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門樓上曹操選擇縊死呂布?

老許


大家好,我是恆實,我來回答。曹操為什麼要在白門樓上縊死呂布呢?有一個說法就是因為名人妻控的曹操,看上了呂布的老婆貂蟬,所以為了霸佔呂布老婆就縊死了呂布。恐怕這個答案真的讓人差一點就信了!

那麼這個說法是否是真的呢?根據曹操一慣的“不良作風”。比如說殺了邊讓收了他的遺孀、收了何進的兒媳婦尹夫人、收了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杜夫人。這三位是見於正史記載的。甚至在《三國演義》中,曹操還搞了張繡的嬸子鄒氏。似乎這個答案也好象比較成立嘛!


但是曹操縊死呂布是為了霸佔他的老婆貂蟬的答案,完全是大錯特錯了!因為貂蟬是一個從來也沒見於正史記載的美女。貂蟬她只存在於民間傳說、各種文學藝術創作中。


一個是否存在還有爭議的美女,曹操竟然也想霸佔?那豈不是就是一個沒頭腦的曹操嗎?各位朋友,大家覺得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會幹出這樣無影無腦的齷齪事嗎?這個答案顯然是不正確的!

那麼曹操縊死呂布的真實動機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曹操真實的想法是想把呂布這員猛將收為已用。因為曹操比起三國的諸諸侯,對人才簡直是求遇賢若渴。而且對待人才的一些毛病也能做到既往不咎。


比如說陳琳當初寫文章罵了曹操一個狗血淋頭,可以最後還是得到曹操的任用。而曹操攻破下邳之後,手下將呂布五花大綁推到曹操面前。呂布這時向曹操服軟並承諾說如果能放了他的性命,他願意歸於曹營帳下受曹公任意調遣。


呂布這套說法詞確實讓曹操心動起來。但是他考慮了幾個問題後,再加上一個人的推波助瀾,因此才忍痛縊死呂布。

一、三姓家奴

呂布先是拜了丁原當義父,可是呂布接受了董卓相贈的赤兔馬,轉頭投靠董卓,把自己的義父丁原殺死、重新拜了董卓為父之後,又垂涎王允義女貂蟬國色天香,轉頭又將董卓殺死。


由此可見,呂布並不是什麼忠義之士。曹操雖然求賢似渴但他也不傻。曹操很明白,收留了呂布就如同收養了一頭惡狼,得隨時小心呂布會反咬致命的一口!


二、牆頭草

呂布曾經投靠過三個勢力,先是丁原,後又是董卓,緊接著轉頭去投袁紹。可袁紹不肯接納他,於是呂布只好退而求次去袁術那裡。


在袁術帳下打了幾場仗後,袁術恐其功高蓋主,準備遣人殺了呂布,結果消息被洩露出去,呂布直接跑了。這幾個勢力中,除去丁原早死與曹操沒有瓜葛,其他的都是曹操的勁敵,呂布曾委身於這兩人,這也是曹操之所以殺他一些因素。

三、新仇舊恨


想當年陶謙的部將殺死曹操的父親之後,曹操聞訊後怒氣沖天,發誓要將陶謙千刀萬剮。於是帶領軍隊血洗徐州,就在兩軍交戰之際,呂布卻派兵偷襲了曹軍後方,致使曹營方寸大亂,曹操只能撤兵回防,陶謙得益於此才存活下來。因為呂布的一次偷襲,讓曹操喪失了為父報仇的好機會,是個人都會懷恨在心吧?


四、煽風點火

在曹操縊死呂布這件事上,劉備充當了最後一根稻草的角色 。曹操在白門樓上拿不定主意詢問劉備,該不該將呂布收為己用時。劉備說了一句話: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正是劉備這句話堅定了曹操要殺呂布的決心。話說過了雖說呂布萬人敵,但他腹中卻一點計謀智慧都沒有。可以說情商智商基本為零。也許在盛世他會成為一名安邦守域的猛將,但是在亂世中,早晚都會成為別人刀俎下的魚肉。


