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結束超過一個世紀,為什麼《清史》還沒出現,有人在寫嗎?

看不盡的史書典籍

我們是個重視歷史的民族,早就有“以史為鑑,可知興替”、“讀史明智”一類的說法,所以從古至今那些讀書人,那些留名後世的賢者大家們,以至於一些帝王將相無不學習歷史。前人們,不斷把那些過去的事情記下來,讓後人瞭解千百年前的事,從過去的事情中悟出道理,學到前人的指揮,增長智慧和學識。

清朝結束超過一個世紀,為什麼《清史》還沒出現,有人在寫嗎?

那一本厚厚的史書,是前人花費時間的整理和不斷思考後留下的成果,讓故去的人和事歷經千年來到現在,時光的積累和歲月的堆積,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歷史信息,這些知識浩如煙海,即便我們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看完。

如此多的歷史資料,為此付出心血有很多人,有民間的學者,更主要的是各朝代所設置的專門編修歷史的機構,史官們窮盡心裡去撰寫厚重的歷史。我們古代有二十四史,它們被稱為正史,是我國一些比較主要朝代的歷史,內容豐富而且比較系統,是用紀傳體方式寫成。

清朝結束超過一個世紀,為什麼《清史》還沒出現,有人在寫嗎?

二十四史每一部所記錄的王朝史往往不是書中的王朝自己記錄,而是來自於該王朝結束以後,後面的新朝所記錄,因為歷史本身就是過去之事,一個王朝還沒有過去,是不可能做到很完整地自己寫自己的。

《清史》什麼時候出現?

清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它的結束意味著封建王朝徹底結束了,緊隨其後的就是民國,沒過幾十年我們就贏來了新的時代。雖然封建王朝結束了,但是歷史還是要繼續寫,人們要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歷史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學習瞭解並傳於後世。那麼清朝結束一百多年了,有沒有一部系統的,能和二十四史比肩的記錄清朝歷史的《清史》誕生呢?

清朝結束超過一個世紀,為什麼《清史》還沒出現,有人在寫嗎?

經常讀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關於清朝的歷史不少,有的是介紹清史的,有的是人物傳記,還有很多清朝人留下來的傳記,因為清朝相比其他朝代並不是很遠,所以留下來的資料非常多,很多清朝人還在新社會生活過,所以想了解那個時代並不難,但是我們需要的是一部像二十四史那樣詳細的史書。

其實自清朝結束以後很多人試圖編寫清史,在聽一些講述歷史的節目時,我們常常聽一些專家引用一些文獻,尤其是講述清史的時候,有一部叫《清史稿》的史書經常被提及。這部 《清史稿》是民國初年北洋政府設館編修,這部史書的編寫工作歷時十四年,共有五百三十六卷,之所以不叫《清史》是因為這本書未定稿,也就是說並未徹底完工。

清朝結束超過一個世紀,為什麼《清史》還沒出現,有人在寫嗎?

《清史稿》這部史書有可取之處,也有值得考證的地方,因為民國編寫,民國在清朝之後,不管是市井小民還是一方軍閥幾乎每個成年人都在清朝生活過,所以近距離地觀察資料會比較真實豐富,比千年以後的人寫要完整許多,但是因為有瓜葛,所以這種背景下會有兩種情況,痛恨的人會極盡謾罵,忠於清朝的人會極盡褒揚。

清朝結束超過一個世紀,為什麼《清史》還沒出現,有人在寫嗎?

參加編寫的有一百多人,而主編趙爾巽就是當初清朝的忠臣和重臣,歷任各地的巡撫和總督,而趙爾巽又擔心時局的變亂,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匆忙刊印出版,所以說有謬誤或者有失偏頗之處肯定也有,因為清朝還在的時候趙爾巽畢竟是“山中人”,不一定完全識得真面目。

《清史》將會在未來面世

進入新時代以來,歷史文化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所以《清史》的編寫工作早已經提上日程了,作為正史,《清史》與二十四史大有不同,因為它誕生在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編寫的史書質量會大大提高。

清朝結束超過一個世紀,為什麼《清史》還沒出現,有人在寫嗎?

編寫《清史》是一項重大的文化學術工程,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編纂了,過去一說歷史,很多人就急於否定,說什麼“歷史不真實,都是勝利者所寫”云云,而今我們編寫歷史與古代大不相同,現在我們看到的歷史圖書可不是直接從歷史書上直接扒下來的,現在有考古文物等很多專業支持,有些歷史信息完全來自於當時的文件書信和物件,這就是一手資料,況且現在還有很多專門從事歷史領域的專家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鑑別真假。可以說一旦這部《清史》面世,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學術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