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原型是什麼?

自立124


歷史背景和人物原型

△源氏

《源氏物語》這本書作者的真實姓名沒人知道,一般都把她稱為紫式部。

紫式部出身於勢力強大的藤原家族旁系一個家庭,她的丈夫藤原宣孝是一名御林軍軍官,二人生有一個女兒,但不幸的是丈夫在結婚兩年後就去世了。

年紀輕輕就已成為寡婦的紫式部,在此時開始動筆寫《源氏物語》。後來,她通過父親的關係進宮做了女官,主要給一條天皇19歲的皇后晶字講解白居易的詩以及《日本書紀》。

△紫姬

公元1011年一條天皇駕崩後,晶子和她的侍女搬進一座小宮殿居住,紫式部是否跟隨這位新寡皇后,無人可知。

因為《紫式部日記》只寫了公元1007年至公元1010年的事,很顯然是紫式部在宮裡任職時所寫。

《源氏物語》這本書寫作手法纖細,寫的是豪華富麗的皇宮生活背後透出的荒涼。書中的女主人公紫姬的名字,源於作者紫式部,她的兄長曾擔任式部丞一職,此名就由紫式部的官銜而得出的。

紫式部不透露真實姓名的原因是:她乃宮中的一位女官,當時貴族婦女的名字除了公主之外,一般不會對外公開的。

△源氏和紫姬初次相遇

日本學者對她的生平了解,全靠在《紫式部日記》中提取資料而得,這本日記紫式部寫了4年多,至今仍保留著,具體內容還是不太清楚。

在許多學者知道《源氏物語》的作者竟是一個女子時,相當吃驚,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的日本婦女,即便是貴族也沒有幾個能看懂文學著作的,更不用說執筆寫書了。

那麼憑什麼斷定《源氏物語》是一個女子寫出的呢?

因為在那個時代,漢文多是日本男人閱讀、書寫的內容,女子則是使用日文的,所以用日文書寫的應該是女子。

據說,後來紫式部的女兒也成了一位作家。


果笑


《源氏物語》作為日本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學著作,被視為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雖然《源氏物語》被許多人譽為日本版《紅樓夢》,但實際上它比《紅樓夢》要早大約800年,其創作年代一般認為是1001-1008年間。

《源氏物語》成書於平安時代,同期大概是北宋初年。在剛剛感受了盛唐那包容萬象,極具氣魄的文化輻射影響力之後,日本似乎開始思考,什麼才是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在這一時期,日本古典文學無可逾越的兩大高峰《源氏物語》和《枕草子》橫空出世,它們所要完成的歷史使命,就是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或者叫做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確立“和之精神”(《源氏物語》有多處提到這個詞)。

或許是因為身處資源貧瘠,天災不斷,地域又被限制的島國,日本人從一開始對四季風物的敏感性就獨樹一幟。四季之花,輪迴變化,比我們想象得更深的烙刻在日本人的世界裡,花人相融。《源氏物語》中每一位重要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的象徵之花,而這些日本人深愛的花,也從這個時期開始截然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所盛讚的牡丹、梅蘭竹菊之類,而是完完全全的確立了幽靜細膩,纖巧樸素的另類審美。

《源氏物語》不僅在音樂表演中遵循左方為唐、右方高麗的模式,還將這種模式擴展到了其他場面。《賽畫》卷描寫宮中賽畫時,只見“左方的畫放在一隻紫檀箱中,擱在一個蘇枋木的雕花的臺座上。上面鋪的是紫地中國織錦,下面鋪的是紅褐色中國綾綢”,與此相對,“右方的畫放在一隻沉香木箱中,擱在一隻嫩沉香木的桌臺上,下面鋪著藍地的高麗織錦檯布”(《源》:311)。十五世紀的《源氏物語》古註釋書《花鳥餘情》就已指出,左邊鋪中國綾綢,右邊鋪高麗織錦,這是模仿了左方唐樂、右方高麗樂的模式。

唐與高麗既是最有代表性的異國音樂,也成為異國的代名詞。《新菜下》卷中,光源氏感嘆舶來的中國七絃琴學理奧妙,提到在七絃琴傳入前,日本雖有人遠客他鄉潛心學習卻難於學成,舉例說:“在此萬事日漸衰微之世間,獨自樹立大志,拋卻妻子,遠訪中國、高麗等異域,固將被世人視為狂徒。”(《源》:607)這裡雖未提名,但很明顯說的是《宇津保物語》中俊蔭漂流異域、攜帶寶琴歸來的故事。《宇津保物語》中俊蔭作為遣唐使隨員在赴唐途中遭遇暴風,漂流到了波斯國,後在波斯國遇上天仙獲得寶琴。作品並沒有描寫他到達唐土,更沒有遠赴高麗的記述。《源氏物語》的這一“錯誤”可以解釋為此處光源氏只是舉例說明國人遠赴異國求學之不易,於是便列舉了兩個最有代表性的異國。反過來也說明在《源氏物語》的世界觀中,“唐土”和“高麗”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兩個異國。






大嘴河馬


《源氏物語》是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財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

主人公源氏的原型據說是嵯峨天皇皇子源融。還被稱為日本的《紅樓夢》。


刀筆傳神


人的口頭語逐漸轉化成書面語,才演變成今天的語文,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有甲骨文才有後來的真草隸篆。


棟樑151


您去北海公園前門旁國家古蹟館查查


羽兒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