恆實說


給各位講一個細節把,其實呂布被縛白門樓的時候,談話細節啊、過程啊,大家大致都是清楚的。

公元199年2月7日,即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日。

呂布萬萬沒想到,平時他自認為待之不薄的幾個部將集體反叛。宋憲,侯成,魏續……不過即便如此,呂布也沒想過會在這一天,在這裡殞命。

曹操愛才,世所皆知。《三國志·魏書》記載當初劉備來投,

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何況是無敵飛將呂布。

布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以服,天下不足憂矣。明公為步將,令布為騎將,則天下不足慮矣。”

這句話並不是空口戲言,當年黑山軍張燕很難打,袁紹一籌莫展,呂布出馬迅速搞定。在當時,以曹操的實力和雄心,加上呂布的能力,確實是天下可圖。

有的人會說了,呂布三姓家奴的屬性,導致了曹操下決心殺他,其實不然,我以為,當時群雄並起,侍過多位主公的人不在少數,張遼更是從丁原何進董卓直到呂布,只不過是張遼沒有親自動手殺了他們,這個其實並不是曹操動殺心的關鍵原因。因為上述幾個人的水平,曹操也不放在眼裡,所以劉備拿他們比較曹操,曹操根本不會聽進去。

在此之前,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呂布被綁的太緊,見氣氛尷尬,就套近乎說了一句“明公瘦了”。

曹操一聽,問道:你見過我嗎?

呂布說:當年在洛陽的溫氏園中我見過您。

曹操是個認真的人,於是仔細想了想:有可能,我全忘了。現在是有點瘦了,那是因為一直抓不到你的緣故呀!

曹操雖然愛才,但前有張繡事件吃了大虧,他也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因此,正是呂布的這一句話提醒了曹操,

多年前在溫氏園,呂布還記得那些事!

最初董卓率領西涼軍馬來到洛陽,曹操還是朝廷的騎都尉,董卓大權在握,總攬一切,而呂布剛殺了義父丁原投靠董卓,是董卓身邊的得力干將。

呂布出入都跟著董卓,瞭解很多不為人知的事。

在董卓製造的恐怖氛圍下,曹操被迫做過很多阿諛奉承董卓的事。有故事說曹操曾向董卓獻過刀,這個故事雖然被美化為一次“刺殺董卓之舉”,但至少說明曹操在董卓面前是裝過的,拉拉扯扯、套套近乎、獻個媚什麼的,估計曹操沒少幹。

獻刀的故事也許是傳說,但曹操向董卓獻美女卻記錄在案。

《漢書通志》記載:“曹操未得志,先誘董卓,進刁蟬以惑其君。”

這是記錄下的,沒記下的,不知還有多少見不得人的事,俱往矣,但是!但是!!呂布還在,呂布還記得,他不說,曹操倒差點忘了,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寄人籬下時做過的齷齪的事,天知地知自己知,竟然還有個呂布知道。

這時候聯想到呂布的聲名狼藉、反噬主公屬性,以及他手下的舊將和兵馬,畢竟,呂布不除,這些把他綁了來的宋憲魏續等人,就沒法混了。

正好,劉備說了一句:

“明公不見事丁建陽、董卓乎?”

行吧,順水推舟,給這次的合夥人——劉備一個臺階和許願的機會,把呂布殺了把。

呂奉先,卒,享年40來歲。


戰國君


為什麼白門樓上曹操選擇縊死呂布?曹操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呂布歷史上就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經常變換旗織,空有一身本領。


呂布原來是討伐董卓逆賊的漢朝刺史丁原丁建陽義子,武功超強能征善戰,本來跟丁建陽來討伐逆賊董卓的,通過交戰,董卓敗退,如果継續努力,董卓必敗無疑。這時候董卓的一個部下虎賁中郎將李肅向董卓獻計:“我與呂布乃同鄉,主公有一心愛之物“赤兔馬”願意拿出來,加上一些金銀珠寶,我一定能說服呂布殺丁建陽而投奔主公。董卓大喜,立即命李肅帶著“赤兔馬”及一些金銀珠寶來見呂布。

