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劉備,此時關羽還沒死,你會怎麼率領隊伍一統天下?

沒辦法就這樣黑


如果關羽不死,應當繼續聯合孫權,合力攻打曹操,曹操將被戰敗,然後再征服東吳,可統一天下。


孫立國


如果我是劉備,關羽也還沒死。那我會在攻取漢中之後到關羽死的這段時間趕緊做以戰略部署的調整。命魏延帶領馬岱和吳班(吳班是劉備的小舅子)鎮守漢中,張飛和延彥鎮守梓潼(今綿陽)趙雲和吳翼留守成都。成都的民政就交給蜀中才俊,比如黃權李巖等人。馬超帶吳蘭率軍作為機動部隊法正作為他們的謀士。隨時四處支援。然後,劉邦帶領黃忠和諸葛亮(配一蔣琬王平高翔高定等人)率軍直奔荊州。到達荊州後。黃忠和劉備留還有蔣琬王平等從四川帶來的人留守荊州。諸葛亮作為總謀劃師,出謀劃策。還是關羽的原班人馬進攻襄陽。這時候的關羽就不會有後顧之憂了。隨著劉備和諸葛亮的到來,東吳也不敢偷襲了。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下,讓關羽放開手腳攻打襄樊。一旦拿下襄樊。關羽的部隊將直插武關。拿下武關後,關羽的部隊將經過藍田而到達長安。拿下長安後。馬超張飛隨機出兵,攻佔鯨吞大西北的各個城池。如此,西北(西北包括雍州和涼州)將全部歸於劉備。接下來,漢中的魏延移兵長安,留吳班看守漢中。吳翼等人留守成都,趙雲率軍隨時支援各處。作為機動部隊。馬超等人鯨吞西北後。留馬岱鎮守西涼,總領西涼一切軍政(給他配備幾個文職人員。孫乾簡庸那個都成)。如此。馬超張飛會師長安。之後。合同魏延拿下潼關函谷關。這個時候。張飛馬超率軍渡過風陵渡,從河東進入山西,再從晉陽迂迴曹魏的大後方。廖化和馬良或者是馬謖鎮守長安。魏延守住函谷關就行。關羽出武關跟劉備匯合於宛城。由於曹操赤壁大戰死了幾十萬人馬。漢中之戰又死了不少人馬。再加上關羽水淹七軍的哪些人馬。故曹操手裡並沒有多少人了。所以,只要戰術謀略得當。劉備統一全國的希望並不是不存在。當劉備的包圍圈做好之後。就會四面發力直插洛陽的。不過,在進入洛陽之前,劉備會派人幹掉漢獻帝的。也就是說,劉備進入洛陽以前,漢獻帝就必須壽終正寢。由於曹操等人知道漢獻帝的真正死因。所以,劉備會將曹操滅門。之後把漢獻帝的死推給曹操和他的家族,然後,劉備大哭一場,(甚至還會生病)然後將漢獻帝風光大葬。之後扭扭捏捏的稱帝。再往後,張飛馬超兵臨合肥,關羽劉備兵歸荊州。與此同時,趙雲率軍出永安。魏延率軍到江夏。部署妥當後,兵壓東吳,找孫權的麻煩。總之是殺了孫權,滅了東吳。因為劉備不會允許孫權投降。原因很簡單,劉備不會將孫權這個禍害留給兒子劉禪的。統一天下後。諸葛亮歸隱山林。至於劉備放不放就不知道了。為了蜀漢的安全,劉備會讓劉禪迎娶張飛和關羽的女兒為妃為後,再加上張飛關羽都是他的結義兄弟。除此之外,估計馬超和黃忠會被劉備解決掉的。因為劉備會在他去世之前,為他的兒子去除未來的隱患的。我這麼說的行軍方略是根據劉邦統一天下的大步驟估計的。劉邦出漢中後,先拿下長安,然後由韓信攻取山西河北,然後才南下的。還有後來的成吉思汗也是這麼打南宋的。不過成吉思汗的路線正好是一反。劉邦的路線是由西南到東北之後迂迴南下至山東接著再南下。成吉思汗則是先東北,再西南然後再往東南。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歷史沒有假設,但若非要戲說,我倒是覺得劉備有上中下三策(鳳雛的方案套路[笑])可供選擇,下策是回身南中,鞏固後方,庲降之地和閬中穩定後再開始進取他地;中策可以採用劉備慣用的聲東擊西之法,以關羽為主將,劉封為策應牽制曹操南郡和中部軍團,之後劉備可以出斜谷,進取涼州或直取關中,與曹操決戰長安。上策則是以魏延為漢中太守,鎮守漢中和陽平關,抵擋曹操進攻,劉備出永安,與糜芳會師江陵,劉封關羽牽制曹仁於襄陽,馬良李恢出夷道逼近長沙,水旱兩路,與孫權決戰於武昌,呂蒙魯肅絕非劉備敵手,在武昌擊敗孫權後,江東餘境一戰而定,畢竟荊州士族與江東士族本就一脈相連,不會出現南方對抗北方的局面。江東即平,劉備手握四州之地,以長江漢水為界,加之平定江東,天下震動,獻帝也心嚮往之,天下士族歸心,再與曹操在合肥和宛城開戰,天下可定。綜上三策,以下策最穩,但會錯過時機,走進偏霸的死衚衕。中策最為激進,受益最大,但風險也最高,畢竟天下三分,二虎相爭,孫權則為天下權重,歷史其實也是這樣進行的。上策相對平衡,進退有據,而且劉備進取江東,延長江和漢水順利而下,就是王濬滅吳的路線,走水路進軍行軍速度會相對比較快,而且漕運運糧對後勤的壓力也會更小。不過一切都是聯想啦。[哈欠][哈欠][哈欠][哈欠]


