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越是特殊的階段,就越考驗著一家創業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單人倉庫

姚經松突然成為了公司武漢倉儲中心的唯一支柱,這一點讓他始料未及。

他原本是易點租武漢裝備中級一測的測試工程師,負責對出現問題的租賃設備進行測試與整修,他所供職的易點租是一家國內領先的企業IT租賃服務與管理公司。

武漢原本是易點租的第二總部,團隊成員規模逾300人,公司將最主要的整修中心與電銷中心放置在這裡。按公司創始人兼CEO紀鵬程的說法,武漢擁有大量穩定且優秀的人才和較低的運營成本,是吸引易點租兩年前在這裡開始佈局的主要原因。

武漢是中國的高等教育重鎮,超過八十所的高等院校讓這裡每年向市場穩定供給優質人力資源。相較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屋租金等常規運營成本的居高不下,武漢低廉的成本顯然也對創業公司有著不低的吸引力。事實上,選擇佈局武漢的公司不只易點租,包括小米、科大訊飛、小紅書等在內的明星公司也都在近幾年入駐了這個正在冉冉升起的中部明星城市。

但一場意料之外的疫情給創業公司們帶來了麻煩。對於易點租來說,這樣的衝擊還要更加明顯——姚經松獨自撐起的武漢倉儲中心負責湖北及周邊地區的設備物流,考慮到這裡互聯網創業熱潮的湧動,業務量的快速增長讓原本只有七名員工的倉庫本就業務量飽和。

但問題是,即便這七個人在疫情爆發的當下也無法重返工作崗位。

作為一家toB企業,易點租日常的放假時間比其他公司更早,而今年春節的放假日期則早於武漢宣佈“封城”的1月23日。在倉儲中心工作的七名員工都已經離開了武漢,而在政策管控背景下的歸程又遙遙無期,這讓易點租在武漢的物流節點面臨可能癱瘓的境地。

這時,姚經松成為了支撐業務順利開展的希望。他原本在春節期間被安排負責整修中心的巡視,疫情的蔓延讓他成為了獨自支撐倉儲中心運轉的支柱。

這是個陌生且艱鉅的工作。姚經松每天七點多起床,九點左右從附近的家中出發到達倉庫。機緣巧合下成為“物流新兵”的他需要從零開始學習複雜的物流流程,即便快遞槍這類物流人員常規工具的使用也要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向同事學習。

從接收需求、根據管理軟件提示的庫位找到對應商品、打包設備,以及在五點半等待順豐到倉庫交接貨物,這個疫情期間的特殊倉庫,每一步工作流程都需要姚經松謹慎以對。在十幾天的緊張工作之後,北京設備管理部負責商品出庫物流的經理陳學全甚至提到姚經松已經變得比物流專職人員還要專業。

“事情沒人幹,公司總要運營下來”,姚經松說道。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疫情下的庫房

運營下來,也是當前眾多創業公司面對疫情時的首要任務。疫情在今年猝不及防的爆發,讓大多數行業丟掉了春節這個重要的市場機遇窗口。雖然專家們普遍預期在疫情結束之後會出現需求壓抑後的報復性增長,但能不能捱到那個時候,卻成為公司領導者們眼下需要面對的嚴峻考驗。

對於創業公司同樣如此,平靜的創業節奏被疫情生生打破。本就創業維艱,現在,它們還需要主動抗疫。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疫情來了

武漢宣佈在1月23日封城的消息一出,紀鵬程立馬意識到了自己的業務可能受到影響。

雖然此前陸續聽到過“不明原因肺炎”的傳言,但沒有多少創業者在當時能想到這種後來被命名為“COVID-19”的肺炎,會對自己節後開展業務產生如此規模的影響。

在“封城”的消息爆出後,紀鵬程立馬想到了十七年前。2003年,紀鵬程正在北京的一所大學就讀。因為非典的突然爆發,學校封閉了整整三個月時間。相較於封校,封城在和平時期的中國幾乎算是孤例,這讓他立馬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況且,疫情的“風暴眼”武漢還是易點租的第二總部。

由於預判到疫情可能對公司業務開展造成影響已是公司全員放假之後,這讓核心管理層在最初思考應急方案時顯得極為被動。大年初一,幾個公司高層就開始打電話溝通疫情進展,儘早謀劃疫情應急方案是高管們的共識。