李肅見了呂布後,送給呂布的“赤兔馬”和金銀珠寶後說明來意,並說明當今天下是董卓的天下,沒有人能勝過董卓的,勸呂布去投奔董卓。在李肅再三勸告之下,呂布果然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聽說這些禮物都是董卓送給他的,並保證董卓給予他的地位一定不會低的。頓時十分感動,並立即答應願意棄暗投明。連夜披掛帶著刀進入丁建陽刺史的中軍大帳,沒有對上三句話便砍下義父丁,建陽的首級,並提著丁建陽的首級同李肅一起去見董卓,董卓大喜,並立即拜董卓小義父。董卓立即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候並隨時賠同在董卓身後,一時董卓的氣焰更加囂張。一時朝庭被董卓控制,朝野無人能敵董卓。



可是,不久之後司徒王允利用自己府上的歌伎貂蟬,在董卓、呂布父子之間使用連環計,唆使呂布殺死呂布便可獨得貂蟬為妻。在美色面前,呂布毫不猶豫地利用自己在董卓身邊的有利條件將董卓殺了。這樣王允略施小計,就為朝廷清除了董卓這個毒瘤,顯然是利用呂布才能達到目的。從此以後呂布就成了見利忘義、見色忘義的小人,讓天下人皆唾棄之徒。



這次呂布是被部下叛變,在白門樓晚上被綁住連城池一起獻給曹操的。這真正是一報還一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日子一到一定會報。呂布一個勁的向曹操求情,本來曹操愛將心切,對呂布有一絲猶豫,這時曹操就著劉備看,劉備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呂布大罵劉備“大耳賊!不記轅門射戟時耶。”曹操耽心如果留下呂布恐將來自己也會遭丁建陽董卓的同樣下場。於是曹操在白門樓上將呂布縊死。

綜上,這就是白門樓上曹操為什麼要選擇將呂布鎰死的主要原因。你認為我分析對嗎?


崑崙之柏瞧歷史


曹操(155年一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他在白門樓上選擇縊死呂布的做法是恰到好處的,縊死後再梟首也是很正確的。其實,曹操與呂布早就是老相識了,曹操很愛惜人才,又非常賞識呂布的勇猛,只可惜呂布聲名狼藉,人品不好,是個反覆無常、不忠不義、以身侍賊之人,身聚許多不確定因素,讓曹操這個胸懷天下之人都不敢安然用之,所以必須除掉。而縊死,相當於現在的絞刑,雖然痛苦,但可以留下一個全屍,因為古人比較在乎保留全屍。

那麼,曹操選擇縊死呂布後,為何又要梟首呢?那就要從呂布本身說起,呂布先是跟過丁原、董卓、王允、袁紹、袁術、劉備等,與曹操也多次打仗, 所謂三姓家奴,如此反覆的小人在三國時是人皆盡知的。所以將呂布縊死,又將其梟首厚葬,顯示了曹操對待呂布的態度,對於天下群雄士子之心,也算是一個交代。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再次征剿張繡獲勝還朝後,想趁時掃除心腹之患呂布,曹操採納郭嘉計策,致書劉備共除呂布,劉備應允並回書,卻被呂布帳下陳宮截獲。呂布大怒,兵發小沛向劉備問罪,劉備一面讓關張二弟迎戰呂布先鋒張遼,一面派簡雍前往許都告急,曹操聽郭嘉、荀攸之言兵發徐州,形成了曹、劉聯軍共討呂布局面。

徐州城內,陳登父子見曹操大兵已到,巧使計策,使曹操輕而易舉地連奪蕭關、徐州、小沛,呂布大敗,兵退下邳堅守。兩個月後,呂布因連續奮戰,疲勞過度,在白門樓上沉睡過去,被手下大將宋憲、魏續捆綁在白門樓上,開城門投降。

曹操在白門樓上處理呂布及其隨從,當曹操去樓下與舊友(俘虜)陳宮談話時,呂布對劉備說,“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救乎”,劉備點頭應允。曹操上樓後,呂布表示自己願意投降,輔助曹操平定天下,曹操回頭問劉備說,“何如”?劉備卻回答:“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氣得呂布大罵劉備是天下最無信之人。殊不知正因為呂布在哀求曹操放過自己時犯了一個忌諱,就是他不該當劉備之面說輔助曹操平定天下,因為,劉備也是胸懷大志之人,如果讓呂布和曹操聯手,將來哪裡還有他劉備的天下呀?還有,劉備已該報呂布奪他徐州之恨了。如此種種,一代名將,就此喪生。


