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淼:《短歌行》互動教學設計

《短歌行》互動教學設計

曹 操

【教學內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的詩歌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主要是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漢魏晉五言詩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可以看得出來,教材有意讓學生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學習古代詩歌。這一時期的詩歌在許多方面都有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新詩體、新流派和新的表現手法相繼出現,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後世詩歌的典範。

《短歌行》是以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四言詩,詩人以真實,新鮮、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動讀者,所以在這首詩歌的教學中要注意反覆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同時注意不同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另外,對於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評價,要讓學生從具體的歷史背景出發,立足文本,而不能憑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惡去曲解作品。此外,作為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華,體現了最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教學時當發掘詩文裡積極的、優秀的內涵為主,給學生以正面的影響和教育。為以後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1.知識與能力

高一學生,在初中時已經有了一定的詩歌積累,他們對中國古典詩歌已經有了一定了解和閱讀能力。在本單元學習開始之時,我已經對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做了大體的介紹。學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背景之下,加上已經學習了《詩經》和《離騷》,對於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內容並不存在太大的困難,所以在課堂上,經師生的共同探討、教師的點撥和啟發,學生應該能夠通過反覆誦讀、比較鑑賞和聯想把握詩歌的意境與思想內容。

2.個性特點

所任教的班級大多數學生有著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較高的學習能力,他們能夠在課前自覺預習、課上積極學習。他們善於思考,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喜歡沉默,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表達,知識面仍較為狹隘,習慣於被動接受式的傳統教學,缺乏獨立發現和自主學習能力。當在教學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貼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主動性。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更充分地參與課堂學習。

3.理想情操教育

我們在學習完這首詩歌后,要體會到詩人所說的,人生有限,往往你一眨眼就看不到年華的尾巴了,所以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實現自己的價值,樹立合適的理想,併為理想腳踏實地地奮鬥。同時,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設計思想】

以“美美地憶——美美地讀——美美地思——美美地賞——美美地說”為步驟的“少教多學”模式,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在思想自由且佔有較多相關材料的前提下,透過文本文字符號的表層意義,與文本、作者以及自己等展開多重對話,從而獲得深度情感體驗、受到深刻人生啟迪的閱讀過程。

(1)美美地憶

學生對已學詩歌通過簡單回憶可以幫助其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也為接下來的學習和理解作好鋪墊。學生心目中的曹操也在這回憶中被喚醒了,他們正在一步一步地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心。

(2)美美地讀

反覆誦讀,讓學生在更加深廣的層面上讀懂作者與文本,和作者進行一場精神的對話。在課堂中,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不同於平時的閱讀層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靈世界的外化,閱讀需要知人論世,需要把各種因素聯繫起來咀嚼,任何將文本和與之關聯的因素割裂開來孤立解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停留更長的時間,解讀文本的各種“因素”,這樣才能穿越文本符號的表層意義,實現深層次的對話。

(3)美美地思

《曹操橫槊賦詩》視頻剪輯,為整個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將閱讀同生活和人生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使閱讀成為啟發思考、培育思想、認識自然與社會以及人生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曹操《短歌行》中,分析文本、鑑賞藝術手法後,將引導學生走進曹操的內心世界,挖掘文本隱含的意義:作者作此詩的意圖如何?從三國戰火紛飛的歷史背景和曹操本人的經歷及曹操勾畫的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引導學生理解曹操的思想感情,把握曹操的“憂”,挖掘出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的悲憫,而是有一股建功立業的慷慨之氣;最後得出結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4)美美地賞

通過多種形式的立體地閱讀鑑賞,使學生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明白曹操為何在詩中不僅表明自己的求賢的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著一種感人的力量。可以說,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通過鑑賞藝術手法和對文本意圖的挖掘,讓我們感受到了多面的曹操,看到了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看到他的“建安之風”,肯定他的歷史價值,肯定他的進步意義,教會學生辯證地看待人物,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使其正確地、深入地理解作品,以獲得富有個性而又不偏頗的個體理解。

(5)美美地說

如果僅僅是以對文本的準確解讀為目標,顯然還不夠,閱讀應該是使閱讀者受到啟迪、獲得思想的過程,使閱讀者成為一個思想者。因此,擬設計問題“如果將來你成為了某個大型團隊的領導者,你會怎麼樣吸納人才?”以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想,明白應該注意怎麼樣才能吸納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真誠留人等。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 正確理解詩人的“憂”,感悟詩人的豪情,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理解詩歌含義,學習本詩比興、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深入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運用典故和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解說:《滾滾長江東逝水》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其內容和基調與這首詩的風格、詩人的心境相近,有利於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激趣導入

[互動設計1] 美美地憶

曹操曾經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儘管人們對他的評價不盡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梟雄”之別,但不爭的事實是——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尤其他是一個大氣磅礴,慷慨激昂的詩人。我們以前曾學過曹操的哪些詩?哪些詩句深深地震撼過你?

