讓四姐妹放下過去,打開心結,彼此間再心無芥蒂。

影片後半部分呈現出淡淡的治癒。大姐帶鈴去山上,那是父親小時候帶她常去的地方,自從父親去世後,她常常一個人去。當大姐喊出:“爸爸你個笨蛋。”鈴喊出:“媽媽你個笨蛋。”兩個人相擁,大姐安慰哭泣的鈴,這時的兩人才原諒了父親和母親,敞開心扉,接納彼此。

四姐妹再次海邊散步,已然與過去化干戈為玉帛,用寬容接納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她們仍熱愛生活,依然能感受到美麗的東西是美的。

從敘事風格、鏡頭語言、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海街日記》

寫在最後:

《海街日記》適合一個人在落雨的午後觀看,影片中唯美清新的畫面讓人心情愉悅,四姐妹日常生活的片段最是打動人心,看完後超治癒,有一種暖人心的力量。

影片中並沒有明確說四姐妹生活了多久,而是從側面暗示了四季更迭。春天賞花,夏天摘院子裡的梅子,秋天喝梅子酒,冬天回憶往事,四季流轉中,劇情推進,鏡頭切換,自然又連貫。據瞭解,劇組拍攝歷時一年之久,春、梅雨、秋、冬分別在不同的季節實地取景。

影片中講述的死亡,背叛,拋棄等沉重的話題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被衝散,被治癒,這是導演的用心和高明之處。

人生,本就不該執著於過去,應該活在當下,熱愛生活,感受美好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