M易2


呂布在白門樓上搖尾乞憐,據說曹操當時準備給他鬆綁,但是被劉備一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就挖坑把呂布埋了。於是有人說劉備這個大耳朵太壞了,全忘了呂布轅門射戟的救命之恩。但是我們把白門樓上那場活劇來個覆盤,就會發現呂布實際是自己作死——他那三句話句句找死,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就是“引喻失義”,氣炸了曹操,等於給自己套了三根絞索,曹操不殺他都不行。

為了證明呂布是說錯了話自己作死,咱們就先按照正史(《後漢書》《三國志》《英雄記》)記載,把呂布這四句話全文展示:“明公之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令布將騎,明公將步,天下不足定也。”“玄德,卿為坐上客,我為降虜,繩縛我急,獨不可一言邪?”“明公何瘦?”“大耳兒最叵信(是兒最叵信者)。”

這第一句話一出口,就已經註定了曹操必須殺掉呂布以絕後患。大家都知道,一般降將在勝利者“親解其縛”甚至“解衣衣之”的時候,都要納頭便拜,表示“吾之生死,唯明公之命”。但是請讀者諸君看看看呂布都說了些啥:“往後我管騎兵,你管步兵,天下都不夠咱們打的!”人家曹操還沒答應你投降呢,你卻開始惦記上曹操的騎兵隊了。大家都知道,曹操最為依賴的精銳部隊,就是當時最強悍的虎豹騎。這支騎兵部隊,不姓曹和夏侯(一般來說必須姓曹,姓夏侯都不行),是沒有資格當統領的:“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太祖難其帥。”選誰來當虎豹騎統帥,曹操都要深思熟慮之後才好下決定,而呂布以來就要動曹操的命根子,這豈不是要了曹操的老命?

呂布沒有認清形勢,以為自己統帥騎兵有經驗,被綁著跟在他身後的張遼更是稱職的騎兵教官,有他倆管理,曹軍騎兵的戰鬥力肯定會大幅提升,甚至比曹操帶領的步兵更能打,但是隻要曹操腦袋沒進水,又怎麼會把自己的命根子讓呂布攥著?

除了大言不慚地要跟曹操“分家當”,呂布居然還腦抽地當著曹操的面跟劉備套近乎,想讓劉備給自己講情兒,這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你還沒投身曹營,就開始拉幫結派了。如果我給你講情兒,明顯是站在你這一邊,白門樓夠寬敞,曹阿瞞有足夠的繩子把咱倆都吊上去!

當劉備剛投奔曹操的時候,程昱郭嘉都勸曹操早點幹掉劉備,曹操也知道將來劉備會成為大麻煩,又怎麼會讓呂布和劉備走得太近?一個劉備或一個呂布尚且不好對付,這兩個心腹大患抱成團兒,其危害可就是一加一大於二了。所以呂布等於又給自己糊上了一張催命符,又向鬼門關跨了一大步。

接下來的第三句話,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當面揭曹操的短了:“曹老頭,你瘦了!”讀過三國正史的讀者都知道,曹操這個人長得不怎麼樣,矮小猥瑣“不足以雄遠國”。在宋朝以前,男人都講究陽剛之美,沒有連鬢絡腮鬍須,肥頭大耳也是一種美,而尖嘴猴腮則是無福短壽的面相。曹操本來就不胖,要是再瘦一些,豈不成了人乾兒?而且這句話也勾起了曹操的怒火:“當年你放火差點燒死我,一戟拍在我腦袋上,嚇得我好幾天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咋能不瘦?我這頭風病,可能就是那時候被你敲成的腦震盪!”

