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親戚關係就是: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認了”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記得在小時候,大概七八歲的樣子,表嫂感慨地說: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

當時很詫異她竟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這不就是赤裸裸地宣稱咱們這一大家子的親戚在不遠的將來的下一代,變得陌生。我當時心裡就暗暗下了決心,就如同當年秦始皇一樣,我的決心早親情永固,始皇帝的決心是千秋萬代,但都是希望好的東西永遠永遠下去。

後來,我就離開家鄉上學,從最開始的一年回去兩三次,到後來的一年回去個一二次,漸漸上大了,回去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自從祖父祖母去逝後,根也斷了,演變成了幾年也回不去一次。我們這一輩的親情依然還在,畢竟我的童年是和他父度過的,但我的女兒明顯和那個故鄉陌生的很,就算有親情這一根繩,但那只是把大家拴在一起,情感上相通實在太少了,骨子裡已開始產生了生疏。

不管是幾輩人,如果交流的多,那情感自然是可以相通的;如果交流的少,可能連一輩親都是一種不可能。


文吏公子


首先我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我自己算感同身受。我來給大家講一下我的故事吧。

我家算一個搬遷家庭,在我五歲時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在我爺爺這輩他們有四個兄弟,在我小的時候,幾個爺爺的 兄弟還會時不時的來我家,我爺爺爸爸也會帶著我和姐姐回老家看看幾個爺爺的兄弟,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我們家庭和爺爺的兄弟家庭聯繫越來越少,一個原因是爺爺的年齡越來越大,還有另一個原因是通訊現在很方便,也不用非得見面才能聊天,但聊天是方便了,但關係越來越遠了。

再說說我爸爸和幾個堂兄弟的關係吧,小時候他們經常一起喝酒聊天,逢年過節時不時的串個門,對他們印象還挺深的,但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少,可能跟距離遠有關係吧。

再說說我們這輩,因為每個人都有手機,所以和表哥表姐,堂哥堂姐等時不時的聊天,但也因為這樣,見面的機會很少,因為大家都很忙,僅僅隔著一個屏幕在交流,雖然想聊天就聊天,但能深刻人與人之間的敷衍,當面交流才是增進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王道。所以我認為隔了一代一代,人的感情是越來越淡的。


我能想到最有趣的事


我老家有這個說法,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完了,第一代是親兄弟,和堂哥兄弟姐妹,第二代是表親,第三代基本上就不認識了,畢竟現在社會流動性大,不像以前都離得不遠,逢年過節互相走動,我有好多老表都不認識了,更別說老表的孩子了,現在社會工作地不確定,居住地不確定,即使過年基本上都極少走動了,最多聯繫的就是微信群裡聊哈,大家都離得太遠,天南地北的,快節奏的生活,聚少離多,不走動,不認識也很正常,例如我十幾年了回老家也沒幾次,我幾個外甥的孩子,他們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們!以前都在農村最遠的也差不多在鄰鎮,現在親戚全國各地了,畢竟很多都在工作地買房安家了,所以聚一起極少了!


糊塗先生148861856


要看你家裡是什麼情況,你像我們那(湖北武漢農村的),就關係很好,每年走親戚,都好多家,還會邀請別人來,就像我媽媽那邊的和我爺爺奶奶那邊的,都是時間長才認識的,基本上每年我家都會請,一大群人很熱鬧的,還蠻多小孩,賊有意思,都王者榮耀五黑了(去年的事,一大群小孩,一人一個手機),而且離得也不遠,稍微遠點的也就電動車一小時。

你有這種看法,可能是親戚離得太遠了吧,長時間不聯繫,也就關係生疏了。


霜月


事實就是如此啊,我們和叔叔、大爺、姑姑、姨、舅舅家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關係都還好;但是和哥哥姐姐的孩子只是認識而已,甚至有的離的遠,我們和他們的孩子都沒見過面,更別提認識了;再說到哥哥姐姐的孫兒輩,根本不認識,我想,我們的關係也就到此為止了吧。一說到這裡,心裡不免有些難過,但這就是事實吧。

