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春秋方形獸面紋玉佩飾

玉佩飾在裝飾作用與玉帶飾是一致的。自古以來,人們對玉的喜愛有增無減,玉佩飾盛行於明清兩代,清代玉佩尺寸較明代更大,造型一般呈委角橢圓狀或方形,圖案琢磨細緻規整。清代中後期,牌形佩顯得日益厚重粗笨,圖案內容除繼承明代傳統外,還出現了戲劇人物、小說故事等。

滕州市春秋方形獸面紋玉佩飾


滕州市春秋方形獸面紋玉佩飾


春秋方形獸面紋玉佩飾

國家一級文物,滕州市薛國故城發掘,長4.53cm、寬3.67cm、厚0.12cm,重9.44g。

青綠色,方形,四周呈鋸齒狀,中間一孔,一面飾饕餮紋。

古人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周禮·玉藻》有載,“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禮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