(解說:學生對已學詩歌的簡單回顧可以幫助其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也為接下來的學習和理解作好鋪墊。)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領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解說:學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喚醒了,他們正在一步一步地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心。)

二、整體感知

[互動設計2] 美美地讀

1.這首詩中有幾個生字仍需要強調(解決難懂的字詞句):

子衿(jīn) 掇(duō) 呦呦(yōuyōu) 契(qì)闊談讌(yàn) 吐哺(bǔ)

2. 自由朗讀、示範朗讀、個性朗讀:

誦讀指導:這首詩是以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四言詩,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摯,境界開闊,慷慨深沉。詩人以真實、新鮮、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動讀者,要反覆吟詠,以讀促悟,以悟促讀,體會詩中的感情,注意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

(解說: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誦,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並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使學生在誦讀之中初步體味詩的意境,獲得感性的認識。)

3.關於題目:

《短歌行》是漢樂府曲調名,“長歌”、“短歌”是指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舊題寫的新辭,原作共兩首,課文選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傳世名篇之一。

4. 關於曹操:

作家介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勳。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並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於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並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於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於曹操晚年,大敗於赤壁之戰之後,當時曹操53歲,年事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於建功立業。

三、合作探究

[互動設計3] 美美地思

1.通過朗讀我們已經大體感受到了曹操的“憂”,曹操到底有哪些“憂”?是如何解憂的呢?(自主思考,小組交流,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板書: 憂 解憂

人生苦短 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 招納賢才

功業未就 天下歸心

(解說:課堂上,教師只以組織者的身份,讓學生對問題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給以肯定。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積極、主動地學習習慣的養成。)

2.觀看《曹操橫槊賦詩》視頻剪輯,思考問題。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2)剪輯中的曹操留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結合註釋理解詩句,並反覆誦讀,以體會把握。)

(解說:將《曹操橫槊賦詩》的場景與課本中的詩歌原作進行對比,一方面可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可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詩歌原句與《曹操橫槊賦詩》不同之處: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水不厭深。

(3)“掇”和“輟”分別是什麼意思?“掇”和“輟”分別造成了什麼表達效果,從中我們又可以體會什麼不同的心境呢?

點撥:“掇”——拾取,整句是“皎潔在天的月亮,什麼時候才能拾取?”,比喻義則為“皎潔如月的賢才,我什麼時候才能擁有呢?”“輟”——停止,整句是“皎潔在天的月亮,什麼時候才能停止運行”,比喻義則為“我對賢人的思念,何時才能停止呢?”

原詩表現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剪輯中呈現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雲的曹操,行動較思念更進一層,更符合曹操那種想坐擁天下賢才的霸氣。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

(解說:討論兩個文本的三組不同之處後再對曹操的心境進行全面的總結概括。從而達到既提高學生文本解讀能力又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互動設計4] 美美地賞

“莫道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劉邦、項羽、曹操、毛澤東莫不如此。下面我們來鑑賞一下曹操的抱負情懷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

(1)用典

①用典及其作用 (課件展示)

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詩歌典雅耐讀,富於文采,增加詩歌內涵容量。

②按順序找出用典的詩句,並分析其表達效果。(課件展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語出《詩經》。表達詩人念念不忘賢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語出《詩經》。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借用《管子》之語。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典出《史記》。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2.比興(課件展示)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喻指賢才並起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並以此起興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並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解說:通過鑑賞藝術手法和對文本意圖的挖掘,讓學生感受多面的曹操,看到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肯定其歷史價值和進步意義,教會學生辯證地看待人物。)

四、學以致用

[互動設計5] 美美地說

如果將來你成為了某個大型團隊的領導者,你會怎麼樣吸納人才?

(解說:學生充分展開聯想,明白應該注意怎麼樣才能吸納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真誠留人。)本文發表於中學語文教學


名師公益教學設計 | 譚文淼:《短歌行》互動教學設計

譚文淼,中學正高級教師,曾獲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湖南省首屆優秀教研組長、益陽市名教師、益陽市教育系統特殊貢獻人員、益陽市語文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等稱號。《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20年第2期封面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