不是好餅36629476


劉備從來沒有一統天下的時機,諸葛亮開府治國期間也沒有動搖到魏國的根基,倒是蜀漢窮兵黷武加速了自身的滅亡。有個關羽也無用

劉備最鼎盛的時期大約在打敗劉璋奪取益州的那個階段,劉備在這個時候有機會打中原謀天下嗎?沒有!劉備得了益州,孫權就逼問他要回荊州,畢竟荊州原本說好是借給劉備的,現在有了自己的地盤也該還了,這麼想沒錯,可三國是爾虞我詐的,不講信用,劉備說了句“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說白了拖著不給,孫劉聯盟這時候矛盾已經很深很深,後面奪荊州殺關羽,劉備猇亭大敗病亡的事就不足為奇了。

再者,劉備在這個鼎盛的階段沒有能力攻曹操,因為曹操比他更強大,所以基本是以防守為主、側重發展自己的力量。這個“休息”的階段挺久的,期間劉備先稱王后稱帝,韜光養晦、實力大增,這時候蜀漢和魏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之所以有人會覺得劉備有機會統一天下,不是從國力出發的,而是從領導人出發的,魏國曹操早死了,以曹丕之才怎麼能比得過劉備呢?所以只要劉備活得夠久,又不犯錯誤,也不氣餒驕縱的話,還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可惜張飛、關羽相繼而死,劉備又失去理智,大敗於猇亭,統一之路不存矣。

劉備最強大的時刻應該是在復仇之戰的前夕,手握重兵、稱霸一方,當世再無與他相提並論者。而他不知道的是,不久之後他會懷著憤恨的淚水匆匆歸來,他狼狽的身影會成就一代天資英才的威名;他不知道的是,這一次會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戰,而且是蒙上灰塵的一戰。



歷史社會哥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問答當中有很多假設,比如諸葛不死、諸葛代劉禪、諸葛跟曹操、魏延不死、郭嘉不死等等,現在是關羽不死。要知道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不可能逆向而行,任何朝代更替是時代的必然,不是隻靠一個或者幾個人可以改變。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關羽被殺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關羽是很講義氣的,他本來可以活下來,但是他不願意投降孫權。後來,孫權就把關羽殺掉了,然後就侵佔了荊州的大部分地盤,而劉備最後為了給關羽報仇,動用了蜀國的全部軍隊來攻打孫吳,最後卻被陸遜一把火燒得精光,然後逃到永安城就死掉了,讓諸葛亮來接手爛攤子。

那麼,蜀國最後的結果大家也就知道了,在三國之中最先滅亡,諸葛亮即便那麼牛,但北伐也是沒有任何成績。所以,許多人都在感嘆,假如關羽沒有死,那麼劉備就不會打光那麼多精銳蜀國軍隊,荊州就算保不住,但至少關羽和張飛都能夠活下來,蜀國搞不好就一統天下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三刻認為,其實如果關羽最後成功逃生,蜀國還是會最先被滅掉。因為當時按照實力來劃分,所謂的三分天下,並非實力均等,而是說曹魏佔有天下三分之二,實力極為雄厚。東吳也很強大,又有長江天險,可謂是固若金湯,就是蜀國實力弱小,就是靠著西川一個州而已,人口不過100萬,軍隊也就10萬而已,而且南方經常叛亂,內部益州派和荊州派也是水火不容,所以這些因素歸集到一起,基本上就是註定要被幹掉的。

