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鹿角銅鳥獸首飾


東夷族與鳥

滕州,文物會說話|春秋鹿角銅鳥獸首飾


東夷是中國先秦時期,尤其是商、周時期,中原居民對黃河流域下游青、兗、徐三州居民的總稱。東夷人是中國最古老文字、弓箭、禮制和金屬的發明和使用者,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東周時期,由於齊國和魯國在山東的長期經營,東夷文明與中原文明逐漸融合,成為華夏文明的主體之一。秦漢以後,東夷的概念外延為居住於中國東方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群島等地的外族或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

東夷族全用鳥為名號,所以,歷史上又稱這一帶的古代居民為鳥夷。古代很多文獻記載了東夷族關於鳥崇拜的傳說,並且這些記載在今天已經為考古學文化所印證:大汶口文化與山東龍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陶鬹均為鳥形;大汶口文化遺物中“某些器物口沿盛行鳥喙狀突飾”; 山東龍山文化中“鼎足形制多樣,以鳥首形最富代表性”。由此可知,鳥圖騰崇拜在位於今山東境內的東夷族分佈區內是非常盛行的。薛國故城出土的鹿角銅鳥獸首也正是東夷族文明和中原文明融合的典型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