其實說完這三句話,呂布還有一線生機,而這一線生機恰恰是劉備帶給他的,而他不但沒抓住,反而狗咬呂洞賓開始破口大罵劉備。這要是換做別人,不管是劉備有心相救還是故意挖坑,都可以用一番說辭輕鬆化解。

劉備確實是說了“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當著曹操的面跟呂布劃清界限,打消曹操心中的顧慮(怕劉呂合流),而擅長平衡之術的曹操一看劉備跟呂布已經翻臉成一對鬥雞眼,正好留下呂布來牽制劉備——這樣一來,呂布就活了。

如果劉備是在挖坑要埋呂布,並且拉出丁原董卓當反面教材,呂布只要沒被嚇傻,可以就高騎驢:“丁原斗筲之徒,董卓殘暴寡恩,哪能跟胸懷天下英明神武的曹公相比?良禽擇木而棲,良辰擇主而事,曹公皓如明月,丁董米粒之珠,我投曹公,是棄暗投明、韓信歸漢,又怎麼會有二心?”這話一出,曹操一定會被拍得眉開眼笑 ——曹操很喜歡聽奉承話,所以他最喜歡的是郭嘉而不是荀彧。

曹操一聽呂布罵街,也從心眼裡感到膈應(曹操經常捱罵,所以特別討厭噴子),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由此可見,懂語言藝術的高人和自以為是的噴子,下場是完全兩樣的:高人懂得花花轎子人抬人,越抬越高;噴子是以無知為有知,胡罵亂嚼,最後罵丟了前程和性命。

只是有一點筆者一直沒鬧明白:劉備在白門樓上對曹操說的那句話,到底是想救呂布,還是在給呂布挖坑?《三國演義》的作者曾經很遺憾的說:“玄德既知(呂布)能啖父,爭(怎)如留取害曹瞞?”但是以劉備的老謀深算,是真的不想留下呂布來給曹操製造大麻煩嗎?劉備那句話確實是挖了一個坑,但是他想埋的是曹操還是呂布,還真的很難說……






沒事閒拉呱


曹操在白門樓選擇殺呂布,可謂是必然的,我認為原因有下:


1.三姓家奴

想必這個綽號大家都聽過吧,還是張飛給他起的。呂布不僅跟隨過許多人,還拜過三個義父,而且為了權力和女人,殺死了丁原和董卓這兩個義父,真是實實在在忘恩負義的小人。如果把這樣的人留在身邊,恐怕曹操每天更加難以入眠,時刻提防著呂布的刺殺,這種事情,曹操是定要將其消滅在萌芽中。


2.求饒

呂布被抓後,跪地苦苦求饒,沒有一點大將風采,這樣的人在曹操眼裡是最看不起的,那個時代被抓後,貪生怕死的武將很少有能活命的,因為他們給武將這個職業丟臉了,在這個職業裡,他也再沒有臉混下去了。貪生怕死之人,定是牆頭草,搖擺不定,這樣的人曹操自然也不會留。


3.有勇無謀

呂布武力天下第一,但卻沒有一點智謀,正應了那句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按說以陳宮的智謀加上呂布的武力,在亂世中存活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但呂布卻偏偏不聽陳宮的直言,每天守在貂蟬身邊,花容月下,時間久了,連武藝可能也生疏了,這樣的人又怎麼長久呢?


4.被屬下綁

呂布因為一個貂蟬而棄眾將士生命不顧,最終被屬下綁著去見了曹操,以這樣的方式被抓,足以看出呂布的人品,讓這樣的人去帶兵打仗,能靠譜多少次呢?搞不好哪天就把曹操的大軍帶偏了。曹操手下的名將都是有勇有謀的,假如招了呂布,以呂布的心性,肯定不甘心只帶小部隊,但如果把大部隊交給他,遲早是要壞大事的,可預見的結果曹操當然不願意讓他發生。


既然不能招降,能放嗎?那更不能,放了呂布,那就是放虎歸山,雖然無論放多少次他都打不過曹操,但真打起來也是要費一番功夫,何必去自找麻煩呢?所以最終呂布被抓後的結局,只有死這一條路可走。


我是鼠行者,歡迎來討論~


鼠行者


在東漢末年,曹操之所以能異軍突起,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大的一方,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惜才愛才,就連殺死自己長子曹昂的張繡,曹操都既往不咎得到重用,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可是當曹操攻下下邳,擒獲了號稱萬人敵的呂布後,沒有想多少就縊死了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又是為何呢?

原因很簡單。

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呂布先是跟過丁原、董卓、王允、袁紹、袁術、劉備,也與曹操打過仗,如此反覆的小人,本來就多疑的曹操還敢用呂布嗎?普天之下,估計呂布也只有劉表沒有跟過了。正因為這樣,曹操問劉備時,劉備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難道曹操你想成為丁原、董卓那樣的人嗎?