在對各種細節進行盤點之後,他們發現員工節後緩到、配送體系受影響、湖北復工時間難以預估是必然需要應對的問題。在武漢,易點租的整修中心和電銷中心團隊共有300人。電銷中心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通過遠程辦公基本能維持正常運轉;但無法遠程作業的整修工廠,在此刻就成為了“燙手山芋”。

將產能調往其他地區,紀鵬程和他的團隊在短暫的商討之後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因為放假較早,不少原本在武漢工作的員工已經離開湖北迴到老家,春節復工的時間點也意味著這些員工經過自我隔離已經基本排除了疫情潛伏的可能。因此,將這些健康無虞的員工在復工後調往位於北京、上海等地的工廠,就成為眼下最為理性的選擇。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易點租CEO紀鵬程和團隊緊急討論實施方案

但是要讓員工們提前做好返程準備,就需要更快地告知下去。初一開會決定後,整修中心的員工們在初二和初三就陸續接到了通知。但復工絕不僅僅只是人員到齊那麼簡單,從配件供應到人員安置,大大小小的問題都需要在短短几天內迅速解決。

因為更快認知到了疫情可能給業務帶來的巨大沖擊,易點租提早將武漢整修中心的部分配件運送到了其他地區的整修工廠。這批預先運出的配件能夠支撐兩個月時間,在紀鵬程看來,這讓易點租的整修中心足以撐到前端供應鏈工廠們產能恢復的時點。

為了安置從外地到京的整修工人,易點租也立馬著手尋找房源,他們租用了一棟樓安置二三十位員工。因為在疫情期間房屋租賃市場也處於不景氣的狀態,找尋合適的房源也不算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除此之外,復工必需的防護物資也在幾天內基本敲定,再加上請了一位廚師負責員工每日的集體用餐。在意識到疫情嚴峻的幾天時間內,復工的各種大小條件就已經迅速備齊。“雖然環境不會特別好,但至少業務能夠正常運轉了”,紀鵬程向36氪說道。

放假期間並不在湖北境內駐留的整修中心員工們,將盡快前往北京、上海和深圳,隔離14天之後開始復工。產能被快速調轉到其他地區,整修中心得以繼續運營,預知風險並快速響應,讓易點租躲過了一場原本必然出現的夢魘。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使命還管用嗎?

讓企業IT更輕鬆,是易點租此前確定的企業使命。

易點租推出的設備租賃業務,期望解決企業資產配置過重的問題。在紀鵬程看來,過於重資產的運營方式將讓企業負擔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如果可以租用設備,那麼何必去買呢?這是提供企業IT租賃服務的基本邏輯。

因此,“讓企業IT更輕鬆”的使命意味著易點租需要幫助客戶在辦公設備上提供更便利的解決方案,而疫情恰好成為了這一使命的大考。換句話說,易點租的使命在疫情期間還管用嗎?這已經成為公司在應對疫情之外維持企業級客戶們合作信心的另一張考卷。

對於疫情對公司業務可能造成的影響,紀鵬程坦言“非常複雜”。從短期來看,疫情將快速推升客戶的短期辦公需求,一個月內保守估計將增加一萬臺設備的租賃需求;從中期來看,疫情會影響客戶公司的擴張節奏,另外包括IT和行政人員離職或緩到的情況將抑制設備租賃需求的增長;但從長遠來看,這場疫情又將迫使更多公司的核心管理層改變公司資產的配置方式,對輕資產和靈活性的追求將對易點租這樣的公司產生一些正面的影響。

但眼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如何在這段艱難的特殊時間滿足短期快速推升的設備租賃需求。

初四和初五,還沒正式開工的時候,在北京的物流經理陳學全就接到了6000單設備的物流任務。這讓他“非常震驚”,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行業在疫情期間開始認可設備租賃的模式。

需求的發起方是某大型互聯網公司,他們也受到疫情導致員工無法返回辦公室的影響。然而,很多員工原本在辦公室配置的是臺式電腦,這使得他們無法將辦公設備帶回家中,面臨著難以實現遠程辦公的窘境。這時,這家互聯網公司向易點租發出了設備租賃支援的需求。

為了順利讓客戶準時復工,陳學全和他的團隊需要快速從北京發出2400臺設備,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的庫房也要同步完成剩下3000多臺設備的物流任務。