之前,舅舅家的表哥們曾經一度想找到自己的老祖宗,到處打聽,一點點往上攀關係,最後都不了了之,只是猜測他們的老祖宗是哪位。我不反對找到老祖宗,甚至我也有好奇心,那位老祖宗是誰。

但同時我心裡一直在想一件事,把你們的長輩和平輩的關係弄好了就足夠了,照顧好你的長輩和下一輩,和平輩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處好關係,已經足夠,連這些都沒有做到,找到老祖宗又如何。

我覺得,還是先孝敬好我的長輩,好好照顧好我的兄弟姐妹,疼愛我的下一輩,其他的順其自然吧。


他言堂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什麼社會,哪朝哪代都適用。

至於一代親,二代表…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有的親戚本來就沒什麼共同之處,純屬血緣關係,除了遇到大事如紅白事,年長者生日,平常無往來。

一代親,老的在;二代表,姑表,姨表,常見面,至親,老表之間熟悉,從小就在一起玩耍,結下了友誼;三代開始,老的有在有不在,二代組織了自己的家庭,三代有了自己的老表,相比較屬於自己的三代表又近了一層。三代表長大了,一代親也要退潮了,有句話叫一代親,二代表,三代斷網來。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平常工作忙,不互相走動,三代表的血緣關係也遠了一步,四代就更遠了,所以造成了所謂的三代四代不認了的格式。如果親戚中有一家當官,巴結都來不及😄


層封往事


這樣的說法,我不認同。

親戚與朋友關係一樣,都有一個相處的問題。價值觀相同、彼此寬容大度,無論親屬關係遠近也會建立親密關係,反之,則如歐陽修旳《朋黨論》所言的小人,“及其見利而爭先,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朋友如此,親戚亦如此,大凡一個人把物質利益看得重於泰山,則非三輩不認,就連親孃老子又何嘗相認?

有位老鄉,很有社會地位的公務員,唯錢是親。年過60,仍孑然一身,論長相、地位、收入也頗得過,也有多人為其作媒,也曾與人深入進行中,只是一涉及“錢”字便萬事皆休。就是親老子向其融資,也須得寫下借條、約定利息,倘若過期,則坐於其父門前,絮絮叨叨,意欲按銀行同期貸款四倍計算利息云云,他本是某院法官,對此自是瞭然於心。——這樣的人,一輩、三輩、路人、仇人於他有何異?

親不親,一看價值觀,二看個人性情。親不親、認不認,其實因人而異。


玄真子桑


貧富差距一大,親戚關係疏遠,這是必然的。過去都窮,家裡煮餛飩,一個庭院裡一家一碗端過去,東西不多情義重。別說親戚,鄰里之間關係都特好。現在,條件都好了,差距也有了,親戚朋友間的關係也變得微妙了,都講個門當戶對了,開勞斯萊斯的怎麼可能跟開助動車的做朋友,當大老闆的怎麼可能跟下崗的常來往。

一個樓道里門對門,從來不說一句話的也多得是,幾年下來都不知對方姓啥。

時代不同了,傳統的堂親表親的慢慢地也就不再像從前了。


道法自然4667


現代人都很功利,親情都很淡了,就看對方有無可用之處。有用多遠也走得近,無用毗鄰也疏遠。

現代人為討生活,身處五湖四海,各奔東西。雖然交通發達,通訊發達,都迫於生計,焦頭爛額,走動少,聯繫也少。一代親,也就是說兄弟姐妹之間吧,父母在,過年過節還會吃個團圓飯。父母不在的話,也就散了。

甭說二代表了,表親是外親,多年見不著面,雖說認識,都說親戚越走越近,不走動也就成外人了。三代、四代那都是親戚之間的後輩,也就成陌生人了。

自古有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現在這個功利至上的社會,那還有親不親了,只有金錢最親。


流螢之火


若親戚都居住在同一市縣,大家相互走動來住較多,就會親密一些;若大家相距甚遠,平時基本上不來往,感情上逐漸淡漠,甚至後輩相互都不認識,所以,認不認都無所謂了。這種沒有感情紐帶的親戚關係,事實上還不如朋友關係。其實,這也沒什麼可指責的,無論親情、友情,都是建立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離開久了,必然越來越冷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