其實曹操和呂布早就是老相識了,曹操曾經也吃過呂布的大虧,但是介於呂布的叛主行為,曹操對呂布評價很低,雖然非常賞識呂布,也知道呂布威猛無比,但曹操知道呂布是正宗的白眼狼,口碑極差。即便沒有劉備的“忠告”,精明的曹操也會將他處死。

其實呂布的開局很不錯,跟在丁原後面對抗人神共憤的董卓,無奈呂布的情商太低,經不起誘惑,不能辨別是非,導致誤入歧途,上了董卓的賊船,之後更是一錯再錯。

即便呂布沒有栽在曹操手上,估計日後的日子也不會好過,畢竟呂布的名聲已經臭了,誰會和他共事呢?加上呂布佔據的徐州要地,遲早會迎來了別人的痛擊。呂布就算以一敵百,估計也很難扭轉危局。而呂布提前在“三國”謝幕,正好映襯了他“三姓家奴”的真實寫照。

當然,曹操也算是敬仰他,沒有將他砍頭,而是以一種保留全屍的方式離開了人世,算是對他最大的恩賜吧。


歷史局中人


白門樓呂布殞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史書上確有其事,而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更是將這一段描述得生動傳神。大戰徐州的時候曹操尚處在事業的上升期,四周群雄環繞,北有袁紹,公孫瓚等強大勢力,南有袁術,劉表等兵多糧足,而孫策則稱霸江東,此時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當時呂布也的確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絕世猛將,曹操陣營一直接納降者,卻為何容不下當世名將呂布,最終將其縊死?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呂布其人

呂布出生於幷州五原郡九原縣,早期因弓馬嫻熟、驍勇尚武而在幷州任職。中平六年(189年),時任幷州刺史的丁原擔任騎都尉,駐河內,任命呂布為主簿,對他很親近。漢靈帝死後,丁原受何進徵召,率軍到洛陽密謀誅殺宦官,後逢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入京掌握朝中大權,誘呂布殺丁原(《三國演義》中是被李儒以利相誘),任呂布為騎都尉,同他結為父子,對他十分欣賞信任。


後來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董卓自知為人所惡,便時常以呂布為侍衛守中閣;但董卓性格多疑,曾因小許失意而向呂布擲戟,又呂布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發覺而心中十分不安(《三國演義》鳳儀亭呂布戲貂蟬片段)。之前王允對呂布以厚禮相待,自從呂布懷恨董卓後,去見了王允,王允此時正在密謀除掉董卓,便讓呂布作內應。呂布猶豫,說:“奈何是父子,如何下手?”王允說:“將軍姓呂,本來就非親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還來不及,還說什麼父子!”於是呂布答應了王允,成功刺殺董卓,任職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


後董卓部屬李傕,郭汜叛變,呂布戰敗,遂率兵百餘騎兵帶董卓首級殺出武關。呂布先投袁術,但因袁術不滿他自恃有功十分驕恣、恣兵抄掠,所以被拒絕,於是呂布改投袁紹。在袁紹處,呂布常恃戰功向袁紹要求增加軍隊,袁紹不答應,而呂布手下的將士也時時搶劫、掠奪,袁紹開始疑恨他。呂布出走。

興平二年(195年),呂布到徐州投劉備,對劉非常尊敬,稱其為賢弟。劉備見呂布語言無常,表面不動聲色,心裡卻不悅。建安元年(196年)袁術率軍攻徐州,與劉備相持於盱眙、淮陰,袁術寫信給呂布,許諾二十萬斛大米,誘其襲下邳,呂布立馬大舉進軍,指揮軍隊大破張飛,俘虜劉備的妻妾兒女及其部曲家眷,強佔徐州。後劉備戰敗向呂布請降,呂布命劉備駐小沛,自己做了徐州牧。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再次反叛朝廷與袁術結盟。又攻破沛城,俘虜劉備妻兒,劉備敗投曹操,曹操親自攻打呂布。曹操決水圍城三個月,呂布軍中上下離心,其部下侯成、宋憲、魏續反叛,縛了陳宮請降,呂布在白門樓見曹軍攻急,大勢已去, 便於十二月下城投降。 呂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對曹操說:“我對手下部將夠厚道了,可他們臨時一起背叛我。“曹操說:你揹著你的妻子,與部下的妻子私通,怎麼能說厚道?”呂布沉默 。呂布曾要求鬆綁,曹操笑說:“捆綁老虎不得不緊。”呂布又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曹操頗為心動,但劉備在一旁說:“您忘了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最終呂布被縊殺,然後梟首。