在日常情況下,企業集中辦公的特點讓設備的運輸只需要向有限的幾個地點統一輸送;而現在,需要將不同的設備運往不同的員工家中,幾千臺設備就意味著不同的物件對應著幾千個不同的地址,這考驗著整個物流團隊的實力。

在與本地政府溝通獲得同意後,陳學全和團隊在初六就回到庫房,並於2月3日開始對外發貨。與順豐的長期合作確保了大多數設備準確運抵目的地,即便在湖北疫區,除了恩施等地無法運送外,其他地區也都能順利到達。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北京庫房某員工正在掃描核對設備

在湖北的姚經松已經學會從物流系統中,通過白色和黃色的不同標註,準確識別哪些物流地址能夠正常發貨,哪些不能。“情況每天都在變,所以每單都需要跟緊一點”,他說。

物流體系開始正常發貨,並且能夠應對突然出現的新增需求,這一點能讓紀鵬程鬆一口氣了。在特殊時期依然確保公司使命的達成,對於面對大客戶的toB類公司來說意義重大。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90%運氣+10%準備

2月11日,紀鵬程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轉發了一條消息。

在這一天,易點租宣佈向所有企業免費提供遠程IT服務,並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等八座城市提供免費上門IT服務,紀鵬程轉發的這條朋友圈消息收到了不少的好評和客戶的正面反饋。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易點租CEO紀鵬程的朋友圈截圖

在疫情發生時,不少中小企業的IT部門都難以應對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同事們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成為了易點租決定向全部企業免費提供服務的“催化劑”。尤其是在八個城市提供免費上門IT服務的決定,雖然意味著公司每一次需要承擔數百元的成本,但在紀鵬程看來這樣的成本“雖然有成本的增加,在疫情期間能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還是挺重要的”。

負責工程師上門等現場服務的運營中心現場交付經理楊理想提到,目前易點租的上門工程師團隊人數約100人,如果算上各種供應商與合作團隊的工程師,公司能夠調配的隊伍規模可以達到1500人。

針對疫情期間提供全行業免費服務,運營總監吳雅文此前進行過承載能力的估算。在去年12月份,公司的上門單量是8000單,那麼提供免費服務後即使單量翻倍,也依然在上門工程師團隊的承載能力以內。由於才剛剛宣佈提供全行業免費IT服務,目前吳雅文的團隊已經順利處理了49單上門業務,並幫助300多位客戶遠程解決了IT問題。

當然,疫情期間部分小區和辦公場所的嚴格准入制度成為了上門服務的難題。除了公司要為上門工程師配備消毒紙巾、口罩、免洗洗手液、零食和麵包之外,工程師們也要處理各種日常不會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工程師無法順利進入小區上門服務時,社區外面的麥當勞就成為了新的設備維修點。

夢魘之下,一個創業公司的抗疫標本

工程師們討論電腦維修方案

在紀鵬程腦中,眼下的另一個希望完成的任務是能夠真正支援疫區。此前,火神山醫院曾發佈過招募IT支持志願者的需求,兩位易點租的員工報名但因為人不在武漢被排除。現在,紀鵬程開始希望從公司層面能為疫區提供幫助,在一系列緊密溝通後,紀鵬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易點租開始協助武漢新建設的一家方艙醫院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和分發系統的搭建。

從向全行業客戶免費提供IT服務到積極支援疫區,正被疫情襲擾的易點租還是承擔起了社會責任。“公司不講錢是不對的,完全講錢也是不對的”,紀鵬程說道。在他看來,越是特殊的階段,就越考驗著一家創業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

至少就目前來看,易點租算是成功從疫情的爆發中避險。相較於大而不倒的巨頭企業,創業公司在疫情面前無疑都是脆弱的,但紀鵬程認為“90%的運氣+10%的預先準備”讓易點租躲過了這場危機可能導致的更大損失。

“一個公司領導者如果在疫情發生前的一個月,剛好將賬上的資金投資出去了,那麼就很難從這場疫情中全身而退。可誰又能估計到疫情會在一個月後爆發呢”,這就是紀鵬程口中的“運氣”,公司現金流是否健康、配件儲備是否充裕等因素都或多或少帶有偶然性。

但另外的10%也至關重要。

巴菲特曾經說過“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當面對疫情這個嚴峻的外部挑戰時,創業公司雖然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敏銳的風險識別能力、果斷的應急能力、對問題的處理與執行能力、對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力等都是“預先準備”的考查範疇。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些能力也成為他們在後疫情時代重新思考的全新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