  再說軍事。實際上,關羽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軍功,只是由於跟著劉備時間比較長,被傳得有些神乎罷了。什麼過五關、斬六將,那些都是胡扯,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當時,之所以讓關羽守荊州,那是因為張飛的軍事才能比較好,攻打西川用得上,而關羽沒什麼本事,就守住荊州就行了。

  那麼,再退一步說,假如關羽到了成都,掌管了蜀國軍隊,就單說關羽那種目中無人的性格,讓本就備受壓制的益州本土派怎麼可能高興呢?還有就是,關羽畢竟丟掉了荊州,劉備怎麼可能不責罰關羽?難道還要讓關羽來當高級別的將軍嗎?不可能!而且也不可能服眾?可如果關羽最後位列在張飛趙雲甚至是馬超之後,那麼依靠關羽的性格,肯定是不配合、不服從,到最後不僅不能在軍事上有什麼貢獻,估計還是亂整一通,反而給蜀漢帶來很多麻煩。

  所以,三刻覺得,關羽這樣的將軍註定是孤獨的,也是註定要被弄死的。就算孫吳不弄死關羽,這樣的將軍到了蜀國之後,劉備要不然就找個藉口殺掉關羽,要不然就把關羽閒置起來,反正肯定是要顧全大局。當然了,在國家實力的較量中,關羽武力值再牛也沒用,畢竟蜀國軍隊的數量在哪裡擺著呢!

因此,蜀國之最先滅亡是歷史必然,關羽只不過是一個插曲而已,他的死與不死,並不會影響蜀國的命運。


古行生


如果我是劉備的話,應該繼續維持和東吳的合作關係,以保證南方的穩定。之後先出漢中,攻取關中之地,再現秦國故土。同時向西進攻,不斷放血西域諸國,加速自身恢復,還能順勢練兵。再休養生息幾年之後,主力西出函谷關,同時聯合東吳一起伐魏。如果成功就順勢伐吳,失敗就回關中,繼續休養生息。[呲牙]

在唐宋之前,佔據關中之地可以說已經握有帝王之基,處於不敗之地。就算一時無法全功,也可以學秦國將函谷關一封,以圖後續。[大笑]


小小萌新A歷史君


選擇趙雲,黃忠替換關羽守荊州。然後休養生息,操練兵馬。五年後,我率大軍出漢中,令黃忠率一部分將士從荊州出兵,趙雲守荊州。兩軍會師於長安。然後分兵進攻洛陽,滅魏國。

之後修養數年,等兵精糧足,率大軍征討孫權,一戰而定天下。



牛頭山趙子龍


歷史已經很清楚了,所以答案也比較清晰。瞭解關羽的重義士輕大夫的性格特點,要將關羽放在身邊不能放到鞭長莫及的地方,否則他只聽劉備的,將在外義氣用事很可能重蹈大意失荊州的慘劇。當時的蜀漢實力並沒有達到一統天下的程度,所以基本戰略思想還必須是聯吳抗曹,積聚力量,通過小規模戰爭不斷蠶食曹魏的地盤和勢力。但可惜的是劉備年事已高,他自知很難等到大一統的那天,所以可以提前安排阿斗進入軍中歷練,培養好接班人,期待曹,吳某一方的失誤而乘虛而入,一舉擊垮對方而使己方實力大幅提升,使剩餘的吳國無可趁之機。縱觀華夏曆史,由北往南大多可以橫掃而得天下,由南往北仰攻稱霸按劉備的能力很難,所以還是不能偏安巴蜀一隅之地,應帶領關張和法正遊走攻城略地,壯大力量,孔明和趙雲留守巴蜀確保大後方穩固,徐而圖之吧。


清風明月20180831


假如能這樣開金手指的話,簡直不要再簡單。

我先以同意孫權為條件,讓他出兵合肥。二弟照常北伐就行,水淹七軍後,讓劉封孟達的數萬人支援二弟拿襄陽,阻徐晃。

我自鎮成都,丞相帶三弟四弟,魏延黃忠,馬超,益州兵五萬,加上俺那死在陸遜火下的五萬荊州兵,出秦川,幹他曹丕,還愁啥啊


煮酒放歌


演義

在奪得西蜀,攻佔漢中後,形勢一片大好,關羽北伐襄樊也是準確的,已將曹操嚇得議遷都避風,在這時侯,劉備勝利起傲兵,沒有注意,經多次得罪過的東吳,如果能注意一下孫權可能入侵,那麼勝利在望,可惜這時侯劉備對諸葛有分歧,用當今詞語講:劉備嫌諸葛亮極左思想,怕這怕那。其實自己犯了右傾錯誤,勝利衝昏了頭,只要有支抗吳軍隊,看住東吳,就會全盤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