所以,我們很容易從呂布的履歷中找到問題所在:呂布雖勇武善戰,是難得的將才,但是缺乏胸襟與遠見,很容易被人利用,但根本原因還是內心的貪婪,故而呂布常因一點小利而背叛上司。呂布自恃勇武,常常驕縱而不把上司放在眼裡,我行我素,故而也因與上司關係處理不好而頻繁跳槽。再者,呂布貪酒好色,常與別人的妻女私通,私德有缺,這是大隱患。試問一下,像這樣一個頻繁背叛,頻繁跳槽,勇武有餘,自恃功高,不服上司,不服管理,人品極差,口碑極壞,而且還和別人的女人有一腿的人,曹操他敢用嗎?或者說您所在的公司碰到這樣的員工您敢用嗎?

2,曹操的用人原則

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英雄不問出處,其團隊向來有納降的傳統,郭嘉,荀彧,張郃,高覽等來自袁紹陣營,賈詡來自張繡陣營,張遼是呂布部將,龐德是馬超部將,這些人受到曹操無比的信任和重用,在曹操陣營混的也都很好。他們有幾個共同特點:一,能力出眾,或領軍作戰,或出謀劃策,或穩定後方;二,善於為人處事,不張揚,不狂妄,有眼色,情商高,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三,最重要的是,他們忠於曹操,服從曹操。所以在曹操心裡,這些人都是可用之人。

曹操雖然求才若渴,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他也不是什麼樣的人都用,因此,雖然才華蓋世卻依然被曹操所殺的名人也不少。

孔融:是孔子的後人,有個典故叫孔融讓梨,孔融因此婦孺皆知,孔融性格豪爽,好賓客,常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同時,孔融也喜歡抨議時政,而且言辭特別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許攸:為曹操贏得官渡大戰的勝利立下奇功,還是曹操的老鄉,本來要是低調點,在曹操手下還不是平步青雲?這哥們偏要酒後狂言,把曹操的手下連同曹操本人損了個遍,最後被許褚砍死,曹操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他要是沒死,以他這性格,估計在曹操手下也活不長。

楊修:出身很好,東漢末年政治家楊彪之子,才思敏捷,智力超群,早年很受曹操重用,又是曹植的座上賓,可以說是一把好牌在手。但楊修恃才放曠,才思常常外露,一副天下第一聰明的樣子,搶曹操的風頭,經常搞得曹操很不爽,後因猜透曹操 “雞肋”之事,被曹操以擾亂軍心之罪處死,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參與了奪嫡之爭屢犯曹操忌諱。

禰衡:也是個文采出眾的,受孔融推薦,曹操想起用他,他看不起曹操,赤裸身體,於堂中擊鼓以羞辱曹操,曹操大怒,要借刀殺人,於是將禰衡送到劉表處,這哥們老毛病又犯了,在劉表那沒待多久就被趕到了黃祖那裡,這哥們本性難移,當著眾人的面對黃祖出言不遜,終於被性情暴躁的黃祖所殺。

通過以上幾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曹操手下武將很少作死,作死的大多是自恃才高的文士,他們目空一切,不服從老闆,損害老闆的形象,挑戰老闆的權威。而曹操又是是典型的霸道總裁,他確實非常愛惜人才,但前提必須是能為自己所用,能被自己掌控,且對自己忠心不二的人才,一旦發現手下超出了自己的掌控範圍或者對自己的團隊造成了危害,那即便能力出眾也離死不遠了。所以像呂布那個德性,落魄之時尚且自恃勇武狂妄驕縱,跟幾任上司都搞不好關係,在白門樓焉知他不是權宜之計,一旦緩過神來,他能服從曹操,為曹操所掌控嗎?這麼危險,而且難以掌控的人,曹操索性殺了得了。

3,劉備的神補刀

不得不說,劉備是個文案高手,能開創一片基業的人,果然不簡單。可以說,自從呂布背信棄義強奪劉備的徐州後,劉備就一直想要呂布死。呂布落魄之時來投,劉備雖不喜卻也接納,在呂布最危難之時給了他立足之所,呂布不思感激反而為了一己私利反客為主,換作誰人也不能忍。所以當呂布厚顏無恥請降曹操,而曹操十分心動之時,劉備一句神補刀讓曹操立馬清醒:“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一錘定音。曹操想起了呂布的點點過往,如此一個劣跡斑斑的人,而且有點能力不會真心臣服於我,保不準將來又為了什麼蠅頭小利背後給我也來一刀?曹操想想就後怕,於是果斷將其縊死。



所以我們大致能夠明白,呂布的性格人品和履歷決定了他註定是過街老鼠難容於人,而且也不符合曹操的用人原則,最後劉備的神補刀給呂布下了最終的判決。看來,人在社會上混,人品和名聲還是很重要的啊,品行太差名聲太臭的話,估計哪個老闆也不敢用吧。還有,儘量與人為善,少得罪人,不然不知道什麼人在什麼時候給你致命一擊。


<strong><strong>


大地瓜小地瓜一塊錢買


曹操是三國時期比較大氣的軍閥,喜歡有才能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既往不咎,比如對張繡,對陳琳,對關羽總能顯示出海納百川的氣度,可是對呂布就不同了,呂布是當時最優秀的武士,曹操為何要當眾縊死呂布。

曹操這個舉動,讓很多人很費解,曹操畢竟是唯才是舉的人物,在當時自己確實需要人手的情況下,曹操為何自斷臂膀。

  其一,關羽和呂布比

  關羽在後人眼裡是忠義的化身,就是在當時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心裡只有一個劉備,曹操心裡敬服關羽。而呂布對主人不忠,經常換工作,其實良臣擇主而事是對的,但你不能到一個地點之前,先把以前的主子給殺了。

  其二,呂布和張遼比

  張遼是呂布的部將,在曹操面前,立而不跪,甚至數落曹操,以濮陽城丟盔棄甲來表示自己對曹操輕視,充分表現出一個男子漢大丈夫的寧死不屈可貴品質,這是做人的根本。可是呂布則不同,呂布在被擒之後,數次求饒,並且請求劉備說好話。

  其三,曹操自己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

  曹操儘管睥睨天下,可是並沒有看出呂布的作用,而聽從了劉備的建議,其實當時曹操和呂布正在感情的蜜月期,他誤以為劉備對自己很崇拜,也錯誤的認為劉備沒有太大的權力慾望,因此送一個人情給劉備,想以此示好,不過也確實失去了呂布這樣的一流武將。

  儘管呂布是一員上將,甚至親手刺殺董卓,可是當時頗重氣節的情況下,呂布在很多人眼裡,並不是大丈夫,況且離開了赤兔馬、方天戟的呂布毫無是處,再加上早年的飛揚跋扈,所以呂布儘管很優秀,可是他必然要走向死亡的那一天。


笑看往事如雲


呂布字奉先,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人,漢末群雄之一。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討呂布,圍攻三月未勝,最後水淹下邳,於199年2月7日攻破城池。

呂布被俘後曾向曹操求情,《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載:“明公所患,不過於布,而布今已服矣……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頜之,於是縊殺豐”。

曹操本是求賢若渴之人,呂布求情,他也為之心動。劉備的一句話卻讓他動了殺心,張飛曾罵過呂布“三姓家奴”,呂布共投靠過:丁原、董卓、王允、袁術、袁紹、張楊、劉備。曹操想今日不殺,是否會養虎為患。

其實曹操之所以殺呂布,也有其它因素。首先,呂布見利忘義

反覆無常的性格為曹操所不恥。

陳壽對呂布的評價是:“呂布有梟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而不夷滅也。”其次,呂布的舊將張遼、臧霸、宋憲、魏續都已被曹操招降,呂布又是人中豪傑,必定曾誅殺董卓,擊破張燕,大敗袁術。他和這些舊將在一起久了,定不願久居人下。當時群雄逐鹿,呂布多變之人會不會再另投他人。

綜上所述,曹操只有殺了呂布以絕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